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泗洪县洪翔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泗洪县洪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12
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试卷分值: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读下图(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为()
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总星系
2.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图示信息可知,③图中有月球,故为地月系,②为太阳系,①为银河系,所以图中①为银河系,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天体系统可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活太阳
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据图可知,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的是a图,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方式被称为太阳辐射。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 紫外区
B. 可见光区
C. 红外区
D. 远红外区
4.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 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 太阳辐射能分布较分散,因此属于人们不经常利用的能源
D.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约占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一半,B 对。

紫外区、红外区、远红外区占太阳辐射能量比重小,A 、C 、D 错。

【4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

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中产生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释
放的能量,A 错误。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维持着地表温度,B 错误。

太阳辐射能虽然分布较分散,却是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C 错误。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D 正确。

旅行者1号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

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6. 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

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有卫星绕转
④宇宙安全、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天体系统可以判断,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则可推断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D为地球,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目前应该在银河系,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故选A。

【6题详解】
适宜的温度利于液态水存在,利于生命的演化,①②正确;卫星绕转不是生命存在必备条件,③错误。

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生命存在的良好外部条件,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④正确。

B正确。

下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所示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A. 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8. “蓝月亮”上可能孕育生命的条件是
A. 有大量的固态水
B. 与太阳距离适中
C. 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D. 所绕转的行星为其提供充足的热量【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行星围绕恒星绕转,构成一级天体,“蓝月亮”围绕行星绕转,构成二级天体,图中所示包含的天体系统有两级。

故选B。

【8题详解】
“蓝月亮”可能有生命,那么孕育生命条件与地球相似,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有大量的液态水,C对,A错;与所在恒星系的恒星距离适中,不是与太阳距离适中,可以提供合适充足的光热,BD错。

故选C。

2017年9月6日20时02分,太阳爆发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耀斑,下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太阳黑子与耀斑分别出现在()
A. ①层和②层
B. ①层和③层
C. ②层和③层
D. ①层和④层
10. 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
A. 煤炭采掘
B. 水产养殖
C. 航天发射
D. 道路施工【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
日冕层。

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于光球层和色球层,对应①层和②层,A正确。

故选A。

【10题详解】
太阳耀斑爆发出的高能粒子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对航天发射产生重大影响;煤炭采掘、水产养殖和道路施工与太阳活动不相关。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亮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弱,温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加大。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4日,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突然爆发,大量火山灰被喷向天空。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据此完成第下列各题。

11.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2.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A、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A错误。

B、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读图可知,位于②圈层上部,B正确。

C、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读图可知,③圈层是外核,C错误。

D、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读图可知,④圈层是内核,
D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A、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交薄。

A错误。

B、读图可知,②圈层是地幔,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

B错误。

C、读图可知,③圈层是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能通过,可能为液态。

C正确。

D、读图可知,④圈层是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D错误。

故选C。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能修复臭氧层。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
A. a 层
B. b 层
C. c 层
D. d 层
14. “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大气热力作用的环节入手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途径之一。

【13题详解】
a 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d为高层大气。

材料提到“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故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

【14题详解】
①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越大,地球表面温度越高,不能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故A错。

②为反射作用,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越少,温度越低,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对到达该层的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因此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故B正确。

③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越强,近地面气温越高,不能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故C错误。

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下垫面、日照长短、地形等,与平流层的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图中四点气压
A. ②>③=①
B. ④>②>③
C. ④>③>②
D. ④>①>③
16. 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甲、乙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A. B.
C. D.
17.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大气垂直运动
B. 大气水平运动
C. 地区间气压差异
D. 地面冷热不均
【答案】15. C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②地海拔高于④地,所以②地的气压低于④地;
①③两地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②地位于等压面之上,气压低于①③两地,④地位于等压面之下,气压高于①③两地,故四点气压④>①=③>②,C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图中甲地等压线向上凸,气压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排除A、D;乙地等压线向下凹,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排除C;近地面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甲乙高空气压性质和近地面相反、风向和近地面也相反,B正确。

故选B。

【17题详解】
由于高低纬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地面出现冷热差异,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出现气压差异,带动空气做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说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等压面判读技巧:(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等。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海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19.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沙滩
D. 海岸【答案】18. A 19. C 【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鼓浪石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会拍打这个岩洞”可以判断这个过程是海浪的侵蚀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19题详解】A、根据材料,岩洞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C、沿海沙滩的是海水海浪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D、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 甲—河口三角洲
B. 乙—冲积扇
C. 丙—风蚀蘑菇
D. 丁—冲积平原
21. 若图示区域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则最易受人类影响的环节是
A. 地下径流
B. 河流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大气降水【答案】20. D 21. 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山坡、冲积平原。

对于河流来说,不同的位置会形成不同的地貌。

甲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而形成冲积扇;乙在河流入海口处,河道非常宽,流速非常慢,泥沙淤积而成为三角洲;丁在河流在中下游地区易形成河漫滩平原,风蚀蘑菇主要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风力较强的地区,故D正确。

【21题详解】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最易受人类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成因及其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题难度一般。

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人数(单位:万人)。

读图和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震洪涝干旱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影响168.83 6 004.13 6 069.26 9.43
无家可归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197.13 6 331.61 6 078.89 11.07
22. 由图表可知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
A. 干旱、地震
B. 洪涝、火山
C. 洪涝、地震
D. 火山、地震
23. 能给人类带来一定资源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火山
C. 洪涝
D. 干旱
【答案】22. A 23.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22题详解】
从图表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地震持续的时间最短,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

故选A 。

【23题详解】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能形成肥 沃的土地。

地震、洪涝、干旱不能带来资源。

故选B 。

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生物的生长发育
B. 水体运动
C. 狂风暴雨
D. 火山的喷
发 25.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是因为上海
A.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能提供热量,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火山的喷发与太阳辐射无关,与地球运动有关。

故选D 。

【25题详解】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

故A正确,D错误。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西藏;太阳能能量分散。

故B、C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6.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所在的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B. ②圈层即岩石圈
C. ③圈层为岩浆发源地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27. 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纵波、横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 在⑤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 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 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误。

②为地壳,岩石圈是软流层之上的地壳和地幔部分,B错误。

③为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C正确。

④为外核,是液态,⑤为内核,是固态,D错误。

故选C。

【27题详解】
纵波、横波通过古堡面时,横波波速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快速下降,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态
中传播,④为外核、是液态,横波无法穿过④到达⑤圈层,B正确;水圈由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生物圈,C错误;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有的是不连续的,有的是连续但不规则的,D错误。

选B。

【点睛】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特点
分类
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
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较慢固体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9.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ABCD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 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
【答案】28. B 29.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

【28题详解】
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岩层,包括地球和上地幔的一部分,主要是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是不会缺失。

故选B。

【29题详解】
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故不符合题意;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四部分组成,故不符合题意;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故C正确;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纵波减小,横波为0,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以下问题。

30.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31.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 ③ 或④
B. ② 或⑧
C. ③ 或⑦
D. ⑥ 或⑦
【答案】30. A 31. C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图示,M气压大于N,则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⑤。

若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的风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与等压线形成夹角,即⑥正确;若是北半球高空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即风向⑦正确,故选A。

【31题详解】
若图示为高空等压面,M气压小于N,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①。

若是北半球高空,则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即为图示③;若是南半球高空,则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即⑦。

故选C。

32.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B、D两项错误。

C项近地面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

故选A。

下图左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3. 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波段
B. 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 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D. ④表示地面辐射
34. 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

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能防止病虫害发生
B. 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
C. 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D. 二氧化碳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答案】33. C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波段,A错误;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④表示大气的逆辐射,D错误。

据此分析选C对。

【34题详解】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B正确。

温室大棚蔬菜生长速度会提高。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温度会有影响,但不会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甚至由于大棚中温度高会增加病虫害危险,A错误;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也不会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

没有大棚,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大棚提升植物生长速度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D错误。

据此分析选B对。

35.据欧洲科学家观测,目前北大西洋上空有一个区域臭氧层已经变薄,形成一个小型臭氧空洞。

它正在向欧洲移动,未来几年内可能将经过格陵兰抵达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地区。

在对臭氧层的监测中,主要运用了()
A. RS技术
B. GIS技术
C. GPS技术
D. 数字地球【答案】A
【解析】
【详解】对事物进行及时、实时监测,主要是RS技术,A对。

GIS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GPS主要是定位、导航,不能实行监测,B、C错。

数字地球是将信息数据转化志数字,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共享,不能监测,D错。

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36.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

(2)学生乙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

”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是________。

【答案】 (1). B (2). 海浪侵蚀 (3). C (4). 冰川侵蚀 (5). AE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详解】(1)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等(海水侵蚀地貌)、冰斗、角峰等(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

“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即B图所示地貌,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

故选B。

(2)“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海拔高,多冰川地貌,根据题干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说明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作用显著,而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符合题意。

(3)根据题干中的“四十多度高温”可知,该同学画的地方是沙漠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根据图示可知,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图和E图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符合题意。

37.下图是“北半球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3)若此热力环流发生在白天的海陆之间,则A、B两地______地是海洋。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

(5)若A在B的正西方,则此时AB间的风向为。

【答案】(1)⑤
(2)逆时针方向
(3)A
(4)B
(5)西北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详解】(1)根据气压变化的原理,在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图中,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①与⑤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①的海拔低,气压高于⑤,③与④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④海拔低,气压高于③。

所以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④>①=②=③>⑤。

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

(2)3000米高度A处等压面下凹,可判断为低气压,B处等压面上凸,可判断为高气压;同一地点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则近地面A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B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

同一水平高度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逆时针的大气环流。

(3)若此热力环流发生在白天的海陆之间,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所以A 为海洋B 为陆地。

(4)在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低压区,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

所以B 代表城区。

因为B 处空气是上升气流。

(5)近地面A 为高气压,B 为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A 流向B ,若A 在B 的正西方,北半球地偏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点睛】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且越往上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高度,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38.左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地貌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水循环中②环节是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A 处的地貌可能是右图中的_______(甲或乙),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为_________。

(3)如果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图中④环节的流量会__________(增大或减少).
【答案】 (1). 海陆间循环 (2). 水汽输送 (3). 甲 (4). 流水堆积 (5). 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类型判断、环节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详解】(1)读图可知,该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为海陆间循环,②为水汽输送环节。

(2)读图分析可知,A 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河流在上游河段流速比较快,携带能力强,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从而形成冲积扇。

对应右图中的甲,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

(3)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海洋水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地表径流,大量破坏森林,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④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