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12101080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含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01080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所涉及的“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可变的。

lZlOl081 掌握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方案的选择原则
一、技术上先进、可靠、适用、合理
主要表现在: 降低物质消耗,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益于人身安全,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减少污染、消除公害,有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经济上合理
当相互矛盾时,在保证功能和质量、不违反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下,经济合理应是主要原则。

例题
[2007真题]单选
1.[2009真题]建设工程项目在选择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先进
B.合理
C.超前
D.可靠
E.适用
答案:ABDE
lZl01082 应用新技术、新王艺和新材料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分类:
1.按分析的时间或阶段不同分为:事前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
事后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
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

2. 按分析的内容不同分为:技术分析
经济分析
综合分析。

3.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通过对其方案的技术特性和条件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来完成的。

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
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有:1 增量投资分析法 2 年折算费用法 3 综合总费用法
常用的动态分析方法有:1 净现值法 2 净年值法
( 一 ) 增量投资收益率法
所谓增量投资收益率就是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与增量投资之比。

增量投资收益率 R(2-1) 为 :
R(2-1)=(C1-C2)/(I2-I1)×100%
当R(2-1)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是表明新方案是可行的
当R(2-1)小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是表明新方案是不可行的。

[例 lZlOl082-1] 见教材79页
(二) 折算费用法
1. 当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时,可通过比较费用的大小,来决定优劣和取舍。

(1) 在采用方案要增加投资时:
Zj=Cj+Pj×Rc
多方案比较时 , 可以选择折算费用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 lZlOl082-2] 见教材80页
(2) 在采用方案不增加投资时:
Cj=CFj+CUj×Q
[例 lZlOl082-3] 见教材80页
2. 当方案的有用成果不相同时:
Q0=(CF1-CF2)/(CU2-CU1)
Q>Q0方案1优,反之方案2 优
[例 lZlOl082-4] 见教材81页
( 三 ) 其他指标分析
1. 劳动生产率指标
2. 缩短工期节约固定费用
3. 缩短工期的生产资金节约额
4. 缩短工期提前投产的经济效益
例题
[2007真题]多选
1.[2009真题]在工程建设中,对不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可采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有()。

A.增量投资分析法、净年值法、综合总费用法
B.增量投资分析法、年折算费用法、综合总费用法
C.净年值法、净现值法、年折算费用法
D.年折算费用法、综合总费用法、净年值法
答案:B
2.[2009真题] 已知某新技术应用方案的投资额为100万元,年工程成本为20万元,基准投资收益率为12%,则该方案的折算费用为( A )万元。

A.32.00
B.102.40
C.266.67
D.853.33
解析:利用折算费用法公式Zj=Cj+Pj×Rc,计算20+100×12%=32(万元),所以选A。

1Z102000 工程财务
1Z102010财务会计基础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

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属于“报告型会计”。

另外,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两者最终目标相同,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同时,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

1Z102011财务会计的职能
一、财务会计的内涵。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

换言之,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债务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财务会计的职能
财务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现代会计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在经济事项发生以前,经济事项进行中或发生后,会计利用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货币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与控制。

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反之,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会计监督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会计核算就失去实际意义。

例题
[2004真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

A. 分析
B. 管理
C. 监督
D. 控制
答案:C
1Z102012会计核算的原则
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现在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
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
完整。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
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Z1020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简称为会计假设。

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这个组织实体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如分厂、分公司、门市部等),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非营利组织。

所以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将长期地以现时的形式和目标不断经营下去,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

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

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3.会计分期假设
又称会计期间,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等的若干较短时期,以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年度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

我国通常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我国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所谓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例题
下列关于会计记假设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计期间的划分为会计工作确定了一个阶段性的时间范

B.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相同
C.我国会计核算通常应当选择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D.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E.会计年度就是指的日历年
答案:ACD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处理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是以相关货币收支时间为基础的会计,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是以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货币)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