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就学难问题:辍学现象严重;就学门槛过高;就学的学校状况堪忧;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等等。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政策执行手续繁琐;国家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等等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要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除“二元化”管理带来的弊端;完善教育拨款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消除歧视与偏见,改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福利,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学生的融合,消除外来学生的消极心理,确保农村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是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才出现的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后,他们开始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从事类似于产业工人的工作,出现了“农民工” 。当只身前往城市打工的农民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从而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据估计,全国约有300 多万农民工子女面临受教育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外来工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许多外来工子女已被城市接纳,实现了在城市就学的愿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放弃受教育的权利。2002-2003 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合作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9 个大城市开展了“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 到6 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 %,低于城市户籍儿童入托率; 6 周岁儿童中有46。9 %没有接受入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在学率为90%,失学率为9。4%。另外, 不在学儿童的“童工”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失学的12 到14 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门槛过高。一方面,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对外来工子女就学取消不合理收费,但有些公办学校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收取数额不小的借读费,大多数收入微薄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力承担。另一方面,烦琐的入学手续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挡在了校门外。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通常需回老家乡镇政府开具家里没有监护人、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然后要凭务工证、暂住证和计划生育证明等,到流入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到公办学校报名.要办好这一系列的手续,外来务工人员既要花钱、花时间,耽误工作,还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学校现状堪忧。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上学,一是在其住处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插班就读,一

是到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但是,由于公办

学校办学规模有限,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有限,加上其它各种更为复杂的原因,如接

收学校对升学率的考虑、本地学生的转学等,许多学校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

学的问题上面临各种困难,因此许多公办学校对此工作并不积极或主动。而各类民

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匮乏,其办学条件相当恶劣,办学者本身素质不高,多为初、

高中毕业生,办学目的多以营利为主, 因此校舍、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都不规范。不少这类学校甚至没有取得合法的办学资格,随时面临被取缔的威胁。可想而知,这类学校的学生安全和办学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即使是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民工子弟学校,也有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办学条件不达标,并因此遭政府部门取缔或勒令整改。显然,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面临威胁。目前,已经在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的家庭背景反差很大,外来工子女容易形成低人一等的感觉,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容易促其形成消极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习惯差异和语言障碍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极易受城里孩子的歧视,导致其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以致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进而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给未来社会带来严重安定隐患, 值得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造成大面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

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性大。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场所的流动性大,导致其子女多次随其父母在老家和父母暂住地之间或不同城市间展转迁徙,频繁面临转学、适应新环境和大城市生活、与亲人及伙伴分离等场面,这不仅使他们的生活与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会直接耽搁孩子的最佳受教育时期,最终促使其辍学。

(二)、家庭经济条件差,不能满足其子女的教育需要.据“全国九大城市流动

儿童状况调查”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有l/3 的外来工家庭属于城市贫困人群,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各公办学校收取的数额不小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从事一些不够稳定的工作,收入普遍比较低,外来务工人员中月收入在600 元以下的贫困家庭为数不少, 这样低的收入,扣除家庭成员必要的衣食开销后所剩无几,加上有些家庭还不止一个孩子,凭这么微薄的收入在城市维持起码的生活之需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了.

(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其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从全国各城市和各组织的调查结果看,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在他们看来,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即使供孩子读书,今后也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务工挣钱来得实惠。再加上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和教育孩子的艺术,导致孩子学习极其困难,不得不中途退学。

(四)、政策执行过程手续过于繁琐。公办学校的门槛在大多数农民工

看来,实在太高。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通常需回老家乡镇政府开具家里没有监护人、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然后要凭务工证、暂住证和计划生育证明等,到流入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到公办学校报名。这种情况程序合法但客观实际不合理.对一个农民来说,办这些手续要花钱、花时间,还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

(五)、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目前政府在很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限制了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首先是体制问题。目前,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上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体制难题,即“外来工子弟义务教育谁埋单”的问题。按现行体制,我国义务教育费用主要由各地各级政府负责。在农村,主要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