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选修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阳二中2016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检测
高二化学(选修)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Mn 55 Fe 56 Co 59 Cu 64 Br 80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符合题
...
意。

1、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下列不利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的是
A.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C.推广“绿色自由”计划,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
D.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其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①饱和CaCO3溶液;②Na2O固体;③金属铝;④盐酸;⑤冰醋酸;⑥石墨;⑦熔融NaOH ⑧NH3
A.④⑦ B.⑦ C.①②⑤⑦ D.①③④⑥⑦
3、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 2CO32H++CO32- B.Ca(OH)2 = Ca2++2OH-
C.Fe 2(SO4)32Fe2++3SO42- D.NaHCO3Na++HCO3-
4、下列即是吸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碳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B.碳不完全燃烧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 D.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的反应
5、25℃和1.01×105 Pa时,2N2O5(g)= 4NO2(g)+ O2(g)△H=+56.76 kJ/mol,该反应
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增大的反应 D.是熵减少的反应
6、387K时,在体积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C (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5 mol A、0.15 mol B 和0.15 mol C,上述平衡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达到平衡D.无法判断移动方向
7、下列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分子有效碰撞的频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使用正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是反应速率加快
8、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H2、I2、HI三种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B.对2SO 2+O22SO3 △H<0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的速率
C.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N2(g)+3H2(g)2NH3(g)ΔH<0,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
9、制取甲烷的反应为C(s)+2H2(g)CH4(g)△H > 0,欲提高反应的速率和H2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为
A.压缩容器体积B.降温
C.增大C(s)的量D.恒温恒压时加入一定量H2
10、将等物质的量X和Y加入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g)+Y(g)Z (s)+2W(g),平衡时W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0 MPa
2.0 MPa
3.0 MPa
800℃a b83%
900℃c75%d
1000℃54%e f
①a>c>f②900℃、2.0MPa时,X的转化率为75% ③该反应的ΔH<0
④平衡常数K(1000℃)>K(800℃)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
.....
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C(s)+CaC(s)CaC 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CH3COOH)/c(CH3COO-)的值增大
C .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 2(g )+3H 2(g )
2NH 3(g ) △H=-
aKJ/mol,平衡时向容器中在充入一定量的NH 3,重新达到平衡时a 值不变 D .C (s )+H 2O (g )
CO (g )+H 2(g ) (△H>0),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
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1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原理正确的是
A .利用图1装置可定量测定H 2O 2的分解速率
B .图2中E1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反应热
C .图3表示在平衡体系FeCl 3+3KSCN Fe (SCN )3+3KCl 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
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 .图4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13、对于反应N 2(g )+3H 2(g )2NH 3(g ) ,用下列反应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
的是
A .H 2反应速率31
1
min mol l --⋅⋅ B .N 2反应速率0.31
1
mol l s --⋅⋅ C .H 2反应速率0.31
1
mol l s --⋅⋅ D .NH 3反应速率0.41
1
mol l s --⋅⋅
14、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化学式 HF HClO H 2CO 3 电离平衡常数
6.8╳10-9
4.7╳10-15
K 1=4.4╳10-7 K 2=4.7╳2021┄202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F 与H 2CO 3溶液,前者的c (H +)较小
B .若某溶液中c (F -)=c (ClO -),往该溶液中滴入HCl ,F -比ClO -更易结合H +
C .往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所得溶液中c (HCO 3-)先增大后减小
D .同温下,等体积、等c (H +)的HF 和HClO 分别与NaOH 完全反应,消耗等量的NaOH
15、一定温度下,有三个体积均为2.0L 的恒容恒压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PCl 5(g )PCl 3(g )+Cl 2(g ) 编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
(mol ) 平衡物质的量
(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s )
PCl 5(g )
PCl 3
(g )
Cl 2
(g ) Ⅰ 320 0.40 0.10 0.10 t 1 Ⅱ 320 0.80 t 2 Ⅲ
410
0.40
0.15 0.15
t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常数K :容器Ⅱ>容器Ⅲ
B .反应到达平衡时,PCl 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
C .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 中的平均速率为v (PCl 5)=(0.10/ t 1)mol/(Ls )
D.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mol、PCl3 0.45mol和Cl2 0.10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6、常温下,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 B.K a(HF)(电离常数) C.c (F-)/c(H+) D.c (H+)/c(HF)
17、可逆反应A(g)+2B(g)3C(g)+4D(g)ΔH>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O2(g) = 2O3(g)ΔH>0,则可判定O2(g)比O3(g)稳定
B.由1 mol H2形成2 mol H要放出热量
C.500℃、30 MPa下,0.5 mol N2(g)和1.5 mol H2(g)反应生成NH3(g)放热Q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2Q kJ/mol D.已知Ni(CO)4(g) = Ni(s)+4CO(g)ΔH= Q kJ/mol,
则Ni(s)+4CO(g) = Ni(CO)4(g)ΔH= —Q kJ/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9.(8分)现有可逆反应:aA(g)+ bB(g)cC(g)+ dD(g);根据图示回答:
(1)上左图中压强 p1▲ p2(填“>”、“<”、“=”)
(2)反应式中(a +b)▲(c +d)(填“>”、“<”、“=”)
(3)上右图中温度t1℃▲ t2℃(填“高”或“低”)
(4)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0.(18分)氨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N 2(g)+3H2(g)2NH3(g)△H=-92.4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明合成氨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2v正(NH3)>3v逆(H2)
B.c(N2)=c(H2)>c(NH3)
C.单位时间内有3molH-H键断裂,同时有6molN-H键断裂
D.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不变
e.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既要加快反应速率,又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分离出液态氨气
C.增加N2浓度D.增加H2浓度
(3)已知在400℃时,N 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0.5,则
2NH 3(g)N2(g)+3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数值为
▲。

(4)有两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保持恒容,B容器保持恒压,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A、B中分别通入等量的NH 3气体,均发生反应:2NH3(g)3H2(g)+N2(g)。

则:
①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t(A)▲t(B),平衡时,NH3的转化率:a(A)▲a(B)(填“>”、“=”或“<”)。

②达到平衡后,在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氦气。

A中平衡向▲移动,B中平衡
向▲移动。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不”)。

(5)在三个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molN2和3molH2,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并达到平衡,氨的体积分数[Ψ(NH3)]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
B.图Ⅱ可能是同温同压下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催化剂性能1>2
C.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
21.(16分)I 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下列反应:
2 SO 2 (g)+O2(g)2SO3(g)△H=-190kJ•mol-1
(1)该反应500℃时的平衡常数▲ 45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

(2)45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3)据上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物质的量(4)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充入N2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升高温度
II已知4HCl(g)+O2(g)2Cl2(g)+2H2O(g)中2mol HCl被氧化,放出57.8kJ的热量,且部分化学键断裂示意图如下:
①4HCl(g)+O2(g)2Cl2(g)+2H2O(g)△H=▲ KJ/mol。

②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 kJ,H2O中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

22.(8分)氯化硫酰(SO2Cl2)主要用作氯化剂.它是一种无色液体,熔点-54.1℃,沸点69.1℃。

氯化硫酰可用干燥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在活性炭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取:SO2(g)+Cl2(g)SO2Cl2(l)△H=-97.3kJ/mol
(1)若在此条件下,将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化学反应速率v正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移走SO2Cl2
c.增加反应物浓度 d.无法满足上述条件
(2)为了提高上述反应中Cl2的平衡转化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选填编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使用催化剂
c.增加SO2浓度 d.升高温度
(3)在100℃时,往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37Cl2,一段时间后,则平衡体系中含有37Cl的物质有▲(选填编号)。

a.只有37Cl2 b.只有SO237Cl2
c.37Cl2和SO237Cl2 d.无法判断
(4)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选填编号)。

a.υ(Cl2)= υ(SO2)
b.容器中气体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c(Cl2):c(SO2)=1 :1
d.容器中气体颜色不随时间而变化
高二化学(选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项符合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
意。

1-5 D、B、B、A、C;6-10 A、D、C、A、C;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
.....
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AC 12、D 13、B 14、AC 15、BD 16、D 17、D 18、AD
19.(8分)(1)<(2)<
(3)>(4)吸热
20.(18分)(1)cd (2)c (3)K表达式略 2
(4)①< < ②不向正反应方向(5)b
21.(16分,每空2分)
I (1)<(2)15-20min 25-30min(3)增大氧气浓度 ab (4)b
II △H=-115.6 KJ/mol,31.9 强
22.(8分)(1)a (2)ac (3)c (4)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