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健康XX2030”规划纲要》《XX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XX 市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服务能力为宗旨,以“补短板、强体系、促能力”为原则,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建设要求,以业务管理需求为导向,以“整合系统、扩大覆盖、互联互通、信息引领、智能防控”为抓手,到2020年,基本建成“医防融合”的、与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业务需求相适应、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国内领先的疾控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与管理体系;到2030年,全面增强疾控信息化管理、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服务能力,高效支撑疾控业务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发展和公众健康服务,打造与XX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相适宜、国际先进的“智慧疾控”。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疾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疾控信息网络建设。在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下,完善涵盖市、区两级疾控信息平台和市、区、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即“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疾控信息网络体系,覆盖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区域为单位,基于政务外网全面联通区域内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渠道安全机制接入区域内各类民营、企业、部队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属地化管理。(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提升疾控关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组织市、区疾控机构在电子政务云体系下,充分依托电子政务云/行业云,提升疾控关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实现功能完善、兼容整

合、有效节能、高效利用。到2020年,达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的B级技术要求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规范化建设综合评价的指标要求;到2030年,达到基于结构化、自动化和虚拟化的国内领先的高可用性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维管控能力和虚拟化、集约化水平,满足业务信息化的增长需求。(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和机构:市财政局、市大数据中心)

3.加快提升区级疾控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依托区级电子政务云,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高可用性标准要求加快提升区级疾控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统筹下,有针对性地更新疾控业务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资源和安全设备,满足区域疾病防控需求和保障全市疾控信息化规划顺利推进。(牵头部门: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二)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

在疾控信息资源规划指导下,遵循国家、地方已颁布的信息标准规范,结合本市疾控业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涵盖数据、应用、管理、安全等各方面的本市疾控信息标准体系。完善基本数据集标准,扩展到整个疾控业务领域;基于应用全面形成可指导开发的专业系统功能规范和交换技术标准;加强对基础信息的管理与协同,推进对机构信息、基础编码的管理与维护协同,依托执业医师CA认证体系, 统一完成与维护疾控信息系统用户的身份认证工作;在全市疾控信息系统建设中规范对标和用标。(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加强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1.基于市、区两级疾控信息平台,在已有疾病监测管理应用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到2020年,建设基于XX健康信息网的市、区两级传染病报告、疫苗追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等疾控业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重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筛查、监测与管理等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全市疾控专业机构全部业务标准化、

数字化,实现60%的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与管理业务数据采集网络化、分析智能化和报告实时化。到2030年,市、区两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与管理、预防接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卫生应急管理等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应用,疾控全部业务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化、分析智能化和报告实时化,并与国家信息平台数据交互。(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建设与国家互联互通的基于全市医院电子病历直推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诊疗业务协同接轨,实时、动态监控所有与疾病报告有关联的院内业务,支撑医院传染病病例实时报告,提高诊疗机构疾病报告自动化程度并大幅减轻医生工作量,联动病原学检测,贯穿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医学观察;建设呼吸道疾病综合监测、症候群监测等信息系统,提高重点专病监测预警的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疫苗追溯和服务平台,实现疫苗全程管理与追溯以及后续的预防接种便民服务。(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3.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筛查、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电子健康档案,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社区慢病管理扩展到全人群健康管理,实现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信息库协同共享,结合社区“六位一体”的整体定位和家庭医生制度的需求,利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技术等促进公共卫生应用与社区健康管理相结合,推进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的“健康云”协同应用,支撑脑卒中、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个性化、细节化健康需求,推动公众自我健康管理,服务公众健康。(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4.加快推进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支撑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及相关影响因素监测与评估,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设营养膳食监测、环境监测等信息系统,扩大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监测的范围和方式,满足健康与相关危害因素关联及追踪的工作要求。(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配合部门: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