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SWOT分析
潜山市耕地地力建设与利用改良对策
![潜山市耕地地力建设与利用改良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f0574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7.png)
潜山市耕地地力建设与利用改良对策潜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地势地貌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潜山市的耕地地势地貌建设和利用改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潜山市耕地地势地貌建设和利用改良对策进行探讨。
一、潜山市耕地地势地貌概况潜山市地处山脉地带,山地起伏,地势复杂,湖泊众多。
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
山地面积较大,地势较为陡峭,土地利用率低,丘陵地带地势较平缓,土地利用率较高,平原地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1. 地势地貌不利于耕地利用潜山市山地多,土地坡度大,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导致耕地资源浪费。
2. 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潜山市平原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利用率高,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影响整个市区的农业生产。
3. 地势地貌导致的土地退化山地和丘陵地区土地退化严重,陡坡耕地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针对潜山市地势地貌复杂的特点,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规划,合理划分不同地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通过科学的规划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 加强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与建设对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耕地,应加强土地整治与建设,改善土地的坡度和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可以通过修筑梯田、种植防护林等方式改善地形地貌,增加耕地利用率。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针对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防止农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保育承载力。
4. 推动农业机械化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形地势复杂,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强度,降低耕地管理成本。
5. 加强土地肥力管理对于地势地貌复杂区域的土地,需要加强土地肥力管理,利用科学的耕作措施和施肥技术,提高土地的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潜山地质结构与地下水资源分布分析
![潜山地质结构与地下水资源分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92d5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4.png)
潜山地质结构与地下水资源分布分析简介潜山市位于安徽省,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本文将从地质结构和地下水资源两个方面探讨潜山市的地下水分布情况,以期为潜山市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结构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地质结构是影响地下水分布的重要因素。
潜山市地属华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水文地质带、裂隙地质带和溶蚀地貌等地质构造特征相对发育的地区。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潜山市地质构造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富含石灰岩的沉积岩组成。
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渗透性,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积聚。
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1. 地下水位潜山市地下水位较为丰富,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10-20米之间。
根据潜山市地下水观测站的数据,地下水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夏季多雨时期地下水位明显上升,而冬季旱季地下水位则下降较多。
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需根据不同季节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规划与管理。
2. 地下水水质潜山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较好,以低钠、硬度低、矿化度较低的软水为主。
然而,也有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容易溶解的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的影响,水质中的钙、镁等有机盐含量较高。
此外,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硝酸盐含量较高。
因此,应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3. 地下水补给潜山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和地表径流。
潜山市地处中国南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较高,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此外,潜山市地表径流较为集中,形成了多条河流和水系。
这些河流在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的地区,往往会形成地下水补给的“强补给”带。
因此,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补给来源,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结论通过对潜山市地质结构和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潜山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华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位较为丰富,水质总体上较好,补给源主要来自降雨和地表径流。
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合理规划利用地下水位的变化特点,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充分利用地下水补给的自然特点。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b921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8.png)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皖北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屏障。
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可以评估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地方政府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皖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交通便利,周边地区有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合肥和徐州。
这为皖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
2.资源丰富: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铁、铜、金、银、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地区内还有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皖北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钢铁、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
在新兴产业方面,皖北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较为可观的发展。
4.生态环境优美:皖北地区地理环境优美,有若干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这为皖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劣势:1.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安徽省其他地区相比,皖北地区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这导致其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相对较弱。
2.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皖北地区拥有较为充足的农田资源,但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些都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3.缺乏创新能力:尽管皖北地区在一些传统产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限制了该地区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
4.环境污染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对环保意识的忽视,皖北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皖北地区可以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2.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皖北地区可以抓住机遇,发展电子信息、光伏、风能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潜山环境调研报告
![潜山环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8488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3.png)
潜山环境调研报告潜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
我根据实地调研和收集的资料,对潜山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首先,潜山的大气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据统计,潜山的空气质量指数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良好水平。
城市中绿化覆盖率较高,公园和绿地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和空气质量。
此外,潜山加强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理,推行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其次,潜山的水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城市周边河流水质显著提高,不仅得益于政府的治理措施,还得益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
潜山鼓励居民多使用环保洗涤用品,减少污水排放。
此外,政府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有效防止了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再次,潜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潜山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政府对潜山的生态保护非常重视,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划定了保护区的边界和管理规定,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潜山积极推进农田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指导,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潜山的噪声污染相对较低。
由于潜山地理位置偏远,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噪声污染的程度较小。
城市内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如建设隔音墙、设置禁鸣区域等。
综上所述,潜山的环境状况总体较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有效减少了大气、水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工业废物排放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
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希望潜山在未来能够继续致力于保护环境,让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
潜山工业发展现状
![潜山工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e3d79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3.png)
潜山工业发展现状
潜山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虽然潜山的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该地的工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潜山的工业发展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包括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
其中,钢铁产业是潜山工业的主要支柱,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
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同时,潜山还发展了一批化工企业,涉及橡胶、塑料等领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除了传统产业,潜山还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建设。
目前,潜山已建成了一批太阳能发电站,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资源,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此外,潜山还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
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潜山的农产品如茶叶、柑橘等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然而,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潜山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
其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的来说,潜山的工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潜山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以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be02b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a.png)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潜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潜山市的耕地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潜山市耕地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以期为潜山市耕地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
一、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1.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建和农村经济发展,潜山市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一些耕地被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基础设施,导致耕地的破坏和减少。
据统计,潜山市每年都有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这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土地质量下降部分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一些地方的土壤已经出现了盐碱化、酸化等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的单一种植也会导致土地资源枯竭和土壤养分流失,从而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3.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由于土地流转不畅、规模化经营不足,潜山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小规模的种植和散乱的农田分布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1.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土地占用和非农建设行为,严禁随意转用耕地。
应建立健全的惩罚制度,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耕地面积不逐渐减少。
也可以探索实行耕地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补偿方式,让农民愿意自愿用地,减少对耕地的破坏。
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农民选择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
还可以通过技术培训、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模式,推广多年种植和轮作轮种等方式,减轻土地的连作连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的肥力。
3.推动土地整治工程对于土地盐碱化、酸化等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政府可以积极推动相关的土地整治工程,比如改良土地结构、加强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等,从根本上解决土壤质量的问题。
咸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咸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13f4fa6195f312b3169a591.png)
咸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2010年1O月缘色科技Journalof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第1O期咸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赵志龙,江培龙,程宗涛,胡曾曾(1.成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成宁4371O0;2.成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成宁437100)摘要:成宁市为武汉l+8城市圈的核心成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成宁市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和面临的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关键词:成宁;SW0T分析方法;旅游;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O)10—0140—041引言咸宁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在全国享有”温泉之乡”,”桂花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同时,近年来,咸宁市举办了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九宫山避暑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同时大力发展咸宁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咸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旅游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咸宁市地方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其产业增加值已经成为咸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体部分和全市产业经济增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2咸宁市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咸宁市已经完成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有40余处.重点景区有九宫山,陆水湖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般景区有星星竹海,太乙洞,澄水洞,闯王陵等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成宁市拥有国家A级风景区1O个,如表1.表1咸宁市国家A级风景区统计同时,成宁市还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园2个,即赤壁仓湖农业生态开发区,嘉鱼官桥八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即通山县九宫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咸宁晨锦生态农庄.有星级旅游饭店51 家,旅行社40家,持证导游200余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3.3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近20万人,2010年上半年,咸宁市接待游客700.43万人,同比增长149.6,旅游综合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17O,预计今年全年接待游客将突破l0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突破24,旅游业在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3咸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SW0T(斯沃特)分析法是企业内外部环境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于l9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用来判断经济主体的实力,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用来判断外部环境的吸引力.目前,SWOT被广泛应用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3.1成宁市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3.1.1交通区位优势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背靠武汉,是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107国道,长江水道,还有一批在建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如表2.表2咸宁市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在建)一览武广客运专线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成宁段赤壁节堤航电枢纽咸宁城际铁路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戚宁段葛洲坝水泥专用码头鄂州至通山铁路威宁至通山高速公路潘家湾综合码头~期工程成宁至宜春至吉安铁路黄石至咸宁高速公路潘家湾危货码头通城至界上高速公路潘家湾核电重件码头成宁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赤壁煤炭码头武成快速通道赤壁旅游码头赤壁市至赤壁镇一级公路鱼岳综合码头嘉鱼至武汉一级公路成宁至潘家湾一级公路3.1.2资源优势成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各具特色且数量众多,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九宫山,陆水湖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赤壁龙佑温泉3个国家4A级景区,闯王陵和汀四桥北收稿日期:2010~09—20作者简介:赵志龙(1988~),男,湖北咸宁人,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140赵志龙等:成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生态与旅游伐战争遗址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山森林公园和崇阳桂花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咸宁市是”中国温泉之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发展特色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仅2010年春节长假咸宁市温泉项目接待的海内外游客达到28.8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90.2~A.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入境,为咸宁市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得成宁市的旅游产业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如表3,图1).在咸宁市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的影响下,咸宁市的旅游业在稳步较快地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正式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1+8”城市圈战略后,咸宁市旅游业在自身原有特色资源优势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以来,咸宁市接待游客数量逐年稳步上升,2006年接待游客数量为366.17万人次,而2007年该数量达到430.79万人次, 同比增长17.6.2008年接待游客数量为560.75万人次,比2007年大幅增长了30.2.而2009年的接待游客数量又比2008年同比增长27.8%0.2010年仅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数量就已达到700.43万人次.同时,旅游业综合收入也稳步增长.2006年旅游综合收入为14.82亿元,而2007年旅游综合收入为15.19亿元,同比增长2.5,2008年旅游综合收入为2o.46亿元,同比增长34.7,2009年旅游综合收入为34.O3亿元,同比增长66.3,而2010年仅上半年咸宁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了36.2亿元,同比2009年全年增长了6.4%0.从如下的咸宁市历年旅游综合收入走势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咸宁市历年旅游收入的逐年增长态势,特别是2007年以后的快速发展态势.表3咸宁市历年旅游业接待游客数量一览3.1.3政策优势成宁市已制定《成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旅游业作为振兴全市经济的重点产业,在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均给予优惠政策,这极大推动了咸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咸宁市旅游正呈现着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高,这些都与咸宁市的政策支持分不开的.同时,湖北省也将鄂东南生态人文旅游放在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位置,国家旅游总局授予咸宁市”中国温泉之都”也对咸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收入403O20lO+旅游总收入(亿元)蠢蚕蚕蚕奏薰蚕薰蚕詈#年份图l咸宁市历年旅游综合收入走势3.2咸宁市旅游发展的劣势(weakness)3.2.1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服务设施不足随着成宁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不足开始显现,景区基础设施投人不足,设施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差,综合接待能力不够,全市51家星级酒店,只有8家四星级酒店,9 家三星级酒店,没有一家五星级以上的高级酒店,现有设施接待水平有待提升.3.2.2整体推介宣传能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咸宁市近年举办了九宫山避暑节,三湖赤壁文化旅游节,咸安嫦娥文化研讨会,国际温泉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提高城市影响力,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户外公交等媒体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形象,但整体推介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提升城市知名度,同时,应多开展那些由政府主导的到沿海发达经济省份的全方位营销推介活动.3.2.3旅游资源影响力不大,市场优势不明显咸宁市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仅有温泉,桂花,楠竹,三国赤壁,茶叶,苎麻在全国的知名度较大,其他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并且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消费者以湖北省内的游客为主,省外游客规模不大.3.2.4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不足近年来,咸宁市虽然兴起了温泉文化等一些旅游资源文化,但旅游资源整体文化底蕴不足,历史积淀不够,历史传承不足,传统文化开发力度不够,应加大对咸宁市旅游资源文化,历史底蕴的研究.3.3咸宁市旅游发展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3.3.1”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建立党的十六大以后,为促进国内各区域的均衡发展,缩小各地区的差距,国家作出了加速实现我国“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国家战略的实施, 必然会给咸宁所在的中部地区带来一系列法规的和政策上的倾斜,而咸宁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湖北省南部,与湖南,江西接壤,”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对于咸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1412010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1+8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的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咸宁作为武汉1+8城市圈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业,将咸宁市打造成为武汉市的”后花园”,而且武汉1+8城市圈及周边的”长株潭”城市圈以及江西等周边省份可以为成宁市发展旅游提供稳定而充足的客源市场.3.3.2武广客运专线等铁路,公路的运行和开工武广客运专线于2005年6月23日在长沙首先开工,该线全长约1068.8km,并且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武广客运专线在咸宁分设咸宁北和赤壁北两座车站,从武汉到咸宁仅需23min,从而将咸宁的影响范围扩至湖南和广东,有利于为咸宁市的旅游业发展开辟广阔的旅游市场.武咸城际铁路设计起点为武昌,终点咸宁,预计2011年10月通车,届时咸宁到武汉仅需28min,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咸宁融人武汉城市圈的进程.使得武汉与咸宁的交流和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两地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也有利于咸宁市的旅游资源更好的向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的推介.结合成宁市境内已有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该地与省内外各大城市和地区的密集交通网,交通的通达度更好,从而有利于吸引全国各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 3.3.3湖北省旅游规划以及成宁国际温泉节的举办“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将重点建设包括武汉城市圈旅游区域和三国文化旅游在内的5大旅游区域,而其中两项涉及成宁市,因此咸宁市可以借此机会,加大对赤壁三国旅游项目,以及咸宁市内的温泉,溶洞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大与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合作,提升咸宁市的旅游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温泉旅游和三国旅游项目.咸宁市首届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于2009年11月29日举行,使得成宁的旅游品牌大幅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咸宁的影响力,由于旅游节的举办,2009年咸宁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入境游客达716.74万人,旅游总收入达34.03亿元.节会效应明显,仅2009年12月,温泉城区十家大型宾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1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O.3.4咸宁市旅游发展的威胁(threat)3.4.1区域产品趋同,周边县市的激烈竞争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以及各地区对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入.中部各省份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来发展,而且各地区均是以自然风光类的观光游为主,造成游客的感觉和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而且周边县市如武汉,岳阳,宜昌,钟祥等地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宣传得力,在国内已经有较好的声誉.相比而言,咸宁市的旅游产业开发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开发力度或品牌知名度方面都与周142边县市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如何避免与周边地区旅游项目的雷同以及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温泉,溶洞和三国文化特色,形成整体竞争力,是咸宁市发展旅游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威胁.3.4.2资源整合不够,盲目开发温泉是咸宁旅游的主打品牌,然而咸宁市却出现了一种盲目开发温泉项目并且呈现出遍地开发的局面,例如咸宁市区有太乙温泉,温泉谷,三江温泉, 汉商温泉,楚天瑶池,碧桂园温泉,多达6家.而在下辖县市还有赤壁,嘉鱼县等地的龙佑温泉,山湖温泉等.作为一种地热资源,过度的开采和开发将会对其后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地表塌陷.众多的温泉项目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咸宁市的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以及对现有开发项目的监督,管理是成宁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3.4.3旅游专业人才不足咸宁市的旅游教育培训落后,是导致咸宁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目前咸宁市的旅行社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然而从业人员的素质却有待提高.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咸宁市目前虽然拥有咸宁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专院校,但是至今没有旅游方向的本科专业, 仅有专科方向的专业面向社会招生,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高层次需求,特别是由于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游客数目的增多,导致咸宁市的专业导游等旅游专业人员极度紧缺.而且“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严重,该市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留在本市的较少,往往去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因而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对咸宁市的旅游整体水平提高形成一定的挑战和威胁.4咸宁市旅游发展的对策4.1加大咸宁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以咸宁国际温泉旅游节,九宫山避暑旅游节,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咸宁的旅游资源,在做好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媒体宣传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在中央及各省的主流媒体上投放宣传咸宁的广告视频.并且要加快出台和使用咸宁市的旅游宣传12I号和形象标识,通过旅游形象推广,媒体广告以及专项推介等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推介,扩大咸宁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影响力.将咸宁旅游推向全国.在重点巩固武汉及周边地区近距离市场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整体促销活动,大力发展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主要客源市场.4.2将咸宁市的各种文化和现有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相结合是旅游活动中赵志龙等:成宁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生态与旅游的较高境界,旅游业是以文化为内涵的经济产业,文化旅游的灵魂.而咸宁市现有的观光游仅以美丽的自然风光打动人,无法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咸宁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咸宁市应将向阳湖文化,汀泗桥的红色文化,成宁竹文化,鄂南茶文化,以及三国历史文化与现有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整合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用一个大文化的理念,丰富成宁的城市精神,丰富咸宁的旅游资源,最终通过温泉和温泉文化提升咸宁的城市品味.4.3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1)应完善交通设施,虽然咸宁市拥有武广客运专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但配套设施不完善,通往各个风景区的道路质量较差,而且可供选择的路线比较单一.(2)政府也应该引导投资,加强宾馆,饮食,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均应得到较全面的考虑,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管理,整顿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游客的各项权益.努力给游客提供当地独特的饮食.4.4大力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市场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咸宁市应以刘家桥村的农家游和嘉鱼官桥八组新农村的观光游为龙头,大力开发市内的其他农村旅游资源,将咸宁市的旅游业发展与农村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 提升整体竞争力.重点建设刘家桥村农家乐,并且突出其文化特征和内涵,树立自己的战略品牌,着重宣传其徽派的建筑风格以及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形成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刘家桥在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民俗,每年刘氏后裔都要在老屋祭祀祖先.据此,可以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能欣赏到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戏剧,婚丧嫁娶等礼俗.而官桥八组的新农村建设则可以作为咸宁市农村建设的榜样,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结合现有的农家乐可以极大的丰富咸宁市农村旅游资源.4.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撑以及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关于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酒店,旅行社,风景区的监督和管理,并对成宁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各旅行社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和制止乱收费,乱宰客的违法违规现象.参考文献:[1]黄莉敏.咸宁融入武汉旅游经济圈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济评论.2007(7):9~1O.E2]赵志龙,江培龙.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思考——以武汉1+8城市圈为例EJ].咸宁学院,2009(29):6~7.E3]宋来胜,樊燎辉.成宁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口].区域经济,2006(8):17~18.E4]徐淑云.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E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3~14.Es]黄梅英.当前四川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口].赤峰学院:自然科学版,2009(25):l0b11.[6]叶立润.甘肃省天水市旅游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9):62~64.[7]何婕妤,周申立.广安市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7):4~6.[8]蒋玉华,杜卫红.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7~8.[9]邓茂林,向昆明,韩蓓,等.基于SWOT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以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J].四川林勘设计,2009 (3):62~63.[1O]王云,刘军伟,李长坡.许昌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许昌学院,2009(28):5~6.[11]汪聪,雷小蕾,李贻凤,等.咸宁乡村生态旅游现状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09(6):142~143.[12]咸宁市《统计年鉴》编委会.成宁统计年鉴2009[R].咸宁:咸宁市人民政府,2009.(上接第139页) ResearchonProtectionandCultinationPlaningofScenicSpots—ACaseStudyofQilipingScenicSpotsofTiantaishanChenFangming,ZhangIiming,ZhengFanning (CollegeofResourcesandF,nvironrnent,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 ina)Abstract:Thescenicspotsplanningprovidesfundamentalpremiseandguidanc e,andisthefoundationofprotection,usingandmanagementofscenicspots.Theplanningofprotectionan dcultivationisoneofthe mostimportantcontentsoftheoverallplanningofscenicspots,andalsoaspecial planaimingtoprotectthescenicresources.Basedonseveralon—siteinvestigations.thispapermakes adeepresearchonthepro—tectionandcultivationplanningofQilipingscenicsiteofTiantaishan,andprovi desbasisforprotectionthisscenicarea.Keywords:scenicspots;protectcultivationplanning;resourceprotection 143。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3fb90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9.png)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潜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机化水平一直是潜山市发展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潜山市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分析1. 农机使用率不高农机使用率不高是当前潜山市农机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尽管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并且积极推行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水平有限,对于农机操作和维护并不够熟练,导致农机利用率不高。
2. 农机维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对于确保农机正常运转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目前潜山市农机维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很多农民对于农机维修技术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农机维修站的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对农机的有效维护。
3. 农机投入和农技人才培养滞后潜山市的农机投入和农技人才培养是与农机化发展息息相关的,但是目前农机投入水平滞后,现有的农技人才无法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缺乏专业的农技人才,这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培训针对农机使用率不高和农机维修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培训。
潜山市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举办技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农机操作技术和维修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2.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潜山市可以通过提高对农机合作社的补贴力度,鼓励并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推动农机化水平的提升。
还可以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机合作社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潜山市可以加大对农机维修站的建设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维修设备和技术,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维修站的维修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机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维护。
安庆市景点分析
![安庆市景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bd0d83a0116c175f0e4870.png)
安庆市景点分析—SWOT分析法天柱山一、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天柱山是国家5A级景区,且荣获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
天柱山被划分为八大景区,分别是三祖寺、虎头崖、九井河、马祖庵、主峰、大龙窝、后山和龙潭河景区。
并有其突出的特点和风光,有景点多达400多处。
交通优势交通较为便利,铁路、公路、水路相交织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旅游商品种类丰富二、劣势配套设施还需釜底添薪,加强自身建设,增加实际内容,只靠宣传推介是不够的。
信息化的程度较低景区网站内容更新滞后,缺乏互动,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信息、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进行交流;缺乏电子商务功能,随着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的趋势,旅游者在出游前进行网络媒体的信息收集已经成为持续增长的行为特点。
基础设施水平较低1)旅游设施包括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
景区现有为数不少的家庭旅馆,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但是由于景区其他设施没跟上,过夜游客不多,即使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住宿设施的入住率都不高,在旅游淡季更是无人问津,大多处于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的状态。
而且有些宾馆、旅馆周围的环境破坏较严重,附近有许多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当地农民擅自修建的低矮民房,杂乱无章,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美观。
景区内的娱乐设施较少,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没有创造适应当代游客要求的娱乐条件以及购物条件。
2)旅游服务水平不足3) 景区管理不完善三、机遇综合整治和政府支持四、威胁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2.游客需求的差异化3.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浮山国家地质公园一、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其摩崖石刻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是由张公岩天池、会圣仙桥、金谷妙高、樯山、湖东水上休闲度假娱乐区、北后山生态森林花果景观区等六个景区构成。
浮山是以古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并与河湖风光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3c1e975901020206409cb1.png)
第三章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SWOT(态势)分析,指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顺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在对皖北地区进行SWOT分析时,既要根据皖北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又要结合与周边其他相邻区域的经济比较,表1是皖北地区与苏北、豫东和鲁西南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根据表1对皖北地区进行SWOT分析。
旅游收入(亿元)387.2 912.7 371.7 118.821.56 86.38 10.39 10.78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第一节皖北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区位优势皖北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
皖北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的交汇处,紧靠“长三角”,2012年,皖北六市均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战略区位十分重要。
此外,由皖北、苏北、豫东和鲁西南部分市县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各成员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特别是近年来苏北高速发展、山东菏泽的崛起等成功的发展案例对皖北的经济发展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铁路交通方面,京沪、京九、陇海青阜铁路贯穿其中,京福高铁纵贯皖北,淮河自西向东穿过皖北地区。
蚌埠市更是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京沪高铁和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图1 中原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规划图二、人口资源优势皖北地区的一大特点就是“人多”, 皖北地区2012年年末户籍人口3133.6万人,占安徽48.7%,其中农村人口占到70%,人口年均增长率在7%左右。
人多既是经济发展的压力, 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
首先人多就说明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中国人口众多, 消费市场潜力大。
环境保护知识:潜山独特生物资源的保护
![环境保护知识:潜山独特生物资源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ad587f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c.png)
环境保护知识:潜山独特生物资源的保护潜山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物资源而备受关注。
这个地方有着非常广阔的森林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国内少有的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的地方之一。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非常珍贵的植物和动物,它们不仅是地方特有的物种,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的缺失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正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潜山的独特生物资源,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必须改善潜山的基础设施。
回溯历史,潜山经济规模较小,因此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跟不上其他城市的步伐。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大量的人都前往潜山旅游、观光或者进行其他活动。
为了迎合这一增长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强交通、供水、环境卫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维护和监督这些设施的运营,以保障潜山生物资源的正常生存。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潜山的环境保护措施。
生物学家发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潜山地区的环境污染仍然存在,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受损和生态系统损坏等。
为了保护潜山的生物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更加完备和详细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将其切实执行。
我们应该注重环境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宣传环保意识,教育居民学习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三,我们应加强对物种资源的科学研究与保护。
潜山的生物资源丰富,其中包括了多种濒危和珍贵的动植物物种。
这些物种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研究,了解其繁殖、生息、生长方式等特点,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
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区域对物种资源保护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保护体系。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潜山的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约人类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奖励环保机构等途径来促进物种保护。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0dcdf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9.png)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现状潜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级市。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化发展逐渐成为该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潜山市农机化水平整体较低,农业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劳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不高。
农机数量不足,机械化作业面积有限,农业生产仍然依赖大量人力,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机化发展还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农机设备老化、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
缺乏先进的农机技术和设备,农机设施不够完善,农机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机化在潜山市的发展进程。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亟待加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农机化建设的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只有这样,潜山市的农业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1.2 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山市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机化水平不高,农机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机化设施建设不足,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机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民缺乏相关技能和培训,影响了农机化生产效率;农机化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深,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农机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薄弱,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导致农机化生产缺乏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这些问题制约了潜山市农机化发展的进程,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潜山市农机化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投资力度,更新和升级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其适应性、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推动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设备广泛应用。
安徽省潜山县区域分析与规划ppt
![安徽省潜山县区域分析与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c2f4640b1c59eef8c7b4f3.png)
潜山重点企业之全力集团
潜山县全力集团创建于2000年,为潜山县重点企业,
全国著名品牌。为潜山县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拥有多名专业高素质员工,主要经营洗衣粉,洗涤 剂,化妆品,火柴,花岗石板材,彩色塑料印刷等,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理念,以 科技为本,不断开发产品,为客户升级换代,满足 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全力集团带动和鼓舞了潜山中小型企业的崛起,解 决了周边地区的就业问题,在潜山县的区域发展上 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潜山县经济发展之立足资源优势,推 进商标强企
今年来潜山县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
振兴经济的重要抓手。鼓励帮助企业争创著名商标 和品牌,扩大商品市场占有率。 今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安徽省著名商标4件,安 庆市著名商标9件。 在政府引导和部门帮扶下,“懂商标,创商标,护 商标,用商标”已在企业中渐成风气。 为更好发挥品牌效应,潜山县还对确定参与争创地 理标志的瓜蒌,茶叶产业安排专抓队伍帮扶,帮助 市场主体将产品打入大型超市。
安徽省潜山县区域分析与规划
潜山县简介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皖河
上游。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现辖11镇,19乡,298个行政 村,总人口56.7万人。旅游资源丰厚。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和圩畈。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特别适合 于农作物生长。物产丰富,境内有维管束植物1857种,大本 植物740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种。出产药材280 余种。 境内有全力集团,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彭岭工业区等一批企业 崛起。昔日的穷乡僻壤,公路畅通。在潜山人民的努力下, 正处于蓬勃奋起的状态。
七仙女的故乡——动人的历史传说
潜山调研报告
![潜山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7a9d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f.png)
潜山调研报告潜山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潜山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结构、教育医疗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该县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潜山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蔬菜和山货等。
然而,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缺乏,该县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水平较为落后。
因此,潜山县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潜山县的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由于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该县的人口流失。
这对人口的结构有所影响,也带来了社会养老保障的问题。
因此,潜山县应该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提供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同时制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政策,以稳定和调整人口结构。
再次,教育和医疗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发现,潜山县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较为匮乏。
学校和医院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受教育和就医条件。
对此,潜山县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升学校和医院设施,引进更多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居民的受教育和就医水平。
最后,潜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潜山风景名胜区、钟山风景区等。
这些旅游资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宣传不足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潜山县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该县需要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和宣传工作,优化旅游线路和景区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综上所述,潜山县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在今后的发展中,潜山县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口结构调整、教育医疗资源投入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潜山县的经济条件和居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3cd9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7.png)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潜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是一片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旨在保护和提升潜山市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1.土地资源丰富,但受到城市化影响潜山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较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耕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
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2.土壤肥力下降,生产成本增加近年来,潜山市的耕地受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单一种植结构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地区的土壤已经出现了钾、磷等多种元素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成为了农民们面临的问题。
3.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一些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地质量的下降,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建设对策1.加强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确保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稳定。
加强对耕地的管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遏制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侵占。
2.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推广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替代品,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加强对化肥农药的监管,严禁过度施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修建防护林带,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安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
![安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80cff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4.png)
安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一、SWOT分析1. 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安庆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皖江经济带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能够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2)丰富的文化资源:安庆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许多文化名人、历史遗迹和传统民俗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3)政府支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文化产业,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劣势:(1)缺乏知名品牌:安庆市的文化产业缺乏知名品牌,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2)产业链薄弱:安庆市的文化产业链相对薄弱,缺少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人才短缺:安庆市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缺乏创意和创新能力。
3. 机会:(1)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为安庆市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2)旅游业的发展:安庆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3)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拓展市场和创造价值。
4. 威胁:(1)竞争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安庆市的文化产业将面临来自其他地方的激烈竞争,竞争压力增大。
(2)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和创新。
(3)自身发展的不足:安庆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融资难等问题需要解决。
二、建议1. 打造知名品牌:(1)加强文化品牌建设,通过市场推广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注重文化产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差异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
2. 健全文化产业链:(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引入外部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如旅游、教育、科技等,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关于潜山皖镇的市场定位策划
![关于潜山皖镇的市场定位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bdade30279563c1ec5da711b.png)
关于潜山皖镇的市场定位策划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皖镇的初步定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快、发展规模最大、最无污染的朝阳产业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很多地方都开始加强旅游深度开发,积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而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闲暇化”。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来说,周末的短期假日消费在日常生活消费里的比重越来越大,多数居民愿意选择郊区或者城市周边的乡村、特色景点进行休闲活动,很多地区都采用了农家乐、度假村等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休闲形式,给紧张的都市人带来精神上的放松。
作为中部发展型的城市,安徽有着自己独特的徽州文化,旅游景点主要以城市形象为依托,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大打休闲旅游、乡村旅游。
而潜山县的皖镇正是符合安徽独特的徽文化这一特点,我个人认为要发展潜山皖镇的经济,当地政府应效仿三河皖镇走文化路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成立独具特色的潜山皖镇文化旅游景点。
二、市场分析(1)优越的交通名山之地,交通发达,东西交错,南北纵横。
105国道与318国道并行,东香(东营-香港)高速与高界(高河-界字墩)高速在此交汇形成“#”字交通,在安徽乃至全国实属少见;105国道划门而过,东香高速横卧潜河对岸,皖镇大桥沟通南北;皖镇东200m处是规划中的环城公路出入口及天柱山交通转换中心;距天柱山火车站4km,依合九铁路,承东启西,传南接北;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口岸仅一小时车程;沿江高速全线贯通,宁宜(南京-安庆)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拉近了长三角的距离;每5分钟一辆公交车通过。
国道、高速、铁路、民航形成立体交通,为天柱山游客出入行提供便捷的交通。
(2)极佳的区域位置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古南岳——天柱山脚下,背山面水,横卧南北,东西各有高差山势形成天然青龙白虎之阙,集天地风水灵气于一体。
西邻千年古刹——三祖禅寺;天然的书法艺术长廊——国保摩崖石刻;北邻拜岳台——汉武帝为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圣地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五大镇山中的“中镇”——白鹤宫;毗邻安徽省级示范学校—野寨中学;濒临潜水滨河景观长廊;天柱山交通转换中心之侧。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f11a1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4.png)
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潜山市位于安徽省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
农业是潜山市的支柱产业,农机化发展方兴未艾。
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阻碍了潜山市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就潜山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潜山市农机化的健康发展。
一、主要问题分析1.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目前,潜山市的农业生产结构依然偏向传统农业,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发展相对滞后。
种植业是潜山市农业的主要生产形式,但机械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很多农业生产环节仍依赖人工劳动,效率不高。
2. 农机化水平较低农机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
在潜山市,虽然农机数量逐渐增加,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地区面积狭小,地形复杂,机械化作业的难度较大,导致农机利用率不高,农机设备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而且,田间管理和作业技术低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益较低。
3.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潜山市,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高,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缺乏对新型农业技术的了解和使用,使得潜山市的农业生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 农机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机化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来支持和保障。
但在潜山市,农机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措施不够完备,导致农机化的发展存在诸多障碍。
二、对策建议1.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针对潜山市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的发展。
鼓励种植结构多样化,提高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水平,减少单一农业经营的风险。
2. 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水平针对农机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机操作技能和田间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新形势下潜山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潜山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5cf2102020740be1e9b9d.png)
新形势下潜山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探析作者:涂全中陈凤徐棋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中所运用的SWOT分析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逐项分析,再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列举要素相互匹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潜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SWOT[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1 潜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介绍潜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地貌特征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分布,山区占全县面积的49.3%,丘陵占9.9%,岗地占23.9%,平原占16.9%。
潜山县全县户籍人口总数为59.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总数为52.6万人,农村劳动力为32万人。
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推进潜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紧迫性,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每一个人的必然要求。
2 潜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SWOT分析2.1 S(优势)因素分析2.1.1 强劲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
潜山县根据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带两轴”乡镇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打造新型工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将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出台了《2017年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政策》,采取补助、补贴、奖励等政策,推进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加快发展。
潜山县还立足“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围绕“全域旅游、全景潜山”主线,推动旅游脱贫攻坚、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县,从而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实现有效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山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小组成员:余凯 101102121张雷 100601110杨庆洋101102115潜山县简介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属安庆市。
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2006年)。
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
西汉置皖县,西晋废。
东晋为怀宁县,以潜山(天柱山)命名。
西部山区盛产竹、松、杉、油桐、茶叶、漆。
东部平原主产稻、小麦、豆类、油菜籽、甘薯等。
另产茯苓、天麻、黄芪等药材,特产"舒席"。
矿产有金红石、大理石、水晶。
工业有机械、电器、化学、建材等。
合九铁路经此。
名胜古迹有天柱山、太平塔、石牛洞、吴塘堰等。
潜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南靠长江黄金水道,为吴楚走廊鱼米之乡,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 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全境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农业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
县城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50公里,105国道(北京-珠海)、318国道(上海-新疆聂拉木)和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东香高速(东营-香港)贯穿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中运输立体交通网络。
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
SWOT分析一、优势1、区位优势潜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南靠长江黄金水道,为吴楚走廊鱼米之乡,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 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全境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农业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
县城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50公里,105国道(北京-珠海)、318国道(上海-新疆聂拉木)和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东香高速(东营-香港)贯穿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中运输立体交通网络。
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
2、资源优势(自然和人文)(1)自然:潜山县山川绮丽,景色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森林地质公园。
金紫山景区以潜山县国有驼岭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游览区和疗养度假区,生产经营区、管理服务区,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
天设地造的山林美景,体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韵,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气候,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
观光景点:天柱山风景区,金紫山景区,板仓自然保护区,白马潭漂流等(2)人文: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人文荟萃,是古皖文化的源头。
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
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
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
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古有东汉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崧、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今有徽班领袖与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人文景观:薛家岗遗址,三祖寺,山古流泉摩崖石刻,孔雀东南飞,二乔故里,舒王亭,万涧古戏楼,古南岳天然石佛。
更是黄梅之乡。
3、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将旅游业定为全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要加大对中小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潜山县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空前的机会。
同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每年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活跃的资金支持。
《潜山县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规划》编制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经历了调研阶段、文本起草阶段、修改和评审阶段、报批阶段,获得了各级领导和旅游界同仁关心和支持。
《规划》站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沿,科学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按照安徽省和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成绩、透彻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立足我县旅游发展实际,提出了“十二五”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十二五”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劣势1、交通短缺:(铁路、公路、航班)境内只有三条高速(济广高速G35,沪渝高速G50,六潜高速),一条铁路,天柱山机场(坐落于安庆),这些与外面连接的交通太少,到达旅游点实在不方便,并且县城里面的道路包括镇道,村道都有所破坏,内部道路不完善。
要致富,先修路。
2、基础、配套设施与旅游业服务设施不足在县城里面只有主要景区如天柱山风景区等可以停留去玩,但形式过于单一化,观光型的就只有观光型的,不具备其他娱乐设施,不能过多的吸引过夜游客,并且基础设施不健全,游客游玩起来不是很放心或是很舒适。
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大力度美化市容,增加辅助设施。
3、整体推介宣传力度不够潜山县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但并不是很发达,所拥有旅游景点也是十分有限的,并且所来游客基本上都是周边地区的,外来省市游客不是很多,关键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具有吸引力的资源,现在有天柱山5A级风景区坐镇,但还是不行,我们不能单一宣传。
游客不能因为某一个景点而前往本地,我们需要有整体宣传方案和策略,打出属于我们潜山县城的独有的旅游口号,如潜山古皖文化游,乡村文化深度游,以及与周边地区联系起来做整体宣传。
桐城的文化,岳西的农产品,怀宁的经济发展等等,还有近年来太湖的文博院,让我们一起宣传。
4、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招商引资不够,没有充分的将资源利用,与文化接触力度不够潜山县城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是为什么人们知之甚少,唯有天柱山还小有名气,其他的有好多都是祖国的优秀的灿烂的文化,孔雀东南飞,二乔故里等等,我想就是因为我们穷,不富裕,它们坐落在了一个县城而不是在一个发达的省市。
但我们不能任由它们被埋没,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也可以说是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
而这需要资金,所以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切实的问题是,招商引资,只要我们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的价值,那将是一个无穷的财富。
但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能将文化过分商品化,也不可操之过急,因为需要它们的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到来,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酝酿。
5、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欠缺,专业人才欠缺导游人数:从业人员为452名,其中国家级导游员84名,景区导游员368名。
单从导游人数分析,我们非常缺人才,21世纪竞争的是科技,更是人才,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被吸取过来,但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致力于家乡发展的人能够回来,一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机遇1、战略机遇:中部崛起战略,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过渡,潜山县的旅游发展规划的通过,依托项目区良好的生态植被资源及幽美的田园乡村环境,充分利用和发挥项目区位于潜山城区与天柱山旅游区之间的黄金通道的特殊地理区位条件,结合“山城一体化”发展战略,从城乡统筹、城市空间拓展与大旅游区建设三大角度切入,在充分挖掘潜山以“情、恋”为特征的皖国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和建设手法,把潜山文化资源转化为独具潜山特色创意文化产业;同时,结合天柱山大旅游区得天独厚的养生度假环境,以天柱山旅游区为依托,以现代女性养颜为主切入点,以婚庆产业、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为延伸,开发以女性养颜、婚庆服务、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主要功能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从而,把本项目区打造为以皖国“情、恋”文化和女性养颜为特色,以“产、学、研”为一体的皖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养颜休闲度假为主要支撑,集“文化创意产业园、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区及人居社区”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新型低碳田园新城。
2、天柱山的引领作用2011年天柱山成功申报为国家5A级风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本年度中国大陆仅有的一家申报者和申报成功者,也成为中国第25家世界地质公园,极大地增加了天柱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申报舒州市天柱山正在向国务院申报舒州市,如果申报成功,将极大地促进天柱山也就是舒州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威胁1、观光型市场的比例下降2、周边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3、旅游资源的趋于相同,吸引力不够对旅游发展的建议1、加强宣传促销。
旅游是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其意向选择伸手景观名胜知名度的影响。
潜山旅游资源丰富,但缺少包装和宣传,“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发挥其经济效益作用。
要把它打扮漂亮,推向市场,必须做好宣传促销作用。
一是精心策划,搞好整体设计,加强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宣传,变等客上门为主动促销;二是搜集编写有关旅游景点历史传说和风情宣传资料,扩大景点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积极参加外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设立旅游信息网站,扩大网上宣传,进行网上旅游招商,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2、完善旅游体系。
旅游产业是一个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样性服务并涉及多个行业的复合型产业,通过发展旅游,进而推动城建、交通、通讯、文化、流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搞好旅游演艺活动,精心编排旅游景区或城市的各类旅游演艺节目,努力使其成为相对固定、适时演出的旅游文化演艺活动,提高游客的旅游兴趣,增强我县的旅游吸引力。
3、打造精品工程。
由于潜山县风景区分散,很多游客都是“一日游”,如果推出一些拿得住、叫得响的精品线路,不仅可以扩大在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提高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的过夜游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4、营造投资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承建初始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监控,引导整体目的地营销工作的开展,制定较积极的旅游开发政策以吸引多方投资,共谋发展,健全和加强管理体系,严格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