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竹叶
药材名称:
淡竹叶
拼音名称:
DANZHUYE
别名:
竹叶、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科属: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产地:
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性味: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中成药:
共有98种中成药使用淡竹叶:银翘伤风胶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小儿退热口服液七星茶清热利咽茶口炎颗粒加味银翘片金青感冒颗粒金青解毒丸精制银翘解毒片等。
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渴。用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常配伍石膏、芦根等同用;或配黄芩、知母、
麦门冬等同用。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本品性寒能清泄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水。用
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芯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9G。
注意事项:
1、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2、孕妇忌服。
3、肾亏尿频者忌服。
4、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采收加工:
栽后3-4年开始采收。在6-7月将开花时,除留种以外,其余一律离地2-5CM
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间断,以免脱节;夜间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可连续收获几年。
炮制工艺:
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茎、叶含三萜类和甾类物质,如芦竹素、白毛素、无羁萜、
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亦含有酚性成分、氨基酸、有
机酸、糖类。
2、药理作用:实验证明淡竹叶水浸膏、水浸剂有解热作用,淡竹叶的解热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及稀盐酸,但不溶于醇及醚;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弱,但能
明显增加尿中氯化钠的含量;在试管内,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淡竹叶10G,生地15G,木通、甘草梢各6G。胸闷者
加丹参、枳实、川芎。心悸、气急者加远志、枣仁、茯神。心律失常者加大甘
草剂量,可用至2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心肌炎64例,痊愈55例,好转9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1:439)
2、治疗痤疮。干柳枝30G,淡竹叶、荆芥、蝉衣、薄荷各8G,炒牛蒡子、
玄参、麦冬各10G,知母、干葛各15G,生甘草6G。随证加减。治疗158例,痊愈126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1):20)
3、治疗漆疮等皮肤病。淡竹叶15G,防风、荆芥、蝉蜕、苦参各10G,土茯
苓20G,甘草5G。皮疹在上半身者加黄芩;在下半身者加黄柏;遍及全身者加山
栀子。便干者加大黄、枳实。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漆疮31例,全部治愈;瘾
疹18例,治愈16例,好转2例;药毒8例,治愈7例,好转1例;急性湿疹6例,全
部治愈。(《湖南中医杂志》1991,7(5):43)
茶疗食谱:
1、木通竹茶
[材料]木通1G、淡竹叶3G、甘草梢3G、生地3G、绿茶3G.
[做法]用木通、淡竹叶、甘草梢、生地的煎煮液300ML,冲泡绿茶后饮用。
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清心泄热。
[用途]疱疹口腔炎;口腔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2、竹叶酒
[材料]淡竹叶3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淡竹叶剪碎装入纱布袋中,浸泡酒内,3日后即可饮用。
[功效]祛风湿,畅心神。
[用途]适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热痛而心烦、尿黄赤者。
3、竹叶粥
[材料]淡竹叶50克,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砂糖少许。
[做法]先将淡竹叶洗干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用途]适宜于温热病口渴多饮、心烦、目赤、口舌生疮糜烂、小便黄赤短小,或淋痛(包括急性膀胱炎),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