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调脊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稳、准、轻、“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为特点的矫

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巧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胸椎、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主要用于脊柱是脊柱矫正的方法,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矫正。(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

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1前屈颈部各侧屈、左右旋转、.

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

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法侧治疗床前。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本法还可复位[2]:以颈椎向右)低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寰椎侧摆错位。(2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颈椎棘突右侧关节突关节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低头(一般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颈椎棘突右侧关节突关节隆起及压痛消失,颈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同法复位颈椎向左旋转错位。本法可复位C2~7颈椎侧摆、[2]:坐矮凳上,医者站)颈椎肘牵拇指顶推复位法3旋转错位。(.

立于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摸清向后滑移的椎体棘突(一般患椎棘突向

后突起),用左手拇指指腹前端固定;右肘部屈曲托住下颌部,右手掌贴左颞部,抱紧头部;嘱低头,用肘部向上牵引颈椎,感到颈椎被牵开时,左手拇指用“巧劲”向前顶推患椎棘突1~3次,有时能闻及“啪”的一声或拇指下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患椎棘突向后突起变低或消失,手法复位成功。亦可站立于患者左侧,用左肘部牵引颈椎,右手拇指顶推患椎棘突,方法同上。(4)拇指推正法:以C7棘突左偏为例,取坐位,嘱低头,医者站左侧,触诊清楚C7棘突偏歪方向,右手拇指定点在C7偏歪棘突左侧,左手拇指放右手拇指上,其余手指并拢自然伸直扶持颈背部,双拇指同时用“巧劲”向右持续滑推患椎约30s到1min,缓慢推正偏歪的C7棘突。触诊检查C7棘突偏歪纠正,同时肩痛消失或减轻、C7棘突左侧压痛消失或减轻、同侧肱骨结节间沟及喙肱间隙压痛消失或减轻,手法复位成功。本法主要用于颈胸交界处椎体旋转性错位的矫正。本法还可以用于胸椎、腰椎等部位椎体旋转性错位的矫正,亦可用豆状骨、掌根、尺骨鹰嘴等代替拇指。3、正骨调脊颈椎结束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施点、揉、拿、滚、拍等法于颈肩部,最后分推肩背部,结束手法操作。

(二)正骨调脊胸椎手法

1、正骨调脊胸椎理筋手法:取俯卧位,用揉法、滚法、推法、拍法等施于肩背部,重点施于上位胸椎两侧,放松肩背部软组织。.

[3]、正骨调脊胸椎正骨手法:胸椎定点后扳上提复位法:坐矮2凳上,双手十指交叉锁紧抱于枕部;医者站立患者背后。用一块毛巾或棉布

叠成约10cm高的圆柱状,触诊清楚T4棘突,用毛巾柱或棉布柱上端垫准T4棘突。医者下蹲,用胸部顶住毛巾柱或棉布柱,双手从患者腋下绕过其双上臂,双手十指交叉扣于患者项部或抓握住其双前臂。嘱挺胸、抬头,双肘部夹紧患者双上臂,然后轻轻后扳、缓缓上提其双上臂,用“巧劲”突然向后上发力,同时胸部向前顶推毛巾柱或棉布柱,可闻及“啪啪”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手法复位成功。

3、正骨调脊胸椎结束手法:用拍法、揉法、滚法等施于肩背部,最后分推肩背部,结束手法操作。(三)正骨调脊腰椎手法

1、正骨调脊腰椎理筋手法:用揉法、滚法等手法施于患侧腰骶部,放松腰骶部软组织。

2、正骨调脊腰椎正骨手法

[4]:患者取右侧卧位,胸腹部略靠近1)卧位腰椎定点旋扳法(床边,左手扶枕部,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全身放松,医者面向患者,站在治疗床前,医者左手拉患者左手让患者上半身略后旋,继推患者左肩部向后,医者右手拇指定点在偏歪的第五腰椎棘突左下方,右肘部推患者臀部向前,使骨盆略前旋,先晃动患者腰部2~3次,然后医者左手推患者左肩部向后固定不动,医者右肘部推患者臀部向前,收紧不动时,用“巧劲”有限度地扳动一次,同时医者右手拇指拨正偏歪的棘突,可听到“啪啪”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拇指下关节复位的跳动感。手法复位成功。.

[5]:患者取仰卧位,用我们创立的某些部位或2)手按肩顶法(穴位压痛检查,看脐下一寸(阴交穴)、股四头肌是否有压痛阳性。俯卧

位,检查臀中肌、腓肠肌是否有压痛阳性(左右对比,哪侧痛,哪侧不痛)。我们观察到一下规律:L1、L2错位,阴交穴压痛(+);L3错位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压痛阳(+);L4、L5错位腓肠肌、臀中肌压痛(+);再用拇指触摸清哪个棘突偏歪压痛。以患者L4棘突向左偏歪并压痛为例,医者站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按住向左偏歪的

L4棘突左侧并按定。嘱患者右侧卧位,背对医者,头部枕在枕头上,左手放在头部枕后,右手放在左侧腋窝部,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医者右手抓住患者肘部上部,右肘顶住患者的左侧腋窝部,右上肢稍用力将患者的上半身向左后旋扳,当力量传到左手按压偏歪棘突处时锁紧。接着医者左肩部顶住患者左臀部,同时左手拇指下按偏歪棘突,使其拨正,多可闻及关节复位的弹响声。同时即感指下跳动感。复位过程中医者的右上肢是锁紧的力量,没有爆发之力。复位后再次检查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是否压痛,如果压痛消失,说明复位成功。(3)结束手法:用推法、按法、揉法、滚法、击法、拍法施于患者腰骶部,最后分推患者腰骶部结束手法操作。

(四)正骨调脊骨盆正骨手法

1、俯卧扳腿推髂法:以右侧骶髂关节错位为例,取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站左侧(健侧),右手经右大腿内侧放大腿前面扳起右下肢,左手掌根推右髂后上棘部,双手同时发力锁紧,左手掌根用次,有时可闻及“啪”的弹响声3~1“巧劲”向外推右髂后上棘部.

或左手掌根部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手法复位成功。本法主要用于骶髂关节后错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