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生类与廉政类电视新闻专题的互融——长沙市广播电视台《民声·民生》栏目的实践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与版权

chuanbo yu banQuan - 94 -2015年第2期 总第21期

浅谈民生类与廉政类电视新闻专题的互融

——长沙市广播电视台《民声·民生》栏目的实践与启示

黄 轶

[摘 要] 2012年,踏着全国各类“廉政行动”蓬勃开展的有力节拍,长沙市广播电视台与中共长沙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合打造的一档名为《民声·民生》时政监督类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破土萌芽。该栏目融合民生类新闻的情感表达、廉政类专题的报道方式,致力于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金桥,引导社会舆论,履行媒体责任,使媒体关注民意民生真正取得了实效。栏目开播以来,逐渐形成良性互动的节目形式,被誉为替民众排忧解难的“民心线”,优化政务环境的“监督岗”,缓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关键词] 电视新闻专题;民生类新闻;廉政;民生理念;《民声·民生》

[作 者] 黄轶,长沙市广播电视台。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字里行间反复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民生”。近年来,民生问题被一步步推上政治高度,这既是执政党的政治理念、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危机事件步步“倒逼”的合力作用。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舆论渠道,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民声·民生》栏目以“倾听民众的声音,关注民生的话题”“听民声而看民生,以廉话而促廉政”等触点而面世,正是在这种倡廉、反腐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立足民众之间、主动衔接政府,引发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反响,达到民意畅达的最终目标。

一、拓宽渠道,加强对话,建立民意直达的舆论平台

2012年,《民声·民生》栏目由长沙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老牌监督类栏目《行风》改版而来,延续了“倡廉”“纠风”“为民”的主题风格。节目由中共长沙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倡导策划,长沙市广播电视台电视片制作室具体执行。2012年3月中旬,《民声·民生》首期节目就一炮打响,索福瑞收视分析结果显示,《民声·民生》首期平均收视达到1.5个点,排名处于当日长沙地区节目收视率前列。《民声·民生》在长沙市广播电视台旗下新闻频道、政法频道两个播出平台播出两年以来,收视率稳定,已经可以与长沙市范围内多档王牌时政电视节目一较高下。在“娱乐为王”的湖南电视市场,《民声·民生》创下了时政节目的收视奇迹。许多网民通过“廉政TV”网站、电视片制作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对节目表示了肯定和赞许,并纷纷为节目建言献策,形成了线上线下良好的互动效应。

(一)增进理解,化解矛盾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绝对不会因为回避而自动消失,只有主动面对民众的现实诉求,积极对话沟通,才能及时而准确地对社会万象把脉问诊,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民声·民生》栏目就是这样一个增进理解、化解矛盾的平台,它拓宽了党政机关倾听民众诉求的有效通道,形成了职能部门解决民众诉求的推动力量。

《民声·民生》的主题就是沟通,用沟通来理顺心气,用沟通来化解矛盾,用沟通来解决问题,一个又一个关于民生问题的报道,使得长沙市的政府工作在满意声中听不满,不满声中求圆满。作为相对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民声·民生》被民众寄予了极大的信任,民众迫切希望通过媒体来表达自身的诉求,而政府职能部门也可以借助媒体来与某一阶层、某类群体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面客观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节目的“现场督办”来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冲突,开辟一条疏导情绪的通道,构架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增强政府的责任心,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二)直面冲突,关注民生

目前,这一档双周播出的《民声·民生》栏目已经播出了40多期,每期节目都有相对固定的主题、相对灵活的策划。例如,前三期的节目主题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访谈嘉宾是长沙市食安、卫监、工商、质监、药检、畜牧、环保等十多个部门的“一把手”和主要负责人。《民声·民生》节目中的话题涉及面广,敏感度高,但是同时也是与广大民众,特别是社会相关群体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在媒体平台上与民众面对面沟通这些话题,充分展现了长沙市各个部门直面问题的勇气与自信,正视不足的坦诚与勇气。

在《民声·民生》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民众代表们提出了种种难题:“地沟油的问题长沙市怎么解

影视传播

yingshi chuanbo

- 95 -

决?”“违规夜宵摊点是否应当彻底清理?”“添加剂监管如何到位?”……这既是民声诉求,也是政府责任。各个部门的“一把手”耐心细致地为民众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对比较突出的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这种形式,既从立场上表明了政府部门与居民群众血脉同源,也从情感上表达了政府部门对居民群众的人文关怀。

(三)发扬民主,体现平等

《民声·民生》每期节目都是针对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热点或者一个重点行业,如何提出对一个群体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何把握矛盾的直接性和可解决性,是对节目的一个重大考验。因此,每期节目录制之前,栏目组的所有记者、编导都会通过热线、座谈、走访等各类途径,提前了解对应群体的主要诉求,从中梳理出最突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民众代表参加节目。

节目预告播出后,《民声·民生》栏目的热线电话每天都是“打爆”状态,前来反映情况、要求参加节目的居民群众代表多达数百人。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耐心倾听,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过初步筛选后,上门实地采访来电观众,了解民众诉求,沟通节目意图,最终确定参加节目的代表。另一方面,栏目工作人员还要主动协调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与这些部门的“一把手”一起就来电观众面临的难题进行反复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了矛盾比较集中的话题,同时明确了问题现场督办、矛盾即时解决的节目环节。前期大量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有力地保障了节目现场录制的流畅和品质。

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平等对话的氛围,每期节目都会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参与的居民群众代表。节目录制过程中,无论是制片人、主持人、访谈嘉宾还是居民群众代表,在语言的使用上都十分生动、即兴,现场的互动性很强,为大家畅所欲言营造了开放、平等的氛围。在访谈节目之外,《民声·民生》栏目的记者还针对每一期的讨论主题进行了后续追踪报道,包括现场民众提出的难题是否解决,相关部门的政策改革是否到位等。

二、聚焦民生,推进决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民声·民生》倾听百姓呼声,全面了解民情,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进了阳光政府建设。长沙市各个部门“一把手”以“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脱”的态度,直面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难题,突显了敢于面对矛盾、着力解决问题的真诚与勇气。正是主动介入民生难题,使节目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远远超越了节目本身。

(一)通过沟通解决具体问题

《民声·民生》涉及的都是一直以来困扰着各级政府的民生“顽疾”。针对这些问题,虽然政府都做了大

量工作,但是一来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成效更需要时间;二来解决具体问题的面和力度还远远不够,民众缺乏深切的体会。落实与“落差”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通过媒体,提供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反映民众诉求,一方面,公开对话使这种诉求有了更大的舆论力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执政者通过对话直接了解民生,给执政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点上,《民声·民生》真正达到了“以个案推政策”的目的。

譬如,2012年食品安全问题的那期访谈节目播出后,长沙市捞刀河镇的卫生碗筷“黑作坊”被取缔,之后工商、卫监等部门对长沙市所有卫生碗筷生产企业进行排查;2013年,“行的安全”专题节目,反映了市内多处不完善的交通设施,促使各个相关部门对全市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修;“小升初乱象调查”系列报道,曝光了一大批违规社会办学机构,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一批兼职民办教育机构的公办学校老师受到通报批评,一批夸大宣传、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办学的民办教育机构遭到处罚;2013年,关于“长沙非法营运调查”的系列策划,促进了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长沙市联合打击非法营运的方式被周边省份誉为“长沙模式”。

(二)通过沟通畅通民意心气

当前,在各种社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诉求不被倾听和得不到疏导解决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容易爆发,影响稳定和发展,《民声·民生》栏目的适时推出,首先拉近了距离,节目的录制现场就是工作的落实现场,既有各个部门的“一把手”,也有民众代表,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诉求的表达更为直接有效,决策者们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切实了解民众的愿景期盼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民声·民生》拉近的不仅是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同样也是政府与媒体的距离,媒体与民众的距离,实践与认知的距离。其次是消除了怨气,实际上,群体性问题是不可能通过节目中领导的一句话来解决的,但是真诚的沟通和有效的解疑释惑能够获得民众的理解,消除民众的怨气。再次是缓解了矛盾,《民声·民生》的话题既敏感又尖锐,涉及城市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然而当这些“雷区”被摆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决策者主动面对问题,民众也就不再把政府放在对立面来看待,而是主动和政府一起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

(三)通过沟通推进科学决策

《民声·民生》从形式上看是一档时政、廉政、监督类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从效果上看更像是一场群策群力的政府“现场办公会”。一方面,每期节目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同参加,并就现场问题进行政策解答和问题落实。长沙市纪委会督办事件的进展,栏目记者则会追踪报道事件的反馈和后续。另一方面,节目促成了很多民生政策的出台。解决民众的诉求,不能满足于解决几个人的问题,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来解决,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