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师简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太极系列的孕育
凝神推手,气势内敛,这是中国知名的太极,也是朱铭扬 名国际的「太极」。 朱铭自幼家境不富有,营养不足,身体较弱,杨老师建议 他练太极以健身,练太极时,也正是他在杨老师那儿学艺 约五年,接近出师的阶段。雕刻技艺、创作理念及身心启 发,都臻于一个蓄势待发的地步,太极的导入使朱铭自然 而然创作出一个新的艺术语汇,新的造型风格。 朱铭因『水牛』成名是事实,在他以具象表达水牛的木讷 刻苦造型到巅峰之时,『太极』的抽象意味,以大刀阔斧 的浩瀚境界深深的吸引着他。朱铭将整个生命都寄望在那 里头,太极也成了他延续生命的一种手段。 以乡土作品成名的朱铭,从领悟太极拳的晢理中,创出太 极作品。朱铭认为自太极开始,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雕塑语 言及风格。
八五年朱铭做了第二批的『人间系列』,用铜铸。第一批『人间系列』 是雕 塑而成的,而这回真人大小的人像,则是由内向外充撑出来的, 就像雕塑家的立 体作品画草图,刻意勾勒作品的内在体积。他们绝对 不是精细造型的人像,而是 真真正正无名位无样相的人群。首批『人 间系列』那些毛糙的切口,有棱有角的 体型,现在变成了涨圆、浮肿 的体态。这些无名位无样相的人体,在观众面前款 摆着绝望的动作, 他们没有来历,与任何宗教或现世的人物亦无涉。他们来自朱 铭的想 象世界,衣饰的线条与款式类似盔甲,让人联想起传统台湾壁画上小 孩子穿的衣裳。 这些扭曲的形体可以引发不同的诠释──捆扎着的形象包装的玩偶, 背后隐 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或者都是从冥府中升起的阴灵,因 重获自由而疯狂腾 跃。我们仔细分析,或者又可以辨识出从『太极』 孳演而来的架势。这些铜铸『 人间』,都来自一个『封闭』的世界, 相较起来,木雕的首批『人间』可以说是 较『开放』的作品。
成就及荣誉
70年代以来,他先后创作了《乡土系列》《太极系列》、 《运动系列》、《人间系列》等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重 要影响。《太极系列 - 青铜》曾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堪萨 斯大学、韩国奥林匹克雕塑公园、香港中国银行和交易广 场等地。他的创作不仅简练明快、而且善于发挥各种材质 的特性,不仅具有很强的现代感,而且继承了中国传统雕 刻的精髓,创造出一种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
1981年,他独自一人到美国纽约市学习,是他打开国际视 野的一个转捩点,这一年後,他所创作的「人间」系列作 品,成为他生涯中最受赞誉的经典代表。然而这一年在台 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发生窃案,朱铭的雕刻作品「老太婆」 被偷走。 1989年,他与建筑师贝聿铭合作,在香港中银大厦前使用 青铜为材质,创作「和谐共处」的人间系列作品。位于大 楼入口大门的左侧。1999年,朱铭在台北县金山乡西势湖 成立「朱铭美术馆」,占地有11亩,收藏许多现代雕塑作 品。2000年,花了几十年规划成立的「朱铭美术馆」,获 得日本东京创新大奖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奖。
朱铭赋予作品一种张力和变化,无论从 那一种角度观看,这种变化都在衍生着, 而且他对风格和精神的探索是一贯的。
人间
随着生活体验的加深,朱铭对人间这个主题的探究,亦有大 幅度的改变,八 ○年朱铭数访纽约,遂有另一面貌之人物 木刻面世,那就是『人间系列』。『人 间』的出现,亦意 味着朱铭艺术触觉与技巧的更上层楼。这些作品揉合了传统 木 刻技法与现代抽象理念,叫人赞叹不已。 首批『人间系 列』全是木刻,朱铭注入跟『太极』截然不同的感性经验。 最 初的『人间』雕像切口毛糙,木料粗拙,不加掩饰,叫 人觉得朱铭是随意拾来便 粗刀阔斧恣意劈凿,表面痕迹斑 斑,更呈现着一种不曾见于『太极』的张力。
人物履历
朱铭出生于苗栗县的大家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五 位哥哥和五位姐姐。 1953年他在父亲的带领下,到通霄镇上的妈祖庙、向雕刻 师傅李金川拜师。 1955年出师,1956年北上到基隆的佛具店工作。 然而一直到1966年间,经济状况一直不佳,直到1968年, 他毛遂自荐,带著自己刻的「慈母像」、「玩沙的女孩」, 拜雕塑家杨英风为师后,才较为好转,这一年,他也搬到 了台北县板桥市江子翠一带定居。 1978年,朱铭在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作品「单鞭下 势」被日本雕刻之森美术馆收藏。
乡土系列介绍 《同心协力》
是一幅牛车负重,人弯着腰、低 着头、咬着牙、用力与牛共同把 承载着重木的板车推上山坡的图 像。线条、构图、寓意,在在震 动人心,引起了诸多谈论,这人 兽合并、向上的力是不屈的、想 改善突破的企图,显现的是人类 庄严强烈的轫性及坚持,朱铭所 表达艺术创作的感染力是如此的 直接,此作品展现了朱铭源自草 根的生命力和创作风格。
太极前期构思
朱铭身处于台湾,由于农耕作业为主发展至高度工商业化, 由局促亚洲一隅 的小岛国,瞬间晋身为国际市场共同体的 重要命脉。种种急速的发展,迫使传统 生活方式不能不做 相映的改变,许多旧貌从此消逝。昔日维系农村文化的人伦 关 系和宗教信仰,由机械文明而取代之。朱铭面对这种精 神上逐渐崩溃的文化情势 ,颇能抽精撷纯,寄存于其『太 极拳』雕塑系列。
总结
朱铭创作的重点在于摹写人体,但不能说是刻画人像。他 从来不刻意写实, 所以他的人物并无个别样相,由于这 种不确切性,朱铭可以专心塑造作品的精神 ,成就一种 富于哲思,对人类处境作深刻反省的雕刻艺术。 到底这种精神的探索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已不观乎匠艺 的问题,而是看朱 铭本身精神修养能够到达的境界,无 可疑议的是,到现今他的作品都是既深刻又 每每难以言 诠的。
太极
对朱铭来说,『太极』沉潜玄秘,象征 中国文化生机,历久而弥新。太极拳 的 一动、一静、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对 身世、对文化、对归宿的体认。朱铭的 『太极』无论是木是铜,大制作还是小 品,都洋溢着一种撼人心脾的生命力。 经 过多年习拳,朱铭与太极益发神通, 腕底的『太极』造型愈加活泼生动,而 且每 每添上一种娴熟的谐谑感。『太极』 并不拒人千里,要人退步观赏,相反的, 他 每每使观者冲动上前,与之交手。简 单来说,物我已经到了两相遗忘,相互 交参 的境地。
冷漠是第一批『人间系列』的主 要情调。那些雕像表面趾高气昂, 装模作样 ,实则无非是对圈套 着他们的世界的一种反抗。而霎 眼望去,雕像的姿势可真显 眼, 很容易令人忽视他们无奈的脸孔、 深陷的眼睛、呆滞的神情。精神 与形体上 的姿态,识朱铭所有 作品的内容精髓,这批木刻『人 间』似乎驱使我们反问自己 的 身世,,迫使我们反司自己从何 处来,又往哪里去?这些都跟 『太极』的宁静 稳重,充满动 静的智慧回然不同。
人间
城市中荒芜的脸孔,暧昧的形体,呆望着地下,凝望着天际,漫无目 的、冷 眼看众生,孤寂、惶恐、绝望─表现在破碎充满裂缝的切面。 强劲的张力,代替 了『太极』平滑的表面和宁静安谧的神情。『人间』 的人像并无阴阳应顺的启示 ,雕像上那种哀伤和张惶令人颤栗,观者 无不被那种迫人的疏离感撞击心灵。然 而,朱铭自己并不被捆锁在这 种疏离感之中,他是局外人,他甚至在这些哀伤的 人物身上,添上一 层幽默色彩。他让雕像穿上鲜艳的,近乎俗丽的颜色,减低木 料的粗 犷感,虽然颜色或多或少减低了哀伤的程度,但弥漫在那些扭曲的脸 孔上 的悲伤和绝望,却是怎样也抹不去的。 若说『太极』意味着行动,那么,『人间系列』的人物便是困锁在各 自的姿 势里的绝望过客,他们是冷淡的旁观者。既然朱铭作品的空间 是要让人参与和接 触的,那么,观者应该上前抚摸和慰勉他们。
朱铭美术馆
朱铭美术馆位于台湾新北市金山 区,在 1999 年 9 月成立,依山傍 水,馆区开放 8 甲;其实最初朱 铭先生是为了解决大型作品的存 放问题,后来艺术家的性情让他 从大自然中找到灵感,他决定兴 建一处展现他毕生杰作,以及供 艺术家发挥创意的园地;朱铭先 生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朱铭美 术馆园区规划有服务中心、第一 展览室、会议室、艺术表演区、 艺术交流区、朱隽区、戏水区、 太极广场、美术馆本馆、人间广 场、慈母碑、天鹅池、艺术长廊、 运动广场。
乡土系列介绍 《慈母像》
朱铭在十六岁时, 拜木雕师傅李金川为师, 在这时期己完成《玩沙的少女》和《慈母 像》两件作品,自小他的母亲因身体不好, 只好由六岁的么姊背着他挨家挨户在镇上 问 , 谁家有多的奶水?就这么一点一滴 , 才将朱铭养大,朱铭说:「小时候好像从 来没有饱足过。」, 往往到了深夜, 母亲 常还在昏黄的灯下编织草席赚取工资, 与 母亲睡在一起的朱铭见了 , 对母亲说: 「妈妈,好去困。」妈妈抬起头, 瞇着疲 惫的眼说:「憨囝仔, 阮去困, 明仔在恁 吃甚?」, 这段深夜中的母子对话, 朱铭 记在心里, 也刻在《慈母像》上, 念母之 情透过冰冷的石头, 好像可以感染朱铭母 亲的坚毅和温馨, 在《慈母像》的壁上朱 铭刻着:「妈妈的辛苦从无怨言, 内心只 有孩子, 只有工作, 担心的是大家明天没 饭吃, 只知道不能停, 不能倒……。」
朱铭的雕刻善于发挥物料的长处,以配合题材的内容。他 的功夫显然已达到 不滞于手、不碍于心,不知其所以然 而然的境界。朱铭早期的人像扎根于历史, 胎息于他的 自然环境,反映着人性以及切身的自然条件。
表现精神
朱铭每一件作品都洋溢着强烈的原始精力,象征着每一个 角色的希冀与苦阨 ,以及角色与自然的协调。这些早期 的作品充满『扎实感』,这种扎实赶在朱铭 比较后期的 作品『太极』和『人间系列』(木和铜)中依然可以辨识。 这些写实作品,有不少已趋向抽象,其中尤以历史人物最 为明显,后期『太 极』厚重扎实的身躯即由此蜕变出来, 早期的写实作品,始终已表现自然之浑然 素朴,以及为 历史人物之教化造像为职志。『故乡』、『牛车』接其佳 构,这些 写实作品散发的宁谧感(stillness) ,意见诸 后期的『太极』。『牛车』所欲表 现的,不仅是一位庄 稼汉的苦阨,而是这些庄稼汉承担苦阨的精神。
雕塑大师——朱铭
——胡萍 建筑设计一班
人物简介
朱铭 - 台湾著名雕塑家 朱铭,父亲朱李记,母亲为王爱。 本名为朱川泰,为家中么子,由 于出生时父母亲的岁数相加为92 岁,故童年时小名“九二”。15 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 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 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朱铭融合 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 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 早期以乡土主题,如「牛」、 「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则以 融合了中国哲学如「太极」等的 现代雕刻闻名。
凝神推手,气势内敛,这是中国知名的太极,也是朱铭扬 名国际的「太极」。 朱铭自幼家境不富有,营养不足,身体较弱,杨老师建议 他练太极以健身,练太极时,也正是他在杨老师那儿学艺 约五年,接近出师的阶段。雕刻技艺、创作理念及身心启 发,都臻于一个蓄势待发的地步,太极的导入使朱铭自然 而然创作出一个新的艺术语汇,新的造型风格。 朱铭因『水牛』成名是事实,在他以具象表达水牛的木讷 刻苦造型到巅峰之时,『太极』的抽象意味,以大刀阔斧 的浩瀚境界深深的吸引着他。朱铭将整个生命都寄望在那 里头,太极也成了他延续生命的一种手段。 以乡土作品成名的朱铭,从领悟太极拳的晢理中,创出太 极作品。朱铭认为自太极开始,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雕塑语 言及风格。
八五年朱铭做了第二批的『人间系列』,用铜铸。第一批『人间系列』 是雕 塑而成的,而这回真人大小的人像,则是由内向外充撑出来的, 就像雕塑家的立 体作品画草图,刻意勾勒作品的内在体积。他们绝对 不是精细造型的人像,而是 真真正正无名位无样相的人群。首批『人 间系列』那些毛糙的切口,有棱有角的 体型,现在变成了涨圆、浮肿 的体态。这些无名位无样相的人体,在观众面前款 摆着绝望的动作, 他们没有来历,与任何宗教或现世的人物亦无涉。他们来自朱 铭的想 象世界,衣饰的线条与款式类似盔甲,让人联想起传统台湾壁画上小 孩子穿的衣裳。 这些扭曲的形体可以引发不同的诠释──捆扎着的形象包装的玩偶, 背后隐 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或者都是从冥府中升起的阴灵,因 重获自由而疯狂腾 跃。我们仔细分析,或者又可以辨识出从『太极』 孳演而来的架势。这些铜铸『 人间』,都来自一个『封闭』的世界, 相较起来,木雕的首批『人间』可以说是 较『开放』的作品。
成就及荣誉
70年代以来,他先后创作了《乡土系列》《太极系列》、 《运动系列》、《人间系列》等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重 要影响。《太极系列 - 青铜》曾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堪萨 斯大学、韩国奥林匹克雕塑公园、香港中国银行和交易广 场等地。他的创作不仅简练明快、而且善于发挥各种材质 的特性,不仅具有很强的现代感,而且继承了中国传统雕 刻的精髓,创造出一种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
1981年,他独自一人到美国纽约市学习,是他打开国际视 野的一个转捩点,这一年後,他所创作的「人间」系列作 品,成为他生涯中最受赞誉的经典代表。然而这一年在台 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发生窃案,朱铭的雕刻作品「老太婆」 被偷走。 1989年,他与建筑师贝聿铭合作,在香港中银大厦前使用 青铜为材质,创作「和谐共处」的人间系列作品。位于大 楼入口大门的左侧。1999年,朱铭在台北县金山乡西势湖 成立「朱铭美术馆」,占地有11亩,收藏许多现代雕塑作 品。2000年,花了几十年规划成立的「朱铭美术馆」,获 得日本东京创新大奖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奖。
朱铭赋予作品一种张力和变化,无论从 那一种角度观看,这种变化都在衍生着, 而且他对风格和精神的探索是一贯的。
人间
随着生活体验的加深,朱铭对人间这个主题的探究,亦有大 幅度的改变,八 ○年朱铭数访纽约,遂有另一面貌之人物 木刻面世,那就是『人间系列』。『人 间』的出现,亦意 味着朱铭艺术触觉与技巧的更上层楼。这些作品揉合了传统 木 刻技法与现代抽象理念,叫人赞叹不已。 首批『人间系 列』全是木刻,朱铭注入跟『太极』截然不同的感性经验。 最 初的『人间』雕像切口毛糙,木料粗拙,不加掩饰,叫 人觉得朱铭是随意拾来便 粗刀阔斧恣意劈凿,表面痕迹斑 斑,更呈现着一种不曾见于『太极』的张力。
人物履历
朱铭出生于苗栗县的大家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五 位哥哥和五位姐姐。 1953年他在父亲的带领下,到通霄镇上的妈祖庙、向雕刻 师傅李金川拜师。 1955年出师,1956年北上到基隆的佛具店工作。 然而一直到1966年间,经济状况一直不佳,直到1968年, 他毛遂自荐,带著自己刻的「慈母像」、「玩沙的女孩」, 拜雕塑家杨英风为师后,才较为好转,这一年,他也搬到 了台北县板桥市江子翠一带定居。 1978年,朱铭在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作品「单鞭下 势」被日本雕刻之森美术馆收藏。
乡土系列介绍 《同心协力》
是一幅牛车负重,人弯着腰、低 着头、咬着牙、用力与牛共同把 承载着重木的板车推上山坡的图 像。线条、构图、寓意,在在震 动人心,引起了诸多谈论,这人 兽合并、向上的力是不屈的、想 改善突破的企图,显现的是人类 庄严强烈的轫性及坚持,朱铭所 表达艺术创作的感染力是如此的 直接,此作品展现了朱铭源自草 根的生命力和创作风格。
太极前期构思
朱铭身处于台湾,由于农耕作业为主发展至高度工商业化, 由局促亚洲一隅 的小岛国,瞬间晋身为国际市场共同体的 重要命脉。种种急速的发展,迫使传统 生活方式不能不做 相映的改变,许多旧貌从此消逝。昔日维系农村文化的人伦 关 系和宗教信仰,由机械文明而取代之。朱铭面对这种精 神上逐渐崩溃的文化情势 ,颇能抽精撷纯,寄存于其『太 极拳』雕塑系列。
总结
朱铭创作的重点在于摹写人体,但不能说是刻画人像。他 从来不刻意写实, 所以他的人物并无个别样相,由于这 种不确切性,朱铭可以专心塑造作品的精神 ,成就一种 富于哲思,对人类处境作深刻反省的雕刻艺术。 到底这种精神的探索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已不观乎匠艺 的问题,而是看朱 铭本身精神修养能够到达的境界,无 可疑议的是,到现今他的作品都是既深刻又 每每难以言 诠的。
太极
对朱铭来说,『太极』沉潜玄秘,象征 中国文化生机,历久而弥新。太极拳 的 一动、一静、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对 身世、对文化、对归宿的体认。朱铭的 『太极』无论是木是铜,大制作还是小 品,都洋溢着一种撼人心脾的生命力。 经 过多年习拳,朱铭与太极益发神通, 腕底的『太极』造型愈加活泼生动,而 且每 每添上一种娴熟的谐谑感。『太极』 并不拒人千里,要人退步观赏,相反的, 他 每每使观者冲动上前,与之交手。简 单来说,物我已经到了两相遗忘,相互 交参 的境地。
冷漠是第一批『人间系列』的主 要情调。那些雕像表面趾高气昂, 装模作样 ,实则无非是对圈套 着他们的世界的一种反抗。而霎 眼望去,雕像的姿势可真显 眼, 很容易令人忽视他们无奈的脸孔、 深陷的眼睛、呆滞的神情。精神 与形体上 的姿态,识朱铭所有 作品的内容精髓,这批木刻『人 间』似乎驱使我们反问自己 的 身世,,迫使我们反司自己从何 处来,又往哪里去?这些都跟 『太极』的宁静 稳重,充满动 静的智慧回然不同。
人间
城市中荒芜的脸孔,暧昧的形体,呆望着地下,凝望着天际,漫无目 的、冷 眼看众生,孤寂、惶恐、绝望─表现在破碎充满裂缝的切面。 强劲的张力,代替 了『太极』平滑的表面和宁静安谧的神情。『人间』 的人像并无阴阳应顺的启示 ,雕像上那种哀伤和张惶令人颤栗,观者 无不被那种迫人的疏离感撞击心灵。然 而,朱铭自己并不被捆锁在这 种疏离感之中,他是局外人,他甚至在这些哀伤的 人物身上,添上一 层幽默色彩。他让雕像穿上鲜艳的,近乎俗丽的颜色,减低木 料的粗 犷感,虽然颜色或多或少减低了哀伤的程度,但弥漫在那些扭曲的脸 孔上 的悲伤和绝望,却是怎样也抹不去的。 若说『太极』意味着行动,那么,『人间系列』的人物便是困锁在各 自的姿 势里的绝望过客,他们是冷淡的旁观者。既然朱铭作品的空间 是要让人参与和接 触的,那么,观者应该上前抚摸和慰勉他们。
朱铭美术馆
朱铭美术馆位于台湾新北市金山 区,在 1999 年 9 月成立,依山傍 水,馆区开放 8 甲;其实最初朱 铭先生是为了解决大型作品的存 放问题,后来艺术家的性情让他 从大自然中找到灵感,他决定兴 建一处展现他毕生杰作,以及供 艺术家发挥创意的园地;朱铭先 生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朱铭美 术馆园区规划有服务中心、第一 展览室、会议室、艺术表演区、 艺术交流区、朱隽区、戏水区、 太极广场、美术馆本馆、人间广 场、慈母碑、天鹅池、艺术长廊、 运动广场。
乡土系列介绍 《慈母像》
朱铭在十六岁时, 拜木雕师傅李金川为师, 在这时期己完成《玩沙的少女》和《慈母 像》两件作品,自小他的母亲因身体不好, 只好由六岁的么姊背着他挨家挨户在镇上 问 , 谁家有多的奶水?就这么一点一滴 , 才将朱铭养大,朱铭说:「小时候好像从 来没有饱足过。」, 往往到了深夜, 母亲 常还在昏黄的灯下编织草席赚取工资, 与 母亲睡在一起的朱铭见了 , 对母亲说: 「妈妈,好去困。」妈妈抬起头, 瞇着疲 惫的眼说:「憨囝仔, 阮去困, 明仔在恁 吃甚?」, 这段深夜中的母子对话, 朱铭 记在心里, 也刻在《慈母像》上, 念母之 情透过冰冷的石头, 好像可以感染朱铭母 亲的坚毅和温馨, 在《慈母像》的壁上朱 铭刻着:「妈妈的辛苦从无怨言, 内心只 有孩子, 只有工作, 担心的是大家明天没 饭吃, 只知道不能停, 不能倒……。」
朱铭的雕刻善于发挥物料的长处,以配合题材的内容。他 的功夫显然已达到 不滞于手、不碍于心,不知其所以然 而然的境界。朱铭早期的人像扎根于历史, 胎息于他的 自然环境,反映着人性以及切身的自然条件。
表现精神
朱铭每一件作品都洋溢着强烈的原始精力,象征着每一个 角色的希冀与苦阨 ,以及角色与自然的协调。这些早期 的作品充满『扎实感』,这种扎实赶在朱铭 比较后期的 作品『太极』和『人间系列』(木和铜)中依然可以辨识。 这些写实作品,有不少已趋向抽象,其中尤以历史人物最 为明显,后期『太 极』厚重扎实的身躯即由此蜕变出来, 早期的写实作品,始终已表现自然之浑然 素朴,以及为 历史人物之教化造像为职志。『故乡』、『牛车』接其佳 构,这些 写实作品散发的宁谧感(stillness) ,意见诸 后期的『太极』。『牛车』所欲表 现的,不仅是一位庄 稼汉的苦阨,而是这些庄稼汉承担苦阨的精神。
雕塑大师——朱铭
——胡萍 建筑设计一班
人物简介
朱铭 - 台湾著名雕塑家 朱铭,父亲朱李记,母亲为王爱。 本名为朱川泰,为家中么子,由 于出生时父母亲的岁数相加为92 岁,故童年时小名“九二”。15 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 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 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朱铭融合 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 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 早期以乡土主题,如「牛」、 「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则以 融合了中国哲学如「太极」等的 现代雕刻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