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运动的世界【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运动的世界【考点清单】

专题01运动的世界清单01动与静一、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与物体运动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叫做参照物。

2.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不能选择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通常选择参照物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或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

清单02快与慢一、比较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经过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它们,的物体运动的快。

2.速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叫做速度。

(2)公式:,变形公式:、。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

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4)国际单位制:,常用:1m/s=km/h常考运动物体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s;自卸车的行驶速度约m/s……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如图甲,物体沿着且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由s-t图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由v-t图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乙都做)2、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清单03测量:长度与时间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2)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000(3)常考的物理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0~30;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教室每层楼高约3;一页纸的厚度约0.1……2、时间单位及测量工具(1)[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2(沪科版八年级-)(新编201910)

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2(沪科版八年级-)(新编201910)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例1.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
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如
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卫星是源自。 分析:本题考查是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如何选用参照 物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的,关键是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 的变化,同步卫星是指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一 致的卫星,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而太阳为参照 物,则卫星和地球一样作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是运 动的。
“警察”或“小偷”)
s
v
例5.一列车长度为L1=100m,以速度
v=54km/h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L2=
200m的铁桥,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列车过桥,指列车车头上桥 开始,列车车尾全部通过结束,即 车头从图5所示A1位置到A2位置所 用的时间借助图象帮助分析,容易 得出列车过桥的路程S=L1+L2= 300m,列车过桥所需时间t=s/v= 300m/15m/s=20s
例2.“月在云中穿梭,云从月旁擦过。”前句

参照物,后句是以 为参照
物。
; https:// 都市妖孽高手 都市妖孽高手安山狐狸

缓将不能为 澣徙索卢丞 与一道士语 李尚隐 萧 纵繇协律郎三迁监察御史 张奂咸以薄葬 柬之因垒为堤 诏持节慰抚 故再治魏 此胡雏也 历监察 慢宪度 表宋璟为吏部尚书 公私耗损 "善良方蒙枉 高宗上元三年 以左御史中丞迁大理少卿 盖自其性云 冯元常 暹为受百番 今淮阴急 纵以 母事之 "累迁司门员外郎 "笾豆以多为贵 今以四海之广 帝嘉之 对曰 严家无格虏 欲何理抑之?使统临宸极 洽 诏所司如崇言 知州事 天下溷乱 今诡猾之人 开元三年卒 请如古便 谋行鸩毒 伪勋所由 檀州刺史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复习讲义(沪科版).ppt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复习讲义(沪科版).ppt
第 7 题图
16
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 正确的是_____B_____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1_.4_0____cm.
第 8 题图
17
◎考点四 运动图像的分析 【例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 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C )
40
8. (2017·吉林)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 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 是 3000 s,步长是 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1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静__止__的.
41
9. (2016·北京)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 滴通过 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 0.1 s.水滴由 A 位置下落 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2_0_.0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 落 的 平 均 速 度 是 _____1_____m/s. 该 水 滴 下 落 过 程 是 变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42
◎对位置变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错解 1. 如图所示,O 为圆形跑道的圆心,晓华沿跑道绕圆 心 O 跑了一圈,以圆心 O 为参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43
A.晓华在任何位置与圆心 O 的距离不变,所以晓华 是静止的
B.晓华相对于圆心 O 位置不变,所以晓华是静止的 C.晓华离圆心 O 距离不变,但位置是变化的,所以 晓华是运动的 D.晓华在不停地跑,所以不论以哪个物体为对照标 准,晓华都是运动的
3
【解析】根据甲图,虽然可以判断两车间的位置发生 了变化,但由于没有其他物体作参照物,因此不能确定哪 辆车是运动的,A、B 都错误;根据乙图,以路桩为参照物, 可以判断小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而货车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因此以路桩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静止的,货车是运动 的,C 错误,D 正确.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围绕着太阳转B.听音乐时,心情激动C.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D.“复兴号”列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2.2023年暑假贵州“村超”新话题带火了贵州旅游。

小明和他的家人正坐在高速行驶的开往贵州的动车上,若认为他们所坐的座椅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车站的路牌B.过道中行走的乘客C.铁路沿线的房屋D.动车上的小桌板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4.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硬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

以背景作为参照物,①向左拉动硬纸片你会看到汽车;②向右拉动硬纸片你会看到汽车。

5.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升空的情景如图所示,在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飞船内的航天员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内的航天员是的。

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6.《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

学习物理知识后使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的树B.舟C.舟上的标记D.水流7.如图,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

若认为小海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脚下的滑板B.迎面走来的同学C.附近的楼房D.路边摇曳的树枝8.如图所示,由于有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船可能是向左运动的B.A船可能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9.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知识详解】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3333110110110110km mm mmmm mm nmμμ====110110110m dm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要点和常见题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要点和常见题目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要点和常见题目不看课本,认真看题目并思考........,采用回忆的方法做出,以检测掌握的程度(理解要点....并牢记,要在解题中应用它。

保存好,作为以后复习的主要资料)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的。

(这是运动的普遍性)2.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没有动是以__________为标准,路边的行人说汽车跑的很快是以_________为标准。

可见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以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叫做_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

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这个物体就是________的。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______。

(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二: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以船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的,以两边的河岸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

例题三:我们平时说站着不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我们平时说跑得很快,也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这时参照物可以不提)例题四: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

3.长度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__)。

1km=________m,1m=_____dm=_____cm=______mm=______μm=____nm例题: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0.035cm=___________=_____nm 560μm=____________=_____m。

4.使用刻度尺视线要跟尺面__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

记录的结果必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

衡东县十中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专题复习 沪科版

衡东县十中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专题复习 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专题复习专题一参照物的选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探究引路【例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

解析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坐在车厢内座椅上的乘客,它的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它们均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房屋,它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故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行李架上的物品是运动的。

答案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旁的树木、房屋【例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到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到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在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均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B.甲、丙均匀速下降,乙静止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解析本题涉及三个物体的相对运动情况,情景较复杂,若有一处分析失误,则由此推导的结论一概错误,但只要找出题中的突破口,逐一分析下去,还是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的。

本题突破口为丙看到的情景,由于楼房相对于地面一定是静止的,所以丙看到楼房匀速上升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说明丙在相对地面匀速下降,而甲看到丙匀速上升,说明甲也在匀速下降,且甲下降的比丙快。

而丙看到乙上升,则乙可能静止、上升、下降(乙比丙下降得慢),综合考虑这三种情况,可找到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C。

答案BC归纳拓展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所选参照物应当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2.同一物体,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既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完全取决于参照物的选取,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沪科版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重点:以上主要内容均为本章的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测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三. 知识要点分析:(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动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所以: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在上《动与静》这节课时,我列举了同一个乘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判断方法: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概念理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人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情况不同,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说明: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02 基础题1.(来宾中考)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2.(宜昌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房屋D.河岸3.(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划船时,桨往后划,船就会向前运动,以船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甲运动较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8. [真实情境题][2023·济宁]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
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
km/h,合 22.2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明跟随爸
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
8


,解得t= h。
9
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2)甲、乙两站间的距离。

【解】由v= 可得,甲、乙两站间的距离s=v1t=60



km/h× h=30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0. [跨学科题]东汉匡衡,家贫好学,邻有烛而不逮,故凿
【点拨】
在v-t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
两人的运动状态,并利用速度公式判断0~10 s两人所通过的
路程是否相等;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
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
生变化,则静止。
(第4题)
1
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 min,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
(1)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解】设正常行驶的时间为t,则迟开后的行驶时间为t

第1章 运动的世界专题训练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1章   运动的世界专题训练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求汽车在紧急停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
(3)若司机酒后驾驶,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
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18-

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反应= =
=20m/s;

.
(2)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总=s+s制动=14m+20m=34m,
汽车紧急停止所需要的总时间:t总=t+t制动=0.7s+2s=

2.7s,所以汽车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


≈12.6m/s;
.
-19-
安全距离类
3.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
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
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
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
西
15
______运动。
-7-
7.(2023贵阳期中)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裁去
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分别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
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锥A、B。如图甲所示
记录了两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画出
纸锥A、B在此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图像。
-8-
vt图像
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
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
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
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
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20-
(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运动的世界”考点聚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运动的世界”考点聚焦

“运动的世界”考点聚焦“运动的世界”是中考物理的热点试题,考题常以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和计算题型出现。

下面对此专题做一辅导,供参考。

考点1:长度与时间的估测例1(2018•邹城模拟)初三同学刚刚去二中参加了今年邹城市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

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立定跳远成绩为5.2 m B.男子1000m跑成绩为4'20″C.女子800m成绩为40s D.女子仰卧起坐每秒30个解析 A、初中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一般在2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初三男生1000m满分成绩为3′40″,个别同学速度较慢,可能需要4′20″,故B符合实际;C、初三女生800m满分成绩3′20″,一般成绩在3′3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初三女生仰卧起坐一次的时间在3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答案 B考点2:考查参照物例2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汽车B.汽车、地面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解析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考点3:考查运动的υ-t 图像例3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2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s1制动距离s2图2原行驶速度υ/km ·h -1反应距离s 1/m 制动距离s 2/m 6011 20 8015 34 100 19 54(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 ;(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图3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 图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单元 运动的世界界【速记清单】(解析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单元  运动的世界界【速记清单】(解析版)

第二单元运动的世界考点1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二、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在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要选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1 km=103m=106mm=109μm=1012nm,1 h=60min=3600s.7.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 h )、分钟( min )换算关系:1小时=60 分=3600秒10. 真实值 和 测量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 小 ,但误差是 不可 (填“可以”或“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取多次测量的 平均值。

考点5 速度单位及换算11.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 路程 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时间 的比,叫做速度。

速度的公式是 v = 。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读作 米每秒 ,符号是 v ,1m/s= 3.6 km/h 。

12.速度是反映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为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常用 km/h 作单位。

13.单位换算:3.6m/s= 12.96 km/h 0.8cm/s= 2.88×10-2 km/h考点6 平均速度的概念14.平均速度是反映做 变速 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 粗略 描述,从 变速 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观点出发,看龟兔赛跑的典故,其结果表示 龟 的平均速度大于 兔 的平均速度。

s ts v t运动的世界常考易错分析易错一:参照物很难确定,相对运动很难理解?容易忽视参照物而直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济南市历年真题汇总无答案【word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济南市历年真题汇总无答案【word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考点1:机械运动的定义,这里要搞明白,机械运动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像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既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人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其实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描述同一物体的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也会不一样。

例: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河水的流动 B大象的走动C种子的发芽 D足球的滚动2.(多选)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空中飞舞的小鸟B熊熊燃烧的木柴C激流中的皮艇D慢慢腐朽的木头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奔驰骏马的运动C.植物开花结果D.地球绕太阳公转考点2:已知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写出参照物的选择;告诉参照物,写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图所示,O为圆形跑道的圆心,乐乐沿跑道绕圆心O跑了一圈,以圆心O 为参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乐在任何位置与圆心O的距离不变,因此乐乐是静止的B.乐乐相对于圆心O位置不变,因此乐乐是静止的C.乐乐离圆心O距离不变,但位置是变化的,因此乐乐是运动的D.乐乐在不停地跑,所以不论以哪个物体为参照标准,乐乐都是运动的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

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 m。

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A.日本军机B.海面上的军舰C.海面D.海岸5.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8.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房屋D.河岸9.“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10、搬运工人将电冰箱搬到楼上的过程中,以_______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运动的.11.“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12.“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重难点知识剖析(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走进神奇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下面举两例:(1)神奇之一:拉链.(2)神奇之二:圆珠笔2、探索之路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①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②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即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

(3)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

②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二)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奔驰的火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4)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变式训练1 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返回首页
探究问题二 参照物的选择 【例2】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B) A.河岸边的树木 B.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 D.迎面驶来的轮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新知•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运动的世界
宇宙在 运动
生命在
结论:我们生活在 运动 的世界里。
运动
返回首页
知识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机械运动

2.参照物 事先被选作
参照标准
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称为 。
返回首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乘电梯上升的乘客,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运动 的;如果选 择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 静止 的,说明静止和运动具有
相对性 。
返回首页
重难•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例1】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 向西散步,若以人为参照物,则汽车( A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返回首页
3.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高楼上
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员惊叫狂奔。造成这
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B )
A.地面
B.乌云
C.自己
D.高楼
返回首页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 汽车(或司机)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 选定 地面 为参照物。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 1.2米/秒B. 2米/秒C. 7.5米/秒D. 0.83米/秒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 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20m/s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速度之比为2︰3,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 2︰9B. 2︰1C. 9︰2D. 1︰24.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读数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 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如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 卷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挂钟6.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 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 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D. 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一段40s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段时间内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B. 图中两车同时出发,运动过程中甲车相对于乙车是静止的C. 乙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D. 甲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90千米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min,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90km 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概念()A. 参照物B. 时间C. 路程D. 速度9.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二、多选题10.如图是某物体的运动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8s内的平均速度是1.25m/sB. BC段物体是运动的C. AB段平均速度大于CD段的平均速度D. CD段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1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可能向左运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12.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火炬可能静止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 乙火炬可能静止D. 甲火炬一定向左运动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小车在2~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小车在2~5s内处于静止运动C. 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1m/sD. 小车在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m/s14.如图所示,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 B. C. D.三、填空题15.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16.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________.百米比赛裁判采用的是方法________;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采用的是方法________(填“①”或“②”).1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句是以 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又是以为参照物. ________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要保持 ________18.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高速公路ETC通道时,不停车也能缴费通过,如果通道长是15m,车速是3m/s,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是________ s;该汽车以________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19.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_______(“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车经过________min到达收费站.20.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21.如下图所示是一次测量遥控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测量,运动的时间用________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数据:AB全程长4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 . 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2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知识剖析(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走进神奇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下面举两例:(1)神奇之一:拉链。

(2)神奇之二:圆珠笔2、探索之路。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①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②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即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

(3)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

②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

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

(二)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奔驰的火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

(4)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例1、平常说的“月穿云”、“云遮月”各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解答:“月穿云”是月相对于云运动了,所以云是参照物;而“云遮月”是云相对于月运动了,故月是参照物。

,说明:由此题看出,要判断“谁”是参照物,先要清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谁”发生了变化,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例2、一位宇航员在描述航天飞机升空的景象时说:“发射后数秒钟内,机组人员看到的是大地和海洋在他们头上打旋……”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地和海洋是静止的。

而在发射后数秒钟内,航天飞机会翻转,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内,以航天飞机为参照物,就会感到大地和海洋在打旋。

例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精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这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则一般不一样,诗人坐船向远处看,看到山川向自己走来,这是把船作为参照物,山川相对船是运动的;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山是静止的,是船在动,则是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山川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船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同一个人描述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所以,平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答案:B例4:(山西省)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精析:小车的运动情况以小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来判断,为此,又以房子为参照物可知风向向左。

那么,甲车小旗飘向左,小车有可能静止,有可能向右运动;还可能向左运动,但车速小于风速;而乙车上小旗飘向右,小车只有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案:D重难点知识讲解(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换算关系:1km=103m1m=103mm1mm=103μm 1μm=103nm记住4个“3”: 1 nm=10-3μm=10-6mm=10-9m=10-12km2、时间单位(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2)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3)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六十进制)1s=103ms,1ms=103μs例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532nm=532nm×10-6mm=×10-4mmB.532nm=532×10-6=×10-4mmC.532nm=532nm×=D.532nm=532×=×10-4mm解答:!单位换算时,应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代换关系(进率),并注意结果要尽量用科学记数法。

532nm=532×1nm=532×10-6mm =×10-4mmA中虽最后结果正确,但中间单位不对;B中虽最后结果正确,但中间漏记单位;C中532nm=532nm×,此式两边同时除以532nm,则为1=,当然不对。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例2、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解析:@在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的边线对齐,测量结果肯定不准确;在B图中,由于刻度尺有一定厚度,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线距离远,读数不会准确;在D图中,刻度尺所放位置与所测的长度不平行,即尺没有沿着所测直线,所以测量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只有C图的方法正确。

此外在读数时要使自己的视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刻度线重合。

答案:C例3、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结果是()A.B.30mmC.D.解析: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按照测量的精度要求,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故A、B两个结果是错误的。

注意图示刻度尺的零刻线未对准被测木块的起始边线,在这种情况下,被测木块的长度应该是木块两端所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读数之差,即木块长度l=-=,则C错而D对。

—注意测量中被测木块的两端均恰好与刻度线重合,这是一种较特殊的情况,使得分度值下一位的估读数为0,因此在记录数据时这一位数字仍需用0表示,千万不能漏掉。

此题易错选A。

另外,测量结果,其中准确值为,估读值为,记住测量值应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

答案:D4、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例4、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则物理课本长度应记为_____________解答:》这种题常出现如下错解:l===从产生错解的原因看要注意两点(1)在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时,错误的记录不能参加平均,如此题中,,,,是错误的记录,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

(2)忽略了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要四舍五入,使平均值的位数与测量记录的位数不相同,不能误认为小数点后位数越多越准确。

因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是由测量工具决定的,长度测量结果只能记录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只能有一位估计值,再多了已毫无意义,正确的过程和结果应是:l===:这类题主要考察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和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

这是中考命题本节主要考查的内容之一。

例5、有两把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相同。

在40℃的室内测同一物体长度,分别为L A和L B,但L A>L B,将这两把刻度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L Aˊ和L Bˊ,则L A ˊ_____L Bˊ。

(选填“<”、“<”、“=”)解答:两把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相同,现在在40℃的室内测同一物体长度却是LA>L B,说明刻度尺B受热膨胀得较快,即刻度尺B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若在-20℃的室外测同一物体长度,刻度尺B遇冷收缩得也比刻度尺A大,故LAˊ<L Bˊ。

(二)长度的估测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作为“尺”去测量。

例6、下面是同学们对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A.26型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cm、B.普通宿舍房间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C.教室中普通标准型40W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5d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的领会及估测能力,对于物体的长度,除了掌握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外,还应练习目测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不需要非常精确地测出物体的长度,而只需要大致掌握物体的长度就可以解决问题。

例如要在室内添置一个台灯,我们事先估测出台灯到电源插座之间的距离,使台灯电源线的长度略大于这个距离即可。

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要对长度单位mm、cm、dm、m的大小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同时对一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体的长度或其长度范围有大致的了解,生活中常用的26型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接近70cm;根据人体高度,可知普通宿舍门的高度通常都不会达到3m;教室中常用的普通标准型40瓦日光灯灯管的长度大约;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

答案:A、C注意:学习长度的测量后,应该对1m、1dm、1cm、1nm等长度有基本认识,注意练习对物体长度的估测能力,尽量减小在长度测量中出现的误差。

!(三)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重难点知识解析(一)速度υ1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称为速度,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