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试题考研专用哦[范文]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试题考研专用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f6cb1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6.png)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试题考研专用哦[范文]第一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试题考研专用哦[范文] 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1997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2。
运动负荷3。
竞技能力4。
训练过程二。
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三。
论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
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2。
训练适应3。
合理安排运动远负荷原则4。
间歇训练法5。
一般训练6。
循环训练7。
协调能力二。
简答与论述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3。
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4。
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5。
论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6。
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1999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2。
竞技能力3。
运动负荷4。
周期性原则5。
重复训练法二。
简答题:1。
运动训练的特点?2。
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以及特点?3。
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4。
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5。
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三。
论述题:1。
根据训练的任务内容不同把小周期分为哪几种类型?试指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计划?2。
结合某运动项目,谈谈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2000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简答题:1。
竞技需要原则2。
程序训练法3,变异组合练习手段4。
耐力素质5。
训练课结构二。
方法运用题:1。
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请说明加大负荷的途径?三。
综合分析题:1。
适宜的,过大的或过小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生什么影响?安排训练负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00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
制胜规律2。
运动训练手段3。
训练性比赛4。
移动速度5。
训练大周期二。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1b829e27d3240c8547ef6f.png)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1998年简答: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尽管不同的运动项目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训练的特定要求,尽管不同时间跨度的运动训练过程各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内容,但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
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应该包括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计划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这样六个基本环节。
(1)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2)训练指标的确定则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了一个目标状态,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目的,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发展状况作出检查评定的标准。
(3)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对实现状态转移的通路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
(4)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将这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付诸实践并对之进行检验。
(5)通过特定指标的确定,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查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与训练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据此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使训练获得满意的效果,实现预定的指标。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论述:1、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1)定义: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2)划分周期的依据:A、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划分周期,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
通过训练实践发现运动员在全年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个人最高水平的成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个规律性主要是,运动成绩的最高水平在全年中不能长期持续地出现,有的项目的运动员能多次表现出优异运动成绩,但一般都是在赛季的重大比赛中才能表现出来,最佳成绩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状态,而且在出现最好成绩前都有一段时间的准备性训练,当在重大比赛中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后,一般也都有一段时间的恢复与调整。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运动训练学+2004-2013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运动训练学+2004-2013](https://img.taocdn.com/s3/m/66b495583c1ec5da50e270c8.png)
北京体育大学2004-2010年考博士专业试题(运动训练学)04 年一、简答题(第1 题必答,2、3、4 任选两题,10×4=40 分)1、简述运动训练的研究内容。
2、试述运动训练计划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3、何谓“超量恢复的几种效应”。
4、简述战术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二、论述题(4 选3,20×3=60 分)1、你认为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中夺金点有哪些项目?并任举一项目分析其所面临的形势。
2、请从训练学角度分析我国男子足球、短跑、拳击、篮球、公路自行车、网球中任意一个项目竞技水平与世界水平有差距的原因。
3、试述周期原则的含义、科学依据及训练学要点。
4、“非典”期间我国优秀运动员参赛次数明显减少,举例说明其对我国2003 年竞技水平带来了什么影响。
05 年一、简答题(第1 题必答,2、3、4 任选两题,10×4=40 分)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试述选材指标体系及选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共分哪几类。
4、简述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二、分析论述题(4 选3,20×3=60 分)1、你认为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中夺金点比以往我国选手参加奥运会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并任举一项目分析其获金牌的意义。
2、雅典奥运会体操规则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训练学角度分析其对体操训练产生了哪些影响。
3、试述竞技需要原则与区别对待原则有何不同。
4、请从“金字塔”力量训练法、高原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多球训练法中任选两种,说明:1)、练习的目的;2)、练习的形式;3)、练习的负荷特点;4)、例举经常采用此种方法的运动项目。
06 年一、简答题(10×4=40 分)1、简述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2、试述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关系。
3、简述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
4、简述综合性训练课在安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论述题(2×20=40 分)1、试论述中国在第28 届奥运会中获金牌项目的特点。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46c4f0856a561252d36f7f.png)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目录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训练适应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4.间歇训练法5.一般训练6.循环训练7.协调能力二.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3.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4.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5.论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6.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1999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竞技能力3.运动负荷4.周期性原则5.重复训练法二.简答题:1.运动训练的特点?2.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以及特点?3.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4.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5.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三.论述题:1.根据训练的任务内容不同把小周期分为哪几种类型?试指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计划?2.结合某运动项目,谈谈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2000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制胜规律2.运动训练手段3.训练性比赛4.移动速度5.训练大周期二.方法运用题:1.请说明100米跑与10000米跑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上述两个运动项目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2。
.请设计一个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的循环训练法。
三.综合分析题:1.论述贯彻有效控制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2001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竞技水平2.适宜负荷原则3.变换训练法4.爆发力5.运动智能二.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2.简述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极限强度法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要点4.简述周训练计划的类型及适用范围三.方法运用题:1.请选择跳水,射击,柔道,排球中任意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征2.论述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负荷特征,并为每种训练方法举出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运用该方法的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90e6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5.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运动训练的生理机制B.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影响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3. 在运动训练中,FITT原则中的“F”代表什么?A. Frequency(频率)B. Flexibility(灵活性)C. Force(力量)D. Form(形式)4.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阶段?A.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B. 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C. 入门阶段、进阶阶段、高级阶段D. 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创新阶段5. 运动训练中,哪种类型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A. 耐力训练B. 速度训练C. 力量训练D. 柔韧性训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实现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8. 论述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C.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2. B.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周期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心理学基础不属于基本原则。
3. A. FITT原则中的“F”代表Frequency(频率),指的是训练的频率。
4. A.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
5. C.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类型。
二、简答题6. 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负荷,以适应运动员的生理适应和竞技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同时确保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达到最佳状态。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c19e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0.png)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2004年简答题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训练水平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二者的异同:训练水平这一概念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时一个多义词;而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
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的表达所达到的程度。
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同2006年简答第2题)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影响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论述题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
a)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反映着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b)每名运动员在参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时,应考虑个体特点,注意保持和发扬个人的优势能力。
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北京体育大学1998年-2015年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研真题
![北京体育大学1998年-2015年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3ac850804d2b160b4ec027.png)
北京体育大学1998年-2015年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研真题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
运动训练 2。
训练适应3。
合理安排运动远负荷原则 4。
间歇训练法 5。
一般训练 6。
循环训练 7。
协调能力二。
简答与论述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3。
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4。
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 5。
论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6。
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1999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
运动训练 2。
竞技能力 3。
运动负荷 4。
周期性原则 5。
重复训练法二。
简答题: 1。
运动训练的特点?2。
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以及特点?3。
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4。
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 5。
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三。
论述题:1。
根据训练的任务内容不同把小周期分为哪几种类型?试指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计划? 2。
结合某运动项目,谈谈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2000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
制胜规律 2。
运动训练手段 3。
训练性比赛 4。
移动速度 5。
训练大周期二。
方法运用题:1。
请说明100米跑与10000米跑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上述两个运动项目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2。
请设计一个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的循环训练法。
三。
综合分析题:1。
论述贯彻有效控制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2001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
竞技水平 2。
适宜负荷原则 3。
变换训练法 4。
爆发力 5。
运动智能二。
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 2。
简述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3。
简述极限强度法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要点 4。
简述周训练计划的类型及适用范围三。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2021-202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2021-2021)](https://img.taocdn.com/s3/m/fa9abed9e87101f69f3195b8.png)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2021-2021) 2021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名解:1.高原服习2.反应时3.通气阈4.肺泡通气量5.等动收缩简答:1.简述学生体质测定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
2.简述赛前状态。
3.简述翻正反射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论述:1.从生理学角度论述肌肉力量训练原则。
2.论述高原训练利与弊。
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1.模式训练法2.系统训练/原则3.柔韧素质4.竞技战术5.制胜规律简答: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2.简述训练课的类型及特点3.简述运动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区别论述:1.从 100 米、1500 米、3000 米、跳远、跳高、排球、篮球项目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耐力特点。
2.论述适宜负荷原则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关系2021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名解: 1.渗透压2.减压反射3.运动技能4. 姿势反射5.运动后过量氧耗简答:1.简述评定人体循环机能的指标和方法?2.简述人体内分泌功能轴的结构和作用?3.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论述: 1.如何评价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2.影响平衡能力的生理因素及应用?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 1.运动成绩2.负荷强度3.动机激励原则4.变换训练法5.反应速度简答: 1.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2.简述循环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3.简述运动成绩受哪些因素影响?论述: 1.举例设计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方案、并说明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异同?2.试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与大周期的关系?2021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名解: 1.心输出量2.心电图3.肺活量4.无氧能力5.灵敏素质简答: 1.无氧耐力的限制因素?2.为什么中长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休息?3.水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论述: 1.论述肌电的产生原理与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2.论述运动型疲劳的产生原理与生理学评价指标?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选择题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b090495901020207409cda.png)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
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承担负荷的极限性是——的特点之一。
A 学校体育B 群众体育C 运动训练D 运动竞赛2、田经项目的评定方法属于——类。
A评分B 命中C 测量D 得分3、当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惫不堪、食欲欠佳、睡眠不好、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方面的症状。
A主观感觉B 身体形态、机能C运动能力D 身体素质4、训练过程中采用放松训练、呼吸调整、催眠暗示、心理调节等方法是——恢复手段。
A训练方法学B 医学生物学C 心理学D 机能学5、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战术知识是——。
A一般训练任务B专项训练任务C一般训练内容D专项训练内容6、当训练课之间间歇时间过短,机体机能能力表现为——。
A逐渐提高B逐渐下降C保持在原有水平D 变化不明显7、用重复训练法发展速度素质时,强度应在——。
A60%以上B70%以上C 80%以上D90%以上8、变换训练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
A时间感B空间感C节奏感DA+B+C9、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对另外一种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这种转移属于——。
A负转移B间接转移C纵转移D直接转移10、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技术。
A掌握B分析C运用D提高11、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素质。
A速度B耐力C力量D灵敏12、三角移动滑步属于——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13、有氧耐力又称——耐力。
A速度B力量C一般D灵敏14、按照比赛条件进行战术模拟训练是战术训练的——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1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
A手段B方法C要求D结果16、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热身比赛是——主要任务。
A准备期B竞赛前期C竞赛期D过度期17、男孩子在——岁左右达到成人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
A10 B15 C20 D2518、熟练掌握教育学、方法学技能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https://img.taocdn.com/s3/m/9e6ecd9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0.png)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2012运动训练一、选择题1、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A.缓慢上升B.快速上升C.逐步上升D.停滞不前2、下列属于评定负荷量指标的是()A.次数B.远度C.速度D.高度3、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的反应。
A.自我抑制B.自我保护C.自我调节D.自我恢复4、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包括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和()因素。
A.社会学B.历史学C.人文学D.运动学5.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培养运动员的()。
A.战术知识B.战术形式C.战术意识D.战术行为6.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A.体能B.机能C.战术D.一般运动能力7.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A.意念训练法B.诱导训练法C.模拟训练法D.表象训练法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指标、()指标、训练负荷指标、A.竞技能力B.运动能力C.比赛能力D.训练能力9.跑动跨跳练习属于()A.周期性单一练习B.混合性多元练习C.固定组合练习D.变异组合练习二、判断题1.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互不影响的。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全面的状态诊断是科学控制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获得的。
()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水平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能力。
()6.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7.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用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8.重复训练法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不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9.儿童少年的训练,不能过分强调专项能力,而要全面发展竞技能力。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9a7dce0029bd64783e2cb1.png)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一、概念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2.技术风格
3.赛前训练
标准答案如下:指为准备重大比赛而安排的专门训练。
其目的是使前阶段的训练水平逐渐转化为比赛的需要,形成竞技状态,使机体在超量恢复的情况下参加比赛,以获得好成绩。
4.模式训练法
5.身体形态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6.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主要考查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
7.简述评定有氧耐力的方法有哪些?
8.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9.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场次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比赛和训练的关系?
关键词是比赛和训练的关系
10.论述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北体大精编考研-体育教育训练学历年考试真题
![北体大精编考研-体育教育训练学历年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040bd47f1922791688e828.png)
业务课1-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氧脉搏2.渗透压3射压分数4.心力储备5.运动后过量氧耗6.氧热价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出现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现象的生理原理是什么3.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机理4.简述无氧阈的测试原理与生理意义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实践的关系2.试述高原训练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试述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指导运动时间活动业务课2-教育学及运动训练学(150分)教育学试题(75分)运动训练学试题(75分)一、概念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运动成绩2.程序训练法3.无氧耐力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
2.系统性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业务课1-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肌梭2.减压反射3.最大通气量4.有氧耐力5.肌电图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非条件反射特点及在体育中的应用2.氧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产生与预防4.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特点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论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2.试述高原训练方法的发展及生理学基础3.试述运动适应的胜利穴基础业务课2-教育学及运动训练学(150分)教育学试题(75分)运动训练学试题(75分)一、概念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柔韧素质运动素质2.项群训练理论3.竞技水平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2.简述小周期的类型、主要的任务及其负荷安排要点3.简述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比赛都有什么样的训练学特征2.请选择体操、射箭、摔跤、乒乓球中任意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征业务课1-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最大摄氧量2.青春期高血压3极点4.肺通气阈5.运动后过量氧耗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什么2.简述牵张反射的分类和意义3.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什么4.无氧耐力的限制因素是什么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原理2.试述有氧训练的生理学原理3.试述超级恢复的生理学原理业务课2-教育学及运动训练学(150分)教育学试题(75分)运动训练学试题(75分)一、概念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运动训练2.运动成绩3.体能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结构和特点3.简述体能训练的意义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依据及其运用注意点2.奥运会110米栏作为速度性体能类项目,历来被认为不是亚洲人的强项,但刘翔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该项目竞技能力构成的认识,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刘翔成功的原因。
北体考研真题及答案618
![北体考研真题及答案618](https://img.taocdn.com/s3/m/6d30d7c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png)
北体考研真题及答案618北京体育大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618)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体育学科的领军院校,每年都会吸引众多考生前来报考。
考研真题对于考生来说,是宝贵的复习资料,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以下是北体考研部分真题及答案解析,供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1. 运动生理学中,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肌纤维B. 肌细胞C. 肌原纤维D. 肌丝答案:C. 肌原纤维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个体化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负荷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 随意性原则二、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
答案: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当运动员的运动量超过其正常生理负荷时,机体会出现暂时性的机能下降,但经过适当的恢复期后,机体的机能会超过原先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它是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机制。
2. 描述运动营养学中宏量营养素的分类及其功能。
答案:宏量营养素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为运动提供即时能量;脂肪是长期能量储备,同时也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蛋白质则是肌肉和其他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动后的修复和增长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1.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答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运动训练效果的关键。
首先,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训练目标来设定负荷量;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再次,要注意运动负荷与恢复的平衡,避免过度训练;最后,要结合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灵活调整训练计划。
四、案例分析题1. 某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了运动性疲劳,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答案:运动性疲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运动量过大、恢复不充分、营养摄入不足、心理压力等。
解决策略包括:调整训练计划,减少运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营养摄入;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心理压力等。
北体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体教训练及民传)
![北体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体教训练及民传)](https://img.taocdn.com/s3/m/59e505b5f121dd36a32d82c9.png)
2004运动生理学试题一、概念题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2、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
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是指血浆渗透压。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之比。
安静状态:50%-60%。
4、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
5、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极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2)缓冲乳酸的能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值造成影响。
(3)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
2、简述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生理原因在进行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动员水平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
这不仅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活动紊乱。
这些机能的失调又使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极点出现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种机能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同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1998年简答: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尽管不同的运动项目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训练的特定要求,尽管不同时间跨度的运动训练过程各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内容,但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
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应该包括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计划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这样六个基本环节。
(1)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2)训练指标的确定则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了一个目标状态,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目的,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发展状况作出检查评定的标准。
(3)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对实现状态转移的通路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
(4)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将这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付诸实践并对之进行检验。
(5)通过特定指标的确定,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查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与训练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据此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使训练获得满意的效果,实现预定的指标。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论述:1、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1)定义: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2)划分周期的依据:A、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划分周期,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
通过训练实践发现运动员在全年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个人最高水平的成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个规律性主要是,运动成绩的最高水平在全年中不能长期持续地出现,有的项目的运动员能多次表现出优异运动成绩,但一般都是在赛季的重大比赛中才能表现出来,最佳成绩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状态,而且在出现最好成绩前都有一段时间的准备性训练,当在重大比赛中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后,一般也都有一段时间的恢复与调整。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发展规律在起作用。
人们正是要根据竞技状态形成发展的规律确定训练要周期性地进行。
B、运动训练过程之所以要周期性地进行,就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使运动员能适时地在重大比赛间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
在训练实践中,根据竞技状态获得阶段性训练的特点和季节特征,将训练大周期中的准备期的训练分为两个小阶段,即冬训阶段和春训阶段,以便有重点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
C、周期性原则的另一个依据是,有机体机能能力的提高也呈现一种循环往复的形式。
经过训练施加负荷,机体的能量物质消耗,通过恢复,能量物质再生,并产生超量恢复,从而使机能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如此循环往复进行,最终达到训练的预定目标。
2、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1)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从理论学习的角度,人们在谈及运动训练学时,通常超出专项范围,阐述运动训练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及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体系,即一般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运动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为基础,从个专项理论中总结出带有广泛适应性的共性规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2)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3)运动训练理论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运动训练过程中为完成某种训练任务和达到预定训练目标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并遵循相应的训练原则。
A、运动训练理论可以给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制定者有益的帮助。
根据运动训练理论的要求并结合现有运动项目的特点制定出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更具有客观性和实效性。
B、运动训练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更为有效地宏观管理。
对竞技运动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比赛的组织与实施、比赛场地的限制、比赛的规则的制定等等。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然后再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管理。
C、运动训练理论对探讨和揭示训练规律提供依据。
D、运动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运动训练理论不断地创新,其包含的运动训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训练方法的改变不应定将原有方法的全盘否定,有可能是原有方法对指导训练实践有一定的缺陷或弊端,因此将适合现在训练要求的部分汲取过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体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指导体育发展的理论也在同时进行更新于扩充,进行运动实践的训练手段、方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运动训练理论会对训练方法起到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
3、论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1)定义: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身体练习等各种手段改善运动员身体的生理形态,提高有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以及发展运动素质的训练。
(2)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A、在多年、全年训练中,要合理地、全面地、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
在安排多年训练的不同阶段和全年训练的各个时期,应从训练内容、比重、负荷等方面对身体训练做出全面地安排。
从小根据人体不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抓住时机安排相应的身体训练内容,使各种运动素质得到适时的发展。
B、身体训练的安排要根据训练的对象年龄、项目和训练时期的不同,做到因人、因向、因时而异。
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状况不同,而且各人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在训练中应当根据每名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内容、不同比例、不同负荷的身体训练。
不同项目的身体训练也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不同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训练中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发展运动素质。
同时,在运动训练中夜应根据准备、比赛以及恢复时期的不同,对训练的内容、比例等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有的放矢。
C、身体训练的内容要与技术、战术、心理训练相结合。
为了适应比赛的要求,节省训练时间,使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成果能在比赛中体现出来,所以在安排身体训练时,应当使身体训练手段与技术、战术、心理训练相结合,力求采用少而精的训练手段,达到全面发展的训练目的。
D、应经常对身体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与纠正不足之处,使之全面、协调、按比例正常的发展。
4、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同2002年简答题第1题)1999年简答1、运动训练的特点(同2002年第1题)2、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以及特点间歇训练法是指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有三种: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的特点:(1)高强性间歇训练法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原系统以及糖酵解供能系统。
(2)强化性间歇训练法A、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300秒钟),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B、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技术动作种类较多,动作练习多为组合技术,技术动作的负荷强度较高,负荷性质多为力量耐力性和速度耐力性。
(3)发展性间歇训练法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每分16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
3、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训练大周期是以成功地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的。
尽管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年度训练计划有着鲜明的个体特点,但从训练计划的总体上看,又都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
(3)准备时期运动负荷:A、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
B、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法为主,由于拥有较充分的时间,在破坏了旧的技术动力定型之后,还有时间重新建立起新的技术动力定型,因此允许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动作进行较大的“改造”。
(4)比赛时期的训练负荷: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的量较小。
负荷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体能主导类:训练的速度、高度、远度、负荷量增加,而重复次数、训练的时间则明显减少。
B、技能主导类表现性:成套联系的比例增加,而单个动作的练习数量则大大减少。
C、技能主导类格斗性实战练习的比例增加,而无对手的个人练习的比例减少。
D、技能主导类对抗性:两三人的配合训练、全队配合训练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加,个人技术的练习比重减少。
E、技能主导类准确性:对运动员造成巨大心理负荷的训练和比赛增加。
(5)恢复时期的训练负荷:为了达到恢复的目的,在恢复时期宜以游戏法、变换法为主进行训练。
恢复时期负荷的突出特点是要降低练习强度,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保持一定的量。
为此,在训练中多采用持续训练法,如慢速越野跑、较长时间的球类运动、自行车远行及划船等等。
4、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工作所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1)力量素质的分类:A、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以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B、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C、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2)以发展最大力量为例,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负荷强度的确定,应有利于改善运动员肌肉收缩时内协调地能力,即提高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有利于增大运动员肌肉的体积。
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
a 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儿少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
b 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
B、负荷数量: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以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两次。
用25%的负荷强度训练时,开始可连续重复做8次,随着运动员力量的增长,练习可达到的重复次数也必定会增加,当增加到12次后,即应及时提高负荷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