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立命--传统文化之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身立命”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本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所谓“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指在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即是指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固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一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追求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为最高目的。换言之,中国文化侧重于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探讨。因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要试图解决“修齐治平”、“性命双修”、“法身慧命”这些“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已经表明,一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特殊性根植于该国的传统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地问题。对这一问题反思程度的深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成熟程度和国民素质的高下。以“传统透视现代,以现代反观传统”正成为当今研究者的深刻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处在“无子无孙”的状态。而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是提供人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人失去了精神家园,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所,就会出现焦虑、彷徨、不安。这是一种“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的“无处状态”——即不知道终极的追求和关怀,没有现实的关注,把自己作为完全独立的绝缘的个体,丧失本我和求真的状态。

“文化”的范围极其广泛,定义亦杂而多端,莫衷一是。但“文化”的中心是思想,而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价值观念,二是思维方式。世界文化强调的是价值观念,其价值观内涵的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的一套系统。包括: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家族、祖先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孟子时,这种由近及远的家国天下观,已表述得非常明晰了,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就是修身养性,从自我做起,自我修炼与约束,不断提高品性。梁实秋说:“修身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没有人是例外。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才能,却希望别人重用;没有做什么好事,却希望别人厚爱;得不到重用和厚爱,就埋怨说:“我生不逢时,现在的时势不迫切需要像我这样的贤才。”这就好像农民马马虎虎地耕种,而只是

埋怨老天爷不下雨,又想不挨饿,行吗?因此,为了做出成绩,干好一项事业,自我修养不得不加强,学习不得不坚持不懈。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内在精神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精神特质。

在思想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多部分组成。我们常有这样的说法: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但一般说来,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是由儒墨道法四家,笼罩了全部文化思想。到了唐宋以后,化成了儒道佛三家,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导,儒释道三家并存而多元互补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的。这种思维模式特别注重研究宇宙事物的有机统一,自然协和、生生不已和综合整体,进而把宇宙人生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看作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

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传统,是构建普遍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基础。“和合”这个文化概念就源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尤其值得珍视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不同”而能够“和”,才能形成多姿多彩的和谐统一;如果不讲“和”而只去求“同”,往往事与愿违。孔子的这一宝贵的思想要求我们积极看待差异和矛盾,并发挥不同个体的各自特点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因此,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如关于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对待物质利益,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而要做到“欲而不贪”,要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人生要有一个终极支撑点,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生的意义。相对于把人生终极价值与意义最终托付给上帝的西方文明而言,东方儒家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特色恰恰充分肯定了人能够在世俗生活中自我做主,通过不断的道德修养与内在人格世界的开拓,立足于现实世界,最终获得安身立命的归宿。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安身立命”,其所安之身,并不就是人的肉体之身,所立之命,也并不就是完全外在于人的必然性。实质上,安身立命所要寻求的是人的心灵的安顿,是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体认。在这里,生命的意义是高于生命本身的。

相对于把人生终极价值与意义最终托付给上帝的基督教而言,儒家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特色,恰恰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能够“自我做主”,通过不断的道德修养与内在人格世界的开拓,立足于现实世界就能获得安身立命的依归。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儒家所注重的不是基督教所强调的灵魂的不朽,而是德性生命精神的长存不灭,它的具体展开包括了:一,通过道德人文精神的向上贯通而达到“与天合德”的理想境界;二,通过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关联,以使自我融入社会的方式来使自我生命获得恒久的价值与意义;三,通过自我生命精神与先祖以及子孙之生命精神的契接,而体认一己生命之永恒的意义这三个方面。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形象和尊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保护、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实际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因此,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做到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科学梳理,大力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安身立命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无论你多么富有、多么健康、多么有学识、多么有地位、多么成功,你都仍然要面对生命的奥妙,仍然需要更实在的支撑。因为生命是一个由现在航向未来的旅程。人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旅程定位的过程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诸如宗教、艺术、伦理、哲学、民族文化、社会秩序等等。换言之,在实际的人类生存过程中,一切文化都起着安身立命的作用。如今正值中华文化复兴之际,若能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建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那于国、于家、于己都将是善莫大焉。

返回顶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