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

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

功能紊乱。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

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

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

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

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

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

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

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

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

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

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

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

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

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部分患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而出现浮肿。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

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

营养不良患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营养性贫血,主要与铁、叶酸、

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缺乏有关;营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

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和锌缺乏;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

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特别是婴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加重

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营养不良的分型好分度如下:

1. 体重低下型患儿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

均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介于均数减2个与3个标准差

之间为中度;低于均数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

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但单凭此项指标不

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 生长迟缓型患儿身高(长)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

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身高(长)介于均数2个与3

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 消瘦型患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

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介于2个与3个标准差之

间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

要反映小儿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治疗要点: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以及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激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治疗:

药物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分急救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

1.急救期治疗

(1)营养治疗原则:

①蛋白质和能量供给应高于正常需要量。开始供给蛋白质

1g/(kg·d),能量为336~420 kJ/(kg·d),以后逐渐增加,直到3~4g/(kg·d),能量504~672kJ/(kg·d)。

②补充液体,特别在脱水和高热时,应补充液体以维持尿的正常排出。

③无机盐的补充应以低钠、足量的钾[6~8mmol/(kg·d)]和镁(12~24h肌内注射1ml 50%硫酸镁,即可),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④补充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尤其应注意维生

素A和维生素C的供给。

⑤饮食应从少量开始,待适应后逐步增加,以少量多餐为宜。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可采用流质、半流质、软饭,最好经口供给,必要时采取胃肠道外营养治疗。

(2)控制感染: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选用

抗菌药物。

(3)抗心衰治疗:水肿型营养不良常伴有心力衰竭,可用利尿药、氧气吸入、抗心衰

治疗及其他支持疗法。

2.恢复期治疗恢复期主要是营养治疗,给予合理而全面的膳食,以满足机体康复期

的需要,辅以祖国医学中的食疗,同时宜适当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及免疫能力。

1.饮食管理 PEM患儿因长期摄入过少,消化道只适应低营养的摄入,过快增加摄入量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应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不可急

于求成,其饮食调整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

复正常。

(1)能力的供给:①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每日可供给能量

250-330KJ/KG(60-80KCAL/KG),以后逐渐递增。当能量供给达每日

585KJ/KG(140KCAL/KG)时,体重一般可获满意增长。待体重接近正常后,恢复供给小儿正

常需要量。②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能量供给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

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能量。待体重恢复,体重与身高(长)比例接近正常后,恢复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2)蛋白质的供给: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3.0-4.5G/KG,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好肝肿大。食品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豆浆、蛋类、肝泥、肉末、鱼粉等高蛋白食物,有条件者可给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

素饮食。

(3)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一般采用每日

给予蔬菜及水果的方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4)鼓励母乳喂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给予稀释牛奶,少量多次喂哺,若消

化吸收好,逐渐增加牛奶量及浓度。待患儿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后,再添加适合小儿月龄

的高能量、高蛋白食物。

(5)鼻胃管喂养的应用:对于食欲很差、吞咽困难、吸允力弱者可用鼻饲管喂养。

病情严重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静脉输注。低蛋白

水肿者可静脉静注白蛋白。

(6)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

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

白质。

2.促进消化、改进食欲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

口服,以组消化;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

进食欲;胰岛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2-3单位,注射前先服葡萄糖20-30G,每1-2周为一疗程,可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提高食欲;给予锌制剂,每日口服元素锌0.5-1.0MG/KG,可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

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

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治

疗及护理开始后应每日记录进食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

疗效果。

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睡眠;对住院治疗的患儿,鼓励父母陪伴;及时纠正先天畸形,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生长发育。

6.健康教育想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母乳

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具体执行方法,纠正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作

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先天畸形

患儿应及时手术治疗;做好生长发育监测。

第六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第六节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l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临床常见三种类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病因】 1.摄入不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米粉、奶糕)喂养等。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2.消化吸收不良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需要量增加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相对缺乏;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导致营养不足。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双胎因追赶生长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良。 【病理生理】 1.新陈代谢异常 (1)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当血清总蛋白浓度<40g/L、白蛋白<20g/L时,便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2)脂肪: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当体内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可造成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 (3)糖类:由于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多,故糖原不足和血糖偏低,轻度时症状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4)水、盐代谢:由于脂肪大量消耗,故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浮肿;PEM时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钾-ATP酶的运转,钠在细胞内潴留,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和低镁血症。(5)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营养不良儿体温偏低,可能与热能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菲薄,散热快;血糖降低;氧耗量低、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有关。 2.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 (4)神经系统:精神抑郁但时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 (5)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如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患儿结核菌素等迟发性皮肤反应可呈阴性,常伴IgG亚类缺陷和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等。由于免疫功能全面低下,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病例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例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史 1.病史摘要: 杨××,女,10个月。主诉:体重不增2个多月。 患者近三月来反复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十余次, (1) (2) (3) 紊乱及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在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应着重检 查。 体格检查 1.结果:

T36.2℃,P108次/分,R28次/分,身高70cm,体重5kg。 精神欠佳,消瘦,皮下脂肪少,无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1cm×lcm,稍凹陷;头发稀少,干枯;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壁皮下脂肪0.2cm。 肝脏肋下2.5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 (1) (2) ; , ;肾 ;空 患者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87g/L,呈轻度贫血;血生化转氨酶等指标轻度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乙肝两对半阴性可排除乙型肝炎;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示有低蛋白血症,血糖偏低,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血电解质钾、钠、氯均为正常低值可能与反复腹

泻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诊断依据: (4) (5) (1) . (2) I度15~25%0.8-0.4cm不明显基本正常基本正常正常 II度25~40%<0.4cm明显减低,肌肉松弛不稳定,易疲乏较差 III度>40%消失皮包骨状肌肉松弛或萎缩萎靡,反应低下极差 (2)分型标准: 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小儿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

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不能区 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stunting):小儿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3个标准 3)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男,8个月。主诉:睡眠欠佳易惊两月余。 患儿近近两月来睡眠不安,哭闹,易激惹,有惊跳,多汗,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出生5个月后反复腹泻3次,每次5~7天,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或)热量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时,就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所有营养不良中最致命的一种。长期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时,身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和身体成分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体重明显境地,个组织器官明显萎缩,出现严重的负氮平衡和一系列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是:病人极易感到疲劳,情绪不好,虚弱无力,严重者克出现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 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容易遭受感染,可出现腹泻,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动过速。分述各种营养不良的主要体征如下: (1)水肿型营养不良: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而能量供给尚能适应机体需要,以水肿为主要特症,凹陷性水肿常见于腹部和腿部,也可至全身。还表现为腹泻,常伴发感染、头发稀少易脱落、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 (2)消瘦型营养不良:以能量不足为主,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在器官萎缩。病人体重常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 (3)混合型营养不良:即蛋白质和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常伴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在进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判断是,需要综合查体结果和个人病史资料,根据表现出蛋白质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做出正确判断。 表4-20 营养评价的可能诊断指标

营养治疗:向病人提供足够营养素,应缓慢进行。开始总热量宜给予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30kcal,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0.8g。稳定后总热量逐步增至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40~50kcal,如合并感染发热,可酌情增加;蛋白质可增至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1.5~2.0g,其中至少1/3为动物蛋白。随体力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发生或加重腹胀、腹泻、甚至肠穿孔或诱发心力衰竭。应同时给与各种脂肪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亦应有适当的均衡补充,避免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酸盐血症。 二、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由于体内的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含量不足,使红细胞成熟的因素缺乏而导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比较常见。 进行缺铁性贫血的判断时,需要综合查体结果和个人病史资料,根据表现出来的相关症状与体征判断。 表4-21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要点 膳食干预: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血、动物内脏,其次为瘦肉、鱼、禽类;含铁量一般的食物有谷类、土豆等;含铁少的有奶及奶制品、水果和部分蔬菜。血红素铁比较容易吸收。维生素C、维生素B2和肉类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植酸、多酚、钙、茶和咖啡会影响铁的吸收。 三、锌营养缺乏症

蛋白质营养不良评价指标

临床营养评价 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前必需对病人的营养现状作出正确判断,以便合理地进行临床营养治疗。目前应用较普遍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测定身体组成为主(body compsition assessment BCA )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另一种则是主观的全面评价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前者需要测定病人的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蛋白、氮平衡等客观资料;后者则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等资料。 (一)BCA 临床营养评价方法 1977年Blackburn 所研究的BCA 营养评价方法在临床得到应用,此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被用到身体组成的测定中,使BCA 法得到不断完善,如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身体中的各种元素,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病人的身体组成等等。但上述新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不适合临床医生对病人作简易快速的营养评价,本文作重介绍的BCA 营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及生化检验等方面的资料,临床医生需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病人的营养状态作出正确判断。 1.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是简便易行的营养评价方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上述指标的意义及测定方法在本章第二节的居民营养状况评价中已有详细阐述,临床要注意的是:急性、饥饿性或消耗性疾病或创伤,体重下降达原来体重的30%时,是一个致死的界限,临床工作者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一点;而当慢性体重丧失时,病人可耐受大于30%的体重丧失。 临床称量病人体重后可通过计算三个参数来评定营养状况:①理想体重百分率(%),表示病人实际体重偏离总体标准的程度;②通常体重百分率(%),表示平常体重的改变;③近期体重改变率(%),表示短期内体重损失的程度。计算公式与评价标准如下(表1及表2): 100*%患者平时体重 患者现体重 患者平时体重)体重变化(-= 实际体重 理想体重百分率(%)= ⨯100 理想体重 实际体重 通常体重百分率(%)= ⨯100 通常体重 通常体重-实测体重 近期体重改变率(%)= ⨯100 通常体重 表1 依据体重对营养状态进行评定 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理想体重百分率(%) >90 80~90 60~80 <60 通常体重百分率(%) >95 85~95 75~85 <75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发病原因: 1.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 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 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 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

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和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部分患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而出现浮肿。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 营养不良患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营养性贫血,主要和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缺乏有关;营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和锌缺乏;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特别是婴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营养不良的分型好分度如下: 1.体重低下型患儿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 均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介于均数减2个和3个标准差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结案标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结案标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个体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的状态。制定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结案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估标准,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1. 诊断标准 1.1 体重/年龄指数(weight-for-age, WAZ)低于-2标准差。 1.2 身高/年龄指数(height-for-age, HAZ)低于-2标准差。 1.3 体重/身高指数(weight-for-height, WHZ)低于-2标准差。 1.4 无明显体重减轻病因(如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 1.5 肌肉量减少或皮下脂肪储备不足。 1.6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克/升。 2. 临床表现 2.1 持续性体重下降。 2.2 肌肉无力、乏力和疲倦。 2.3 食欲减退或厌食。 2.4 经常感到寒冷。 2.5 头发稀疏、易脱落。 2.6 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2.7 生长发育迟缓(仅适用于儿童)。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克/升。 3.2 血清总蛋白水平低于60克/升。 3.3 血清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500/立方毫米。 3.4 血红蛋白水平(对于儿童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克/升。

4. 综合评估 4.1 初诊及结案时头、腹部、下肢皮肤皲裂标记数。 4.2 边缘性水肿程度。 4.3 骨骼肌强度和质量。 4.4 诊断时间持续。 5. 处理措施 5.1 提供高蛋白、高能量饮食。 5.2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5.3 关注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情况。 5.4 鼓励适度的体育锻炼。 5.5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6. 随访次数及标准 6.1 治疗方案定期评估。 6.2 如患者体重/年龄指数、身高/年龄指数和体重/身高指数恢复至-1标准差以上,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可结束治疗。 6.3 治疗结束后,每半年随访一次,至少持续2年。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结案标准还需要根据临床实践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调查报告

关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调研报告 09中西医全科班 09412044 徐婧熙 【前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因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因食物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发生在饥馑、战争时期或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人所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患者的康复都很有影响,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 【关键词】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治疗预防 1.调查目的 安徽阜阳暴发的儿童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急性营养不良事件、双鹿奶粉事件等引起社会对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广泛关注。为了解当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摸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深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认识,来提出治疗和预防的方案措施。 2.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喂养及营养状况;通过对婴幼儿的体格测量,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对疑似患病儿进行临床筛查。 3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合肥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区域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同时,市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抽取10个婴幼儿基本情况调查。本次共调查婴幼儿231人,其中男性150人,占64.9%,女性81人,占35.1%。

4.调查结果 4.1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各月龄组婴幼儿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相差不大。3岁以下婴幼儿的体重、身高在第一年的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缓。在同月龄组中婴幼儿体重、身高的性别差异较大,均为男童高于女童。 4.2婴幼儿营养状况:3岁以下婴幼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为 1.2%、2.1%、1.4%。相反较多出现的是早熟,生长过快有23%的婴幼儿。 4.3婴幼儿的喂养状况:6个月内婴幼儿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64%、30.5%和 5.5%。母乳喂养率在4个月后开始下降,说明对母亲进行继续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4.4辅食添加情况:在各类辅食中,4月龄婴儿添加乳类的达90%。6~12月龄婴幼儿添加豆类低于55%,其他各类辅食的添加率达94%以上。从断奶后添加辅食情况看,基本开始添加,但合理度上有待完善。 4.5儿童断奶情况:城市婴儿断奶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个月时,一般在4个月就基本开始混合喂养人工乳和母乳。 4.6婴幼儿筛查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15例,均为轻度。改善营养膳食结构后,转归良好。其中还有46例营养过剩出现的肥胖早熟病例。 5.加深对PEM认识 5.1PEM概念 由于长期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至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特点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系统功能紊乱和性格、行为、心理等改变。

名词解释营养不良

名词解释营养不良 名词解释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均衡,无法满足身体健康 与正常发育所需。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为普遍。营养不良主要包括蛋白质能量不足、维生素缺乏和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 蛋白质能量不足是指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以满足身体所需。蛋白质是构成 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单位,对于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量则是人体运行所需的燃料,供给脑部功能、肌肉运动以及其他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当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人体会出现症状,如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等。 维生素缺乏是指摄入的维生素种类或数量不足以维持身体健康的正常水平。维 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调节代谢功能,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脂 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当一个或多个维生素缺乏时,人体会出现 不同的缺乏症状,如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坏血病,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等。 微量元素缺乏是指摄入的微量元素不足以满足身体健康所需。微量元素是人体 必需的无机元素,虽然需要的量相对较少,但它们对于体内许多生化过程和代谢反应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碘、硒等。当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时,人体会出现相关的缺乏症状,如铁缺乏可导致贫血,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问题等。 营养不良不仅在身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营 养不良会使人容易疲劳、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限制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蛋白质能量失衡的诊断标准

蛋白质能量失衡的诊断标准 蛋白质能量失衡(PEM)是一种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它通常出现在 患有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的人群中。诊断蛋白质能量失衡需要考虑一 系列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病史,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蛋白质能量失衡的诊断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 体重变化:患者体重的变化是评估蛋白质能量失衡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代谢紊乱所致,而体重增加可 能是由于蛋白质过量摄入或代谢异常引起。 2. 肌肉萎缩和体脂含量:肌肉萎缩和体脂含量的变化也是评估蛋白质 能量失衡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肌肉质量和体脂含量的变化,可以更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3. 蛋白质代谢指标:在诊断蛋白质能量失衡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 血清蛋白、尿氮、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蛋白质代谢指标。这些指 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并评估其蛋白质摄入和 利用情况。

4. 临床表现:蛋白质能量失衡还会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如疲劳、消 化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 其可能存在的蛋白质能量失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回顾: 诊断蛋白质能量失衡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变化、肌肉萎缩和体脂 含量、蛋白质代谢指标和临床表现等因素。只有通过全面评估,医生 才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蛋白质能量失衡,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专业的文章写手,我深知蛋白质能量失衡对患者健康的严重 影响。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蛋白质能量失衡的诊断标准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思考。我也强 调蛋白质能量失衡的诊断需要全面评估,这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的营养 状况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将按照文章的逻辑结构进行排版,使用序号 标注内容,重点突出蛋白质能量失衡的诊断标准。我将多次提及蛋白 质能量失衡这一主题,以加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指的是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导致身体的基本代谢 难以维持,但尚未出现明显的身体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症状,如消瘦、贫血和免疫功能下 降等。对于该病症的诊断标准,以下是中文1000字的介绍。 1.体重、身高和BMI的衡量 在诊断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医生一般会通过测量患者的体重(kg)、身高(cm)等指标,计算患者的BMI(体重指数),这些指标是谈论肥胖或者营养不足的基本指标。BMI=体重/身高^2,其中身高是以米或厘米计量。 2.精神状态和饮食习惯的评估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对病人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此外,询问病人的饮食习惯,如节饮、喜好食品和饮食规律等,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这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估病人的食 物摄入状况,了解病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情况。 3.血液、尿液和粪便检测 检测血液、尿液和粪便是诊断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关键步骤。低血清白蛋白浓度、高血脂标志物(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尿肌酸、氮和肌酐水平的升高等,都可以作 为蛋白质和能量缺乏的迹象。 此外还可以利用尿液和粪便检测来观察是否存在蛋白和能量的浪费状况,比如尿中氮 含量高和粪便脂肪含量高等。 4.身体测量和组成分析 身体成分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进行,如生物电阻抗分析、磁共振成像、重庆电针等,以获取身体脂肪、肌肉、骨质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病人的身体营养状况。此外,可以 通过腰围、臀围等测量断定是否存在脂肪堆积的情况。若腰围超过88厘米,臀围超过92 厘米,则存在过多的脂肪堆积。 5.磷酸肌酸和动态肌力检测 磷酸肌酸和动态肌力检测是判断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的关键指标,主要是 测量病人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骨骼肌量的计算或 者使用电流量测量定量检测蛋白质代谢活动。 6.病历记录和体检

2023年公共营养师考试知识点之蛋白质及营养不良判断

公共营养师考试知识点之蛋白质及营养不良判断 学文教育提醒:不管你旳目旳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旳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蛋白质对人体旳作用 蛋白质是化学构造复杂旳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旳必须营养素。蛋白质旳英文是protein,源于希腊文旳proteios,是“头等重要”意思,表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头等重要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组分中含量最为丰富、功能最多旳高分子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多种生命功能执行者旳作用,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多以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旳三大基础生理功能分别是:构成和修复组织;调解生理功能和供应能量。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旳重要成分,人体各组织、器官无一不含蛋白质。同步人体内多种组织细胞旳蛋白质一直在不停更新,只有摄入足够旳蛋白质方能维持组织旳更新,身体受伤后也需要蛋白质作为修复材料。此外蛋白质在体内是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旳成分,参与调整生理功能。最终供应人体能量是蛋白质旳次要功能。 蛋白质缺乏症状: 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小朋友中均有发生,但处在生长阶段旳小朋友更为敏感。蛋白质旳缺乏常见症状是代谢率下降,对疾病抵御力减退,易患病,远期效果是器官旳损害,常见旳是小朋友旳生长发育缓慢、体质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并由于易

感染而继发疾病。蛋白质旳缺乏,往往又与能量旳缺乏共同存在即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分为两种,一种指热能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局限性旳营养性疾病,称加西卡病。另一种即为“消瘦”,指蛋白质和热能摄入均严重局限性旳营养性疾病。 蛋白质过量症状: 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摄入过多,对人体同样有害。首先过多旳动物蛋白质旳摄入,就必然摄入较多旳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另一方面蛋白质过多自身也会产生有害影响。正常状况下,人体不储存蛋白质,因此必须将过多旳蛋白质脱氨分解,氮则由尿排出体外,这加重了代谢承担,并且,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水分,从而加重了肾脏旳负荷,若肾功能本来不好,则危害就更大。过多旳动物蛋白摄入,也导致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这样可加速骨骼中钙质旳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 【蛋白质旳重要生理作用体现】 构成和修复身体多种组织细胞旳材料 人旳神经、肌肉、内脏、血液、骨骼等,甚至包括体外旳头皮、指甲都具有蛋白质,这些组织细胞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新。因此,人体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旳蛋白质,作为构成和修复组织旳材料。 构成酶、激素和抗体 人体旳新陈代谢实际上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旳,在人体化学反应旳过程中,离不开酶旳催化作用,假如没有酶,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这些各具特殊功能旳酶,均是由蛋白质构成。此外,某些调整生理功能旳激素和胰岛素,以及提高肌体抵御能力儿保护肌体免受致病微生物侵害旳抗体,也是以蛋白质为重要原料构成旳。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及皮下水肿等情况。 2、观察患儿有无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 3、评估患儿有无腹泻、呕吐、酸中毒、低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 1、活动与休息:重症患儿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以增进食欲。 2、饮食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摄入量。调整饮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轻度营养不良:在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能较高的食物。 (2)中、重度营养不良: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3)蛋白质摄入:从每天 1.5-2.0 克/千克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 3.0-4.5 克/千克,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大。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给予蔬菜及水果,从少量开

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5)鼻胃管喂养:对于食欲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弱者可用鼻胃管喂养。病情严重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在夜间或晨起易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需立即静脉注射25%-5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抢救;并发症的观察:①干眼症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涂抗生素眼膏,口服或注射维生素 A。②腹泻、呕吐患儿易发生酸中毒,重者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工作;测量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每周2 次,以了解治疗效果。 药物护理:遵医嘱给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喂养知识及合理膳食搭配方法。 2、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对本病的防治能力。 四、注意事项 1、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3、每天给予蔬菜及水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营养要求

《营养与配餐》电子教材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营养要求 一基础营养要求 (1)热卡供应 轻度营养不良:在维持原膳食基础上,添加含蛋白质和高热能食物,以吃饱和消化为度。能量要求60-80kcal/kg.d开始到120-180kcal/kg.d,至体重增长满意 中/重度营养不良:消化能力差,热能和营养物质供给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由40-55kcal/kg.d 到120-180kcal/kg.d (2)蛋白质供应:蛋白质摄入量以 1.5-2.0g/Kg.d逐渐增至3-4.5g/Kg.d (若不能耐受肠道喂养或需禁食,静脉营养),均需补充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食物选择:乳制品,豆浆,蛋类,肝泥,肉末,鲜鱼粉等(4)六步恢复期营养要求

表中:能量(J/Kg.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g/kg.d) 二一度患儿营养需求 一度营养不良儿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食物。 一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第三步开始: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热能120千卡,蛋白质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23克。三种营养素的重量比为1:0.6:7.6。可采用的食物:半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乳、豆浆、米汤、稀米粥、代藕粉、鱼泥汤等。情况稳定后转入第四步,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热能140千卡,蛋白质3.5克,脂肪2.8克碳水化物25克。三种营养素的重量比1:0.8:7.2,可采用的食物,牛乳、代乳品、豆浆、鱼泥、粥、糕、饼等。满足需要可转入第六步,每日每公斤体重热能140~120千卡,蛋白质3.5克,脂肪3.5克,碳水化物14,其重量比1:1:4。食物可同第四步,但需增加量。

公共营养

公共营养 [单项选择题] 1、因蛋白质营养不良而出现的干瘦症,又称为()。 A.Malnutrition B.Kwashiorker C.Marasmus D.Osteoporosis E.Megaloblasicanemia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因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在任何国家中的任何年龄人都可以发生。可分为三种形式,即干瘦型、水肿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其中干瘦症又称Marasmus。 [单项选择题] 2、有些人煮稀饭为了增加其黏稠性而加碱,这种烹调方法损失最多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维生素 E.无机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查烹饪加工对谷类食物营养素的影响。多数维生素遇碱分解失去活性。 [单项选择题] 3、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和DRIs的方法除外()。 A.随机临床研究 B.动物实验研究 C.人群观测研究 D.离体实验研究 E.人体代谢研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和DRIs的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包括动物实验研究、人体代谢研究、人群观测研究、随机性临床研究。离体实验则是研究传统营养素及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的常用手段。

[单项选择题] 4、长期摄入RNI水平,可满足某一群体中多少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A.97%~98% B.50% C.几乎所有 D.70% E.75%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长期摄入RNI水平,可满足某一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单项选择题] 5、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能满足某特定性别、特定人群中50%个体营养素需要量的指标是()。 A.推荐摄入量(RNI) B.适宜摄入量(AI) C.平均摄入量(EAR)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E.RDA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平均需要量是满足某特定性别、特定人群中50%个体营养素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单项选择题] 6、要满足每天20g以上食物纤维的需要,至少每人每天应摄入蔬菜()。 A.750g B.300~500g C.200g D.1000g E.800g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下列哪项不属于Uls制定依据()。 A.最大无作用剂量 B.危险性评估 C.最低毒副反应水平(LOAEL) D.无毒副反应水平(NOAEL) E.UF数据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