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照强度对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不同光照强度对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不同光照强度对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PS中各种颜色的RGB色谱数值大全

全选 :Ctrl + A; 反选 :Shift + Ctrl + I; 取消选择区 :Ctrl + D; 选择区域移动:方向键; 将图层转换为选择区:Ctrl +单击工作图层; 选择区域以10 个像素为单位移动:Shift +方向键;复制选择区域:Alt +方向键; 填充为前景色:Alt + Delete; 填充为背景色:Ctrl + Delete; 调整色阶工具:Ctrl + L ; 调整色彩平衡:Ctrl + B ; 调节色调 /饱和度: Ctrl +U ; 自由变形: Ctrl + T;

增大笔头大小:“中括号”; 减小笔头大小:“中括号”; 选择最大笔头:Shift +“中括号” ; 选择最小笔头:Shift +“中括号” ; 重复使用滤镜:Ctrl + F; 移至上一图层:Ctrl +“中括号” ; 排至下一图层:Ctrl +“中括号” ; 移至最前图层:Shift + Ctrl +“中括号” ; 移至最底图层:Shift + Ctrl +“中括号” ; 激活上一图层:Alt +“中括号” ; 激活下一图层:Alt +“中括号” ; 合并可见图层:Shift + Ctrl +E; 放大视窗: Ctrl +“+”; 缩小视窗: Ctrl +“-”; 放大局部: Ctrl +空格键+鼠标单击; 缩小局部: Alt +空格键+鼠标单击; 翻屏查看: PageUp/PageDown; 显示或隐藏标尺:Ctrl + R; 显示或隐藏虚线:Ctrl + H; 显示或隐藏网格:Ctrl +”。 打开文件: Ctrl + O; 关闭文件: Ctrl + W; 文件存盘: Ctrl + S; 打印文件: Ctrl + P; 恢复到上一步:Ctrl + Z ; 扭曲 (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 Ctrl 】 取消变形 (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 Esc】 自由变换复制的象素数据【Ctrl 】 +【Shift 】 +【T 】 再次变换复制的象素数据并建立一个副本【 Ctrl 】 +【 Shift 】 +【 Alt 】 +【T 】删除选框中的图案或选取的路径【DEL 】 用背景色填充所选区域或整个图层【 Ctrl 】 +【BackSpace】或【 Ctrl 】 +【 Del】用前景色填充所选区域或整个图层【Alt 】+【 BackSpace】或【 Alt 】+【 Del】弹出“填充”对话框【 Shift 】 +【 BackSpace】

RAL色卡RGB数值对照表(带参数)

RAL 色号R G B颜色描述颜色示例序号RAL 1RAL 1000203185141米绿色 2RAL 1001204176137米色,淡黄或灰黄 3RAL 1002205169116沙黄色 4RAL 100324416847信号黄 5RAL 100422215631金黄色 6RAL 100519714019蜜黄色 7RAL 100622114231玉米黄 8RAL 100722514024灰黄色 9RAL 101116612482米褐色 10RAL 101221917568柠檬黄 11RAL 1013232224206近于白色的浅灰 12RAL 1014221200163象牙色 13RAL 1015233216189亮象牙色 14RAL 101624822687硫磺色 15RAL 101724117395深黄色 16RAL 101824920682绿黄色 17RAL 1019158141123米灰色 18RAL 102015213798橄榄黄 19RAL 102124518315油菜黄 20RAL 102324518315交通黄 21RAL 102418114183赭黄色 22RAL 102625425586亮黄色 23RAL 102715912134咖喱色 24RAL 102825315711浅橙黄 25RAL 103222116043金雀花黄 26RAL 103324315558大丽花黄

27RAL 103423015996粉黄色28RAL 10372381391日光黄29RAL 200020511133黄橙色30RAL 20011717746橘红 31RAL 20021726040朱红 32RAL 200323412460淡橙 33RAL 20042128526纯橙 34RAL 20052537540亮橙 35RAL 200725514466亮浅橙36RAL 200822510950浅红橙37RAL 20092038124交通橙38RAL 20101929352 39RAL 201121711449深橙色40RAL 201220110179鲑鱼橙41RAL 30001464434火焰红42RAL 30011632326信号红43RAL 30021384339胭脂红44RAL 30031381820宝石红45RAL 3004933436紫红色46RAL 3005773538葡萄酒红47RAL 3007503132黑红色48RAL 3009924740氧化红49RAL 30111044039红玄武土色50RAL 3012190134114米红色51RAL 30131324534番茄红52RAL 3014190113116古粉红色53RAL 3015210162169淡粉红色

t-DNA插入突变体检测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实验时间:2012年5月18日 摘要T i质粒是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所以Ti质粒上的这一段能转移的DNA被叫做T-DNA。将感兴趣的基因改造插入到T-DNA区段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得到含有突变的植株。本实验即检测所得植株是否为T-DNA的插入突变体。 1.引言 Ti质粒是土壤农杆菌的天然质粒,该质粒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Ti质粒上的这一段能转移的DNA被叫做T-DNA。若将Ti质粒进行改造,把感兴趣的基因放进T-DNA序列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T-DNA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上的什么位置,是随机的。如果T-DNA插入进某个功能基因的内部,特别是插入到外显子区,将造成基因功能的丧失。所以利用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是获得植物突变体的一种重要方法。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后,在获得的后代分离群体中,有T-DNA插入的纯合突变体,杂合突变体,和野生型。在突变体研究中,需要的材料是纯合突变体,所以必须从分离群体中将纯合突变体鉴定出来。 本次实验中,采用液CTAB(或者TSP法)提取拟南芥植株的DNA,然后PCR将所获DNA 扩增,在之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处长度不一的DNA带,以确东样品是否为T-DNA 插入突变纯和体。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核算扩增技术, 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 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 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 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 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PCR基本 原理如右图) DNA含有PO43-基团,在pH8.0 Buffer (本实验中为TAE)中带负电, 在电场中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 标?者为已灭绝的目 无翅亚纲(Apterygota) 石蛃目(Archaeognatha) 缨尾目(Thysanura) 单尾目(Monura)? 双尾目(Diplura) 原尾目(Protura) 弹尾目(Collembola) 有翅亚纲(Pterygota) 古翅下纲(Palaeoptera)(并系) 蜉蝣目(Ephemeroptera) 古网翅目(Palaeodictyoptera)? Megasecoptera? 古蜻蜓目(Archodonata)? 透翅目(Diaphanopterodea)? 原蜻蜓目(Protodonata)? 蜻蛉目(Odonata 新翅下纲(Neoptera) 外翅总目(Exopterygota) 华脉目(Caloneurodea)? 巨翅目(Titanoptera)? 原直翅目(Protorthoptera)? 恐蠊目(Grylloblattodea) 螳?目(Mantophasmatodea) 襀翅目(Plecoptera) 纺足目(Embioptera) 缺翅目(Zoraptera) 革翅目(Dermaptera) 直翅目(Orthoptera) ?目(或竹节虫目)(Phasmatodea) 蜚蠊目(Blattodea) 等翅目(Isoptera) 螳螂目(Mantodea) 啮虫目(Psocoptera) 缨翅目(Thysanoptera) 虱毛目(Phthiraptera) 半翅目(Hemiptera) 内翅总目(Endopterygota) 膜翅目(Hymenoptera) 鞘翅目(Coleoptera)

捻翅目(Strepsiptera) 蛇蛉目(Raphidioptera) 广翅目(Megaloptera) 脉翅目(Neuroptera) 长翅目(Mecoptera) 蚤目(Siphonaptera) 双翅目(Diptera) 原双翅目(Protodiptera)? 类脉总目(Amphiesmenoptera) 毛翅目(Trichoptera) 鳞翅目(Lepidoptera) 分类地位未定 舌鞘目(Glosselytrodea)? Miomoptera? 昆虫的分类同其它生物的分类一样,整个生物的分类阶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基本阶元。前面已经提到昆虫的分类地位是: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昆虫纲以下的分类阶元是目、科、属、种四个基本阶元。在纲、目、科、属、种之间以及种下还可以设立其它阶元。如亚纲、亚目、亚科、亚属及亚种;也有在目、科之上设立总目、总科;也可以在亚纲与目之间或在亚目与总科之间设立部等阶元。 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科学的名称,称为学名。昆虫种的学名在国际上有统一的规定,这就是双名法,即规定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最后附上定名人。属名和定名人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全部小写,有时在种名后面还有一个名,这是亚种名,也为小写,并且都由拉丁文字来书写。学名中的属名、种名、有的还有亚种名一般用斜体字书写,定名人的姓用直体字书写,以示区别。生物的这一双命名法,是由林奈Linnaeus(1758)创造的。 学名举例:菜粉蝶 Pieris rapae Linnaeus 属名种名定名人 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二、昆虫分类系统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很多,分多少个目和各目的排列顺序全世界无一致的意见。最早林奈将昆虫分为6个目,现代一般将昆虫分为28~33目,马尔蒂诺夫将昆虫分了40目,纲下亚纲等大类群的设立意见也不一致。 三、农业上重要目、科特征简介 在昆虫分类中,以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9个目最为重要,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果树、蔬菜及农林害虫和益虫。下面分目介绍概况。 (一)直翅目 本目全世界记载约有2万种,我国记载约有500多种。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害虫,如东亚飞蝗、华北蝼蛄、大蟋蟀等等。 本目主要特点

整理:20种色叶植物

浙江农林大学 《园林植物学》实习报告 二十种色叶植物 学生姓名:王一帆 学号:201104080126 专业名称:专升本园林 班级:专升本园林111 任课教师:季梦成 日期:2011年 11 月28 日

(1)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金缕梅科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冠广卵形或率扁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掌状3裂,基部心形或截形,裂片缘有锯齿,幼叶有毛,后渐脱落。果序径长3-4厘米,有花柱和针刺状萼片,宿存。花期3-4月,果10月成熟。 【生态习性】:性喜阳光,幼树稍耐阴,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也能耐干旱瘠薄,但叫不耐水湿。萌蘖能力强可天然更新。深根性,抗风能力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有较强抗性。 【园林用途】:枫香树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可在园林中栽作庭荫树,秋季日夜温差变大后叶变红、紫、橙红等,增添园中秋色。也可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倘与常绿树丛配合种植,秋季红绿相衬,会显得格外美丽。又因枫香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可用于厂矿区绿化和行道树。 (2)银杏Ginkgo biloba Linn.银杏科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m,胸径达3m。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深纵裂。主干分枝斜出,近轮生;枝分长枝和短枝;1年生长枝浅棕色,后变灰白色,短枝密被叶痕。叶扇形,有2叉状叶脉,先端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均生于短枝鳞片状叶腋内;每短枝有雄球花4~6个,下垂,呈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具长梗,下垂,径长约2cm;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被白粉;外种皮肉质,有臭味,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子。花期3~4(5)月,种子9~10月成熟。【生态习性】:阳性树种,喜深厚、肥沃、疏松、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pH适应范围较宽,pH5.5~8均可良好生长,但不耐积水、耐寒性较强,也能适应高温多雨气候。深根性树种,寿命可达千年以上,幼苗期生长较慢,5年后生长迅速。实生苗15~20年开始结实,果龄可达数百年,嫁接可大大提高结实期限,一般5~7年结实。 【园林用途】: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美、秋叶金黄,寿命长,病虫害少,适宜作庭阴树、行道树、独赏树,也可做色叶树种配植。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 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董青1,2一张迎信1,2一张振华1,2一周全1,2一秦亚芝1,2,3一王宏1,2一程式华1, 2曹立勇1,2,?一沈希宏1, 2,?(1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杭州311401;2浙江省超级稻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311401;3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通讯联系人,E Gm a i l :x i h o n g s h e n @126.c o m ;c a o l y c g f @m a i l .h z .z j .c n )G e n e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 G e n e M a p p i n g o fa Y e l l o w Gg r e e nL e a f M u t a n t w 390i n R i c e (O r y z a s a t i v a L .)D O N G Q i n g 1,2,Z H A N G Y i n g Gx i n 1,2,Z H A N G Z h e n Gh u a 1,2,Z HO U Q u a n 1,2,Q I N Y a Gz h i 1,2,3,W A N G H o n g 1,2,C H E N G S h i Gh u a 1,2,C A O L i Gy o n g 1,2,?,S H E N X i Gh o n g 1,2,? (1C h i n aN a t i o n a lR i c e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N a t i o n a lC e n t e r f o rR i c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H a n g z h o u311401,C h i n a ;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Z h e j i a n g S u p e rR i c eR e s e a r c h ,H a n g z h o u311401,C h i n a ;3R i c e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o u t h w e s tC r o p G e n e t i c R e s o u r c e s 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i c h u a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61113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 Gm a i l :x i h o n g s h e n @126.c o m ;c a o l y c g f @m a i l .h z .z j .c n )D O N G Q i n g ,Z HA N G Y i n g x i n ,Z HA N G Z h e n h u a ,e ta l .G e n e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 g e n e m a p p i n g o fa y e l l o w Gg r e e nl e a f m u t a n t w 390i n r i c e (O r y z a s a t i v a L .).C h i n JR i c eS c i ,2015,29(3):241G249.A b s t r a c t :A y e l l o w Gg r e e nl e a fm u t a n t ,d e s i g n a t e da s w 390,w a s i s o l a t e df r o mt h e p r o g e n y o f 60 C o GγGt r e a t e di n d i c a c u l t i v a rR 8015.T h em u t a n t e x h i b i t e da s t a b l e y e l l o w Gg r e e n l e a f p h e n o t y p e d u r i n g t h ew h o l e l i f e c y c l e .T h e c h l o r o p h y l l b w a sn o td e t e c t e di n w 390,a n dt h ec h l o r o p h y l laa n dc a r o t e n o i d sc o n t e n t so f w 390w e r er e d u c e db y 5 0.6%a n d 44 8%,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w i l d Gt y p e .T h e p l a n t h e i g h t ,t h en u m b e r o f p a n i c l e p e r p l a n t ,t h en u m b e r o f s p i k e l e t s p e r p a n i c l e ,t h en u m b e r o f g r a i n s p e r p a n i c l eo f w 390w e r e r e d u c e db y 12.0%,22.3%,18.5%a n d27.6%,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l e c t r o n m i c r o s c o p ea s s a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a t t h en u m b e ro f t h y l a k o i d sd e c r e a s e da n d g r a n a sw e r e p o o r l y s t a c k e d i n t h em u t a n t ,r e s u l t i n g i nu n d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l o r o p l a s t s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y e l l o w Gg r e e n l e a f p h e n o t y p ew a s c o n t r o l l e db y a s i n g l e r e c e s s i v e g e n e .U s i n g a nF 2m a p p i n gp o p u l a t i o nd e r i v e d f r o mt h e c r o s s o f w 390m u t a n t a n dN i p p o n b a r e ,t h e g e n ew a s d e l i m i t a t e d t o a r e g i o no f 71.8Gk bo n t h e l o n g a r mo f c h r o m o s o m e 10,w h i c h c o n t a i n e d 15O R F s .S e q u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t h em u t a n t c a r r i e d t w o n u c l e o t i d e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s i n t h e e i g h t h e x o no f O s C A O 1g e n e ,w h i c h l e d t o t h e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o f l e u c i n e a n d g l y c i n e f o r h i s t i d i n e a n d g l u t a m i c a c i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i s i m p l i e d t h a t W 390m i g h t b e an o v e l a l l e l e o f O s C A O 1g e n e .K e y w o r d s :O r y z a s a t i v a L .;m u t a n t ;y e l l o w Gg r e e n l e a f ;g e n em a p p i n g 董青,张迎信,张振华,等.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 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中国水稻科学,2015,29(3):241G249.摘一要:通过60 C o Gγ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获得了一个在全生育期叶片均呈黄绿色的突变体w 390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检测不到叶绿素b 的存在,且叶绿素a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0.6%和44.8%;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株高二单株有效穗数二每穗总粒数二每穗实粒数较野生型分别降低了12.0%二22.3%二18.5%和27.6%;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的类囊体数量明显减少,基粒垛叠方向异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构建的F 2群体, 将突变基因定位至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约71.8k b 的区域内.对该区间包含的15个O R F s 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中编码叶绿素酸酯氧化酶1(c h l o r o p h y l l i d e ao x y g e n a s e 1)的基因O s C A O 1的第8外显子发生了两个单碱基突变,导致第394和396位的亮氨酸和甘氨酸分别突变为组氨酸和谷氨酸,推测该突变基因是一个O s C A O 1功能 丧失的新等位基因.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黄绿叶;基因定位 中图分类号:Q 343 5;Q 754;Q 944 56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1G7216(2015)03G0241G09收稿日期:2014G11G27;修改稿收到日期:2014G12G2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 A D 35B 02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项目;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3C 3200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 A A S GA S T I P G2013GC N R R I ).1 42中国水稻科学(C h i nJR i c eS c i ),2015,29(3):241-249 h t t p ://w w w.r i c e s c i .c n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1G7216.2015.03.003

第八周第二节草蛉繁殖和利用

第八周第二节草蛉的繁殖和利用 第二节草蛉的繁殖和利用 一种类、利用概况 草蛉,属脉翅目草蛉科昆虫,其幼虫通称蚜狮。它们是典型的捕食性昆虫,全球已知有86属1350多种。我国记载15属100余种。国内外大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利用草蛉。我国利用的主要草蛉种类有大、丽、叶色、多斑、牯岭、黄褐、亚非、白线、普通、中华草蛉。美国利用普通草蛉防治棉铃虫和烟夜蛾,效果达96%,产量提高一倍。防治马铃薯蚜虫控制率近90%。我省民权县放蛉的棉田,棉铃虫被控制在指标以下。河北唐山市利用中华草蛉有效控制了苹果红蜘蛛的发生。 二形态特征 1 成虫 多为草绿色,复眼金色,触角丝状细长,口器咀嚼式。翅宽阔,膜质透明,网状脉 2 卵绿色,产在树枝或绿色植物上,有丝状长柄 3 幼虫共三蛉,多为纺锤形,灰褐、黄褐或红色,体两侧多生瘤状毛突。上、下颚呈镰刀状弯管,形成双吸式口器。 4 蛹外观象蜷曲的成虫,外被有茧,茧白色、丝质、球形 三生物学特性 1 食性草蛉的成虫和幼虫均有捕食性,主要以蚜虫、蚧壳虫、红蜘蛛、蛾类低龄幼虫和多种昆虫的卵为食料。食量较大。大草蛉一生可捕食棉蚜811头;丽草蛉幼虫一生可捕食棉蚜540头,成虫一生可捕食蚜虫4000头以上。取食时幼虫将口器刺入昆虫体内,注入毒素,使其麻痹,然后吸食体液。 2 繁殖和发育新羽化的草蛉成虫,要经过一周左右的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交尾产卵。人工喂养的中华草蛉,产卵最多的可达1170个,产卵期长达50多天3发生世代一般3-4代。中华草蛉4代/年,大草蛉5代/年,叶色草蛉3-4代/年 4 习性以蛹或成虫越冬。大草蛉和丽草蛉以蛹越冬,中华草蛉以成虫在林木、柴草垛等背风向阳处越冬。成虫飞翔缓慢,有较强的趋光性,有异臭,有取食卵粒习性四饲养方法 (一)幼虫饲养 1 设备、工具 饲养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冬暖夏凉、防鼠、防蚁)、饲养架(书架)、幼虫饲养瓶(果酱瓶)。 2 饲料 蚜虫或仓库害虫的卵 3 饲养方法及管理 将幼虫装入罐头瓶,瓶口上蒙两层纱布,用橡皮圈固定。为防初龄幼虫纱孔中钻出,可在两层纱布之间加层薄纸,二龄后去掉薄纸。用白纸或旧报纸折叠成4cm 的纸折,再横剪成1cm宽的纸条,每条10个折即可,放在瓶底呈“菊花”型,排两层,用于防互相残杀和利于老熟幼虫结茧。 用蚜虫作饲料时先将快孵化的草蛉卵(发灰色)100粒,撒在装有纸条的瓶里,或用毛笔将初孵幼虫扫入瓶里,每天喂蚜虫1-2次;3龄虫食量大增,应增加喂次。大量蚜虫从麦、玉米、高粱、芝麻、油菜、萝卜、槐、杨、榆等上面采。采蚜方法:轻敲植株震落,尽量不让蚜虫受伤。将采的蚜虫放到纸卷(长和直径均为2cm)中,喂草蛉幼虫时,将带有蚜虫的纸卷放入饲养瓶中。夏季幼虫期7-9天。当结茧率80-90%时收茧,将未结茧的幼虫再集中饲养。把茧集中放入玻璃容器,上盖植物鲜叶,等待羽化。

文献译文---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文献译文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Peng Du1, Ying-Hua Ling1, Xian-Chun Sang1, Fang-Ming Zhao1, Rong Xie2, Zheng-Lin Yang1 and Guang-Hua He1* 1Rice Research Institute, Key Lab of Biotechnology and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Ministr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 R. China 2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zhou, Sichuan 646000, P. R. China Received October 16, 2008; accepted February 27, 2009 摘要:在对籼稻恢复系缙恢10(Jinhui10)进行EMS诱导所获得的突变群体中,鉴定得到了一个的黄绿叶突变体。生长阶段表现出完全的黄绿叶片形态,低叶绿素含量表达和农艺性状欠佳。正常的植株和突变体杂交得到F1代群体,其表现出正常的绿色叶片;在F2群体中,正常叶色和黄绿叶分离比为3:1。证明该突变性状由一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命名为ygl3。ygl3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M4468和RM368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4cM和1.8cM。这个结果将应用到遗传信息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中。 关键字:水稻,黄绿叶突变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前言 作物生物量和经济产量主要是依靠叶片的光合作用的同化作用,比如水稻中大约有90%的干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叶绿素是捕获光能的主要色素,而黄化和白化突变通常会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叶绿素缺乏突变体也常被看作是叶色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广泛地应用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叶绿体的发育、四吡咯(注:广泛存在于叶绿素a中)合成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Mochizuki et al., 2001; Larkin et al., 2003; Davison et al., 2004;Stern et al., 2004; Beale, 2005)。叶色突变也常作为种子纯度鉴定和高光效育种的标记(Dong et al.,

拟南芥突变体购买流程-完全图解

最近要购买一批拟南芥突变体,想请教有经验的虫友购买拟南芥突变体的具体流程,例如我需要一个APETALA1的突变体,应到哪个网站进行搜索,怎样进行选择订购,越具体越好,有截图就更好了,谢谢大家了! Step 1. 打开NCBI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bb1914711.html,/ 打开的页面如下: 如下 得到如下页面:

进一步获得该基因在NCBI里面的基因信息,到此我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主要是想获得该gene在拟南芥中的系统名,见下图: 记住这个名称:AT1G69120这个就是APETALA1(AP1)基因 接下来开始查找APETALA1(AT1G69120)的突变体,拟南芥突变体库世界上有很多,公开的没有公开私用的都有,突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DS的,T-DNA插入的,Tos17,EMS方法突变的等等。。。。。。 但是,我们通常用美国SALK研究所的突变体库,这个突变体库比较权威,从这里可以找到几乎现有的所有拟南芥突变体,包括T-DNA插入,RIKEN FST等等各种不同的突变类型,而且有详细的突变位点介绍和购买方法 它的搜索界面一目了然,使用也很方便。 下面介绍SALK突变体库的使用方法: Step 2:打开SALK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bb1914711.html,/ 点击T-DNA Express 进入(红圈处点击),如下显示:

显示如下,所有信息全在如下窗口中 从上述窗口中可以获得很多不同group制得的突变体,有SALK T-DNA,CSHL FST(冷泉港实验室的)等等,我个人建议使用SALK 的突变体,订购比较方便,听同学说好像一百美元一个,上图中,蓝色下划线的那两个,以SALK_冠名的那个,两个显示的是不同的插入位置,和T-DNA插入方向(看在图中的位置和箭头方向) 点击其中一个进入信息页,比如点击SALK_056708,得到如下页面:

色叶植物分类

色叶植物分类 一、秋季色相植物 1 、秋色叶 ①红色/紫色:(黄栌、乌桕、漆树、卫矛、连香木、黄连木、地棉、五叶地棉、小檗、樱花、盐肤木、野漆、南天竹、花楸、百华花楸、红槲、山楂以及槭树类植物等。)②金黄色/黄褐色:(银杏、白蜡、鹅掌秋、加杨、柳、梧桐、榆、槐、白桦、复叶槭、紫荆、栾树、麻栎、栓皮栎、悬铃木、胡桃、水杉、落叶松、楸树、紫薇、榔榆、酸枣、猕猴桃、七叶树、水榆花楸、腊梅、石榴、黄槐、金缕梅、无患子、金合欢等。) 2、春色叶 ①春叶、红色/紫色:(臭椿、五角枫、红叶石楠、黄花柳、卫矛、黄连木、枫香、漆树、鸡爪槭、茶条槭、南蛇腾、红栎、乌桕、火炬树、盐肤木、花楸、南天竹、山楂、枫杨、小檗、爬山虎等。) ②新叶特殊色彩:(云杉、铁力木、红叶石楠。) 二、常色叶植物 1、彩缘 ①银边:(银边八仙花、镶边锦江球兰、高加索常春藤、银边常春藤等。) ②红边:(红边朱蕉、紫鹅绒等。) 2、彩脉 ①红色/银色: (银脉虾蟆草、银脉凤尾厥、银脉爵床、白网纹草、喜阴花等。) ②黄色:(金脉爵床、黑叶美叶芋等。) ③多种色彩:(彩纹秋海棠等。)

④白色或红色叶片、绿色叶脉:(花叶芋、抢刀药等。) 3、斑叶 ①点状:(洒金一叶兰、细叶变叶木、黄道星点木、洒金常春藤、白点常春藤等。) ②线状:(斑马小凤梨、斑马鸭趾草、条斑一条兰、虎皮兰、虎纹小凤梨、金心吊兰等。) ③块状: (黄金八角金盘、金心常春藤、锦叶白粉腾、虎耳秋海棠、变叶木、冷水花等。) ④彩斑:(三色虎耳草、彩叶草、七彩朱蕉等。) 4、彩色 ①红色/紫色:(美国红栌、红叶小檗、红叶景天等。) ②紫色:(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紫叶欧洲槲、紫叶矮樱、紫叶黄栌、紫叶榛、紫叶梓树等。) ③黄色/金黄色:(金叶女贞、金叶雪松、金叶鸡爪槭、金叶圆柏、金叶连翘、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金叶接骨木、金叶皂角、金叶刺槐、金叶六道木、金钱松、金叶风香果等。) ④银色:(银叶菊、银边翠(高山积雪)、银叶百里香等。) ⑤叶两面颜色不同:(银白杨、胡颓子、栓皮栎、青紫木。) ⑥多也是品种:(叶子花有紫色、红色、白色或红白两色等多个品种。) 植物花色、花期配置

黄化突变体文献综述全解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植物叶色的表现受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综合影响, 正常情况下,由于叶绿素在植物色素总量中占优势而表现为绿色.叶色突变体是植物中突变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导致植株的叶片颜色较正常的绿色发生变化.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都发现了叶色突变体.(陈艳丽)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关于叶绿素突变体的报道,但叶色变异通常伴随着植株矮小,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减产,甚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叶色突变体常被认为是无意义的突变.直到1949年,Granick对失绿的小球藻突变体的研究并通过此突变解释了叶绿素合成过程[1],人们才认识到叶色突变体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最近几年,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已经被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除自然突变可产生叶色突变体外,利用人工诱变,插入突变和基因沉默等均可得到叶色突变,其中人工诱变和插入突变的突变频率较高。 自然突变就是在自然条件不经过人工处理情况下发生的突变,比如自然辐射,环境污染等。但是自然突变的频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郭龙彪,2006),因此可供直接利用的突变很少。我国著名水稻良种矮脚南特就是在高杆品种南特号稻田里发现的自然突变,水稻的叶色突变体chl1和chl9(zhang et al .2006),棉花中的芽黄突变体(蒋博2012),荠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都是自发突变体。 人工诱变 人工诱变导致植物基因产生突变,是选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有效途径。根据产生诱变的来源,人工诱变分为物理、化学诱变及基因工程引起的突变,物理和化学诱变是主要的诱变方法。 诱发植物发生突变的因素有诱变剂,物理诱变是通过各种射线(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p射线、中子等)来处理植物某个器官(如种子、子房、愈伤组织等),诱发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种子是最常用的处理材料,其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极度干燥、低温、高温、真空等条件下进行处理,并且操作方便,便于运输和储藏。1934年日本首次利用X射线处理水稻种子,成功得到水稻早熟突变体(阳惠琴,1995)我国于1987年开始航天搭载育种利用空间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微磁场等)进行诱变,通过地面选育得到有益变异创造出新种质、培育出新品种,已经成功在水稻种选出紫色、红色、茶色等叶色突变体(萨如拉,2009)。 化学诱变是通过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等对植物进行诱变,其中烷化剂是诱变效率最高和最常用的化学诱变剂。常用的烷化剂又包括甲基黄酸乙酯(EMS)、磺酸二乙酯、乙烯亚铵和亚硝基乙基脲。EMS诱变得到的突变体大多数为点突变,诱变机理:EMS带有1个或多个活性烷基,该基团能够转移到其他电子密度高的分子上去,使碱基许多位置上增加了烷基,可以改变氢键的能力,从而DNA在复制时导致碱基配对错误而引起突变。EMS将鸟嘌呤的O6位置烷基化,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烷基化的鸟嘌呤与正常的胸腺嘧啶配对,使得碱基发生替换(赵用亮,1996)。EMS诱发的另外一个鸟嘌呤位点是N7位点,该位点是最易起反应的位点几乎可以与所有烷化剂起烷化作用,鸟嘌呤N7位点烷基化后,使核苷键发生水解导致断裂,鸟嘌呤从DNA链上脱落,造成DNA链碱基缺缺失,在复制的时候游离的碱基可能发生错配,以致发生碱基颠换即G:C—A:T,G:C—C:G,G:C—T:A;另外烷基化的鸟嘌呤易离子化,使稳定的酮式变为不稳定的烯醇式,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从而发生G:C—A:T转换。除此之外,EMS还可能使两个鸟嘌呤N7

番茄叶色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1]

中国蔬菜 2010(14):31-35 CHINA VEGETABLES 番茄叶色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 郭 明 张 贺 李景富*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在番茄普通栽培品种中蔬4号06884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黄化突变体06883,该突变体新出叶最初为绿色,四叶一心时第一片真叶开始转黄,果实转色慢,硬度大耐贮藏。通过该突变体和栽培品种中蔬4号的正反交试验的遗传分析证明,该突变材料的叶片黄化性状由1对隐性主效核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以用来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该突变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经连锁分析表明,该基因与LEaat006、LEtat002和Tom196-197连锁,与它们的连锁距离分别为8.9、16.3和18.7 cM。 关键词:番茄;叶色黄化突变;SSR;基因定位 中图分类号:S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46(2010)14-0031-05 Genetic Analysis and SSR Molecule Marker on Tomato Yellow Leaf Mutant GUO Ming, ZHANG He, LI Jing-fu*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A natural yellow leaf mutant named 06883, found in tomato(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variety‘Zhongshu No.4’, can be inherited stably. Originally the leaves were green, but the first true leaf color turned into yellow during the period of four leave and one shoot. The fruits turned to red slowly, and became hard which is good for storage. The mutant was reciprocally crossed with tomato variety ‘Zhongshu No.4’, and the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nt is nucleolus inheritance and controlled by one recessive gene. It can be used as a phonotypical marker to identify purity of F1 hybrids. We roughly mapped the mutant gene using SSR molecular markers. Three SSR markers LEaat006, LEtat002 and Tom196-197 were linked to the mutant gene. They were 8.9 cM, 16.3 cM and 18.7 cM apart from the mutant gene, respectively. Key words:Tomato; Yellow leaf mutant;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marker; Molecular mapping 叶色突变是自然界比较常见的一种突变,由于突变基因往往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改变叶绿素含量,所以叶色突变体也称为叶绿素突变体(何冰 等,2006)。对叶色突变的研究开始得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报道,在水稻(吴殿星 等,1997)、大豆(Honeycutt et al.,1990;马国荣 等,1994)、大麦(史俊通 等,1998)、小麦(苏小静 等,1990)、棉花(肖松华 等,1995)、西瓜(Whitaker,1952)等多种作物中获得了此类突变体。研究表明,叶色突收稿日期:2010-02-01;接受日期:2010-03-03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10Z-178),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CXT002) 作者简介:郭明,女,硕士,专业方向:蔬菜学,E-mail:gm_523@https://www.360docs.net/doc/bb1914711.html,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李景富,教授,专业方向:蔬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研究,E-mail:lijf_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bb191471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