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汉代儒学
汉武帝
董仲舒
儒 学 的 兴起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发展 荀子 改造
系统
完整
沉重 打击
成为 正统
蔚然大宗 ?
“焚书坑儒”
?
人数多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 背景:“焚书坑儒”批判
代
儒
罢黜百家
学 表现 太学的出现
巩固: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 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 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巩固: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 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 “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兴起的背景)
1.背景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李斯
2.焚书坑儒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下节课预习题: 1、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 2、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要代
表人物和生平、观点。 3、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者的异同。 4、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武帝所采纳,形成“大一
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⑴、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⑵、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⑶、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⑷、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3、察举制和科举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进一步强化。
1.罢黜百家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
士。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
士,进“天人三策”,建议
“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有实用价值,不 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3.评价: ⑴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⑵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汉武 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 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观点)
加强君权的需要 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中央集权的需要,
①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 官立学校 ); ②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 地方教育系统);
⑵、影响: ①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对统治基础: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④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 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 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4)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太学的出现; ⑴、教育体制:
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汉武帝面临问题
解决措施
政治方 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 面
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
经济方 面
土地兼并
盐铁官营;铸“五铢钱”
民族关 系方面
思想方 面
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
“黄老之术”存在的 问题
抗击匈奴、建立三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学习重点)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 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wenku.baidu.com
秦始皇
汉武帝
政策
排斥、打击
尊崇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汉代儒学
汉武帝
董仲舒
儒 学 的 兴起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发展 荀子 改造
系统
完整
沉重 打击
成为 正统
蔚然大宗 ?
“焚书坑儒”
?
人数多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 背景:“焚书坑儒”批判
代
儒
罢黜百家
学 表现 太学的出现
巩固: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 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 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巩固: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 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 “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兴起的背景)
1.背景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李斯
2.焚书坑儒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下节课预习题: 1、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 2、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要代
表人物和生平、观点。 3、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者的异同。 4、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武帝所采纳,形成“大一
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⑴、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⑵、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⑶、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⑷、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3、察举制和科举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进一步强化。
1.罢黜百家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
士。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
士,进“天人三策”,建议
“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有实用价值,不 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3.评价: ⑴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⑵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汉武 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 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观点)
加强君权的需要 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中央集权的需要,
①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 官立学校 ); ②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 地方教育系统);
⑵、影响: ①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对统治基础: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④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 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 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4)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太学的出现; ⑴、教育体制:
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汉武帝面临问题
解决措施
政治方 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 面
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
经济方 面
土地兼并
盐铁官营;铸“五铢钱”
民族关 系方面
思想方 面
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
“黄老之术”存在的 问题
抗击匈奴、建立三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学习重点)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 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wenku.baidu.com
秦始皇
汉武帝
政策
排斥、打击
尊崇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