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屈辱的岁月》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称:《屈辱的岁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屈辱的岁月》选自《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 。
本课叙述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等重大 历史事件, “大踏步”勾勒出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历史, 揭示了从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起,有着辉煌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 索、曲折发展的时期,诠释了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烈冲击。
《屈辱的 岁月》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当西方工业 文明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清朝统治者采取了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甚 至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显示出了盲 目的自大与无知,看不到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仍然沉浸在自给自足的 农业大国梦想之中,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 家进行交流;从国家体制来看,当西方先后进入资本主义,国家体制发 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中国的皇权仍占统治地位,并得到高度强化。
因此 本节教材上承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下启《悲壮的抗争》 《师 夷长技以制夷》等,中国从此走上了艰难的求索之路。
因此本节教材具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况,明 确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理解中国在近代工业大潮中落伍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角色表演等活动,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人际沟通、合作能力等。
(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外,结 合鸦片的危害适当开展禁毒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观察和谈话了解得知八年级学生感情丰富,富有爱国情怀,同时很有正 义和责任感,因此对本课的学习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把爱国主义情 感发挥到极致。
在不断的学习和感悟中能明白祖国强大才不会被欺侮,所以要发 奋学习,不断提高的的能力,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 多时间学习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对课改的要求有所领悟,能够比较 自觉地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课前准备等任务,初步学会了如何收集资料。
但是, 对教材内容深化方面缺少理性的认识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 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同时,我认为,学生能否积极地参 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特别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教学 中我主要运用媒体直观教学、问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采用前两种教法的理 由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 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有效问题, 使教学有的放矢,顺利达成课标要求。
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 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难点定为:《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程度的分析,以及 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工业大潮中逐渐落伍的原因分析。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 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直观教 学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仔细观看,尽量 力,让学生迅速 播放《虎门销烟》和《鸦片战 获取更多信息,并用一个 参与课堂学习, 争》历史介绍片视频片段,时间约 词语概括自己观看《鸦片 直奔主题,并且 4 分钟, 战争》视频最强烈的感 学生直观了解当 受。
时中国的社会状 况,为下一环节 的学习服务。
运用问题 教学法,使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 下,培养辩证分 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由浅入深, 顺理成章,便于 把握学习重点, 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组围 根据影片信息,结合 通过层层释疑, 绕鸦片战争的问题。
课本,积极思考、作答 得出鸦片战争及 其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意 味着中国从此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鸦 片战争是中国近 代屈辱岁月的开 始。
用课件及时呈现事先已设 计好的如甲午战争与 《马关条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会审公廨等相 关图文资料。
突破难点,启发学生 充分体现学 生主体,还课堂 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否相同?” 展示 于学生,锻炼学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与《马 生获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语言表 关条约》(甲午战争)条约内容, 达能力等,教师 要求学生从割地、赔款、通商口岸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再加以适当点拔 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马关条 寻找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 与指导,使学生 屈辱的表现, 比较分析等能力 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 得到提高与拓 度。
再指导学生观察课本 P67 关于 展,体现教师是 《辛丑条约》的阅读卡,得出:清 课堂的组织者和 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统治国人的 引导者。
工具, 这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极 思考 “西方列强的几次侵略战争对 端体现。
最终得出:在这一次又一 次的侵略战争中, 中国丧失越来越 多的主权, 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
为了突破难 点,分析近代中 国逐渐落伍的原 因,培养学生知 识比较的综合分 析能力。
由感性 到抽象有助于得 出主要原因有政 直观感受西欧与中 国的巨大反差,从而分析 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 因。
假如你身处屈辱岁月 之时,你会怎样做?现在 的你,了解了这段屈辱的 岁月,你想对后人说些什 么?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即 兴演说。
治腐败,经济、 军事落后等,从 而让学生加深对 清政府腐败的认 识,懂得“落后 就要挨打”的道 理。
并通过角色 体验培养学生的 历史责任感和使 命感,使情感得 到升华,体现爱 国主义教育,同 时为下一课《悲 壮的抗争》的学 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记住 耻辱,但同时也 要明白只有祖国 强大才能不被欺 负
角色体验
情感提升
播放视频,结束全文
感受屈辱,爆发爱国情 怀
七、教学评价设计
同事这样评价这堂课:历史思维培养:授人以渔 重视史学思维的培养,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
例如,整 堂课胡老师运用了图表、图片、照片、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等大量的第一手、第 二手资料,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授人以渔,渗透历史思维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胡老师问学生:“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向中国开战, 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其为‘通商战争’你认为呢?”让学生 展开自由辩论。
呵,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这个设计很 有意思, 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的本质,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很有好处, 这里有“历史是什么?历史学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历史既是“客观的” 又是“主观的”史学理论的渗透。
接着,胡老师又补充一个史实“当时,如果有 华人到英国走私鸦片,按法律要处以绞刑”,这样的“双重标准”,侵略者的本 质不言自明, 巧妙地培养了学生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及辩证地观察和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胡老师在教学中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由于本节课内容跨度大,涉及一系 列战争,条约及影响,胡老师在教法的处理上也是疏密有致,收放自如:如“鸦 片战争”的过程以观看视频和老师的激情讲授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则让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为主;《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则 侧重比较三者的异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加 深,直至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 完全确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 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1、运用多媒体。
多 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 学生,教师所要做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供信息、理清线索、补充知识、 启发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
在本堂课中,我贯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加以适当 引导,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创造性的结论。
但在某些方 面,我未能创设激发学生勇于回答的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