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课件 生长

合集下载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医学课件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医学课件
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 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 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男 女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遵循一定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

二、 环 境 因 素
1. 2.
营养 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 疾病 急性感染: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骨骼和神经系统; 先天性疾病:生长迟缓
3.
母亲情况 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早期某些药物、X线照
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
3.
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
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软骨营养不良。
4.
指距与身高:指距大于身高1~2cm,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如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 征)。

匀称性矮小 临床意义:判断矮小类型 非匀称性矮小
异常(幼稚型或非匀称型) 下肢增长缓慢(有关的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
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
年龄 出生 3~12月龄 1~6岁 体重(kg) 3.25 [年龄(月)+9]/2 年龄(岁)×2+8
7~12岁
[年龄(岁)×7-5]/2

(二) 身材的增长
1. 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 体重相似。
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

三、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身高、体重增长迅速,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以监测儿童的生长速度和发育状 况。
生长曲线图
绘制儿童生长曲线图,将不同年龄 阶段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点连成线, 形成生长曲线,便于观察儿童的生 长趋势。
病史和家族史调查
了解儿童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 息,有助于发现可能影响儿童生长 发育的遗传或环境因素。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标准
01
02
03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儿童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 素和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 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划分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约40周。
新生儿期
出生后28天内。
婴儿期
出生后1岁以内。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划分
01
幼儿期:1-3岁。
02
学龄前期:3-6岁。
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正常值,可能存在 生长激素缺乏、骨骼发育异常等,需进行 生长激素治疗或手术干预。
03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
儿童营养需求概述
能量需求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的需求相对较高,需根据年 龄、性别和活动水平调整。
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儿童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相对较高。
营养状况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 摄入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
疾病和药物也会影响儿童的生 长发育,如慢性疾病、内分泌 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都 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 良影响。
02
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 估
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方法
定期体格检查
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 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期)出现临床表现,实际上发病的过程在儿童期已经开始 系统生物学对儿科学的进展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这些研究必将涉及
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本质性问题,儿科学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路径的源头上
29
• 产伤
保暖,预防感染
• 窒息 遗传及先天性疾病
•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13
生后至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14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8
PART
9
从受孕到 分娩共280天
胎儿期 Fetal Period 孕28周至生后1周 围产期 Perinatal Period
10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 依赖母体进行生长发育 • 先天畸形
• 慎重用药
• 遗传基因病 •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害物质等
• 死胎、早产、流产 • 预防孕期感染
荷明显增

体位不正
变态反应 性疾病
21
(个体相差2~4岁) 男13至20岁 女11至18岁
青春期 Adolescence
22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 生殖系统 • 情绪不稳定 迅速发育 • 甲状腺肿大
• 体格生长 加快 • 高血压
• 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 育
• 加强教育和引导
• 神经内分 泌调节功 能不稳定
23
第四节 儿科学 的发展与展望
一.历史
○ 我国的传统医学 ● 扁鹊“为小儿医”,“诸病源候论” 和“小儿药证直诀”等。

儿科学课件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学课件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学课件儿童生长发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学》教材第三章“儿童生长发育”,具体内容涵盖第57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 学会运用生长发育评估与监测方法,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科学评估。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

难点:生长发育评估与监测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长发育曲线图、身高体重计。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长发育迟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的关注。

2. 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生长发育曲线图,讲解如何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病例,运用生长发育曲线图进行评估。

六、板书设计1.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3. 生长发育评估与监测方法4. 生长发育曲线图的解读与应用七、作业设计病例:某女童,3岁,身高85cm,体重10kg。

2. 答案:根据生长发育曲线图评估,该女童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范围,建议进行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讨论热烈,但对生长发育曲线图的解读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生长发育评估与监测方法,提高自身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生长
目录
• 教材简介 • 教材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材使用建议 • 教材配套资源
01 教材简介
教材概述
01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是一本全面介 绍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材,主 要面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 究生。
02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儿科的基本 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儿童生长 发育、儿童常见疾病、儿童保健 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儿科学课程的主要教材,帮助学 生系统地了解儿科学知识和技能。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儿科医生
作为儿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参考书,有 助于更新和提升儿科医生的临床知识 和技能。
作为儿科专业课程的主要参考书,为 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02 教材内容
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阐述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包括身高、 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特点
01
02
03
内容全面
该教材涵盖了儿科学的各 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临 床实践,内容丰富、系统。
实用性强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 践操作等形式,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图文并茂
该教材配有大量的图表和 图片,使得内容更加生动 形象,易于理解。
适用人群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理论教学
系统地讲解儿科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打 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实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
通过临床见习、实习等方式,让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儿科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加深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儿科疾病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024年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其评价儿科学课件

2024年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其评价儿科学课件

2024年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其评价儿科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学》教材第八章“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 熟悉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3. 学会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常用指标及评价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长发育曲线图、测量工具(如身高计、体重秤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详细过程: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10分钟),介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5分钟),讲解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10分钟),阐述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10分钟)。

3. 实践操作:详细过程:分组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测量(15分钟),学生互相评价生长发育状况(10分钟),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10分钟)。

4. 例题讲解:详细过程:讲解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10分钟),解答学生疑问(5分钟)。

5. 随堂练习:详细过程:发放练习题(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10分钟),教师批改并反馈(5分钟)。

六、板书设计1. 儿童生长发育基本原理2.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3.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4.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

(2)列举并解释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

2. 答案:(1)儿童生长发育基本原理:遗传、环境、营养、激素等因素共同作用。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课件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课件

由简单到复杂
10
三、出生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出生至青春期前: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这期间体格生长速度经历了一个由高峰逐渐降低并保持 相对平稳的动态变化,再到另一个高峰的过程。
婴儿期是人生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一年体重增加 约6kg,身高增长25cm,至2岁体重增长为出生时4倍 ,身高第二年增长10~12cm。2岁后生长速度逐渐下 降并相对稳定于5~7cm/年。 但生长速率并非持续均质性,可呈快慢波动,同 时一年内的速度也可以波动。生长调控模式也由营养 调控为主逐渐过渡至促生长轴调控(下丘脑-垂体-生 长激素轴),并可受遗传、营养、心理等影响。
11
四、青春期体格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人一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 发育启动后,以身高的快速增长为特点。 可以分为起点、身高突增、减速三个阶段。 在身高突增前可出现暂时生长慢,部分儿童生 长速率甚至可降至4~5cm/y,随后进入快速 增长。女孩快速增长一般在Tanner Ⅱ~Ⅲ期 呈现(一般指乳房发育),幅度7~8cm/y, 持续1~3年,其中80%持续1~2年。男孩快 速增高比女孩晚2年左右,幅度9~11cm/y。
23
如果不能获得具体体重,在计算用药量和 液体量时,可参照以下公式进行推算: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 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6×0.7(kg)+(月龄-6)×0.3(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岁)×2( kg)+8(kg)
小儿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1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从受精卵开始到生长发育停止可分为七个时 期。 (一)胎儿期 受精后前8周称为胚胎期。 从受精后第9周开始到出生这个阶段为胎儿期。 胎儿期是从母亲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到出生共4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孕周,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28天为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紊乱 意外(创伤、 中毒) 感染、传染



合理喂养(辅 食添加、断奶) 儿保门诊定期 健康检查 预防接种 合理安排生活 日程,培养卫 生习惯 注意安全,预 防意外
16
学龄前期
Preschool age 3至6岁
17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注意教养 加强体格锻炼 定期体格检查 预防传染病,防止意 外
病史收集
经常不尽详细,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出生史、喂养史、预防接种史和家族史有时很重要
体格检查
由于病史收集困难,体格检查尤为重要 • “友谊第一” • 体位随势 • 顺序“颠倒” • 各种正常值随年龄、性别而异
7
第三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8
胎儿期
Fetal Period 从受孕到 分娩共280天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 70%
12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生后至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13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辅 食添加、断奶)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检查 预防接种 预防佝偻病、贫血等 防止意外 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培养 卫生习惯 衣服宜用布料、透气、吸 水
80 70
全国
城镇
60
农村
50
(%0) 40
30
20
10
0
26
2. 展望
疾病谱的变化昭示我国儿科工作者的注意力应 该开始向新的领域发展延伸,儿科学的任务不仅要 着重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应该着眼于保障儿童 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远大目标。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病,还 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体 格 稳 步 创伤 增长 传染病 智 能 发 育 更完善 变态反应性 疾病开始出 免 疫 功 能 现 改善
18
学龄期
School Age
6岁至青春期开始
19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除生殖系 统外各系 统、器官 发育接近 成人
保健原则及重点
严 重 的 急 保证营养,加强体格锻炼 性疾病发 病率减低 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龋齿 课桌椅适合年龄,注意照明,预 防近视、龋齿和肠寄生虫病
14
生长发育迅速 营养缺乏性疾病、 消化紊乱 营养需求较高 感染性疾病 来自母体的免 疫抗体逐渐消 传染病 失 意外、创伤 开始自己行走
幼儿期InBiblioteka ancy1至 3岁15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体格生长相 对缓慢 智能发育迅 速 活动范围渐 广 认知危险能 力不足 免疫力仍低 下
儿科学的任务:
3
学科分布:
•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 其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但实质不同
• 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
4
第二节
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5
解 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 年龄
增长而改变
10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出生至生后28天
11
生理特点
要适应环境改变
疾病特点
先天畸形
保健原则及重点
加强围产期保健,
(独立生活)
各种功能不成熟
早产
肺炎 产伤
提高助产水平
注意护理,喂养, 保暖,预防感染
窒息 遗传及先天性疾病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 • • • • 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成功 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近年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代乳食品和配方乳的研究 城乡各地建立和完善了儿科的医疗机构、 儿童保健机构以及各种形式的托幼机构
24
我国婴儿死亡率 (‰)
70
60
全国
城镇
50
农村
40
(%0)
30
20
10
0
25
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第一章 绪 论
(P1-13)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 WHO (1948)
1
第一节
围产期
Perinatal Period
孕28周至生后1周
9
生理特点
依赖母体进行生长发育
疾病特点
先天畸形 遗传基因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慎重用药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害物质等
死胎、 早产、 流产 预防孕期感染 胎儿生长发育障 产前筛查(必要时) 碍 孕母足够营养, 愉快心情, 戒烟、 酒
28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1.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 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 率 2.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 不断提高儿 童在体格、智力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生长发育水平 3.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 传性疾病的筛查、成年期疾病的早期干预等 4.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患儿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 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 恢复健康 2
学 习 的 负 近视 荷明显增 加 体位不正 变态反应 性疾病
20
青春期
Adolescence 男13至20岁 女11至18岁
(个体相差2~4岁)
21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 育 加强教育和引导
生殖系统 情绪不稳定 迅速发育 甲状腺肿大 体格生长 加快 高血压 神经内分 泌调节功 能不稳定
生理生化: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免疫功能: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故预防重 要 病 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临 床:
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各年龄组临床表现
也有特殊性。变化快,表达差,定位不明确
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视,药
物需按体重计算
6
临床资料收集和体格检查
27
• 研究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儿童保健学日 益受到重视,儿童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由大城市逐渐普及 到中小城市和乡村。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提出的“儿童疾病综合管理 (IMCI) ”的战略 • 研究儿童罹患各种疾病后得以尽量完善恢复的儿童康复医 学应该受到重视 • 某些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应该受到重视,许多疾病在成 人后(或在老年期)出现临床表现,实际上发病的过程在 儿童期已经开始 • 系统生物学对儿科学的进展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这 些研究必将涉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本质性问题,儿科学正 是在解决这些问题路径的源头上
22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1.历史
•我国的传统医学
扁鹊“为小儿医”,“诸病源候论”和“ 小儿药证直诀”等。
•西方医学
1943年,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 教授主编的《实用儿科学》首版问世。
23
自19世纪至20世纪末,儿科学的重大贡 献主要在于有效地防治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方 面,两者为当时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