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全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场合: 适用于流体温差较大,或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
18
结构特点: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
函密封,可在调料函中滑动,浮头露在壳体外面,又称为外 浮头式热交换器。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壳壁和管壁的 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
19
优点: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节省材料,造价比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第一节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1
一、热交换器的类型
沉浸式
管式
蛇管式 套管式
喷淋式
间壁式
板式
列管(管壳)式 夹套式 板式
翅片式
螺旋板式 翅片管式
混合式(直接接触式)
板翅式
蓄热式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
固定(管板)式
U型管式 浮头式
无膨胀节 有膨胀节
填料函式
T
t
间壁式
t
较低廉,且管束从壳体内可以抽出,管内、管间都能进行清洗,维修方 便。
缺点:因填料处易产生泄漏,填料函式换热器一般适用于4MPa以下
的工作条件,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 温度也受填料的物性限制。填料函式换热器现在已很少采用。
应用场合 : 温差较大,介质易结垢,且压力不高的场合。
连接一浮头,当管束受热受冷时即可自由伸缩。浮头式换热器各有一个 内浮头和一个外浮头。
特点:
优点: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壳体与管束之间不会因
差胀产生热应力。管程壳程及清洗检修较为方便,将整个管束
从固定端抽出即可。
17
缺点:浮头盖与管板法兰连接面积较大,壳体直径增加,在
管束与壳体之间形成阻力较小的环形通道,部分流体由这里 通过不参加换热。形成短路。结构较复杂,造价高,易发生 内漏。
T 直接接触式
热流体 蓄热式
2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便于防腐、且能承受高压。 缺点:管外液体的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从而总传热系数亦小,如 3 增设搅拌装置,则可提高传热效果。
喷淋蛇管式换热器
直管
水槽
喷淋式冷却器 4
优点:与沉浸式 相比,该换热器 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是占地 较大,水滴溅 洒到周围环境, 且喷淋不易均 匀。
当热交换器传热面积比较大,所需管子数目 比较多时,为提高管流体流速,我们通常将 换热管平均分为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依次 往返多次,称为多管程。
单壳程 当流体一次通过壳程称为单壳程。
多壳程
为提高流体的流速也可以将壳程分为多程, 分程可使壳流体流速增大,扰动加剧,有
助于强化传热,但是壳程分程,不仅使流
动阻力增大,且制造安装较为困难。因此
填料函式 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
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
浮头式 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壳体连接,
管程 换热管内的通道以及与其相贯通处称为管程。
壳程 换热管外的通道以及与其相贯通处称为壳程。
管流体 流经管程的流体称为管流体
壳流体 流经壳程的流体称为壳流体。
7
单管程 当管流体一次通过管程称为单管程
多管程
Ⅰ一级管束碳素钢较高级冷拔换热管
24
第二节 列管式换热器的组成元件及其连接
一、换热管 (1)概述:
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主要通过管壁的内外 面进行传热,所以换热管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对传热有很大 的影响。
小管径且管壁较薄的管子在相同的壳径内可以排列较多的 管子,使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单位传 热面积金属耗量少,传热效率也稍高一些,但制造麻烦,且易 结垢,不易清洗。
23
××× 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形式, 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形式,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
例:AES500-1.6-54-6/25-4Ⅰ A平盖管箱 E单程壳体
S钩圈式浮头式热交换器 公称直径为500mm
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分别为1.6MPa 公称换热面积为54m2 换热管外径25mm
管长6m
4管程单壳程
11
热应力的处理方法: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但是只能减小不能
完全消除由于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而且在多程热交换器中,这 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的相对移动。
12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
应用场合:适用于壳方流体洁净且不宜结垢,流体
温差小于70℃壳方压力小于600KPa的场合。
U形管式热交来自百度文库器
13
结构特点: 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弯成U形,管子两端固定在
20
热补偿
浮头补偿:
补偿圈补偿: U形管补偿:
21
➢三、基本参数
公称换热面积SN 公称直径DN 公称压力PN 换热管长度L 换热管规格 管程数
根据我国1989年颁布的国标GB151-89的适用范围为:
(1)公称直径≤2000mm; (2)公称压力≤35MPa; (3)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104。
5
3 列管式换热器
优点:容易制造、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 尤其适于高压流体,维修清洗方便。
缺点:结合面较多,易泄漏。
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6
➢结构
前端管箱 壳体 后端(包括管束)
➢分类 ➢概念
固定管板式 管子两端固定在位于壳体两端的固定管板上
U形管式 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弯成U形
22
钢制管壳式热交换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DN—Pt/Ps-A - LN/d-Nt/Ns (Ⅰ或Ⅱ) (Ⅰ或Ⅱ) :Ⅰ级热交换器采用高级或较高级冷拔钢管 Ⅱ级热交换器采用普通级冷拔钢管
Nt/Ns:管/壳程数,对于单程只写Nt LN/d :LN-公称长度(m),
d-换热管外径(mm)
A:公称换热面积(m2) Pt/Ps: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 DN:公称直径(mm)
同一管板上,管束可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 产生温差应力。
14
U型管式换热器
15
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可靠,管间易清理。 缺点:管内不易清洗,管板的利用率较低,壳程易 短路,损坏的管子难于调换。 应用场合: 高温高压。
16
浮头式热交换器
浮头式换热器
结构:一块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块管板可以在壳体内来回活动,并
工程上应用较少。
8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9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 1—壳体 2—管束 3—挡板 4—隔板
10
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
无膨胀节 有膨胀节
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在壳程程数相同的条件下,可排的
管数比较多,壳程不能够检修和清洗,当产生热膨胀时使接口 脱开,发生流体的泄漏。
18
结构特点: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
函密封,可在调料函中滑动,浮头露在壳体外面,又称为外 浮头式热交换器。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壳壁和管壁的 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
19
优点: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节省材料,造价比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第一节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1
一、热交换器的类型
沉浸式
管式
蛇管式 套管式
喷淋式
间壁式
板式
列管(管壳)式 夹套式 板式
翅片式
螺旋板式 翅片管式
混合式(直接接触式)
板翅式
蓄热式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
固定(管板)式
U型管式 浮头式
无膨胀节 有膨胀节
填料函式
T
t
间壁式
t
较低廉,且管束从壳体内可以抽出,管内、管间都能进行清洗,维修方 便。
缺点:因填料处易产生泄漏,填料函式换热器一般适用于4MPa以下
的工作条件,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 温度也受填料的物性限制。填料函式换热器现在已很少采用。
应用场合 : 温差较大,介质易结垢,且压力不高的场合。
连接一浮头,当管束受热受冷时即可自由伸缩。浮头式换热器各有一个 内浮头和一个外浮头。
特点:
优点: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壳体与管束之间不会因
差胀产生热应力。管程壳程及清洗检修较为方便,将整个管束
从固定端抽出即可。
17
缺点:浮头盖与管板法兰连接面积较大,壳体直径增加,在
管束与壳体之间形成阻力较小的环形通道,部分流体由这里 通过不参加换热。形成短路。结构较复杂,造价高,易发生 内漏。
T 直接接触式
热流体 蓄热式
2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便于防腐、且能承受高压。 缺点:管外液体的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从而总传热系数亦小,如 3 增设搅拌装置,则可提高传热效果。
喷淋蛇管式换热器
直管
水槽
喷淋式冷却器 4
优点:与沉浸式 相比,该换热器 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是占地 较大,水滴溅 洒到周围环境, 且喷淋不易均 匀。
当热交换器传热面积比较大,所需管子数目 比较多时,为提高管流体流速,我们通常将 换热管平均分为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依次 往返多次,称为多管程。
单壳程 当流体一次通过壳程称为单壳程。
多壳程
为提高流体的流速也可以将壳程分为多程, 分程可使壳流体流速增大,扰动加剧,有
助于强化传热,但是壳程分程,不仅使流
动阻力增大,且制造安装较为困难。因此
填料函式 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
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
浮头式 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壳体连接,
管程 换热管内的通道以及与其相贯通处称为管程。
壳程 换热管外的通道以及与其相贯通处称为壳程。
管流体 流经管程的流体称为管流体
壳流体 流经壳程的流体称为壳流体。
7
单管程 当管流体一次通过管程称为单管程
多管程
Ⅰ一级管束碳素钢较高级冷拔换热管
24
第二节 列管式换热器的组成元件及其连接
一、换热管 (1)概述:
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主要通过管壁的内外 面进行传热,所以换热管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对传热有很大 的影响。
小管径且管壁较薄的管子在相同的壳径内可以排列较多的 管子,使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单位传 热面积金属耗量少,传热效率也稍高一些,但制造麻烦,且易 结垢,不易清洗。
23
××× 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形式, 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形式,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
例:AES500-1.6-54-6/25-4Ⅰ A平盖管箱 E单程壳体
S钩圈式浮头式热交换器 公称直径为500mm
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分别为1.6MPa 公称换热面积为54m2 换热管外径25mm
管长6m
4管程单壳程
11
热应力的处理方法: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但是只能减小不能
完全消除由于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而且在多程热交换器中,这 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的相对移动。
12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
应用场合:适用于壳方流体洁净且不宜结垢,流体
温差小于70℃壳方压力小于600KPa的场合。
U形管式热交来自百度文库器
13
结构特点: 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弯成U形,管子两端固定在
20
热补偿
浮头补偿:
补偿圈补偿: U形管补偿:
21
➢三、基本参数
公称换热面积SN 公称直径DN 公称压力PN 换热管长度L 换热管规格 管程数
根据我国1989年颁布的国标GB151-89的适用范围为:
(1)公称直径≤2000mm; (2)公称压力≤35MPa; (3)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104。
5
3 列管式换热器
优点:容易制造、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 尤其适于高压流体,维修清洗方便。
缺点:结合面较多,易泄漏。
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6
➢结构
前端管箱 壳体 后端(包括管束)
➢分类 ➢概念
固定管板式 管子两端固定在位于壳体两端的固定管板上
U形管式 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弯成U形
22
钢制管壳式热交换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DN—Pt/Ps-A - LN/d-Nt/Ns (Ⅰ或Ⅱ) (Ⅰ或Ⅱ) :Ⅰ级热交换器采用高级或较高级冷拔钢管 Ⅱ级热交换器采用普通级冷拔钢管
Nt/Ns:管/壳程数,对于单程只写Nt LN/d :LN-公称长度(m),
d-换热管外径(mm)
A:公称换热面积(m2) Pt/Ps: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 DN:公称直径(mm)
同一管板上,管束可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 产生温差应力。
14
U型管式换热器
15
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可靠,管间易清理。 缺点:管内不易清洗,管板的利用率较低,壳程易 短路,损坏的管子难于调换。 应用场合: 高温高压。
16
浮头式热交换器
浮头式换热器
结构:一块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块管板可以在壳体内来回活动,并
工程上应用较少。
8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9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 1—壳体 2—管束 3—挡板 4—隔板
10
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
无膨胀节 有膨胀节
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在壳程程数相同的条件下,可排的
管数比较多,壳程不能够检修和清洗,当产生热膨胀时使接口 脱开,发生流体的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