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护理 PPT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5f2a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5.png)
政府支持: 政府提供的 医疗、康复 和福利政策
0 5
社会组织支 持:社会组 织和慈善机 构的关心和 支持
急性期护理措施
0
0
0
0
0
1
2
3
4
5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血压、 心率、呼吸等指 标,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 窒息
预防并发症:预 防感染、压疮、 静脉血栓等并发 症的发生
脑梗死的预 防措施:包 括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
脑梗死的治 疗:包括溶 栓、抗凝、 降压、降糖、 调脂等。
脑梗死的康 复治疗: 括肢体功能 锻炼、言语 训练、心理 辅导等。
生活方式教育
01
饮食健康:低盐、低脂、 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03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 低脑梗死的风险,适量饮 酒有益健康
汇报人
汇报人
目录
脑梗死:由于脑部动脉阻塞,导致 脑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紊乱,进 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的死亡。
定义和诊断
症状: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诊断: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 及血液学检查等。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律作息等。
1
加强康复锻炼,提高生活 质量,预防再次脑梗死发
生。
4
家庭护理建议
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 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
素。
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5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7f5d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0.png)
医学课件•脑梗死概述•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护理干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指导•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脑梗死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分型根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方法与标准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风险030201患者全面评估护理问题识别急性期护理问题恢复期护理问题心理护理问题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计划制定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如头高卧位、吸氧、定时翻身等。
恢复期护理计划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及认知功能训练等,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计划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01020304010204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教授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不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吸痰护理。
脑梗死护理常规ppt
![脑梗死护理常规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2d31e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1.png)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h, 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可能与未导致不 可逆神经细胞损害,侧支循环迅速建立等有关。
脑梗死临床分型
缓慢进展型:起病 2周后症状仍逐渐 发展。多与全身或 局部因素所致的脑 灌流减少有关。
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 病情重,甚至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颈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
一般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击此处
添 加 大 标(2)安全护理:偏用瘫药者护使理用床档。行走不稳者有人扶走。感觉障碍禁用电 题 内 容热毯、热水袋。烦躁不安者正确使用约束带。
(3)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口咽部滴药,吸 痰。
(4)饮食护理: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鼓励多饮水、多 食富含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安静与活动均可发病,以活动中发病多见。起病急骤。数 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发展至高峰。
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常较轻且很快恢复。 严重者可致昏迷、死亡。
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 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 病变。
现以上症状及时报(告2)失语:包括运后动性保失持语坐、立感位觉3性0失-6语0、m混in合。性吞失语咽、困命难名、性不失能语。
医生处理。
进食者给予鼻饲。
应鼓励并加强语言功能的锻炼。从简单的发音诱导病人。
②防止窒息:指导患者进餐时避免讲话,避免分散注意力。不宜使用吸水 管,如果用杯子喝水,杯中水至少保留半杯。床旁被吸引装置,以防误吸。
•(1)早期溶栓: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在再通。常用重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
个案护理脑梗死护士护理培训PPT课件
![个案护理脑梗死护士护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7d761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4.png)
评价
血栓已稳定,未发生新的栓塞。
22
04 护理问题
P6便秘---活动量减少有关
目标 措施
患者保持每日一次大便。
1.首先做好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选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避免粪 便干燥。 2.练习腹式呼吸,盆底肌训练,每天2次。 3.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的腹部按摩手法,可按结肠走向环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有助于大便的排出。 4.锻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21
04 护理问题
P5肌间静脉血栓---与卧床、血液粘稠有关
目标 措施
患者肌间静脉血栓得到及时有效的观察护理。
1.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足背动脉搏动、下肢周径的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根据医嘱,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3.遵医嘱抗凝药物应用,告知患者用药相关知识。 4.避免下肢静脉注射,每日饮水量不得少于1500ml。
转移
10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9
02 病史资料
器械检查资料
头颅CT
两侧基底节区及两侧脑室旁腔梗,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
10
PART 第三部分
03 治 疗 方 案
个案护理之脑梗死
1
1
03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 二甲双胍 • 琥珀酸美托洛尔 • 拜阿司匹林
0.5g/tid 47.5mg/qd 0.1g/qn
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伤害及跌倒。
29
04 护理问题
P13有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与疾病有关
目标 措施
住院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治疗。
1. 保证合理的休息与睡眠,避免情绪激动,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 动作。 2.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肢体活动感觉情况,注意有无高血压危象, 脑出血等并发症表现,做好记录。 3.主动被动活动肢体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量过大。 4.严格遵医嘱服药,服药后平卧半小时到一小时,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渐进式起床,预防体位性 低血压的发生。 5.宣教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7aa0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4.png)
肌张力检查
触诊患者肌肉,感受肌肉的紧 张度,判断是否存在肌张力异
常。
病理征观察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病理反射, 如巴宾斯基征等,以辅助诊断
脑梗死。
其他系统检查(心、肺、腹、四肢及关节)
心血管系统检查
听诊心脏,观察心电图变化,评估患 者的心功能状况。
呼吸系统检查
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呼吸动度,评 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床上运动、被动关节活动等。
中期康复:根据患者病情,逐步开展坐起、站立、行走等训练。
护理措施制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护理)
• 后期康复:着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 、洗漱、进食等。
护理措施制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护理)
01
生活护理
02
03
患者主诉
患者可能会主诉突发的头痛、眩晕、 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或无 力等症状。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梳理
既往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病史,是否 曾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颈
椎病等。
个人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 、饮酒,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
家族史
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脑梗死、高 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的患者, 以评估患者的遗传风险。
护理经验分享
我们将会把这些有效的护理经验和策略分享 给所有的医护人员,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 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使更多的医护
人员掌握这些实用的护理技巧和方法。
10 现存的护理问题
目前面临的护理问题与挑战
肢体障碍护理
脑梗死患者常出现肢体障碍,如何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脑梗死小讲课护理课件
![脑梗死小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ed7e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c.png)
一级预防措施
总结词
一级预防是指针对未发生脑梗死的人群采取的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控制危险因素等。通过广泛宣传脑梗死的相关知识,提高 公众对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 活习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措施
要点一
总结词
二级预防是指针对已经发生脑梗死的人群采取的预防再次 发作的措施。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保证身体正常代谢需求。
控制危险因素
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预防再次
发生脑梗死。
康复期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 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康复、认知训练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被动运动
对于无法主动活动的患者,可进行被动 运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
语言训练
针对失语患者,可进行语言训练,包 括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练习。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肢体抬高 、手指抓握等,以促进肌肉和神经功 能的恢复。
认知训练
对于认知障碍患者,可进行记忆、思 维等方面的认知训练,以改善大脑功 能。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等是导致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此外 ,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气候变化等 也是诱发因素。
病理
脑梗死发生时,由于血流中断,脑组 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 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因梗死的部位和大小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fc21320b4e767f5acfced0.png)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引起问题: 加重脑水肿;降低病变区血流量。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组 织有 氧代谢。 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 及
七、治疗要点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头颅CT
24-48h后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血糖、血脂、血流变等。
脑 血 栓 形 成 所 致 低 密 度 影 像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
非必检项目。 外观正常或血性(出血性梗死)。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梗死)。
六、诊断要点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腔隙性脑梗死 病因与以上相同但病变血管多位于内囊、 丘脑和脑桥基底部,发病率相当高,约占 脑梗死的20%-30% 脑栓塞 按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 源不明
好发人群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 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 病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 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 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 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 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 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灶侧单眼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因颈 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所致的同侧眼 裂变小、瞳孔变小、眼球内陷及面部少 汗);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前动脉缺血 表现);优势半球受累还可有失语,非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像障碍等。尽管 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 较少,但急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可产生 明显的意识障碍。
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预防 治疗并发症。其中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启动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为重要内容。
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对所 有有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均应 向其普及健康生活饮食方式对改善疾病预 后和预防再发的重要性。
治疗措施
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最为常见。
(一)主干闭塞 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若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 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二)皮质支闭塞 上分支闭塞可出现必遭对侧 偏瘫和感觉缺失,Broca失语(优势半球)或 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下分支闭塞可出 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等 ,而无偏瘫。
脑梗死的护理
概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 或中风。本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 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 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 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 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 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 是脑血栓形成。
病因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 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 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 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Ⅲ缺 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 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 血栓形成。
其他
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 明原因者。
调脂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目标是 使LDL-C水平降至2.59 mmol/L以下或使 LDL-C下降幅度达到30%~40%。
治疗措施
特殊治疗
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 物治疗、神经病保护剂、血管内介入治疗 和手术治疗等。
溶栓适应证: A.年龄18-80岁; B.发病4.5h以内或6h内(尿激酶); C.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th,
辅助检查
特殊检查
主要包括脑结构影像评估、脑血管影像评估 、脑灌注及功能检查等。
头颅CT
头颅CT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脑结构影像检查。 大多数病例在发病24小时后CT可显示均 匀片状的低密度梗死灶,但在发病2-3周 内由于病灶水肿消失导致病灶与周围正常 组织密度相当的‘模糊效应’,CT难以 分辨梗死病灶。
(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 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 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瘫;优势半球病变可 出现皮质下失语。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辅助检查
一般检查
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 、肝肾功能等;心电图,胸片。这些检查 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检查结 果还有助于病因的判断。
且比较严重; D.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
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E.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因
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 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 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 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 ,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 多见。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 毒、结缔组织病等。此外,先天性血管畸 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 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 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 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脑电图等对认知功能及情感 状态等特殊脑功能的检查方法。
治疗措施
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 死率的疾病。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争取超 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 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 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确定 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实现一体化治 疗,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
危险因素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 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 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 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 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 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 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 高脂血症。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 多于女性。脑梗塞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 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 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 。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 ,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 峰。
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 疗。
控制血压: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 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 应该达到≤140/90 mm Hg,理想应达到 ≤130/80 mm Hg。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7mmol/L( 126mg/dl),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 HbAlc<6. 5%,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 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头颅MRI
标准的MRI序列可清晰显示缺血性梗死、脑 干和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但对 发病几小时内的脑梗死不敏感。
辅助检查
脑血管影像学
1.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 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
(CTA)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脑灌注检查和脑功能评定脑功能评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