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起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 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 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 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 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 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 美、稳重、端庄。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 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 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 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在武生行当 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 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做撇 子武生。
武旦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 女性角色,也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 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重 在武功,重在说白。还有一种特 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一类是 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 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 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 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 旦。刀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区别。 刀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 同时还得长于做工,而且有时候 说白、工架都很重要。
青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青 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青 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 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 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 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 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 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 唱工相当繁重。从服装上看,青衣 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 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
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称 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 和武净三大类。
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 而丑行则叫做小花脸,或者叫三 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 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有的是方 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 叫做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 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 大小的白粉块。丑行中,有些是 扮演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 可是更多的是扮演机警、伶俐、 幽默,甚至很正直、很善良的角 色。
老生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胡子 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还 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 意思。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 角色,唱和念白都是本嗓。照规矩, 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老 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 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 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 也叫做安工老生,以唱为主。做工老 生又叫做衰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 一种行当。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 (俗称短打)两种。
京剧的行当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 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 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 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 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 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来说,可以按照行当特点 的要求,在一定的范围以内,集中地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 的特点;对于观众来说,当你熟悉这些行当以后,你就能够 区别这些行当的特点,对于这些行当的特点分辨得越清楚, 你就能够更深地理解角色在某些共性方面的特征。
小生 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特 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 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 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 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 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小生所用的 假声,跟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听 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 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 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 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百度文库
花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 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裙衣 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 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 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 表演上来,是以做工和说白 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 主,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 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 伶俐。花旦可以分为闺门旦、 玩门旦、泼辣旦、刺杀旦。
老旦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 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 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 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 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钓金 龟》的康氏,《赤桑镇》的吴 妙贞,《望儿楼》的窦太真, 《遇皇后》、《打龙袍》的李 后等,都属于唱工老旦,专门 以唱工为主;而《清风亭》的 贺氏,《西厢记》的崔老夫人, 《李逵探母》的李母等都属于 做工老旦。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 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 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 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 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 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 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 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 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调多为二黄调、 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 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 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 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 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
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 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 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 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 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 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 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 如曹操、赵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