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学检查.ppt
合集下载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6de7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b.png)
➢ 培养特性:在沙氏培养基或营养琼脂上培养5-7日 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折、呈颗粒状、黄色或深 橙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 基本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在麦康凯、伊红 亚甲蓝、中国蓝琼脂平板上形成发酵和不发酵乳糖 的菌落;在三糖铁或克氏双糖底层、上层产酸、产 气、氧化酶试验阴性
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有周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SS平 板上呈无色、透明菌落、但大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
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单个、成双或短链排 列,荚膜染色可见外周有透明、环状荚膜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使细菌在平板上分散生长,便 于观察菌落特征,也易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 化鉴定或血清学试验
➢ 细菌鉴定:形态与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培 养特性和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的初步依据
细菌形态与染色特点
➢ 染色性:革兰阳性、阴性,抗酸染色阳性、阴性等 ➢ 形状、大小和排列:球菌、杆菌、螺形菌,菌体大小、
荧光假单胞菌 P.fluorescens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在营养
琼脂上形成荧光色的菌落
恶臭假单胞菌 P.putida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极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较大无色、湿润菌落,在营
养琼脂上形成黄绿色菌落,紫外线下可见荧光
炭疽芽孢杆菌 B.anthracis
➢ 形态与染色:为致病细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两端截平,体外培养后形成长链,排列呈竹节形。 在体内常单个存在或短链,有荚膜,在人工培养基 上可见芽孢,卵圆形并位于菌体中央,菌体不膨大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形态学观察.pptx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形态学观察.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5705e124693daef5ff73dbe.png)
基本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充足 实验教学条件完善 学生踏实认真、 喜欢直观的实验操作课程
抽象思维不活跃,对于理论 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实 验设备操作使用熟练度不够;
基本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阴性
实践出真知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实验操作
实践出真知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实验操作
讨论提升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或 假阴性的结果?
革兰氏染色过程中都要 注意哪些事项?
知识掌握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讨论、分析、总结
知识掌握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讨论、分析、总结
注意事项:
1.固定时,细菌不易密集,要以分散开的细菌染色 结果为准。
2.固定时,温度不易过高,造成细胞固定过度而导 致细胞壁通透性变差。
3.染色时,结晶紫染色时间不宜过长,酒精脱色时 间不能太短,以免导致脱色不完全。
4.细菌的挑选:应选择处于对数增长期的细菌进行 染色。
知识掌握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讨论、分析、总结
革兰氏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问题导入
一、教学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学法分析
细菌学检验ppt课件
![细菌学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cc0be1fab069dc502201b8.png)
2、标本的直接检查: ★ 直接显微镜检查:
革兰阴性小杆菌或多形态杆菌,结合临床 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
★ 抗原检测
荚膜肿胀试验等
★ 核酸检测
3、分离培养与鉴定 (1) 分离培养
★ ★ ★ ★ 营养要求:高,生长中需要X、V因子。 气体环境:生长时需要5%~10%的CO2环境。 温度:35℃ 培养基:兔血或马血最好
方法:密集划线接种待测菌,再点种金葡菌,培养后观察。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兔血+X、V因子)
流感粘液型菌落
大菌落为奈瑟菌
小菌落为嗜血杆菌
咽拭子培养(未加万古霉素)
咽拭子培养(加万古霉素)
标本接种后点种金葡菌
卫星现象
琼脂卫星试验(脑心琼脂)
X、V因子需求试验→又称纸片法卫星试验
① 不含血液琼脂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待测菌或0.5麦 氏单位菌悬液涂抹接种。 ②将X、V、X+V因子三种纸片贴在接种细菌的平板上 纸片间相距5cm以上,(因为V因子分子量小,扩散 距离远),否则会出现X因子假阳性结果。 ③培养后观察结果 ④ (X+V)因子结果阴性的几种可能原因
一、分类
根据伯杰细菌分类手册,嗜血杆菌属隶属于 巴斯德菌科。本菌属共包括17个菌种,其中与临 床有关的有9种,分别是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 嗜血杆菌、溶血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杜 克雷嗜血杆菌、埃及嗜血杆菌、嗜沫嗜血杆菌、 副嗜沫嗜血杆菌和迟缓嗜血杆菌。后三者现划归 “凝聚杆菌属”。
二、临床意义
1、致病因子:细菌结构成分、毒素和酶类。
2、在假单胞菌属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中占70%。 3、可引起机体各个系统的感染。 4、眼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可合成胶原酶,引起角膜 穿孔而失明。
细菌的形态及培养.ppt
![细菌的形态及培养.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385fc931b765ce050814dc.png)
6. 爱护仪器设备,不经老师批准,不准自行接通、断开电 源或拆卸仪器。对仪器设备造成人为损坏的,要酌情赔 偿。实验结束后,仪器设备状态复原。
7. 实验结束后,清洁台面、所有循环使用器材复原;安排 值日生打扫卫生;检查水、电、门、窗等设施,并经实 验室负责人检查认可。
8. 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脱隔离衣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单染色 复染色 特殊染色
革兰染色、抗 酸、albert
鞭毛、芽孢、 荚膜
革兰染色(Gram stain)
原理: 步骤: 意义:
鉴别细in
卢戈碘
革
1min
兰
染
95%乙 醇30s
色
稀释复
红 30s
革兰染色结果
油镜下模式图 ×1000
Gram staining
二、报告细菌分布的结果并简述通过本实验 的收获 。
任一物 品涂抹
实验操作内容
• 革兰染色: 每人一张玻片(金葡菌/ 大肠杆菌) • 细菌培养:纯培养(每组一块)
斜面 液体 半固体 • 细菌的分布: 空气(示教)
土壤一块平皿 皮肤(9cm 平皿一块) 呼吸道(血平皿一块)
实验报告内容
一、绘图: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荚 膜、变形杆菌鞭毛、肉毒梭菌芽孢。
其它染色
细菌分离——平板划线
分区划 线
放射划线
连续划线
细菌纯种培养
斜面培养基(1支) 液体培养基(1支) 半固体培养基(1支)
大肠杆菌 或金葡菌
大肠杆菌 或金葡菌
单组种大肠杆菌 双组种金葡菌
细菌的分布
普通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土壤标本划线
普通培养基 空气
普通培养基
自来水划线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b2168331126edb6e1a106e.png)
(2)结果: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
•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 •脱色经复染呈蓝色为非抗酸性细菌
3.其他染色方法(1)源自毛染色 (2)荚膜染色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重点提示
• 不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革兰染色 – 抗酸染色
一、显微镜
1.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 光源:可见光
2. 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 暗背景,菌体发光 –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
1.革兰染色(Gram staining) (1)原理
– 细胞壁学说: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G+菌肽 聚糖层厚、致密,脂质含量少;G-菌薄而疏松, 脂质含量多。
– 等电点学说: G+菌pI 2~3; G-菌pI 4~5 – 化学学说: G+菌含有核糖核酸镁盐多, G-菌
含量少。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革兰染色
(2)结果
– 细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
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革 兰 染 色 方 法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2.抗酸染色
(1)原理: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 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 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 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初步鉴别细 菌的目的。
复红、刚果红等。
3.中性染料: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
氏染料、姬姆萨染料等。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二)常用染色方法 • 单染色法
– 只用一种染料,如吕氏美蓝。用于观察细菌的 形态、大小、排列。
•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 •脱色经复染呈蓝色为非抗酸性细菌
3.其他染色方法(1)源自毛染色 (2)荚膜染色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重点提示
• 不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革兰染色 – 抗酸染色
一、显微镜
1.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 光源:可见光
2. 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 暗背景,菌体发光 –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
1.革兰染色(Gram staining) (1)原理
– 细胞壁学说: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G+菌肽 聚糖层厚、致密,脂质含量少;G-菌薄而疏松, 脂质含量多。
– 等电点学说: G+菌pI 2~3; G-菌pI 4~5 – 化学学说: G+菌含有核糖核酸镁盐多, G-菌
含量少。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革兰染色
(2)结果
– 细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
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革 兰 染 色 方 法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2.抗酸染色
(1)原理: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 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 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 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初步鉴别细 菌的目的。
复红、刚果红等。
3.中性染料: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
氏染料、姬姆萨染料等。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二)常用染色方法 • 单染色法
– 只用一种染料,如吕氏美蓝。用于观察细菌的 形态、大小、排列。
02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PPTminimizer)
![02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PPTminimizer)](https://img.taocdn.com/s3/m/7848fbbb960590c69ec3766e.png)
项目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的关系
染色性 抗原性
蓝紫色 主要为 磷壁酸 无内毒素
红色 主要为 外膜 有内毒素
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
毒性
内毒素为阴性菌细胞壁成分
脂多糖
对青霉素 的作用 对溶菌酶 的作用 有效 无效 青霉素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五肽交联桥
有效 无效 溶菌酶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1884年,Gram创建 年 创建
标本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 标本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复红复染
1、染色过程: 、染色过程:
•
2、结果: 、结果:
紫色者为G 红色者为G 紫色者为 +菌,红色者为 —菌
3、意义: 、意义:
对细菌鉴别、选择抗菌药物、 对细菌鉴别、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 菌致病性等有重要意义。 菌致病性等有重要意义。
一、镜检观察特征的种类
1.观察染色性和特殊结构 观察染色性和特殊结构 2.观察活菌动力特征 观察活菌动力特征 3.镜下免疫反应 镜下免疫反应 4.串珠试验 串珠试验
炭疽串珠试 验
二、镜检样本的制备和染色方法
• 1、制备不染色样本 、 压片法 悬滴法 • 2、制备染色样本和染色 、 1、染标本与负染 、 2、单染法与复染法 、 3、特殊染色 、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20-85nm 1-2层 层
占细胞壁干重5%占细胞壁干重 占细胞壁干重 50%-80% 20% 无 有 无 有
注意: 注意:
G+菌与 -菌细胞壁的差异对其染色性、抗 菌与G 染色性、 原性、 原性、致病性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有重 要影响。 要影响。
微生物课件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课件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f4a7f59ec3d5bbfc0a7421.png)
三、用药原则
选择合适的药物 剂量要适当 交替用药
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纸片法)根据纸片周围抑菌环大小 决定药敏程度。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
三、血清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采取标本应无菌操作
不同情况(如病期、分布、排出部位等) 采取不同标本(并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 部位的材料)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立即送检
血清丙种球蛋白
其他免疫制剂:IFN-γ,CSF等。
人工主动免疫
三、 细菌感染的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链霉素(30S),红霉素(50S) 影响核酸代谢: 氧氟沙星
若恢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升高 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细菌或病程较长的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一)疫苗
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二)类毒素 (Ag)
二、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抗毒素
细菌的鉴定
细菌抗原的检测
细菌核酸的检测
其他检测
细菌抗原的检测 EIA, IF, ELISA, Western blot, 对流免疫电泳 检测细菌核酸 核酸杂交 PCR 基因芯片(gene chips)
三、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病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有无相应 特异性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学变化。
细菌检验技术PPT课件
![细菌检验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c768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5.png)
维持实验室温度在20-25℃,湿度在 50%-70%,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设备配置
根据实验需求,配置相应的仪器和设 备,如显微镜、培养箱、灭菌器等, 确保其性能良好、准确可靠。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
实验前确保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流程
细菌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进行细菌检测和鉴定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常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细菌核酸检测技术
总结词
通过检测细菌的核酸序列,进行快速、准确的细菌鉴定。
详细描述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细菌核酸检测技术已成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该方法通过 检测细菌的核酸序列,利用基因测序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可以快速地鉴定出细菌的种类和耐 药基因等。常见的核酸检测技术包括16S rRNA测序和多重PCR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发展新型酶标记抗体和抗原,提高检测特异性和 灵敏度。
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医疗的结合
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抗生素选择依据,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病原体分型
通过对病原体基因型别的检测,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免疫治疗
利用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病原体感染制定个性化的免疫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病患生存率。
01
辅助以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 、平喘等。
02
加强患者护理,提高免疫力,预 防并发症。
案例二: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细菌检验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 性
提高食品行业的信誉, 促进国际贸易。
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之疑似病例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和分离培养.ppt
![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之疑似病例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和分离培养.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9544414afe04a1b171de82.png)
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疑似病例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和分离培养
实验目标
•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实验目标: – 通过观察病料中是否有菌,从而初步判断病料是否 取自细菌感染病例。 – 若病料中有菌,根据细菌形态初步鉴定其种类
•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目标: – 用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后,看是否得到菌落。若有 菌落生长,则根据菌落特征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
可能出现的镜检结果示例
若出现如右图所示 的镜检结果,则初 步诊断病料中细菌 可能是大肠杆菌:
菌体为中等大小直 杆菌,散在或成对 排列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1 无菌操作从病料中取菌 2 平板划线接种 3 培养
• 将烙刀灼烧灭菌,用其将病料表面 烧烙灭菌并切开一小口,然后用灭 菌接种环从切口插入组织中转动取 菌,烙刀和接种环用完需灼烧灭菌 后再放回原处。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 镊子、剪刀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用镊子夹持、剪刀剪取小块 病料组织,以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轻触3~5个压迹。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 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 的涂面向上,置酒精灯火焰 高处微烤加热干燥,至涂面 上无水为止。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1 无菌操作从病料中取菌 2 平板划线接种 3 培养
• 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
可能出现的分离培养结果示例
伊红美兰培养基(大肠杆 菌:紫黑色带金属光落)
SS培养基(大肠杆菌:红 色菌落或不生长)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疑似病例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和分离培养
实验目标
•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实验目标: – 通过观察病料中是否有菌,从而初步判断病料是否 取自细菌感染病例。 – 若病料中有菌,根据细菌形态初步鉴定其种类
•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目标: – 用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后,看是否得到菌落。若有 菌落生长,则根据菌落特征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
可能出现的镜检结果示例
若出现如右图所示 的镜检结果,则初 步诊断病料中细菌 可能是大肠杆菌:
菌体为中等大小直 杆菌,散在或成对 排列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1 无菌操作从病料中取菌 2 平板划线接种 3 培养
• 将烙刀灼烧灭菌,用其将病料表面 烧烙灭菌并切开一小口,然后用灭 菌接种环从切口插入组织中转动取 菌,烙刀和接种环用完需灼烧灭菌 后再放回原处。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 镊子、剪刀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用镊子夹持、剪刀剪取小块 病料组织,以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轻触3~5个压迹。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 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 的涂面向上,置酒精灯火焰 高处微烤加热干燥,至涂面 上无水为止。
病料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1 无菌操作从病料中取菌 2 平板划线接种 3 培养
• 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
可能出现的分离培养结果示例
伊红美兰培养基(大肠杆 菌:紫黑色带金属光落)
SS培养基(大肠杆菌:红 色菌落或不生长)
病料中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59页PPT资料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59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c95a4527284b73f342501d.png)
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 下看到。
单毛菌
鞭毛菌分类
丛毛菌
双毛菌
周毛菌
丝状体
鞭毛的结构 沟状体
基础小体
鞭毛的功能
鞭毛有抗原性。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并 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 原),可作为细菌分类、分型的依据;
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 可通过动力试验进行细菌鉴定;
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是由核糖 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按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 酸两种。
磷壁酸的功能: 1)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 维持酶活性。 2)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同时是某种菌的抗原 决定簇的主要成分。 3)可以和宿主粘连。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outer membrane)
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
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 (chondroid)。
中介体
3、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或称原生质(protoplasm),由 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其中含有 许多重要结构。
外膜位于肽聚糖外侧,由内向外由脂 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外膜
脂蛋白 连接肽聚糖与脂质双层
脂质双层
结构类似细胞膜,有选择性通 透作用,也可作为噬菌体、性 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
脂多糖
即革兰阴性菌内毒素
(LPS)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1)脂质A(lipid A)
单毛菌
鞭毛菌分类
丛毛菌
双毛菌
周毛菌
丝状体
鞭毛的结构 沟状体
基础小体
鞭毛的功能
鞭毛有抗原性。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并 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 原),可作为细菌分类、分型的依据;
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 可通过动力试验进行细菌鉴定;
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是由核糖 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按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 酸两种。
磷壁酸的功能: 1)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 维持酶活性。 2)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同时是某种菌的抗原 决定簇的主要成分。 3)可以和宿主粘连。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outer membrane)
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
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 (chondroid)。
中介体
3、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或称原生质(protoplasm),由 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其中含有 许多重要结构。
外膜位于肽聚糖外侧,由内向外由脂 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外膜
脂蛋白 连接肽聚糖与脂质双层
脂质双层
结构类似细胞膜,有选择性通 透作用,也可作为噬菌体、性 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
脂多糖
即革兰阴性菌内毒素
(LPS)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1)脂质A(lipid A)
细菌学检验ppt课件
![细菌学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df297ac5da50e2524d7fe8.png)
·
8
二、染色标本
(一)常用染料 1.碱性染料: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复合染料有
瑞氏染料(伊红美蓝)、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 等;荧光染料有荧光标记的抗体
11.12.2020
·
9
革兰染色(gram stain) 方法: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1、结晶紫初染
1 min
2、卢戈氏碘液媒染 1 min
革兰阳性球菌
3、95%酒精脱色 30sec~1 min
4、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 1 min
原理:
G+等电点低,带正电荷的碱性燃 料作色牢固
G+细胞壁肽聚糖层多,G-细胞壁 脂质含量高
G+含有多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 紫、碘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阴性杆菌
11.12.2020
·
16
(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蛋白胨、肉浸液、牛肉膏、糖类、醇类、血液、 无机盐类、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
2.凝固物质 琼脂、明胶、卵白
3.抑制剂和指示剂 胆盐、蔷薇酸等,酚红、中性红、溴甲酚紫等
11.12.2020
·
17
(二)培养基种类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2.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 3.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4.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5.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
11.12.2020
·
18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含有大所属细菌生长所需 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 肉浸液,俗称肉汤(broth), 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 用于培养一般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