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社会化的内容

教导生活技能


会 化
传递社会文化


完善自我观念



培养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教育万能论”: “ 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的 环境中教养,那么我可以保证,……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方 面的专家,……可以使他成为一名医生,一名律师,一名艺 术家,或者是商界首领,乞丐或窃贼。”
遗传论的代表观点: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F.高尔顿。1869年,他发表了 《遗传的天才》一书,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 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 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1940 年,美国发现了一个“在被隔离的情况下 长大的孩子” 。这也是一个女孩,名叫安娜,被发 现时已6岁。由于她是个私生女,她的外祖父坚持 把她藏在顶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人。她只 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而丝毫没有 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 不会走路,不会保持个人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 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
狼孩与野孩
——1920年,印度牧师在加尔各答附近的 狼洞中发现两个女孩,大的约8岁,名叫 玛拉,小的约1岁半,不久,小女孩死于 疾病。玛拉的行为和狼一样,喜食生肉, 不辨冷热,日间睡觉,夜里起来乱走,眼 睛发亮,声如狼嗥,不愿穿衣,没有羞耻 感。到了13岁才终于学会挺身走路,学会 穿衣,有羞耻感。到15岁时,才识45个字。
社会每分钟使成千上万的野蛮人来到世间。 ——皮亚杰
社会人,是指具有人的语言、 社会化的重大作用是使人类
思想、感情、习惯和行为,
个体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
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成员。
人的转化。
个体要成为“社会人”,就 必须学习社会生活知识、社 会规范,了解社会对他的期 待,逐渐掌握参与所在社会 与群体生活所应具备的技能。 与此同时,社会或群体又以 现存的文化、经验、知识去 千方百计地对来到世上的新 人施加种种影响,使之成为 社会或群体所需要的合格的 成员。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 会化。
案例分析: 17岁考上博士神童为何肄业回家?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 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 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湖南 湘潭大学原物理系主任颜晓红:“他可以过目成诵,就是 说他一篇短文看了以后就把它复述出来的,记忆力非常强, 然后这种思辩力很强。”
•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 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
魏永康的妈妈
•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
•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
•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 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
•妈妈不允许他玩
•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 研究 。
社会化定义:
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 、学 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社会性的过 程。也就是社会成员如何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广义的社会化包括三个角度: -文化角度(狭义的社会化)
-社会结构角度 -人格发展角度
◇库利的“镜中我” ◇“伤痕实验”
三、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
人类具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人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类具有语言能力; 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二、什么是社会化?
人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自然人,又称生物人,
还不能算作社会意义 上的人。
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 儿,他们对社会一无所 知,不具备人的社会属
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
动机和需要。此时,任
何社会的法律、道德、
规范等,对他们都没有
任何的约束力量。
人的自然状态将是孤独的、贫困的、野蛮的和浅薄的。 ——霍布斯
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20世纪 70-80年代,我国江苏省南京铁路局 工人马超由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过刺 激,患有典型的强迫症。他担心自己的3个孩子 受人欺负,将他们一直关在家中。1989年人们 发现这一情况时,大女儿已19岁,二女儿15岁, 最小的儿子已有11岁,但他们的智力年龄经测 试分别只有5岁、3岁和1岁。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化概述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人的行为:本能还是教养?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观点:
洛克的“白板说”: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 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 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
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同班同学向志清:“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 自理,独立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 际关系这方面的,他还是不能做到的。”
•颜晓红:“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 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 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 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 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 面去。”
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 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03年,20岁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魏永康的生活
•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还是学习,没有 伙伴,也没有玩具。
•他一天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 看书,时刻看书。
•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 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 点都不懂。
以上几个事例说明 了什么?
人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的形成和确立, 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一旦脱离了社会, 就只会养成动物或类似动物的习性,而 不会形成人性。
人的行为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既不完全 在于先天的“本能”,也不完全在于后 天的“教养”,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 用。
人的自然属性是生而有之的,先天就有 的,那么人的社会属性是从哪里来的呢? 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从社会化过程中产 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