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过程与长征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过程与长征精神

一、长征的过程

前四次反围剿战役中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正确,使得国名党军均以失败告终。由于第五次战役博古放弃采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的积极防守战略,而是采用更为冒险的军事冒险主义,展开全面进攻,随即便在遭遇近百万国民革命军的围剿下遭到重创。在此种艰难的情况下,红军选择了长征。

红一、红二、红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从各苏区向甘陕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达二万五千里,故称长征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于国名党方面,称之为“流窜”。1934年十月,中共军委、中共中央率领五个主力军团及其中央军委

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多人,从瑞金出发,进行被迫战略转移,从而开始了红军大败国民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红军从瑞金出发挺进湘西,突破四道防线,改道贵州,渡乌江,夺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抵达吴起镇,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其中山势的险要和英勇的红军将士感动了经过娄山关的毛泽东,填词一首《忆秦娥.娄山关》,词中充满豪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6年十月成功

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伟大胜利。1934到1936年长征期间,中国工农红军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意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史诗;而工农红军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则成为了中国建设

和革命的基础。长征是艰难的,但正因为如此,长征的成功才表明了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斗争中最艰难的一段,磨砺出了红军战士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

二、长征的精神

黑格尔有云:找到历史题材中的未来的作家即是永恒。而长征就是这样的历史题材,1934年的长征虽然是工农红军的被迫转移,但是在客观上成为了中共革命史上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推动实现民族独立解放,鼓励人民群众及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终极目标砥砺前行的正是长征途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长征精神。

对于长征精神,江泽民主席有精辟言论,他将长征精神概括为:把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坚定革命信念和精神;为救国救民不惜献出生命的的精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紧密的精神;与人民群众共患难的艰苦奋斗精神;

但就我来理解,长征精神包括三大点,其中首先是人本精神:红军长征长达13个月,跨越十一个省份,足迹遍布二万五千里,沿途翻过十八座山脉,穿过六百里草地,共渡二十四条河流,发生战斗次数300余次。这任务看似不可能完成,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长征的胜利不只是战略转移,在长征中还形成了新一代共产党人的领导集团,以他们正确的指挥与战术思想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在革命道路上前行。长征的二万五千里是争取人们的发展权和自身生存权的斗争。处于社会中的平民百姓贡献义务,但是同时还必须获得生存。

当无法生存之时,在处于重重压力之下,若想要得到真正的生活和自由,就要选择战斗。对人生价值权利的追求,便体现了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其次是君子之勇,长征初期战况不利,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误判敌我战争形势,从而出现敌我差距悬殊,长征初期一边倒的情况,但是长征对于这一错误并没有根除,左倾错误思想依然存在。遵义会议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积极领导思想的确立将中国共产党拯

救于危难之间。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的一次自我检讨批评的大胆尝试。真正的共产党人对于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一次次对自身真诚自觉的反省使得长征走成了胜利的道路。所以长征精神配得上称作是忠于灵魂和信仰的君子之勇,同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不只停留在语言层次的为人为党的行动也算得上是“君子之勇”的最好体现。

最后是进取精神,中国人民群众为中国全面小康化建设的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和精神力量来自于进取精神,共产党在长征期间面对着重重艰险,依然选择用自己的勇气智慧走过布满荆棘的长征路,带领中国社会走进新的世界,是长征进取精神的完美体现。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当中所获得的最宝贵最惊艳

的宝藏,无数的例子也纷纷证明了长征精神这种强大力量的重要性。长征精神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史上运用这一方法胜利的成功典范,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并影响着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中国人民群众。

4班43号交运一班宋奕成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20151127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