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 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 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 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 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
彝族火把节
阿诗玛
彝族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乡美景
彝族历史:羌族的后代 彝族人口分布:云、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北部 彝族人口总数:约七百万
+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用乐器有口弦、月琴、葫芦笙、胡琴、
彝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笛、唢呐等 +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 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 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 伴奏。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 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 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 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 方休。
“祭火”,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
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 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 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 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 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
“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
服饰的文化特征
+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
麻织品为主,现多用 布料,尚黑,多为青、 蓝色。其基本款式为 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 边、裙沿有花饰
+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
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 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 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 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 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 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 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 饰。可分为元阳式、建 水式及石屏式。
+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
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 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 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 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 一钳形结。 +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 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 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 长裙的习惯。
+ 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
“跳菜”,即舞蹈 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 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 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 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 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 的传统饮食文化。
“打羊”、“打牛”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 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 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彝族的 主要有“火把 节”、“彝族年”、“拜本 主会”、“密枝节”、“跳 歌节”等
节日
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 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 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
+ 饮食: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 禁忌: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
及蛙蛇之类的肉 + 婚嫁: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 多的聘礼 + 丧葬: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
“姑娘房”
“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 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 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
节”、“彝族年”、“拜本 主会”、“跳歌节”等。 +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 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 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 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 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 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 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 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 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个表白爱情的机会。
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 装模特”。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
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 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
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菜园生产蔬菜
酒是敬客的见面
礼,在凉山只要
客人进屋,主人
必先以酒敬客,
然后再制作各种 菜肴。
彝族的主食,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 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 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
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 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 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 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 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
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 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 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 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 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 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 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 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 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 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 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 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 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宴客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 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 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 节。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
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土掌房
——
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
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 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 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 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 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 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
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
“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 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 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 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 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 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 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 更美满幸福
彝族的乐器:
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
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 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
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 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 来调节音色;
“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
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 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 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 哭,鸟雀鸣唱; 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
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