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课件第三章3.1-3.4[1]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核表面吸附了某种离子而带电,这种 离子为——电位形成离子;
在静电引力作用下,溶液中的异号离子 被吸引至胶核周围,这些异号离子为——反 离子;
靠近胶核的反离子被电位形成离子吸引 紧附在固体表面(胶核表面)随颗粒一起移 动,这部分反离子称为——束缚反离子;
未贴近固体表面(胶核表面)的反 离子在其本身热运动的扩散作用力下均 匀分散于周围,受静电引力作用较小, 当胶粒运动时就与固体表面脱离进入液 体,这部分反离子为——自由反离子;
胶粒因ξ电位降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 程——脱稳。
这种通过加入电解质压缩扩散层,导致
胶粒聚合的作用机理,称为压缩双电层作 用
机理。
2.吸附——电性中和作用 对于一些高价电解质,除了静电作用以
外,还有其他的物理化学作用。这种高价电 解质,离解为高价反离子,通过吸附作用, 可直接使胶体电荷中和,降低胶粒间的静电 斥力,这种作用称为吸附——电性中和作 用。(当带负电的胶粒表面吸附的正电荷数 高于其本身电荷数,则会使胶粒电性反转, 重新稳定)
胶体微粒布朗运动(水分子的热运动撞 击胶粒,使其发生不规则运动)足以抵抗重 力的影响(粒度较小),使其长期处于悬浮 状态不能沉降。
聚集稳定性:
胶体间静电斥力(憎水性胶体:同性电 荷相斥)
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亲水性胶体:形 成的水化膜阻碍聚集)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 影响起关键作用。(布朗运动虽使胶体具有 动力学稳定性,但另一方面其不规则运动又 为颗粒间的接触创造了条件;而静电斥力和 水化膜使胶粒间根本无法接触)。
水质工程学课 件第三章3.1-
3.4[1] 2
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水中胶体的性质 2.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与形态 3.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胶体的稳定性
水中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微粒——难以下沉的微粒 胶体微粒在水中长期处于分散稳定状
态,这个特性称为“分散颗粒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
3、DLVO理论
胶体间能否相互接近、凝聚取决于布朗运动 的动力、范德化引力(使胶体不稳定的因素)和 静电斥力三者的综合表现。
布朗运动的动能主要和水温有关,一定温度 下其值基本不变;范德化引力和静电斥力产生的
势能与微粒间距有关。
以上称为DLVO理论(只适用于憎水性胶体)。
德加根(derjaguin)、兰道(Landon)(苏联, 1938年独立提出〕;伏维(Verwey)、奥贝克 (Overbeek)(荷兰,1941年独立提出)
由上可知,使胶粒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 因有三个:
布朗运动 胶粒间的静电斥力 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
一、有关静电斥力(憎水胶体的聚集稳性)
1、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以粘土为例,它由许多的SiO2分子组 成胶体核心——胶核,即[SiO2]m,其表面 有nSiO2水解,其反应式为:
nSiO2+nH2O nH2SiO3 H2SiO3是弱酸,能起电离作用,其反 应式为:
加入混凝 剂以后,混凝 剂离解产生大 量的正离子, 由于离子扩散 作用,它们进 入扩散层和吸 附层,势必压 缩扩散层,使 之变薄。
扩散层 吸附层 d
-10 -4 -6
Fra Baidu bibliotek
d1
-10 -7 -3
+

++ +
核 ++
表 面
+ ++
+
+ +
++ +
++
+
+
电解质中的正离子
+
+
未加入电能质 加入电能质
d1<d(压缩扩散层)
ξ1 <ξ,胶粒间排斥势必能减少,排 斥能峰降低,当Emax<Eb,胶粒开始聚合, 这种胶粒开始聚合的电位,称为临界电位。
当加入的电解质适量,扩散层为零, 即
ξ=0时,胶粒不带电,此时颗粒自行聚合。
此种状态称为等电状态。
当加入的电解质过量,胶粒电荷变正,
ξ又升高,胶粒又重新稳定,这种状态称 为
电解质加入―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压缩 双电层―电位―稳定性―凝聚
-
相互靠近。水化膜越厚, 其稳定性越好。
水化膜示意图
第二节 混凝机理
一、胶体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 前述,对憎水胶体,要使其碰撞凝结,
只有降低或消除排斥势能峰才可(降低排斥 势能)。因ξ越大,胶粒所带电荷越大,胶 粒间的斥力也就越大,故当降低或消除胶粒 ξ电位,才能降低或消除排斥势能峰。
为了降低ξ电位,有效的方法——在水 中加入电离质即混凝剂。
nH2SiO3 nSiO32-+2nH+
滑动面
吸附层 扩散层
胶核 胶粒 胶团
自由反离子
H
H
HH
HH
SiO3
HH
电位形成离子
SiO3
SiO3
H
H
H SiO3 [SiO3 ]m SiO3
反离子
H
HH
SiO3
SiO3
H
H
SiO3
H
H H
H
扩散层 吸附层
束缚反离子
胶团结构示意图
吸附层 扩散层 双电层
胶体分子聚合而成的胶体颗粒——胶 核;
∴胶粒长期处于分 散稳定状态
二、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亲水胶体的聚 集稳定性)
亲水胶体——能与水分子结合的胶体,其胶体微
粒直接吸附水分子。蛋白质、淀粉等均为亲水胶
体。
水化作用——粒子表面极
性基团吸附水分子,在粒
子周围形成一层较厚的水 化膜,该膜阻碍胶体微粒
--
+ ++
-
-
+ ++
-+ + 水化膜
-
-++
束缚反离子和电位形成离子组成——吸 附层;
自由反离子组成——扩散层; 吸附层和扩散层称为——双电层; 胶粒运动时大部分自由反离子会脱离胶 粒,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 胶核与吸附层合在一起称为——胶粒; 胶粒和扩散层组成——胶团。
静止状态:电位形成离子和反离子总 电荷是相等的,故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
运动状态:胶粒所带的负电荷大于吸 附层所带的正电荷(自由反离子脱离胶 粒),故胶粒在运动中便显示出负电性。
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因胶粒带同一 种电性,故在胶粒之间产生斥力。
2、电位分布 在胶粒移动时,其滑动面所带的电
位——电动电位,用ξ表示,ξ表示胶 粒所带电荷的大小,ξ越大,胶粒所带 电荷越大,胶粒间的斥力也就越大。电 位决定了憎水胶体的聚集稳定性。
4、两胶粒间相互作用(综合分析两胶粒间 相互作用力及其与二者间的距离的关系)
ER——静电斥力产生的排斥势能量(两 胶粒的扩散层发生重叠);
EA——范德化引力产生的吸引势能量; E ——两者相加的总势能。
如图总势能曲线, • x<oa,吸引, • x=oa~oc时,排斥; • x=ob时,排斥势能最 大Emax; • x>oc,虽为吸引, 但要克服排斥势能 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