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整理
1、政党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具有阶级性。
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不能只看其名称和成员出身,而要看它在实践中体现的阶级利益。
第二,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第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2、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关系: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是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2)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原因:
①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必须掌握国家政权)
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条件。
(能够掌握国家政权)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等,这使它能够成为国家政权的领导者。
当然,不是任何政党都能领导国家政权,它必须是执政党。
3、我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
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4、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1)着重领会三种领导方式的基本含义:政治领导,即方向的领导,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奋斗目标。
思想领导,用科学思
想武装人民。
组织领导,发挥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干部建设。
(2)三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补充:三种领导的含义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高三教材P77)
(1)科学执政,就是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
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来执政,把党的执政活动建立在更加自觉
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2)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
(3)依法执政。
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不
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
力的改变而改变。
6.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原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2)方针: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3)途径(具体要求):
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武装全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阶
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推进党的
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7、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二者都是为了更好
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7.“三个代表”思想:(含义、关系、做法、地位、意义)
①内容、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
②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
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
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③如何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
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
④历史地位:反映了当代世界变化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
到了新水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⑤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
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对于完成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历史任
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坚持民族平等
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
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
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
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
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
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
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
自由;信同一宗教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
自由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
个人的私事。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
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
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
宗教的积极因素。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简述为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人民民主:即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2)专政职能:即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
专政。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1)广泛性: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
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
的实现;③尊重和保障人权。
4.专政职能:
(1)对象:极少数敌对分子、敌对势力和各种犯罪分子。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②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新要求: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辨证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2)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2.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地位:我们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
4.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这是保卫祖国的需要。
5.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重要目标——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内在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2.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的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自觉投身政治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