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人教版】最新九上化学:7.1-燃烧和灭火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最新九上化学:7.1-燃烧和灭火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b09f78336c1eb91a375df8.png)
[本课小结]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 什么?
①是可燃;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认识燃烧: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
方法和原理:
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化学 九年级上册 人教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 用于生活。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 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 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讨论]: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 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 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 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 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 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 件呢?
一、燃烧的条件 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调控(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调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7d6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f.png)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调控【基础主干落实】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1.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举例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森林失火,设隔离带隔绝氧气(或空气)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扑灭火灾2.火灾自救(1)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生活链接】“纸火锅”是用纸张为容器盛放汤料,当点燃酒精加热纸锅时,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纸锅不会燃烧。
【情境思考】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并用鼓风机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漫画助学】火场逃生技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重点 项目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 ℃、240 ℃。
)任务一:完成实验现象及实验分析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②①燃烧②不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①③ ①燃烧 ③不燃烧 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③中的白磷未与 氧气 接触,不能燃烧③④③不燃烧 ④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 着火点,④燃烧可以实现燃烧结论:燃烧三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拓展:(1)要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是通入氧气。
(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BC(填字母)。
A.作反应物B.隔绝氧气C.升高温度任务二:创新实验装置类型一:密封装置型——将P2O5封闭在有限空间内,不污染环境类型二:吸收燃烧产物型——P2O5可以被碱液或水吸收类型三:燃烧条件控制型——通过装置特点控制燃烧条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课堂达标反馈】1.[灭火的原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A)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着火点D.产生二氧化碳2.[燃烧条件的探究]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 ℃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99c4656529647d26285284.png)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课题1燃烧和灭火-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c0680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9.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知识点1:燃烧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白磷着火点:40o C ;红磷着火点:240o C;【改进实验方案】改进原因:P2O5有毒,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实验用药品较多。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左边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
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环境防污染。
大烧杯的作用是密闭,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②隔绝O2;如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2.其它应用: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d368dd5a8102d277a22fa6.png)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实验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高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aed40d941ea76e59fa0449.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知识拓展
(1)发光、发热是燃烧的特点,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2)广义的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H2在Cl2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燃烧条件的探究
铜片上的白磷
燃
燃
的白磷不燃烧
(2)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
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物质具有的固有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1)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2)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3.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1)爆炸的含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bb209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b.png)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离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哪些灭火原理来灭火?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铜片上的红磷
否
是
(1)热水中的白磷
是
否
(2)热水中的白磷
是
是
通入氧气
是否 燃烧
是 否
否
是
二:燃烧的条件
探究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才能 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实验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热水中的 白磷不燃烧.
(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二:燃烧的条件
说明:白磷(40℃)和红磷(240℃)都是可燃物,水蒸气接
近100℃,着火点指可燃物能持续燃烧最低温度。
(1)
(2)
实验分析:
可燃物
是否达到 是否与氧
着火点
气接触
(1)铜片上的白燃烧引起 的失火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 化碳吹出干粉 (主要含有碳酸 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 率高、不腐蚀容器和 不易变形等优良性能,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 灾外,还可用来扑灭 油、气等燃料引起的 失火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必备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必备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2f62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6.png)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必备知识点梳理课题1 燃料的燃烧(一)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对比1.燃烧:①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②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到达着火点。
③燃烧现象: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
④充分燃烧的条件:要有足够的氧气(或空气);燃料与氧气(或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爆炸:①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才有可能发生)。
②举例:火药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爆炸等。
③爆炸极限:可燃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验纯。
3.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农家肥腐熟。
4.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均属于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其中燃烧、爆炸属于剧烈氧化。
(二)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2)方法(任一即可):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三种常用的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场景:①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②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降温):可用来扑灭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起的失火。
③水基型(泡沫)灭火器(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4)不同火灾的灭火方法以及灭火原理:①油锅着火;灭火措施:用锅盖盖灭盖灭;或者加蔬菜。
灭火原理:隔绝空气:②纸箱着火;灭火措施:用水浇灭;灭火原理: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③森林火灾;灭火措施: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原理:除去可燃物。
④酒精着火;灭火措施: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灭火原理:隔绝空气。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一)燃料与能源1.能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其它:水能、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2.燃料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考点必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考点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1f6eb716c850ad02df80412e.png)
要点解读
注意
可燃物 与 氧气 发生的一种 发光 、 概念 放热 的剧烈的 氧化 反应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如H2在Cl2 中燃烧,Mg在CO2中燃烧等
(1)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条件 (2) 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燃
(3)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知识要点 爆炸
要点解读
注意
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 内急 (1)爆炸不一定都是由燃烧引起的,如轮胎爆
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
炸、锅炉爆炸等(物理变化)
聚积大量的 热 ,使 气体 (2)任何可燃性气体、液体、粉末与空气(或氧
的体积迅速 膨胀 而引起爆
气)的混合物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化
炸
学变化)
消防 安全 与火 灾自 救
烧
(1)氧气的 浓度 :氧气的 浓度 越高,燃烧
影响 因素
越旺 (2)可燃物与 氧气
越大,燃烧越旺
的
接触面积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一种 : 接触面积 固有属性,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
改变的
(3)可燃物的 着火点 :着火点 越低,理
破坏 燃烧 的条件,使燃烧停止
水灭火时不能降低着 火点,只是把温度降
火警 电话
拨打 119 ,并报告有关火 势大小、位置、行车路线、 火情类型等
(1)当发生煤气等泄漏时,不能先开排气扇或 开灯检查,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应打开 门窗通风换气,并及时关闭阀门
自救 措施
用 湿毛巾 捂住口鼻,蹲下 靠近 地面 或沿墙壁跑离着 火区
(2)当发生火灾时,切不可乘坐电梯;如果被 困房间,应把门窗关上,并用湿布等把门 缝堵严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9c01518a26925c52cc5bfe0.png)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共1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5751680740be1e650e9ac5.png)
2.不入险地,不贪财产; 4.善用通道,莫用电梯; 6.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当堂检测
知识点❶ 燃烧的条件
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可燃物
火 与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奥运火炬燃烧
神州7号升空
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2.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如何逃生自救?
逃生自救常识
1.熟悉环境,明辨方向;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解析]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 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 这个原理的是( A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200万年前
煎炒
烧烤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1、可燃物 2、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燃热烧水要中达的到白可磷燃不物燃的烧着,火但点白,磷即和达氧到气燃接烧触的后最开低始温燃度烧。。 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ee47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8.png)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必背知识点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定义: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条件:1. 可燃物。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方法: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
2. 隔绝空气或氧气。
3.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二、化石能源的利用1. 常见的化石能源种类:煤、石油、天然气。
特点:都是混合物,不可再生。
2. 煤的利用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氮、硫、氧等元素。
加工方式:煤的干馏 (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主要加工产品:焦炭、煤焦油、煤气 (由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组成的混合气体)等。
3. 石油的利用组成: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加工方式:石油的分馏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主要加工产品: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等。
4. 天然气的利用主要成分:甲烷(CH4)。
优点:相对较为清洁。
应用:天然气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可燃冰 (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
三、降低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 影响酸雨: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造成污染。
温室效应: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2. 降低影响的措施提高燃料质量:如使用脱硫煤,用天然气代替煤。
改进使用技术:如改进脱硫设备,改进汽车发动机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四、氢能源优点:无毒,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5412681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9.png)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