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与宗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艺术与宗教
想努力创造完美的东西,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富于宗教精神。
——米开朗琪罗
伴随着文明的成熟,艺术与宗教相互影响,并都在文化的影响下带给人类无限的精神价值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尼采曾说:“宗教消退之外,艺术就抬头,它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和情绪,置于自己的心头,使自己变得深邃,更有灵气,从而能够传达升华和感悟,……无论何处,只要在人类的奋斗中觉察一种高级的阴郁色彩,便可推之,这里滞留着灵魂的不安,焚香的烟雾和教堂的阴影。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艺术社会学的问题,如同艺术与经济、政治一样是在联系中共存,个性中发展的,艺术世界的健康生存是需要多方面的营养供给的,宗教是艺术营养的一部分,艺术带给宗教的只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不同显现。
对于“巴洛克”这个词,我们大概多少知道一点。
它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以后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其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国家。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
巴洛克作为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影响都颇为深远的艺术风格,其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巴洛克艺术无疑都是欧洲乃至人类文明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不论翻开西方的历史,铺开世界的地图,还是欣赏达?芬奇的《蒙纳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意大利”这个词都会提醒我们,世界的西方有它书写的神话,灿烂的艺术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
回头看一下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意大利的名字更是写在最最重要的位置,巴洛克产生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丰厚的艺术土壤培育出新的艺术,不同的是,巴洛克产生之际,意大利已经因为欧洲商路的转移,再也享受不到过路贸易的好处,加上国内动乱,国内市场缺乏统一,商品经济受到严重阻碍。
资本主义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走了回头路。
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封建贵族势力的抬头,市民的民主势力的减弱以及教皇领导下的教会为企图消除文艺复兴以来的新的思想和观念,利用一切包括艺术在内的手段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掀起反宗教改革运动。
因此,在16时世纪就初露端倪的巴洛克艺术并没有因为不是教会所独创而就不被利用,以其发源地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自然成为不能不为其所利用的工具。
当了解了巴洛克艺术的历史,我们要理清它和宗教的关系,也就成了一种愿望。
整个17世纪的欧洲,并非只有巴洛克艺术,本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宗教的历史自然也不是从此始然。
那么,二者就不会简单的画等号,从事巴洛克艺术的艺术家就会有服从教会的一面,也有不服
从的一面,受文艺复兴影响的,自然就会在作品中流露出世俗的情趣和现实主义的成分。
同时,巴洛克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一样,在教堂的装饰上都是企图把人们的理想引向对宗教的崇拜。
巴洛克艺术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与天主教的紧密地联系,这表现在作品的题材方面,教会热衷于指使艺术家描绘天国的场面,如一些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天顶画常常是霞光万道,云雾缭绕,众神高踞其上,天使们飞翔期间,这种场面似乎在召唤和引导,使得人世间的善男信女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渴望。
巴洛克艺术兴起于宗教改革的浪潮中,是天主教会反击人文主义思想、重新占领艺术阵地、以巩固教会自身权威地位的工具。
如果说天主教会是巴洛克艺术发展的强大后盾,那么它的直接赞助人和执行者这是耶稣会。
与古典艺术的平淡朴素相比,巴洛克艺术异常华丽。
文艺复兴后的天主教会在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尘世中享乐主义的东西他们是不想拒绝的,而巴洛克艺术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天主教会和富裕的宗教贵族的赞助和支持。
无论是教皇还是王公贵族,为了宣扬宗教或是满足自身的生活享乐,在财务开销上从不吝啬。
正因为如此,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雕塑都十分豪华、壮观。
为了表现这种奢华的风格,设计师在建筑和雕塑上往往不惜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黄金等贵重材料。
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华盖”,就充分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奢侈和华丽。
这个“华盖”是巴洛克艺术大师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为教皇乌尔班八世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装饰物积满了每个角落,堆砌在所有部分,特别是在角落和两个平面的连接处,旨在将连接处隐蔽起来。
缠绕成螺旋形的圣贤柱是华盖最具特色的部分,炫耀的金色和繁琐的装饰充分体现出了“华盖”的尊贵气质。
应当指出的是,教会为宗教艺术创作制定的规范同一般审美规范不同。
教会在选择一定艺术手法的过程中,是用神学的观点而非审美的观点来考察的,是从宗教上而非艺术上来解释的”教会的目的是要创作一整套模式化教条化的超现实作品,从而让信徒记住一整套一成不变的宗教形象,只要一看见熟悉的雕塑或画像,这一整套形象就会在信徒的脑海中一下子涌现出来,进而在他内心里产生强烈的宗教感受。
所以,在交会对艺术创作的规范中,审美方面总是从属于宗教方面的,艺术只是教会使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综上所述,艺术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从宗教的角度说,在宗教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作为社会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宗教是艺术产生的生活源泉之一。
它一方面可以丰富艺术创作的题材,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产生积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宗教也可能直接敢于某种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规范”,从而影响正常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念,造成对艺术发展的阻碍,使得宗教影响下的艺术失去了一般艺术的审美特征,形成一种仅仅满足教会需要的“公共风格”。
从艺术的角度说,作为对宗教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有助于增强宗教的影响力,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为宗教地位的巩固以及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