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通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一、网络通信协议 (1)
1.1协议栈:一组协议的集合 (1)
1.2分层设计的意义: (1)
1.3分层模型OSI (1)
1.4以太网帧格式 (2)
1.5 IP编制 (2)
1.5.1 IP地址分类 (2)
1.5.2私有地址范围 (3)
1.5.3特殊地址 (3)
1.6 CIDR(无类域间路由) (3)
1.7网关 (4)
1.8 ICMP(控制报文协议) (4)
1.9传输层协议 (4)
1.9.1 TCP特点: (4)
1.9.2 UDP特点: (5)
1.10 ARP(地址解析协议): (5)
二、路由协议 (7)
2.1静态路由: (7)
2.2动态路由(互相学习,自动维护) (7)
2.3 RIP(路由信息协议) (8)
2.3.1 RIP工作原理: (8)
2.3.2 RIP防止环路的方法: (9)
2.3.3 RIP特点: (10)
2.4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1)
2.4.1 OSPF协议的特点: (11)
2.4.2 OSPF工作原理: (11)
2.4.3 OSPF报文类型: (12)
2.4.4 OSPF状态机: (12)
2.4.5 LSA描述: (15)
2.4.6 区域间路由: (15)
2.4.7 OSPF配置命令: (16)
2.4.8特殊区域: (16)
2.5 BGP(边界网关路由协议): (17)
2.5.1 BGP特征: (17)
2.5.2 BGP报文种类: (18)
2.5.3 BGP状态机: (18)
2.5.4 BGP通告原则: (20)
2.5.5 BGP属性: (20)
2.5.6 BGP路径选择过程: (22)
2.5.7 BGP路由聚合概述: (23)
三、交换协议 (25)
3.1交换机工作模式: (25)
3.2交换机转发行为: (25)
3.3 STP(生成树协议) (25)
3.3.1 STP工作原理: (25)
3.3.2 Stp配置命令: (29)
3.4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 (29)
3.4.1 RSTP技术原理: (29)
3.4.2 RSTP端口状态: (31)
3.4.3 RSTP配置命令: (34)
四、其他协议 (35)
4.1 Telnet应用场景: (35)
4.1.1 Telnet配置命令: (35)
4.2 ACL(访问控制列表): (35)
4.2.1 ACL基本原理: (36)
4.2.2 ACL配置命令: (36)
4.3 FTP(文件传输协议): (36)
4.3.1 FTP运行机制: (37)
4.4 链路聚合: (38)
4.4.1 链路聚合的好处: (38)
4.4.2 交换机配置命令 (40)
4.5 VLAN(虚拟局域网) (40)
1.基于端口的VLAN (41)
2.基于MAC地址的VLAN (42)
3.基于网络层协议的VLAN (42)
4.根据IP组播的VLAN (43)
5.按策略划分的VLAN (43)
4.5.1 VLAN配置命令: (44)
4.5.2 Access端口状态: (44)
4.5.3 Trunk端口状态: (44)
4.6 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45)
4.6.1 NAT和NAPT的区别: (45)
4.6.2 NAT配置命令: (46)
4.7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46)
4.7.1 DHCP报文类型 (46)
4.7.2 地址池: (47)
4.7.3 DHCP租期更新: (47)
4.7.4 DHCP配置命令: (47)
4.8 单臂路由: (48)
4.8.1 单臂路由配置命令: (48)
五、其他 (49)
一、网络通信协议
1.1协议栈:一组协议的集合
不同的协议栈用于定义和管理不同网络的数据转发规则。
数据通信协议的定义: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
数据传递的形式:
数据以电子信号的形式穿越介质到达正确的计算机,然后转换成最初的形式,供接收者能够阅读。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分层设计
1.2分层设计的意义:
(1)简化了相关的网络操作(2)提供了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性(3)促进了标准化工作(4)分层易于学习和操作
1.3分层模型OSI
层次作用
应用层为应用层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为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应用层被另一个应用层识别会话层建立和维护会话
传输层提供可靠或者不可靠的传输服务(TCP/UDP)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供路由器选路(IP)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并进行差错检测
物理层在设备之间传送比特流
OSI层次设计理念
服务:上层为下层提供服务
接口:上层与下层对应接口
协议:本层的服务
PDU(协议数据单元)
分层模型TCP/IP
层次作用
应用层产生数据
传输层封装数据段
网络互联层封装数据包
网络接口层封装数据帧和比特流
1.4以太网帧格式
EthernetLL Dmac Smac Type Data Fcs
目的源类型数据校验值1.5 IP编制
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IP地址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通常用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
1.5.1 IP地址分类
A类 0.0.0.0--127.255.255.255
B类 128.0.0.0--191.255.255.255
C类 192.0.0.0--223.255.255.255
D类 224.0.0.0--239.255.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