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_公共建筑部分
深圳市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深圳市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686c90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6.png)
深圳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深圳市是中国经济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创新的试验田,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节能减排的投入,其中绿色改造项目是一站式提升建筑节能效益的重要途径。
为了激发更多建筑业内主体的积极性,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20年5月1日公布了《深圳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将绿色改造的评估标准从绩效报酬到多项节能减排,发挥了主体参与的作用,实现绿色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标准》的有效实施将分三个阶段,即绿色改造评估、建筑绿色改造实施以及绿色改造绩效评估。
其中,绿色改造评估包括省能改造项目设计、投资可行性分析、绿色改造计划实施、基础保持等;建筑绿色改造实施需要根据各个省份具体的政策要求,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并积极辅助引导参与单位实施绿色改造;绿色改造绩效评估包括建筑能耗评估、节能减排绩效评估、能耗评估体系建设等。
深圳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从投资管理、技术保障、资金扶持、衔接外部资金等多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从投资管理方面,深圳市将资金使用,重点投入对能效有改善影响的改造项目,减少改造开支,促进投资降低;从技术保障方面,根据实施步骤,为各个改造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指导落实各改造部位的改造工作;从资金扶持方面,加大对绿色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效益;从衔接外部资金方面,深圳市将利用多种融资模式,降低参与主体投资,更有利地发挥社会资本的有效作用。
深圳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深圳大力发展绿色改造,推动深圳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圳市以此为契机,将持续稳步推进绿色建筑改造事业,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一个绿色发展的先行城市。
深圳市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深圳市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https://img.taocdn.com/s3/m/c3c5ba3227d3240c8547ef0d.png)
深圳市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2017 深圳前言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53号),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自查与审查工作,提高我市绿色建筑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受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委托,由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与深圳国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深圳市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2015版)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审查要点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国内绿色建筑审查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市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编制了本审查要点。
本审查要点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审查材料;5.审查要点;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要求,修订了评价对象、评价建筑类别界定的原则、评价等级的划分以及审查材料和审查要点的内容。
2.修订了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报告、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合格意见书的内容。
本审查要点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管理,由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具体条文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地址:深圳市振华路8号设计大厦509;邮政编码:518031;电子邮箱:cjzxgreen@),以便今后修订和完善。
编制单位: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国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编制人员:唐振忠、李泽武、王蕾、庞观艺、张成绪、许媛媛、陈辉虎、周晓璐、黄旭阳、魏泽科、方聪、刘培、李鑫、袁玉华、许鹏远、杨武、张进、邓萝瑰、张沙沙、吴英诺主要审查人员:刘建平、朱宝峰、邢凤春、田智华、鲁艺、凌智敏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5)4 审查材料 (9)4.1 基本要求 (9)4.2 施工图设计要求 (10)4.3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要求 (12)4.4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要求 (13)4.5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报告要求 (14)5 审查要点 (15)5.1 规划(建筑)专业 (15)5.2 建筑专业 (26)5.3 结构专业 (44)5.4暖通空调专业 (50)5.5 给排水专业 (68)5.6 电气专业 (83)5.7 景观专业 (90)附录 (95)附录A 标准条文按专业划分索引表 (95)附录B 标准条文按顺序划分索引表 (100)附录C 设计阶段不参评条文 (106)附录D 审查流程 (107)附录E 参考标准及政策文件名录 (108)1.0.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的总体要求,为贯彻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53号),推进深圳市绿色建筑的发展,规范和统一深圳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自查与审查,制定本审查要点。
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52a0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8.png)
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绿色建筑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深圳市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标准,以引导和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设计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气候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空调、照明等能耗设备的依赖,降低建筑的能耗。
其次,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建筑材料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环保性能和可再生性,尽量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建筑对资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还要求建筑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建筑的运营管理应注重节能减排,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深圳市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这不仅是对建筑行业的规范,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将承担更大的环境责任,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将为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深圳市的绿色建筑标准不仅对建筑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建筑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希望通过深圳市的努力和实践,能够推动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建筑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整理)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组合建议方案
![(整理)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组合建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90b4c168884868762d673.png)
附件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组合建议方案
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
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4.《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
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
7.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规章
二、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组合建议方案(公共建筑)
1.规划专业负责
2.建筑专业负责
3.暖通专业负责
4.电气专业负责
5.给排水专业负责
6.结构专业负责
7.景观专业负责
参照以上建议项进行设计,项目达标情况统计如下:
三、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组合建议方案(居住建筑)1.规划专业负责
2.建筑专业负责
3.暖通专业负责
4.电气专业负责
5.给排水专业负责
6.结构专业负责
7.景观专业负责
四、其他相关说明
1.以上《方案》各专业中所引规范条文的序号均指《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中相应条款的序号。
2.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参考本《方案》时,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深圳绿色建筑指标
![深圳绿色建筑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4da944ea8956bec0975e335.png)
深圳绿色建筑指标1、节地◆ 1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高层不高于15m 2,中高层不高于20m 2,多层不高于25m 2,低层不高于37m 2;◆ 2组团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高层不高于11m 2,中高层不高于16m 2,多层不高于20m 2,低层不高于30m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乡土植物的选用比率及常用植物的选用比率符合:乡土植物占总植物数量的比率≥60%; 场地内主要树种产地与运输范围在500km 范围内。
◆用地面积5万㎡以上的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5%,用地面积5万㎡及以下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 ◆2公共绿地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 ,面积不小于400㎡。
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m 2。
◆用地面积大于25万m 2的住区不实施封闭管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 ◆实测或模拟证明用地面积15万m 2以上的住区夏季热岛强度不大于0℃,用地面积15万m 2及以下的住区夏季热岛强度不大于1.5 ℃; 硬质地面遮荫率不小于30%;铺路材料太阳能吸收率小于0.7; ◆减少地面停车比例,除低层、多层住宅外,地面停车率不超过10%。
◆用地面积15万㎡以上的住区应进行自然通风数值模拟设计;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 高处,人行及活动区域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大于2,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 。
◆每100m²绿地上乔木量不应少于3株,灌木量不少于10株; ◆2每100m²硬质铺地上乔木量不应少于1株; ◆3选用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度满足:住区规模≤5万㎡时不少于45种,住区规模5~10万㎡时不少于55种,住区规模≥10万㎡时不少于60种。
2、节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2004, ◆1楼梯间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10 W/m 2,走廊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5 W/m 2,电梯厅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15 W/m 2,地下车库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5 W/m2建筑主入口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100W/m,建筑其他主入口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70W/m。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4743d2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d.png)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建筑项目进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量,从而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1. 节能标准:评价建筑节能性能,包括建筑外墙保温、建筑隔热、建筑夜间散热等指标,并要求建筑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节能标准。
2. 资源节约:评价建筑对水、电和材料的合理使用程度,包括建筑节水设施、节电设备、可再生能源设施等指标,并要求建筑在资源利用效率上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要求。
3. 环境污染控制:评价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包括建筑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控制、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等指标。
4. 健康与舒适性:评价建筑内部环境对居住者健康和舒适性的影响,包括建筑采光、通风、温湿度控制等指标,并要求建筑满足相关健康和舒适性要求。
5. 可持续发展:评价建筑的可持续性,包括建筑对城市发展、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建筑的环境承载能力等指标。
6. 创新性和示范性:评价建筑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包括建筑设计理念、技术创新、可复制性和示范效应等指标。
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评价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完善和更新。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_公共建筑部分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_公共建筑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0d12dfe4693daef5ef73d8c.png)
6 公共建筑6.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6.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1 场地设计充分保留与利用场地内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2 根据国家及深圳相关规定保护场地内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6.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选址符合国家和省市的相关安全规定。
1 对用地的选址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的要求,充分考虑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2 用地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要求;3 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如利用原有工业用地的,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和评估,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4 选址周围电磁辐射强度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的要求,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同时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区域。
6.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 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的要求;2 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与住户外窗以及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3 日照分析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6.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1 饮食店、锅炉房、发电机房、配套商业、厨房、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等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或高空排放。
污废水经净化处理后排放;2 空调排热与排风采取高位排放措施,并不对行人产生影响;3 空调制冷设备采用环保制冷剂,不采用CFC制冷剂。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be292fdba0d4a7302763a12.png)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价标准(试行)绿城房地产集团二零一一年十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践行绿城集团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企业文化理念,引导绿城建筑科技(公共建筑)的绿色健康发展,接轨时代需求,住宅科技部归纳、整合了我国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评价/认证体系,总结出本《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价标准(草案)》。
编写本标准是为了使绿城绿色建筑(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城建筑科技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多角度、多层面推进绿城集团对绿色建筑(公共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本标准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借鉴了美国LEED评价标准(2009)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集团内部的绿色建筑设计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制定本标准。
1.1.2 本标准依照我国业内现行的主流评价标准、认证体系的内容和要求编制,适用于指导绿色建筑(公共建筑)的评价标识和指导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
1.1.3按照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内容判定得分情况和达标情况。
根据达标情况评定建筑绿色等级;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对水平,可适用于工程项目评审工作。
1.1.4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应从满足控制项的要求开始。
1.1.5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达标判定,判定结果分为是、否、不参评三种。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1.6某条文要求不适应该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作为参评项,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深圳二星绿色建筑标准
![深圳二星绿色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d5e80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6.png)
深圳二星绿色建筑标准A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cities in China, Shenzhen has been making great efforts in implementing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作为中国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深圳一直在努力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are essential for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绿色建筑标准对于减少建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is that it helps to conserve natural resources. 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一个主要好处是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
Furthermore, green buildings can also improve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ose who live or work in them. 此外,绿色建筑还可以改善居住或工作在其中的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benefits, green buildings also have the potential to save money in the long run. 除了环保和健康的好处外,绿色建筑还有潜力在长期节省资金。
Shenzhen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promoting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setting an example for other cities to follow. 深圳一直走在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前沿,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公共建筑)-整理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公共建筑)-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3f95b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7.png)
附表一:数据摘自GB/T 50378-2006,一、二、三星的具体要求见规范§3.2.2条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建筑)注:达标判定结论有3种: 满足要求 √,不满足要求 ×,不参评 〇序号 指标类别标准条文分值设定 得分达标判定分值 总分1节地与 室外环境 控制项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控制项不打分︹下同︺- -2 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 -3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
- -4 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 -5 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 -6 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 -7 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8 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 -9 一般项 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10 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11 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12 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13 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度季、夏季的自然通风14 4.1.14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 ㎡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的通知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9f8967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e.png)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
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公布日期】2009.08.11
•【字号】深质监[2009]221号
•【施行日期】2009.09.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绿色
建筑评价规范的通知
(深质监〔2009〕221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推进深圳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市建设局组织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编号:SZJG 30-2009)。
该规范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发布,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具体文本请链接:/ztlm/zjgz/bzhgz查询。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一日。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规划阶段)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规划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d90ed4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0.png)
绿色专篇(规划阶段)(适用于民用建筑)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报告日期:编制说明:1.本《绿色专篇》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方案文本中的一个章节。
2.各条文措施说明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不可直接抄写条文要求。
一、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综合性建筑2.绿色建筑建设目标: 基本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装配式建筑评分:4.建筑现状: 新建建筑 改建建筑 扩建建筑二、设计依据1.《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4.《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5.《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6.《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深规〔2007〕92号)7.《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8.《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44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45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4.《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1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1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1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19.《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3.《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JG18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7.《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28.《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29.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等三、建筑节能设计说明1.建筑节能率依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规定,居住建筑节能率应为65%以上,公共建筑节能率应为72%以上。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https://img.taocdn.com/s3/m/6fd5ca4ebcd126fff7050bc3.png)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基本条文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基本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0cf019a8114431b90dd801.png)
附件3:《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基本条文及审查要求一、基本条文:(一)居住建筑基本条文1、方案和扩初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3.0.9)2、场地设计应保留与利用场地内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
(4.1.2)3、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应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
(4.1.5)4、建筑布局应紧凑,且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5)5、住区规划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住区风环境应有利于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0)6、住区绿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住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
(2)绿化物种应选择适宜深圳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3)绿化设计应乔、灌、草结合,选用绿量大的植物,构成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每100m²绿地上乔木量不应少于3株。
(4)木本植物种类满足:住区规模≤5万㎡时不少于45种,住区规模5~10万㎡时不少于55种,住区规模≥10万㎡时不少于60种。
(4.1.11)7、住区内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45%。
(4.1.12)8、地下空间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4.1.14)9、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应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其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应超过500m。
(4.1.17)1010、、人行道系统应综合考虑遮荫、休憩、排水、防滑、无障碍等措施(4.1.18)1111、、住区应配套自行车停车场(库),停车位不应小于3辆/10户。
住户停车距离不大于100m。
(4.1.19) 1212、、建筑造型应简约,无大量纯装饰性构件。
(4.2.1) 1313、、每套住宅应设阳台。
(4.2.4)1414、、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应设置外窗,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规定。
(4.2.6) 1515、、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doc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doc](https://img.taocdn.com/s3/m/56556551c5da50e2524d7f57.png)
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规定了深圳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适用于深圳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其他建筑可参照执行。
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小区或单栋建筑为对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阶段的评价和建成后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居住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和公共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应在其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建成后的评价,应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宜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并提交相应分析报告。
申请评价方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施工与调试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文档。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和得分项。
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得分项则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得分项每条分值均为1分。
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采取了创新措施,从而较大地超过相应指标的要求,或达到合理指标但具备显著降低成本或提高工效等优点,或为深圳地区同类项目首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或将成熟技术首次按非常规方法应用于建设运营中时,可获得创新分。
每条创新项分值均为1分。
创新分总分不超过5分。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立项阶段)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立项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493206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9.png)
XX项目立项阶段绿色专篇编制说明:1.本《绿色专篇》为《项目建议书》中的一个章节。
2.各条文措施说明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不可直接抄写条文要求。
一、主要依据文件1.《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3.《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5501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44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45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10.《深圳市重点区域建设工程设计导则》11.《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12.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建筑节能说明(一)建筑节能目标1.建筑节能率依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规定,居住建筑节能率应为65%以上,公共建筑节能率应为72%以上。
本项目建筑节能率:2.建筑碳排放强度依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规定,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a)。
本项目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 %,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 kgCO2/(㎡*a)。
三、绿色建筑说明(一)绿色建筑目标项目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并将以人为本、关注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绿色建筑内涵延伸到整个项目的建设中,凸显本项目的绿色特质。
本项目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星级(二)绿色建筑主要指标1.一般要求【根据项目目标星级,明确项目各章节的最低得分要求】项目应进行全装修,且根据项目的目标星级,需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按比例提高,并满足对节水器具、隔声性能、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比例的要求。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610f9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0.png)
深圳市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一、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综合性建筑2. 绿色建筑建设目标: 基本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装配式建筑评分:4. 建筑现状: 新建建筑 改建建筑 扩建建筑二、设计依据1.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3.《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5-2018 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4.《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4—2018)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2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6.《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7.《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8.《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20192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9.《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1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3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20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3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3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34.《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T458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 3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DBJ1517.《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203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DBJ/T151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37.《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3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标准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39.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项目情况自行补充)三、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说明(居住建筑)(一)节能计算软件及版本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版本:PKPM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PBECA 版本:天正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TBEC(广东版) 版本:其他:(二)节能评定结果1.节能合规性判定2.建筑碳排放计算结果(三)建筑节能热工设计1.外墙热工性能:外墙外表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W/(㎡·K)平均热惰性指标D:2.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玻璃门及天窗外窗可开启面积:;最不利房间位置、名称;其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A ;该房间地面面积B ;该房间外窗总面积C ;A/B= ;A/C= ;C/B= ;该房间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外门窗面积统计及遮阳系数的计算详节能计算书。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优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绿色建筑评价及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的通知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优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绿色建筑评价及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3afd33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f.png)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优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绿色建筑评价及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日期】2014.04.16•【字号】深建节能[2014]23号•【施行日期】2014.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优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绿色建筑评价及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的通知(深建节能〔2014〕23号)各区住房和建设局、宝安区建设局、宝安区住宅局、各新区城建局,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施工安全监督站、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各建设、设计、审图单位,其他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市政府令第253号),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全市民用建筑项目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绿色建筑评价和相关监督检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
各区(含新区)建设主管部门、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应认真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第二十条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第十三条等相关规定,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的情况进行抽查。
二、关于抽查比例与抽查方式。
各区(含新区)建设主管部门、促进中心应切实转变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监管方式,按照从施工许可前的抽查为主向施工许可后的执法检查为主转变的原则,逐步调低施工许可前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比例,抽查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40%。
具体抽查方式应结合辖区项目实际监管需要,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并在相应办事指南中予以说明。
三、关于抽查(备案)服务相关手续办理。
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被抽查到的建设项目,须获得《深圳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备案)意见书》(见附件);未被抽查到的项目,应纳入后续的执法监督检查。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383f788227916888486d7e9.png)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 《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11.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 地下: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2) 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3) 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 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的管理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2) 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3) 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 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2) 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中的有关规定;3) 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4) 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