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吴桃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认为是社会因素。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这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我们定西市是经济相对滞后的贫困市区,农村生活质量较低,加之区域因素,年降水量很少,仅靠有限的农作物收入,很难维持家境。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目前,由于学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加上农村的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大多数老师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一方面,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在学习方面困难较多,很难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上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而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学校里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寄宿制管理方式。因为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据调查,大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是住校,也对留守儿童心理帮助不大。

再次,形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归于家庭。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互动,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性格上较为内向、孤僻;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人际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常有撒谎、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家庭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相对重要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系统很多是由隔代监护者构成的,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存在着种种误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监管极不到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是怎样的

首先,他们不善于人际交往。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家里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的劣势是祖辈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触的生活面与儿童的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儿童模仿学习人际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并且表现为过度敏感、疑心较重,总是感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惕和敌意,久而久之,导致朋友越来越少。

其次,他们内心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他人的怨恨情绪。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只能出去打工,对父母打工并不理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于父母的怨恨之情,并且刻意与之疏远,甚至在心底埋怨父母的无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儿童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不满。

第三,他们行为举止异于平常人。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监护与教育,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会导致他们道德品质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叛逆行为时有发生;而他们又由于这些叛逆行为的发生而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甚至受到排斥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第四,他们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发生偏移和扭曲。在“打工潮”带来的影响下,家长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不关心,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金钱方面的弥补,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不良影响,导致儿童对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狭隘化,固化,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宏大的抱负。潜移默化的形成了“金钱万能观”。

三、如何就自己从事的职业,最大可能的帮助留守儿童,使其心理健康成长。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了让留守孩子有健康阳光的心灵,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物质财富,还要给孩子精神财富,不要光给孩子疼爱,还要给孩子以教育。每年应该抽一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精神需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要针对教师和代理监护人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经常与教师和代理监护人联系,掌握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第一手资料,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抚慰。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有时候比学校教育效果更佳。因此,家长在与子女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并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父母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学校应尽快从只重分数,不重素质教育的不良取向中走出来,建议学校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定期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每个教师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学校多组织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让留守孩子能在学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当地的政府要加大学校的师资配备,让学校有更多的教师和时间投入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工作当中去;联合社会力量完善留守儿童帮扶机制,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让全社会都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组合社会力量,创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负起责任,创建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合作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和监护体系中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和素质的发展。首先,村委会要承担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学校应体会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解决他们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最后,社会相互配合,寻找有效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决策。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成为一名健全的社会公民。

4、注重留守儿童的自我心理调节功能。要想使得儿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首先要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加以引导。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自我概念在儿童发展的多方面有重要作用,积极自我概念的养成在儿童教育目标中具有特殊地位。所以要引导儿童全面的认识自身,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不给自己贴“被留守、缺少父母疼爱”的标签,不一味自卑,而是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勇于逆流而上的意志品质;其次要改善留守儿童的自我体验,教会他们自我安慰、自我排解,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