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超障区之间的衔接
FAF为电台
反应3秒+建立坡度3秒 最后进近最大真空速(TAS)+30kt全向 风 转弯坡度 20 °
最小超障余度(MOC)
起始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中间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山区需增大MOC
注:MOC-Minimum Obstacle
Clearance
起始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300米。 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300米逐渐 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 。
中间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150米。 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150米逐渐 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
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1)
有FAF的最后进近航段
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范围:从FAF至MAPt ,包括FAF定位容 差区 最远从距VOR最远20海里或NDB最远15 海里处开始。 VOR扩张角7.8°,宽度±1海里;NDB 扩张角10.3° ,宽度± 1.25海里。
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复飞程序的构成
复飞起始段 复飞中间阶段 复飞最后阶段
复飞起始段
建立爬升和改变飞机外形; MAPtSOC 不允许改变飞行方向
复飞中间阶段
从SOC开始到取得并能保持50米超障余 度的第一点为止。 标称梯度2.5% 复飞航迹可从SOC开始做不大于15°的 转弯 。
复飞最后阶段
中间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2)
下降梯度
应该平缓,如需下降要在最后进近之前提供 一段足够长的平飞段,最大下降梯度5%。
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1)
仪表飞行部分 目视飞行部分
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2)
航迹对正
最后进近航迹应尽可能与跑道中线延长线重 合。 由于其他原因,最后进近航迹不能对 准跑道中线时,则应根据最后进近航迹与跑 道中线的对准程度,确定采用直线进近还是 盘旋进近。
精确地量出副区内各障碍物所在区域的 宽度(L)和该障碍物到进近航迹的垂直
距离(l),查出各障碍物的标高( ho)。
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 法(2)
逐一计算主区最高障碍物的超障高度、 副区各障碍物的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 数值最大的一个就是相应航段的最低超 障高度(OCA)。
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
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75米。 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75米逐渐向外
递减至外边界为零。
无FAF的最后进近航段
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90米。 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90米逐渐向外
递减至外边界为零。
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2)
从FAF至跑道的距离超过11KM时,每超 过0.2KM,超障余度应增加1.5米。但如 果其间设置一个梯级下降定位点,只要 这个定位点距跑道在11KM以内,则梯级 下降定位点和复飞点之间可使用基本的 超障余度。
进近各航段的设计标准
起始进近设计标准 中间进近设计标准 最后进近设计标准Βιβλιοθήκη 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1)
航迹对正
起始进近航迹在中间进近定位点与中间进近 航迹的交角不应超过120°,如果交角超过 70°,则应确定一条径向线或方位线,以提 供至少2NM转弯前提量。如果交角超过 120° ,应采用U形程序、反向或直角航线。
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目的-减少航段 最低超障高度。 最后进近航段最好只规定一个梯级下降 定位点 。 起始和中间航段的梯级下降定位点 应分 别符合IAF和IF的标准,最后进近航段应 符合FAF的标准。
计算OCA时可不考虑的障碍物
第三节复飞程序
复飞程序的构成 复飞和起始爬升点 直线复飞的超障计算 转弯复飞的超障计算
范围:从IF 至 FAF ,包括IF定位容差区。 其内外边界由直线连接起始进近区和最 后进近区的内外边界,在IF处,区域宽 度一般为±5NM。 在FAF处,其宽度等于最后进近区在该 点的宽度 。
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直线航线宽度为±5NM 如果IF为电台,则在IF 处的宽度可以缩 减。VOR为±2NM, NDB为±2.5NM。 如果起始进近的某一部分离NDB28NM或 VOR37NM以上时超障区宽度应扩大
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3)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建立直线进近 。
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的交角,A、 B类飞机不大于30°,C、D、E类飞机不超 过,15°。交点距入口不少于1400米。
在跑道入口前1400米处,最后进近航迹与跑 道中线延长线的横向距离不大于150米。
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4)
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2)
航段长度
根据该航段规定的下降梯度和需要下降的高 度确定
下降梯度
最佳下降梯度4%,最大下降梯度8%
中间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1)
航迹对正
直线航线和U形航线(从IF到FAF)的中间 进近航段应与最后进近航迹一致。FAF为电 台时,偏离角不大于 30°
航段长度
不应小于5NM,最佳10NM,不应大于 15NM(P20页表2-1)
山区需增大MOC
当山区有37km/h(20kt)或更大流速的风在 这种地形上空运动时,最小超障余度 (MOC)应增大,最大MOC可以翻一翻。
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 (1)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精确地绘出各进近 航段的超障区,以及各进近定位点的定 位容差区。
查出主区内最高障碍物的标高( ho )。
航段长度
从跑道入口算起,最佳长度5NM,最大长度 10NM,最小长度见表2-2
下降梯度
5%为最佳,最大不超过6.5%
下降梯度

H FAF 15 FAF至入口的距离
100%
第二节 最低超障高度的计算
各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 最小超障余度(MOC) 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
各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
第二章 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主要内容:仪表进近和复飞程序 的建立,超障区和最低超障高度 的确定
第一节仪表进近程序的建立
程序模式 导航设施的布局 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
程序模式
直线航线、U形航线适合交通繁忙机场 反向和直角航线适合交通量比较少的中、 小机场,所需导航设施比较少 。
导航设施的布局
老布局 新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