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泊秦淮》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优选泊秦淮pptppt(共28张PPT)

优选泊秦淮pptppt(共28张PPT)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 唱《后庭花》。
合作探究:赏析1、2句。
1、第1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 样的感觉? 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说说你 的看法。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烟、水 、月、沙

※首句的两个“笼”字好在哪?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 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 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 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 治主张未得施展。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写 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 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 “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3、描绘出声音的一句是: <3>写作手法角度:运用曲笔,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由景及 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3、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
酒家。” 所展现的画面。
4:赏析3、4句。
(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
▪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
▪ 不知:凸现诗人的感慨之深;
▪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泊秦淮课件ppt课件

泊秦淮课件ppt课件

创作过程
杜牧在秦淮河畔泊舟时,被河两 岸的繁华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 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悲凉。
这些感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于是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在创作过程中,杜牧巧妙地运用 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内
涵更加丰富。
03
泊秦淮的诗词解析
诗词内容
总结词
描绘秦淮河夜景,抒发诗人感慨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晚的景色,展现了河水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泊秦淮课件ppt
contents
目录
• 秦淮河简介 • 泊秦淮的创作背景 • 泊秦淮的诗词解析 • 泊秦淮的艺术手法 • 泊秦淮的影响与评价
01
秦淮河简介
地理位置
01
秦淮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是南京市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也 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河。
02
秦淮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自 东向西流经南京市区,最后注入 长江。

名人评价
高度赞誉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评价《泊秦淮》为“忧世之音 ”,充分肯定了这首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推崇备至
现代文学家茅盾认为这首诗是杜牧诗中的精品, 对其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景象赞不绝口。
深入剖析
著名学者钱钟书在著作中深入剖析了《泊秦淮》 的文学技巧和思想内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文学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泊秦淮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 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百姓生活困苦。
诗人杜牧见证了这一 时期的历史变迁,深 感忧虑。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等现象加剧了社会矛 盾。
个人经历
杜牧才华横溢,年轻时便以文采名动 京城。

泊秦淮PPT

泊秦淮PPT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 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 思想感情。
—— ·
感 谢 聆 唐 听 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 者的本意是斥责歌女吗?
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应用的一种曲笔。真正不 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婉曲而形象地议论, 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家 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 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相关练习
《泊秦淮》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作,是一首借古喻今、感伤时事、 忧国忧民的弘扬爱国主旋律的作品
默写题
《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
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
是:


《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诗词内容
这首诗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 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 长江。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犹:副词,仍然,还。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 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 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 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 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优秀课件

《泊秦淮》优秀课件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琵琶 女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 人民的苦难。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概述
秦汉文学
以汉赋为代表,注 重铺陈排比,辞藻 华丽。
唐宋文学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代表了中国 古代文学的巅峰。
先秦文学
包括诗经、楚辞等 ,是国古代文学 的源头。
魏晋南北朝文学
出现了志怪小说、 山水诗等新的文学 样式。
《泊秦淮》优秀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详解 • 艺术手法鉴赏 • 诗歌意象与审美体验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CATALOGUE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杜牧生平及成就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 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泊秦淮》创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 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 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 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思考题
思考《泊秦淮》中的意境构成, 包括景物描绘、情感氛围等方面

探讨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 似的意境营造方法,如借景抒情
、象征等手法。
选取一个主题或场景,尝试运用 《泊秦淮》中的意境构成方法进
行创作。
分享交流:你最喜欢的杜牧诗句及其原因
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杜 牧诗句,并阐述喜欢 的原因。
讨论该诗句对自己的 启发和影响,以及在 写作中如何借鉴和运 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 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 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世达官贵人 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 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 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 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 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 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 《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 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 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 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 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 堪重听耳。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 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传承
Chapter
儒家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01
02
03
仁爱之心
诗歌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 切关爱,体现了儒家仁爱 思想。
中庸之道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追 求,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诗歌中的礼仪、典章制度 等元素,彰显了儒家对礼 制的重视。
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传递
诗歌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运用意象 和比喻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静 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 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结构
诗歌采用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前两 句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后两句则通 过商女的歌声表达诗人的情感。整首 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Chapter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音韵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沙”与“家”押韵,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节奏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停顿,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前一句节奏紧凑,后一句则舒缓悠长,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呈现出秦淮河夜景的朦胧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一 句,通过描绘轻烟、淡月、寒水和沙滩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朦胧而静谧的夜景图。
视觉冲击力
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的红颜与“亡国恨”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 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中将轻烟、淡月比喻为笼罩在沙滩上的轻纱,形象 生动地描绘出秦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象。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
要点一
总结词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泊秦淮》诗歌以秦淮 河为背景,抒发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杜牧的《泊秦淮》诗歌中,他通过对秦淮河畔的景象和历 史的回顾,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中透露出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其他诗人与秦淮河的诗歌
总结词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泊秦淮 》诗歌以秦淮河为背景,表达了深沉的历史 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详细描述
李白的《泊秦淮》诗歌中,他通过描绘秦淮 河畔的景象,引出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 诗中表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对历史兴衰的 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 忧虑。
杜牧的《泊秦淮》
教育推广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向公众 普及秦淮河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和尊重。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 以展示和传播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旅游开发
合理开发秦淮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为当 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 和体验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1 2 3
悠久的历史背景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渊源,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淮河沿岸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观,如 古城墙、古寺庙、古桥等,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重要的交通枢纽
秦淮河作为古代水路交通的要道,促进了地区间 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
和思考。
05
泊秦淮的旅游资源
秦淮河的旅游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泊秦淮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泊秦淮课件(共30张PPT)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 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 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 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烟:烟雾。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 寒水细沙,
两百多年后,晚唐诗人杜牧来到了金陵,陈朝的旧事已随秦淮河的 流水逝去,没想到河畔传来一段乐 趣,却让历史的记忆重新复活。成绩 了这篇怀古名作泊秦淮。
诗题名为泊秦淮,泊是停船靠 岸的意思,题目的意思便是在秦淮 河畔停船靠岸,杜牧的船儿在夜色 茫 茫中慢慢行驶,船身被烟笼寒 水月笼沙的美景环绕着,一层薄薄 的轻烟,笼罩在秦淮河的水面上, 月亮的 光辉将沙滩笼罩成银白色 的模样。
本来从河对岸,灯火光辉的看台上,传来了一支哀 婉动人的曲调,那若即若离的歌声,传到杜牧的耳 朵 里,让他听出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 楚愤然。
那些在舞台上摇曳生姿的歌女们,她们哪里知道陈朝亡国的伤痛悔恨啊!隔着河 竟然在浅吟低唱着当 年陈后主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其实商女们哪有唱歌的决 定权啊,那些台下纸醉金迷的王公贵族,达 官显贵,才是点唱玉树后庭花的人。
忧民的思想感情。
下节课学习内容
为优秀的自己鼓掌!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诗歌赏析-泊秦淮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为六朝古都,金陵可谓是金芒万丈,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的皇帝,都曾经定都于 此,可皇帝们一旦来到灵秀俊美的金陵城,很多都变成了大昏君。
陈朝的后主陈叔宝,便是六朝昏君的代表之一,作为皇帝,他竟然从不批阅奏章,而是天天饮酒作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 秦 淮 》 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 秦 淮   》 课件PPT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
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 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 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
泊秦淮
知备查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 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 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 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 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 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合作探究
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 达什么?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 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 时之痛,委婉深沉。
借古讽今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 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 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
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

小结: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
活的鄙视和对时风和时局 的忧愤
写作背景:
秦淮,是1条河的名称 这条河江苏省 秦淮河由城 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 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 《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1种情形下又听 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1起来欣赏杜牧的 《泊秦淮》 这是1首5言绝句
朗读: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体会诗意: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只停泊在秦 淮河上,与岸边的酒店靠得很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 《后庭花》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 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1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 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 作者面对这样的1番景 象,这样的1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 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 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 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 豪门贵族不以为鉴,1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 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 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赏析诗歌 1、赏析1、2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 家 诗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1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 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 靠近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 笼罩 “寒”字令你 想到了什么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 除了季 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 心的冷

2024版《泊秦淮》PPT精品课件

2024版《泊秦淮》PPT精品课件
中蕴含的深沉、忧郁的情感。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分享各组对 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悟。
2024/1/29
22
分享交流:你最喜欢的杜牧诗句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杜 牧诗句,并阐述理由。
2024/1/29
学生间互动交流,探讨各自喜 欢的诗句在情感、意境、语言 等方面的魅力。
通过分享交流,增进学生对杜 牧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02
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散文方面,还 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哦。
4
《泊秦淮》创作背景
《泊秦淮》是唐朝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 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2024/1/29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 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PPT精品课件
2024/1/29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9
•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详解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色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2
01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2024/1/29
3
杜牧生平及成就
2024/1/29
01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 出的诗人、散文家。
作乐的好去处。
2024/1/29
12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色
2024/1/29
13
独特的表现手法
01
02
03
细腻入微的描写
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将 秦淮河的风光、夜色、人 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 强烈的视觉感受。

泊秦淮 课件PPT 杜牧

泊秦淮 课件PPT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秦淮河: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自六朝以来,一直 是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河两岸秦楼 楚馆林立,浓酒笙歌,丝竹飘渺,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 仍不减当年,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泊秦淮》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意绪。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 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 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著有《樊川文集》。
隔商夜 烟 泊 烟霭笼罩着秦淮河清冷的江水,月光洒 江女泊 笼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近处都 秦 满 滩头, 是酒楼。 犹不秦 寒 淮 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 杜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唱知淮水 牧 后亡近月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隔着河 庭国酒笼 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花恨家沙
隔商夜烟 江女泊笼 犹
杜 牧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 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 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互文
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 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另有所指, 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哪些点歌的人。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 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 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 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 “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 胧的凄迷景象。) 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 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 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 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除时了节这方面
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 H
(心的冷) 9
H
12Biblioteka 第一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
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
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 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这样的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泊秦淮
(H唐)
1
古诗欣赏
H
2
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 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 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 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 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 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H
3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考:
1、你最欣赏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 3、这首诗实际上是批评谁?哪个字最有力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共12张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共12张PPT)精品课件

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
与形式发生较大
swa
泊秦淮
杜牧
古诗欣赏
杜牧(公元803-约 852年),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汉族,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樊 川文集》。
烟笼寒水 月笼沙
朦胧的月色和 轻烟笼罩着寒 水和白沙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 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2、本诗后两句被称为唐诗绝句精品,请你 说说其在表达上有何特色。 表面上是对歌女的埋怨,实际上则 是批评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 诗人的忧虑与愤慨。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 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 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 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 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 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 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 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 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 演亡国的悲剧。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 亚、东南亚大片区域。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 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 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

《泊秦淮》优秀ppt课件

《泊秦淮》优秀ppt课件
9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是 ? 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
10
4、《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南唐陈后主
11
5、“犹”字好在何处?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
的情形,意味深长。
12
6、作者写作本诗的真正用意在于? 讽刺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13
1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 《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
1、第一句描绘的景致的特点: 迷蒙冷寂 烟、寒二字
7
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8
2、说说“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的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
地点,使之更具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了“商 女”“亡国恨”和“后庭花”。
7、这首诗表面上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 意是什么? 作者的真正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 治者。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15
16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诗文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晚我们的停船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店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 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 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考:
1、你最欣赏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 3、这首诗实际上是批评谁?哪个字最有力度?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
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 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 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 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
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 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 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 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 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 上演亡国的悲剧。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表面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 笔,实则批判了听歌的豪门贵族,这一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 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 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泊秦淮
(唐) 杜牧
古诗欣赏
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 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 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 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渲染气氛
夜泊秦淮近酒家。 叙事:点名环境,交代
时间、地点“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女”的出 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愤之情
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 近酒家。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样的感觉?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 胧的凄迷景象。) 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 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 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 笼罩 )“寒”字令你想到
了什么?(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 )除
了这方面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第一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
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
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 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这样的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