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
摘抄
福鼎第一中学肖巧玲
●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
●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
因此,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教育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灵的碰撞和感动中获得成长。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
在孩子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最大智慧。
●理想是一枚火种,可以抵御黑暗,度过艰难。
在见不到光的日子,人的心灵也有来自理想火光的照耀,更能在坦途中提供能量。
●生命的秘密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必须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任务。
亨利*摩尔
●一个人如果没有大理想,就没有气势;没有中理想,就会缺乏计划性;没有小理想,就不会勤奋。
●人的短视是因为看不远,因此,我们需要站在高处,把目光投向远方。
●真正的学习,并非学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法无定法,但无处不法。
●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
●善良,是检验爱的成色的唯一标准。
●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自己开始的。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
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勇敢,不是肤浅的和莽撞的,恰恰是深沉、内敛的。
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勇者,恐怕未必是对垒中怒形于色、张牙舞爪的一方,而是沉着智慧、绝不放弃的一方。
附送: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哲人约翰·洛克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巨。
他的思想与观点散见在他的著作中,其中包含了知识论、政治哲学、教育思想与宗教哲学等。
他的教育理念,阐述在其名著《教育漫话》中。
他认为藉由教育,主要在于培养社会中的“绅士名流”,此外,也不可忽视其“技艺”的训练。
一、洛克的生平及思想约翰·洛克为英国著名的哲学暨政治、教育思想家。
1646年入西敏寺学校就读,奠定了研读古典文献的学术基础,六年后转入牛津大学,成为该校希腊文兼哲学教师。
当时的牛津仍残存经院哲学的遗风,而他对科学实验及笛卡儿哲学反而较感兴趣。
另一方面,洛克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他也接触了医学的相关知识。
大学毕业时,他担任沙甫兹伯里伯爵的家庭教师和医生,由于同意伯爵的理念,因而在英国革命期间被迫与伯爵逃往国外,1688年回到英国。
革命后,洛克担任过贸易、殖民事务臣等职,在英国享有很高的声望。
此外,洛克可视为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家。
经验主义为哲学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支学派、运动,即从“感觉经验”的进路出发,认为人类的知识乃是透过经验的吸收而来,其著作《人类悟性论》中探讨关于经验主义下的知识论课题。
在政治思想上,他反对“君权神授”而主张“社会契约”论。
在教育上,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观念,而他也提出“技艺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洛克的教育观点,在此阐述如下:
二、洛克《教育漫话》中的教育观点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如下一些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作为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对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作用寄予厚
望。
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洛克坚持“白板论”,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
虽然他也承认有一些凭借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但他认为这类人为数极少,就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便是使儿童成长为绅士,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
什么是绅士?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
一言以蔽之,绅士必须具备上层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具有经营工商业的知识技能和机敏自信;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等多种个性品质,勤奋勇敢,足智多谋;在与人交接上,进退得宜,举止适度,仪态高雅,通晓世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
所以,培养绅士即是要培养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
绅士的教育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在绅士培养的途径上,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
当时上层子弟所就读的文法学校是古典主义的,只教授一些希腊文和拉丁文方面的知识,而不注重治事处世的胆识和方法的训练,不注重道德、礼仪和谦顺行为的培
养,因而是不实用的。
文法学校中的众多学生良莠不齐,其家庭习惯和父母的人品也非常复杂,小绅士在此“日与顽童为伍,斗骗欺诈,无所不学”,就会与之同流合污,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会使性格变得粗鲁、乖戾,不仅不能养德,而且反遭败德之害。
文法学校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进行个别的细致考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而且,小绅士在外也容易在与没有教养、没有德行的下贱仆人的经常接触中学到粗鄙的“言词、诡计与恶习。
”所以,洛克极力主张,凡是有经济能力请得起家庭教师的家庭,应不惜重金聘请具有良好品格,具有丰富的社会实际经验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人作为家庭教师,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洛克坚信:
“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
”
(二)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体育、德育、智育及锻炼法从其对绅士教育目的的理解出发,洛克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
1.体育。
在《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头,洛克就开章明义地提出了身体健康问题: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洛克把一个绅士能否“忍耐劳苦”,“出人头地”同身体强健与否直接联系起来。
怎样才算是“强健的身体”?“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
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
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
洛克说: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
”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
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
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
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
由于洛克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又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比较熟悉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这些体育思想虽有失当之处,但总的说来是正确的,有一些可供借鉴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并未提出有关学校体育的具体内容,这同他主张的儿童教育只能在家庭中进行的思想不无关系。
2.德育。
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
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
“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
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
“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
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
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则为恶。
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的品格所不容的。
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就必须开始于对儿童的各种嗜欲的抵制,就必须及早培养儿童的理性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
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培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
在儿童心智混沌初开之时就要开始着手这一工作,要将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进他们的心里”。
“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因此,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
绅士礼仪首先表现在仪表堂堂、文质彬彬,见人脱帽退步致敬等具体行为方式上,进而要“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要优雅有礼,……能够博得朋友的好评”,进而
再做到“要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敬重与距离”,最后形成懂得礼仪,懂得人情世故,高雅友善,思想刚毅,“举止更有丈夫气概”,“谈吐更能镇定自如”等绅士人格。
洛克指出,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都是与“最能使人喜爱的社交德行”毫不相容的。
“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
所以,洛克把礼仪看得比学问比知识重要得多,他甚至认为,对于未来的绅士来说,首要的品德就是礼仪,这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价值的关键所在。
在道德教育方法问题上,洛克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乃至正确的意见。
(1)及早实践。
洛克说:
“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
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实践。
”洛克认为,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死记硬背规则的办法,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因为“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因此,在儿童念虑初萌,刚省人事的时候,就应该严加管束,通过对道德规则的不断实践使之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习惯于遵循道德的要求。
(2)及早管教。
洛克认为,对儿童不能采取放纵不管的溺爱态度,溺爱只会使儿童骄横纵欲,为所欲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
儿童心智未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且可塑性很大,因此,从儿童小幼时就要早早加以管教,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幼时养成儿
童服从父母意志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管教必须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
对儿童要求过严,事无巨细,使儿童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儿童必然会精神抑郁,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形成懦怯的奴隶性格,这便背离了绅士教育的人格理想。
(3)榜样示范。
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要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
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
另外,家中的仆人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对仆人的选择也不可不慎。
(4)以理说服。
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绅士而不是奴隶,因此,决不可以用权力或命令去强行制服儿童。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无论什么应守的德行,应戒的过失,他们无不可以用理说服”,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温和的据理劝说往往比运用权力和命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对儿童进行说理时,要态度温和,举止镇定,不可气势汹汹,大声喝斥。
说理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应用词明白,简单易懂,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
说理还可以与一些规则的提出相结合,
以使儿童有章可循。
但所订规则不宜过多,且应重在使规则成为人的行为习惯。
(5)奖惩得宜。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儿童的又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奖惩能否各得其宜。
奖励是必要的,但应重在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刺激。
尊重、称誉、扬是一种很好的奖励,而那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甘美的食物和漂亮的服饰来奖励儿童的做法,只会使儿童养成追逐物欲、奢侈、贪婪等心理品质,因而是错误的。
在诸种奖励中,荣誉感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奖励方式。
儿童对称誉和扬是很敏感的,对儿童好的行为及时当众给以扬,就会使儿童更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荣誉。
3.智育。
《教育漫话》的后半部,着重论述了对儿童进行智育的问题。
智育包括了学问、知识以及技能技艺课业等方面的学习问题。
在洛克看来,绅士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因而,智育之于儿童是重要的。
但是,学问同德行相比却居次要地位,德育必在智育之上。
洛克说:
“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人看得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
我不只是觉得对心地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同时我也得承认,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在学问和知识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儿童的聪明、智慧和才干本领都得到发展。
所以,洛克坚决主张,智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借以发展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智育必须同实用性相
结合,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有助于绅士品格的形成,还要有助于对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了一个范围广泛的课程体系。
这些课程包括:
阅读、书写、绘画、外语、作文、神学、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学、年代学、自然哲学、速记等等。
此外,还要学习舞蹈、音乐、击剑、骑马、各种手工技艺、商业计算,最后是出国旅行。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教学必须注意启发儿童的求知欲望,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
教师不仅应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也应在教学中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从而使儿童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光荣而又荣誉的事情,使儿童对读书饶有兴趣,产生轻快感和愉快感。
另外,教材也应尽可能地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将学习寓于兴趣之中,这样,儿童才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从而“自己去要求学习。
”其次,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愿望,有了好奇心,儿童自然会渴望知识,主动去寻求真理,因此,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应予以引导鼓励。
为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必须当着儿童所敬仰的人的面扬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鼓励年长的儿童将所学知识教给他们的弟弟妹妹;对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全都应是“不可侵犯”的真理,等等。
再次,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
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速前进了。
”为了达到集中和保持儿童注意力的目的,要尽可能选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另外,教师应该使学生尽量懂得所学内容的用处,以便使儿童对学习能乐而为之。
最后,教学要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
教学要从简易明白之处着手,一次教的分量不宜过多,对于年龄很小的儿童尤应如此。
要等儿童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新的内容,“应该从心理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这样,儿童的“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
在教育的作用问题上,洛克于《教育漫话》中坚决反对封建贵族为维护等级差别而鼓吹的遗传决定论,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对教育在培育人才,强盛国家中的作用寄予厚望,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洛克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没有认识到教育要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具有教育万能论的理论倾向,这显然又是错误的。
在教育的途径问题上,出于对当时英国学校中重视古代语文,轻视实际知识,重视形式,轻视内容,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古典人文主义的不满,洛克认为绅士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教育。
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它的确反映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重视家庭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的阶级偏见。
当然,其中也包含有洛克重视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正确思想。
在绅士教育内容上,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全面提出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意在满足资产阶级事业
家处理公私事务,开拓海外,充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潮流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
洛克对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
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
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惟能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
洛克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教育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尊重。
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各国资产阶级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值得我们每一个将来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人仔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