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的内涵
一、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从字面上看,就是“现在的时代发生的变化”,就是人类社会在现代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最抽象、最浅显的解释。
现代化就是社会或人的现代特征的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现实活动。
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区别: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
指朝向现代方向发展,相对与前工业社会阶段的发展而言。
现代性:是一种状态,指具有现代的特征和属性。
相对于落后的状态而言。
前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从时间上大约是蒸汽机出现之前的人类社会。
工业社会,又称现代社会,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
前期:以轻工业为主;后期:以重工业为主。
时间:蒸汽机出现之后到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
二、现代化的内容: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一)社会的现代化:纵向和横向。
1、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现代化是从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开始,尤其是蒸汽机出现之后,人类社会从前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然后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所以说,社会的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或者说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2、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各个领域普遍的、深刻的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生活、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物质文明的现代化。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层面。
它具体体现为物质财富、物质环境、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这些物质成果。
当然,这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做基础。
第二,制度文明的现代化。
主要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属于社会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现代化。
其内容包括:生产关系(内在基础),以及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具体的组织体制(主体),民主性的法制与管理(实施系统),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体现)。
第三,是人的思想行为的现代化。
或者说观念、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其实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观念、素质、能力、活动、交往、享受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普遍的、深刻的变化。
它包括: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水平—精神文明的起点和人的素质的基础;文化活动—精神文明的体现;思想信念、伦理道德、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精神文明的实质和人的素质的核心。
生活方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满足各种需要的活动方式,如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休闲方式等。
—人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还是人的现代化。
当然,人的现代化也离不开社会的现代化,它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因此,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
(二)人的现代化:整个人类和个人
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整个人类的现代化。
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
包括整个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
1、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类型、人的身心素质、人的文化素质。
(1)人口类型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和人口结构的现代化。
人口再生产类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传统型: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也高,现代型:出生率低而死亡率也低。
其现代化就是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人口结构:主要指人口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的产业结构。
其现代化就是要增加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第三产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人的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人的身体健康程度。
反映的社会指标是整个社会的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与生活水平成反关系)等。
(3)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知识化水平。
反映的社会指标是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大中小学生占相应适龄人口的比重、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等。
总的来说,人口的城市化、非农化、知识化和健康化是人口现代化的主要反映。
2、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培养现代人的意识和现代人的心理素质。
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个体的现代化。
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
这些素质在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三、人的现代化的特点:历史性。
1、经济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人”,是最大化的利润和效用的追求者,有贪婪和获取的愿望,人都是利己的。
(利己的动机和利他的效果)
2、新教徒
马克思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展示的新教徒就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概括。
新教徒的特点就是功利主义的或者说是现世主义的价值观,即注重现实的利益,在生活中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守财奴),只顾赚钱不顾享受生活。
典型的禁欲苦行主义者。
3、“社会人”。
帕森斯(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对于现代人给出了标准:他所定义的现代人实际上指向的是一个“社会人”。
“社会人”的特点:注重个人利益、坚持普遍标准、工作时不带个人情感、承担专业化的角色、成就取向,只有这样,他才能被现代的社会所容纳。
4、“内部倾向”的现代人。
一个专门研究人的现代化的一个学者里斯曼,他通过对美国人的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传统倾向”、“内部倾向”和“其他倾向”。
传统倾向的人:就是这些人完全按照习惯和古老的惯例来生活的,一旦出了这个团体,他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其他倾向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有高度的个人主义,所以很容易从原始团体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的适应性很强。
内部倾向的人:介于两者之间,既不会完全按照传统的行为规范行事,也不会完全按照新的团体的规范来行事。
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走自己的路,不受其他干扰。
5、“成就需要”的现代人
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麦克莱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从主观上、从人的心理层面去分析
现代人的特点,他认为成就需要是权利、归属等众多需要中的一个重要需要。
成就需要是同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人的行为的背后有成就动机。
6、“现代人”
由美国社会学家阿利克斯·英克尔斯及其研究小组做出的一个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他们认为理想的现代人应该具备以下九大特征和品质:1、有接受经验的能力,对革新与变化没有先入之见。
(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对自己所接触的直接的环境中所产生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面向目前和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
4、把计划和组织信念视为处理生活的方式。
5、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要掌握环境,而不能完全为环境的需要所操纵。
6、相信世界是可以依赖的,相信可以依靠别人和别的机构来履行义务和职责。
7、懂得别人的尊严,愿意尊重他们。
8、信仰科学与技术。
9、相信分配公正,相信根据社会贡献而不是根据某人与这种贡献无关的奇思妙想获得报酬的。
国内:中国近现代对于“人的现代化”的探索:
1、梁启超的“新民说”。
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提出要改造国民性,从道德修养上重新塑造国民的精神面貌。
他为国民设计的新德性,诸如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尚武、进取冒险、国家思想、义务思想等等,也就是当时的人的现代化的内容。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他把三民主义同“自由、平等、博爱”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当时人的现代化的内容。
最终救国失败是因为它是一种救国的政治纲领,仅限于制度文明的现代化而缺少更深层次的精神文明现代化。
3、陈独秀的“新青年”。
陈独秀把“新青年’应该具备的”现代人“的特征是:(l)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4、毛泽东的“新人”。
一句话:德智体全面发展。
5、邓小平的“四有新人”。
内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6、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人类社会: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人的社会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个体的人: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全面发展。
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
——人的个性化(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
7、胡锦涛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内容:强调要尊重人,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