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发展与林业.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后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但由于林业行 政管理生硬地搬用苏联模式,全面推行皆伐, 人工更新跟不上,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抑制了木材贸易的市场化,加之投入 短缺,林区和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 足”,致使林业发展后劲不足。
水土保持发展:
(一)初始研究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 20 世纪中叶)
与上述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是中国林业发
展程度,森林覆盖率低和森林资源的分布 不均是林业的主要特点。最新的森林调查 结果显示,在森林郁闭度大于等于0.2的基 础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恢复森 林生态功能来解决水土保持问题是由世界 各地的各种研究成果验证。
中国林业发展与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均可 大致分为3三个阶段: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做出 了“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规定。
1950年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林业业务会议确定了 “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 林业建设总方针,指导全国的林业建设。同年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这一时期的林业发展,由于打破了旧的、
区域治理,深入发展 阶段( 20 世纪 90 年 代至今)
中国林业发展:
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奠基阶段(1949年~1956 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急 需大量木材,而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森林资源很少, 木材年产量不到1000万立方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 林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发 展森林资源,奠定了中国林业建设的基础。

林业发展:
新中国林业建设的 奠基阶段(1949 年~1956年)
林业建设遭遇干扰 与挫折阶段(1957 年~1976年)
改革开放后林业建 设的快速发展阶段 (1977年~今)
水土保持发展:
初始研究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 20 世纪中叶)
全面发展,综合治理 阶段( 20 世纪中叶 到20世纪80年代末)
中国林业发展
林业建设遭遇干扰与挫折阶段(1957年~ 1976年)
1957年~1976年是一个波澜起伏的历史时期,中国先 后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调整和 “十年动乱”等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对林业建设与发展 而言,动力与阻力并存,发展与停滞相伴。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对森林资源造成的严 重破坏,中央及时调整林业政策,加大对林业的经济扶持。 1964年,中央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 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及时发布了《关于确定林权、保护 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核心是 确定和保证山林的所有权,造林坚持“谁种谁有”的原则。 同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实施育林基金制度,从每立 方米原木销售成本中提取10元作为育林基金,实行专款专 用。南方集体林区也于1964年实行该制度。
中国林业与水土保持发展
目录
01
引言
02 林业与水土保持发展过程
03 针对水土保持的林业计划
04
结束语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 ,在 960 万平方公里 的国土面积中 ,70 %为山丘所占据 ,由于复杂 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开垦, 砍伐森林,刀耕火种加速了生态退化和环境的 率破坏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 ,我国水土 流失的总面积约为 36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38 %。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资源退化、 洪水和干旱以及沙尘暴等问题,成为中国的头 号环境问题。
1982年6月30日 ,国务院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工作条例》 。
1983年3月 ,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 一次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座谈会 ,会后颁发了 《关于加强水土流失重点地区治理工作的暂行规定》,从 此拉开了开展8 片重点治理的序幕。 1988年4月 ,国务院同意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 点防治区。这期间 ,各地区针对水土保持不同类型区的水 土流失规律、 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进行了定位试验和
1940 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林垦设计委员会与金陵大学农学院、 四川大学农学院在成都召开了防止土壤侵蚀的科学研究会 , 会上首次提出“水土保持” 一词。 1945 年中国水土保持协会在重庆成立。 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甘肃天水、 四川内江、 福建长汀河田、 广西柳州西江等地设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 ,对水土保持的技 术措施进行试验。 1950 — 1954年 ,扩建和新建了十多个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 或综合实验站 ,进行坡地利用实验、 小流域规划和治理、 水 文测验等。
专题研究。试验推广了机修梯田、反坡梯田、 引洪漫地、
水坠筑坝、 水枪冲土、 飞机播种、 水土保持林等科研
成果 ,为水土保持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林业发展:
改革开放后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1977年~ 2009年)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十分重 视林业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 的经验,为继续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打下 了基础。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 先河。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了 《森林法(试行)》,并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1981年,经邓小平同志倡导,五届全国人大四次 会议做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水土保持发展:
(二)全面发展,综合治理阶段( 20 世纪中叶到20世 纪80年代末) 1957年 ,国务院决定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同年 7月 ,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 要》 。 截至1960 年 ,全国共有各级水土保持试验站、 工作站181处。 1980年4月 ,水利部在山西吉县召开了 13 省(区)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座谈会 ,在会上拟定颁发了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第一次明确 了我国现阶段小流域的概念。从此 ,全国水土保 持工作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