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9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xx病)

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

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

病的药。

三、烧苗

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

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

2 / 19

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

后就变黄变白。

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六、顶盖苗

覆盖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时苗出现顶盖现象,稻苗出现顶盖时,等到顶盖的土干后,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再浇透水,让苗露出地面即可,不要等到稻苗长大后再处理。防止顶盖苗可采用上面

覆盖河砂或出苗前浇一次水。

七、细菌性褐斑病

育苗过程中不注意通风,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这种病害是苗床通风时,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后有细菌侵入产生的病害。此时一般不用打药应加强通风管

理。

八、药害

3 / 19

由于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很难说清楚。但目前有点眉目的药害有以下几种,如封闭一号打多的情况下,从第1

叶片的叶尖开始往上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出现药害时在不影响稻苗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水份,减少秧苗对药的吸收。有些育苗用的调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药的含量大时往往出现秧苗长势缓慢,有时还出现秧苗叶短,株高矮等畸形苗现象。这样的苗只能采取适当保温保湿的办法促进秧苗的生长。有些农户打封闭药时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往往出

现秧苗叶对生,畸形等苗,这样的苗目前还没有特殊的解决办法,希望农户做到水稻苗田喷壶专用。

九、多磷症

在苗床上施用磷肥多时,秧苗的第1叶片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这样的苗床应减少磷肥的施用量。

水稻病虫害防治

二化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杆中越冬。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二化螟发生在我县呈逐渐加重趋势。

为害症状:

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在虫道出口常有大量排泄物。

发生特点:

4 / 19

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场所不同,一代蛾发生不整齐。螟蛾有趋光性和喜欢在叶宽、杆粗以及生长嫩绿的稻田产卵,苗期多产在叶片上,圆杆拔节后大多产在叶鞘上。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集中为害;在大的水稻植株上,则集中在叶鞘上为害,到3龄后才转株为害。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越冬死亡率低。

防治方法:

防治二化螟要抓消灭越冬虫源,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

1、消灭xx虫源:

及时冬耕或春耕,使稻桩外露,灌水浸田,淹没稻桩7-10天。对冬作田和绿肥田灌跑马水,有利作物生长,又能促使稻桩霉烂。及时烧光有二化螟的稻草或将稻草沤肥或在草堆上喷药消灭害虫。冬春季铲除田边杂草,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2、栽培治螟:

2.

1、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二化螟为害期。

2.

2、深水灌溉。二化螟卵盛孵前,稻田排水,降低蚁螟为害的叶鞘部位,盛孵高峰后及盛孵末期,灌深水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死大量蚁螟;始蛹前降低水位,盛蛹以后灌深水,也可杀死大量虫蛹。

2.

3、夏收灭茬。双季连作早稻收获时,二化螟羽化前,翻耕灌水,消灭稻茬中二化螟幼虫,降低后期虫源基数,控制二化螟为害。

5 / 19

3、科学管理,提高水稻螟害能力。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稻田农事操作,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水稻自身抵抗二化螟侵害的能力。

4、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螟害能力。稻田二化螟各类寄生、捕食性天敌较多,螟卵有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幼虫有寄生蜂、线虫等天敌,另外,还有蜘蛛、青蛙、蜻蜓等捕食性天敌。在防治二化螟的同时,减轻对天敌的伤害,提高天敌控制作用。

5、化学防治:

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