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21课《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ccfcfa32d7375a5178003.png)
(2)根据112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
4、根据113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 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B. 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1)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新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最新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5cfc47c1cfad6195fa755.png)
最新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课前导学师: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活动方案,提前预测课堂上出现的多种情况。
生:分组开展调查,搜集资料,进行知识补充,制作小展板,撰写文章。
教学渗透1.以服装史为内容开展第二课堂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认识到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3.以《我看城市交通》为题撰写稿件,为城市交通建设出谋划策,启发学生思考,增强环保意识。
4.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板书设计教学资源1.投影。
2.阅读资料《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3.阅读资料《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
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哪个妇女穿旗袍。
农做衣的面料多是革开放以来在交通领域取得的巨表达中流露出的应不断学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各组把准备好的小结依。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a99e68fc4ffe473268ab3c.png)
第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人们在生活方式、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变化。
2.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演变,让学生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导入新课学习。
2.通过不同年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掌握和体会我国生活方式的发展历程。
3.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出我国改革开放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体会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就业制度变化的学习,激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状况的比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来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性及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以就业制度的变化来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三.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四.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1.搜集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图片,并制成幻灯片。
2.让学生熟悉有关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演变的事例。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图片:“旧四大件”与“新四大件”及今天人们熟悉的手机、汽车、电脑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都是什么物品吗?【学生回答】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手表【教师过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前结婚时的三转一响---“旧四大件”,我们再来看一组同学们熟悉的物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这是人们说改革开放后的结婚“新四大件”。
再来看一下今天我们还常见到的:手机、电脑和汽车。
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具体来了解体会一下我国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下面请同学们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认真阅读教材后思考预习提纲的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2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24](https://img.taocdn.com/s3/m/fc2debc3b9d528ea81c779a8.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按照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情、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本课。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供图文资料和情景剧并进行启发式讲述,帮助学生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师生互动和同学讨论中,加深对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变化的情况,将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讲述: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
在具体每个环节的设计中,都始终贯穿“变化”一词,这样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各自的特点便一目了然,并且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昭示了社会的进步,从中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另外,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扩展的思维空间,并且为学生以后学习不同时期物质生活变化的相关课文更是提供一个很好的示范。
3、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教学的对象就是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亲身体会和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二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薄弱的地方在于改革开放前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对某些变化还存在知识的错漏,针对上述学情,采取历史短剧的形式让学生先宏观把握他们薄弱的知识,而且还原历史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学生理解起来也会相对比较容易,也符合了初中生好奇、求知欲强和探究的心理;初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讲授和提供相关图片材料、文字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
4、教学方法第一、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的环节:利用老照片和现在的穿衣打扮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后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师随即抓准时机为学生描绘改革开放前人们开集体会议时穿衣打扮的情景,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准备了一个历史情景剧,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认识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8](https://img.taocdn.com/s3/m/b6db777b83c4bb4cf7ecd1bb.png)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
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
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
(请同学们看对应图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加强, 而改 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课后,同学们课后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课内容加以
归纳总结,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带来的影响。 八、课堂练习
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分别找发言人,介绍调查情况。 填表
阶段
衣
食
住
行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变化原因
教师: 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状况, 我们再来看一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两个内容:
就
业和社会保障。
教师: (展示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出现持证 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
教师:就业制度的变化对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回答)要求人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
身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教师: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应该怎么帮助?
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
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弱势群体”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等。 七、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ce896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f.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课题: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教材内容分析:第21课作为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所表达的主题:改革开放中国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极大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又尤为重要。
因此,将本课作为一个重点课。
二、课程标准(一)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二)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三)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让学生认识: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为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实现再就业,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尽最大努力保障国有企业和职工双重利益、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4153276e856a561252d36ffe.png)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教学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生阅读导入框,找出新旧四大件旧四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新四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新新四件:电脑、汽车、手机、住房三、衣、食、住、行的变化1、课堂小访问(1)你有什么颜色的衣服:____红色、黄色、蓝色、白色……(2)你有什么款式的衣服:____牛仔装、运动装、西装、T恤、裙子……2、衣50年代:中山装、列宁装60、70年代:蓝灰色的海洋,色彩、样式单调80年代: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时装表演灰飞烟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90年代:绚丽多彩、时尚个性展示我们本校走上国际T台的名模风采_____游天翼展示本班学生的服装表演3、食改革开放前,需要凭票供应粮食,你能说明原因吗?____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
材料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开始重视营养全面和均衡。
4、住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过以前农村的住房土房、毛草房、砖瓦房中国第一村____华西村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更多的人能买到合适的住房。
5、行从过去的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学生议一议:你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____公交优先;发展地铁、轻轨;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实行限行政策……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就业:统包统配,“铁饭碗”____自主就业说一说:什么是“铁饭碗”?“铁饭碗”有什么弊端?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五、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六、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词语往往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下列词语哪个不属于21世纪()A.炒鱿鱼B.跳槽C.公开招聘D.铁饭碗2.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不可能看见的是()A.人们在街上排队购买所有物品B.人们的服装只有简单的灰、蓝色C.人们大多住简陋狭窄的房子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3.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50年代看天上,70年代看墙上,80年代看手上,90年代看腰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二)、材料题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为时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2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27](https://img.taocdn.com/s3/m/0cfcd541bb4cf7ec4bfed050.png)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培养用数据、图片等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创设的四个情景:野菜当“食物”、镜头看“衣服”、调研探“住房”、数据读“出行”,借助图片、数据、史料等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迁;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通过学习,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改革深入的一种表现,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建国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情况,突出了社会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发生巨变的特点。
从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极大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极其重要。
本课内容丰富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出生时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没有切身的感受。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不能停留在仅让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巨变的表现,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发生巨变的背后原因,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3](https://img.taocdn.com/s3/m/235f658f89eb172ded63b7bb.png)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数据、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树立变化发展的进步思想。
2、通过情景的创设,了解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培养学生辩证发展的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
依据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采用“视频找不同”、“‘交’点访谈”“出谋划策”等互动性较强的方法,利用青春期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回归学生。
通过图片的对比,体验共和国的成长,体验改革开放,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它在戈壁沙漠中熠熠生辉;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它在艾青笔下见证着共和国的成长;这是一座蓬勃的城,它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灿烂辉煌。
播放图片:石河子-年轻的城。
师:通过观看图片,同学们能说说咱们家乡石河子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田野变化,道路变化,住房变化等等。
师: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的城市旧貌换新颜,也使我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示课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二)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学习新知过渡语:我们常说按图索骥,老师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能说一说,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那些知识点呢?生: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师: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变化呢?生: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本节课的落脚点在于“变化”二字,那我们能用什么学习方法来体现变化呢?生:对比,比较师:我们生活的变化都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让学生自主找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第二环节:(视频找不同)过渡语:中国人的幸福体现在衣食住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2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_21](https://img.taocdn.com/s3/m/9ac19f2fa98271fe900ef916.png)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培养学生用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发展观和进步观。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②通过本课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就业和社会保障五个小组查找相关资料,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利用电脑制成课件,演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②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教育学生要适应社会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五个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①资料展示法②谈话法③小组合作探究法④多媒体互动教学法学生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动口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MTV《越来越好》,教师引导学生:一曲《越来越好》唱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内容探究:课件显示课题: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组织学生分成五组,选出讲解员,依次讲解衣、食、住、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化。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