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 PPT
常见观赏鱼的病害防治 PPT
![常见观赏鱼的病害防治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ab491ab52acfc789ebc982.png)
• 内在因素: 鱼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
• 自然因素: 饲水的水温, pH值, 化学成分, 有害物
质和溶解氧等常发生变化, 如变化超出了鱼体所
能忍受的范围, 则会引起鱼类患病或死亡。
• 人为因素: 机械损伤, 食物或药物中毒, 放养密度
过高, 品种间个体搭配不合理等都可引起鱼类生
理上不适而患病死亡。 • 生物因素: 是引起鱼体致病的主要因素 , 是由各 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
• 早春秋末至冬至水温较低(15度)时易患 此病。 • 改良水质, 加强秋季培育, 增强鱼体体
质。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泼洒。
• 0.1-0.3g/kg氯霉素长期药浴 ; 每尾注射 25mg氯霉素液。
细菌性疾病
皮肤发炎充血病
• 病鱼皮肤发炎, 多出现在眼眶四周 , 鳃盖, 腹部和尾柄等处; 有时鳍条也充血, 严重时 鳍条破裂, 鳞片通常完整。病鱼浮于水面 或沉入水底, 游动迟缓, 反应迟钝, 食欲不 佳。 • 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 患病的多为个体 大的当年和1龄以上的锦鲤和金鱼。 • 定 期 泼 洒 呋 喃 西 林 或 呋 喃 唑 酮 0.20.3mg/kg用以预防。
2%食盐浸泡5-10min。
0.8-1.5mg/kg利凡诺全池泼洒。
在室外土池用 1mg/kg 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
洒。
在多年使用呋喃类药物的室外土池用大黄
2.2-3.5mg/kg, 每 0.5kg 干品大黄放入 10kg 淡
氨水 (0.3%) 中浸泡 12h 后连同药渣全池泼洒。
白头白嘴病
观赏鱼的疾病防治与治疗
引起疾病的原因
• 生物性疾病, 由细菌, 病毒, 真菌等引起的传染 病大多是发病急, 传播快,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不易防治; 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发病和传播慢,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防治较为容易。 • 由非生物因素如水质理化性质的不适引起机体 生理机能失调, 出现代谢障碍等而发病。
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模板ppt课件
![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模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4d6adc0975f46526d3e10d.png)
2019
-
18
3、竖鳞病
病原体 :细菌 症状 :鱼的鳞由平覆鱼体表变成象松球一样一 片一片的象外长开。鳞片的基部鳞囊水肿。在 鳞片上轻轻一按,鳞片就会脱落。2-3天后病 鱼就会死亡。此病好像不具传染性,多见于金 鱼、锦鲤、攀鲈科鱼及卵胎生鳉科鱼类,象玛 莉、月鱼、孔雀等。每年春季较为流行。 治疗方法 : 1、五万分之一的四环素溶液药浴1小时/天。 2、2%的食盐加3%的碳酸氢钠溶液药浴10分钟 /天。 3、呋喃西林加痢特灵溶液浸泡。
2019
-
3
(三)几种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1、呋喃西林
治疗细菌性腐皮病用20mg/L溶液, 药浴10一20分钟;细菌性腐败病用2— 3mg/L,药浴2-3分钟.对细菌性鳞立病和 锚头蚤病分别用1.5-2mg/L和1-1.5mg/L 全池泼洒。
2019
-
4
2、孔雀石绿
对水霉病,水温20℃以上,用2-3mg/L水
2019
-
12
13、硫酸铜
硫酸铜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白色,吸潮后又 能变成蓝色的含水硫酸铜,潮解后并不影响药 效。该药对杀灭车轮虫、隐鞭虫、斜管虫等效 果良好。器具:2g/L;鱼:0.1g/L。
2019
-
13
变色硅胶
2019
-
14
(四)观赏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2019
-
15
1、烂鳃病
病 原 体:鱼害粘球菌 症状:鱼鳃充满粘液,鳃丝及鳃盖骨内表皮均 有出血现象。鳃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 最后整个鳃部全部腐烂。鱼失去呼吸而死亡。 治疗方法 1、12.5mg/L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12.5mg/L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3、每天不断至病鱼痊愈。同时1mg/L的呋喃西 林溶液清洗所有的用具及水族箱以消毒避免鱼 儿再次感染。
常见鱼病诊断与防治课件
![常见鱼病诊断与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36a6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d.png)
病理分析
观察鱼体:观察鱼 的外观、颜色、体 型等,判断是否有 异常
检查鱼鳃:检查鱼 鳃的颜色、形状、 呼吸频率等,判断 是否有异常
检查鱼内脏:检查 鱼的内脏器官,如 肝脏、脾脏、肾脏 等,判断是否有异 常
检查鱼体液:检查 鱼的体液,如血液、 淋巴液等,判断是 否有异常
检查鱼病史:了解 鱼的病史,如发病 时间、症状、治疗 情况等,判断鱼病 类型和病因
象
案例症状:鱼体表面 出现红斑、溃烂、出
血等症状
案例诊断:通过实验 室检测,确诊为细菌
性败血症
案例防治:采取药物 治疗、改善水质、加 强管理等措施进行防
治
案例结果:经过治疗 和预防措施,鱼病得 到有效控制,养殖场
恢复正常生产。
诊断过程
观察症状:观察鱼的行为、 体表、内脏等,判断是否患
病
实验室检测:进行病原体检测、 病理切片等,确定病因
其他健康鱼
谢谢
常见鱼病诊断与防治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鱼病诊断
02
鱼病防治
03
常见鱼病
04
鱼病案例分析
鱼病诊断
症状观察
01
观察鱼的体色、 体型、活动情 况等外观特征
02
观察鱼的呼吸、 进食、排泄等 生理功能
03
观察鱼的皮肤、 鳞片、鳍等组 织结构
04
观察鱼的行为、 反应等行为特 征
05
观察鱼的生活 环境,如水质、 水温、光照等 环境因素
诊断方法
观察法:观察 鱼的外观、行 为、体色等变 化
显微镜检查: 观察鱼体组织、 细胞、寄生虫 等
化学分析法: 检测水质、饲 料、鱼体组织 中的化学成分
免疫学检测法: 检测鱼体免疫 反应,如抗体、 细胞因子等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7369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5.png)
败血症
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发 黑,鳍条残损,并伴有出 血、感染等症状,死亡率 较高。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肠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 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严重时鱼体消瘦、发黑 、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 治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鱼病概述 • 常见鱼病诊断 • 鱼病防治技术 • 常见鱼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鱼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病是指鱼类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 和生化反应。
分类
鱼病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和 营养性病害等。
锚头蚤病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病鱼体表出现许多针状虫体,影响生长和观赏价值,严重时虫体大量寄生 引起死亡。
03
鱼病防治技术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根据鱼病种类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等。
02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疗程,避免药物 残留和副作用,同时要结合病情合理用药,避免 滥用药物。
02 品质下降
鱼病会导致鱼类品质下降,如口感变差、营养成 分减少等。
03 经济损失
鱼病会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治疗 费用增加、养殖时间延长、销售损失等。
02
常见鱼病诊断
病毒性疾病0102源自03痘疮病由病毒引起,病鱼体表出 现许多白色小点,后期形 成一层厚厚的白痂,使鱼 呼吸困难而死。
出血病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来 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方法。
鱼类疾病诊断与预防精品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与预防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bbd0c1af1ffc4fff47ac2b.png)
3、解剖检查
精品 PPT
解剖工具
精品 PPT
精品 PPT
内部检查
看腹水
看脂肪
看消化道 看肝胰脏
看胆囊 看鱼鳔
看脾脏
看心脏
看肾脏 看性腺
看脑皮层 看肌肉
精品 PPT
腹水
精品 PPT
体腔内脂肪沉积程度
营养过剩
精品 PPT
消化道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肝脏
精品 PPT
胆囊
2005年
2006年
40.00% 20.00% 0.00%
9.09% 11.02%
29.09% 24.58%
3.64% 2.54% 3.03% 4.23%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精品 PPT
藻类
真菌
8
常见细菌病及病原
常见细菌病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柱状嗜纤维杆菌
白皮病
柱状嗜纤维杆菌、白皮假单胞菌
体中用药对药物的限制,没有特效药。
➢ 疾病易扩散,而且反复发作,很难根治。
➢ 用药治疗时费时费钱,等到发现鱼病,开始用药
时已经损失惨重了。
精品 PPT
14
二、鱼病诊断流程
精品 PPT
鱼体病灶检查
是鱼病诊断的基础工作, 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关键!
精品 PPT
怎样才能做好 鱼病诊断?
精品 PPT
体型体色;体表粘液;鳞片;鳍条;肛门; 眼睛;口腔;鳃盖;鳃部
• 2006年草鱼病害以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 炎病等4种疾病最为典型,覆盖面最广,共造成 21.26亿元的损失。
精品 P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4090c64b35eefdc9d33371.png)
中PH下降,载氧能力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下降→→食欲降
低→→生长受制;PH>11对鳃有腐蚀作用→→呼吸困难→→
窒息死亡。
4、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氨气、硫化氢、重金属离子都会引起
鱼类疾病。如:鱼池底部腐殖质过多,并堆积了大量的没
有分解的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一方面消耗池水中
大量溶氧,另一方面还能放出硫化氢、沼气、氨气等有毒有
三种划分标准各有利弊,目前较多运用的是第2种划分。按
生长阶段划分易掌握,鱼苗阶段发病叫鱼苗病,但认识极肤浅,
并不能涉及到鱼病的本质。因为很多病为各个阶段年龄鱼所共
有(如锚头蚤病可发生在鱼种成鱼亲鱼各阶段)。按病灶发生
部位划分虽较前者形象、具体,但也不能从本质上深刻反映
(如烂鳃病有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或细菌引起等不同原因,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自动免疫(通过自己生理活动产生抗体)→→自然 的:病后或隐性感染后获得;人工的:菌苗、疫苗、 类毒素注射等等。
2)被动免疫→→自然的:通过母体带来的;人工的: 注射抗毒素,抗血清等。
精选课件PPT
21
2、鱼类天然免疫的机制
▲屏障功能:粘液:是非常有效的第一道防线,它是由体表 的粘液细胞产生,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一般来说水中病原体、 特别是细菌很难突破这道防线,因为粘液是胶状物质,限制细 菌运动,形成天然屏障;粘液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含 大量溶菌酶和杀菌物质,能杀灭病原体;粘液中还含有特异性 抗体。皮肤和鳞片:也是抵抗阻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的机械 屏障。粘膜:内脏器官的内屏障。
精选课件PPT
24
(一)现场调查(包括水和鱼两个方面)
即调查访问。虽鱼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但一般都表现有它 的寄生专一性和流行规律,所以对当地所养殖的鱼类的常见病、 多发病及流行规律要做到心中有数→→积累经验,但必须注意, 鱼病的发生也是不断变化的,如一些常见病可能逐渐减少,或 由于鱼种的引进,使一些过去少见(未见)的病会大量发生 →→应综合考虑。
14.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 (1)
![14.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 (1)](https://img.taocdn.com/s3/m/7593c9f44431b90d6d85c76a.png)
(八)机械损伤 拉网、运输、倒箱换水、捕捞、挤卵等操作过程中,如果 操作不仔细,容易使鱼体受伤,造成色体出血、掉鳞、裂 络或水泡眼破瘪。这就很容易被水中的细菌和霉菌所感染, 或受到寄生虫的侵袭,造成伤部感染发病。
(九)生物因素 一般常见的鱼病,多数是由病原体侵袭色体而引起的。引
起疾病的生物称为病原体。鱼类的病原体有微生物(如细 茵、病毒、真茵、藻类等).还有寄生虫(如原生动物、蛹 虫、烃虫、甲壳类等)。
(二)鱼池、容器和工具的消毒 新购置的陶瓷容器、玻璃容器、用具,以及久未用过
的容器、工具等,都要先进行消毒。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阳 光下暴晒一天,也可用3%食盐水或10毫克/高锰酸钾水 浸泡半天到一天,也可用20毫克/升漂白杨消毒。
在观赏鱼容易发病的季节,池塘、容器、用具要经常 消毒,并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灭水中或鱼体上的病原 体,杜绝传染源。如果鱼缸发生过鱼病,必须彻底消毒。
抢救的方法,—般是加注含氧量高的新水或用增氧泵 增氧,也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洒双氧水来缓解浮头现象。
(四)有机质含量 在观赏鱼生长旺季,由于投饵、施肥以及鱼体排泄物
增加,易造成水体中有机构过多,微生物分解旺盛。
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大量的 有毒物质,包括有机酸、硫化氢、氨、沼气等。这些有意 物在水体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 的生长,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极易造成鱼体发病。 如水中含有3毫克/升的硫化氢足以使鱼类无法生活;有机 质含量多的水,易发生鳃霉病和口丝虫病。因此,在养殖 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调控。
水中溶氧量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午夜黎明,所以观赏 鱼“浮头”现象一般也出现在这段时间内。夏季,如通天 气突变、气压低时,也易引起浮头。观赏色“浮头”实际 上是对水中缺氧状态的一种适应行为。缺氧会引起呼吸频 率加快,在严重缺氧时,鱼体上浮水面,倾斜着身子,把 嘴露出水面迅速吞咽空气,若不及时抢救会造成大批死亡。 解救“浮头”的现赏鱼时,要先解救严重浮头的,而后再 渐及浮头轻的。观赏鱼轻微浮头时,零星分散于水面,鱼 体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大,轻拍双手有惊觉回避酌反应,立 即遁入水中。观赏鱼严重浮头时,大量浮于水体表面,鱼 体几乎与水体成垂直状态,轻拍双手无惊避反应,仍浮于 水体表面。着色出现严重浮头现象,就应立即抢救。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ffbd0c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7.png)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汇报人:日期:•观赏鱼常见疾病类型•目检判断方法•疾病预防措施目录•疾病治疗方法•病例分析与实例展示•总结与展望01观赏鱼常见疾病类型病鱼体表出现疱疹,鳍条溃烂,伴有出血症状。
疱疹病毒病鲤春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鱼眼球突出,体表发黑,鳃丝腐烂,鳍条充血。
病鱼体色发黑,鳍条充血,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胰脏坏死。
030201病鱼体表充血,鳍条溃烂,肛门红肿,解剖可见内脏出血。
细菌性败血症病鱼体表出现圆形红斑,形似印章,严重时肌肉腐烂。
打印病病鱼尾鳍溃烂,鳍条裂开,严重时尾部烂掉。
烂尾病病鱼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全身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小瓜虫病病鱼鳃部充血,呼吸困难,解剖可见鳃丝上有指环虫寄生。
指环虫病病鱼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细小的蓝色斑点,伴有黏液增多。
三代虫病寄生虫性疾病病鱼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全身被菌丝覆盖。
水霉病水温骤变时易发,病鱼游动无力,鳍条散开,伴有呼吸困难。
感冒其他疾病02目检判断方法食欲鱼是否正常摄食,是否出现拒食、食量减退或过度摄食等现象。
活跃度鱼是否游动自如,是否出现游动困难、呆滞或过度活跃等异常行为。
呼吸频率鱼的呼吸是否均匀有力,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或呼吸困难等情况。
观察行为变化检查体表异常鱼体颜色是否鲜艳正常,是否出现褪色、变黑、变红、变白等现象。
鱼体表黏液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过多黏液、无黏液或黏液变稠等情况。
鱼鳞片是否紧密有光泽,是否出现松鳞、掉鳞、鳞片充血或突起等现象。
鱼体表是否有明显伤口、溃疡、疤痕或红肿等症状。
体色黏液鳞片伤口鱼鳃盖是否张开闭合自如,是否出现鳃盖充血、红肿或溃烂等现象。
鳃盖鱼鳃丝颜色是否鲜红,是否出现鳃丝发黑、变白、粘连或腐烂等情况。
鳃丝观察鳃部情况鱼的粪便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拖便、白便、血便或消化不良等现象。
鱼是否有其他异常排泄物,如体表黏液中的血丝、脓液等。
检查排泄物其他排泄物粪便03疾病预防措施合理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易导致水质恶化、鱼体应激,增加疾病发生风险。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149f7e7c1cfad6185fa781.png)
• 2. 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非凡等消毒剂。
• 3.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鱼虾调理液改善鱼体质。
鱼类疾病诊断
7
鲤鱼痘疮病
• 【病原】疱疹病毒
• 【症状】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 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 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 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 “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 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 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 性腺发育。
• 【防治方法】1. 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从而减少淤泥消耗大量的 氧气
• 2. 做好鱼体;饲料、工具和食场各项的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应用药物预防,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范在先。
• 3. 该病一旦发生则周身病变,必须以内服与外用泼洒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单 用一种方式,治里则不治表,治表则不治里,达不到里表兼治的目的。
鱼类疾病诊断
11
二、细菌性疾病
• 细菌性败血症
• 细菌性烂鳃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赤皮病
• 白头白嘴病
• 竖鳞病
• 打印病
• 白皮病
• 疖疮病
鱼类疾病诊断
12
细菌性败血症
•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 尔森氏菌等
•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
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
鱼类疾病诊断
17
鱼类疾病诊断
18
鱼类疾病诊断
19
• 【流行情况】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 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 在4~5月。
鱼类疾病的防治精品医学课件.ppt
![鱼类疾病的防治精品医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6a0f156137ee06eef9183d.png)
[流行情况]
此病传染性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养殖 场的鱼种培育池,主要危害鲢、鳙鱼的夏 花鱼种,夏花草鱼为次,流行季节以6~7 月最盛。一般死亡率在30%左右。该病的 病程较短,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 对鱼种生产威胁较大。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 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严格清塘消毒,挖除污泥。
(3) 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g个体,注 射土霉素3mg。
(4)每kg饵料中加土霉素1.8g做成颗粒饵料,每 50kg)用5ppm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 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 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 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 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 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 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 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 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将 病变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到有大量六角形的 病毒颗粒。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如注 射灭活疫苗,不乱用药物,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 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待 研究。
二、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1.白皮病
[病原] 白皮极毛杆菌。 [病症] 发病时,尾鳍末 端有些发白,随病情的发 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 部躯干,蔓延的部分出现 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 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 不全,不久病鱼的头部朝 下,尾部向上,在水中挣 扎游动,不久即死去。
鱼病的诊断与检查方法(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鱼病的诊断与检查方法(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a6e4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f.png)
复习思考
课后作业: 制作一个鱼病检查用表格,包括鱼病基本信
息、鱼病流行病学信息、鱼病诊断信息、诊断结果 信息等。
模块一 鱼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基础知识
任务三 鱼病的诊断与检查方法 任务一 鱼苗的培育
课程导入
课前复习: 1、疾病的经过有哪些基本病理变化? 2、疾病的结局,解答上节课课后作业答案
知识点、技能点
知识点: 1、疾病检测步骤 2、水样的收集和检测方法 3、病样的诊断方法
技能点: 1、水样的检测技术 2、病样的诊断技术
一些微小的病原或隐藏 在寄主气管组织的病 原和症状,肉眼很难 观察到,因此需要进 行镜检。以保证检查 结果的完整、可靠和 正确。
(二)检查鱼病的步骤
• (一 )肉眼检查 • (1)观察鱼体的体型:(瘦弱、肥硕、腹部鼓胀、畸形)
(2)观察鱼体的体色(黏液是否过多,鳞片是否完整,机体有 无充血、发炎、脓肿和溃疡、眼球是否突出、肛门是否红肿外突, 体表是否有水霉、水泡或者大型寄生物等)
现场调查的注 意事项
调查询问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有 B
些问题会在水产动物检查之后才
产生
有毒污染物进入养殖水体和有毒藻
C
类引起的中毒一经调查就可以初步
诊断
(一)现场水质检测项目
亚硝酸盐
水
(0.05mg/L) 水生生物种类
质
和数量
检
氨氮
水质检测
测 的
(0.2mg/L)
溶氧
主
(5mg/L)
要
PH值
项
(7.5-8.5)
• 当前,如果你对鱼病一无所知,可用全国远程诊断系统让 专家帮您诊断鱼病。
详细记录各个指标
• 诊断结果 • 基本情况:编号;申请单位;联系电话;养殖面积;水深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ppt课件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903f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7.png)
⑾锚头鳋病:[症状与诊断] 病鱼体表或口腔处可见一根根针状的 虫体,寄生部位红肿发炎。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体 质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终至死亡。[流行与危害]寄生于草鱼、 鲢、鳙、团头鲂、鲤、鲫、泥鳅等的体表、口腔,全年可见, 水温15~33℃时严重。 • [防治] 内服克虫灵预防。治疗时外用蛛虫煞星或鱼虫杀星等。 或用晶体敌百虫或氯氰菊酯杀灭。
泛池
(三)浮头严重程度的鉴别:
♦清晨看到池鱼浮头,拍手鱼受惊即下沉,或太阳出来不久自动下 沉,属轻度浮头。
♦如惊吓不起反应或9点钟以后还不下沉,属重浮头。
♦如午夜或前半夜,青鱼、草鱼等集中在岸边,全部浮头,呼吸急 促,游动无力,表明要泛塘。
泛池
(四)鱼浮头的预防措施:
①做好水质管理“三保持”:保持池水足够的溶氧,经常加注新水 ,及时清除剩余残饵;保持水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上;保持池水 “肥、活、嫩、爽”。
夏季(阳历6-8月) 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 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 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 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 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 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 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 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 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8)车轮虫病:[病状与诊断] 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粘液增多,鳃组织腐 烂。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有 时苗种的头部和吻部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出现“白头白嘴”现 象。需要镜检确诊。[流行与危害] 危害不同年龄的各种饲养鱼类,但危害 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可造成大批死亡。终年发生,多见于5~8月。 第一天用车轮虫特杀或优马林或驱虫散泼洒,第二天用溴氯海因或克毒灵 或克菌灵等含氯消毒剂消毒,或用苦楝树叶煮汁泼洒。或用车轮特杀或硫 酸铜杀灭。
第七章、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PPT课件
![第七章、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4fb132a216147917112894.png)
锚头蚤
身体分头、
胸、腹三部 分。
11、鱼虱病
症状: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
血液。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 的感染。五六个鱼虱会在十来分钟咬死 一尾15cm长的健康鲫鱼。危害大。 治疗方法: 1、0.3-0.5mg/L敌百虫溶液药浴。虫体 会被麻痹并且脱落掉入水底。 2、用5-8mg/L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7、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粘球菌 症状:病鱼额部和嘴周围细胞坏死,变白。发 生溃疡。有时会带有灰白色的绒毛状物。体瘦 发黑。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会全部 死亡。多见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治疗方法 :1mg/L的漂白粉撒入水族箱里消毒。
8、肤霉病(水霉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 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身体上长出白毛。重时白毛可包围鱼 体。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四季皆会出现。 治疗方法:预防,捕捞、运输时小心,放养新 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 生、投放饵料要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 1、2%-3%的盐水浸洗,1次5-10分钟/d。 2、1-2mg/L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d 。 3、2mg/L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 鱼浸泡20-30分钟。
暗。不爱游动。几小时至几天死亡。 治疗方法: 1、换水及冬季注意温度的变化,防止 温差过大的变化。可有效预防此病。 2、已得病的可将温度调高几度后静养。
20、气泡病
症状:病鱼体表(尤其是尾鳍)、鳃丝、肠子 内充满气泡。身体失衡,尾上头下浮于水面, 无法摄食。多发于春末夏季的高温季节。 治疗方法: 1、高温季节应注意遮阳。保持水质新鲜。可 有效预防此病。 2、病鱼可转移到清水中静养一天左右。 3、用打气泵驱除水中过度饱和的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发炎充血病防治
治疗:用呋喃西林 (黄粉)或呋喃唑酮 (利特灵) 20MG/KG 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 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黄粉)或呋喃唑酮(利特灵)0.2~0.3MG/KG浓 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 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 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症状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 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 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防治
预防 严格控制外源性引入,新鱼入缸前要严格检查,过水。 降低养殖密度,提高水质环境。 提高水温至26~30度。
治疗 1、升温(推荐)。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提高水温至30度,保持1~2周。 2、硝酸亚汞(推荐)。见效最快,水中有微量残留,使得白点无法复发。鱼店有售。 2~3ppm,药浴10~15分钟,2天内可治愈。或0.1ppm,全缸泼洒(35*20*30的小缸,1滴 足够),药可少不可多,病愈后要分批多次换水几天。鲶鱼、鼠鱼、恐龙、肺鱼等无鳞鱼, 需要严格注意用量减少一半。注意硝酸亚汞有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使用金 属容器。硝酸亚汞剧毒,慎用。 3、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孔雀石绿1~2ppm+福尔马林200~250ppm,药浴1小时。或孔 雀石绿0.05~0.1ppm+福尔马林15~25ppm,全缸泼洒,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 孔雀石绿剧毒,慎用。 4、红汞(红药水)。50~70ppm,药浴15分钟,连续用药2~3次。如用红药水配溶液, 用量为水色微红即可,宁少勿多。 5、甲基蓝药水。2ppm或0.05ml/l,20滴为1ml,可采用1滴/L的方式加入水中。 6、白点净。
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 PPT
开缸
养水
健康
定时
预防
生 态 系 统
良好 生长
观察
判断
正 确 处 理
养鱼先养水
预 防 为 主 防 治 结 合
勤 观 察 少 折 腾 多 学 习
定 时 定 量 不 懒 惰
水霉病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 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 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霜霉目及 水节霉目等,又以水霉菌最为常见,于 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 游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 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 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1
水霉病防治
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 霉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 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 衰弱而死。 防治:(1)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 池泼洒(2)鱼卵可用4%福尔马林浸洗2-3分钟。(3)水族 箱中水温升到30度(不适用于冷水鱼),加1%的盐(不耐 盐的鱼类不加盐),换三分一的水
5
烂鳃病的防治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①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 症隔日再用一次。 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 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 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 度为0.01~0.02ppm。 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 配药200克。 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 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 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 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 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 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 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 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 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 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6
白点病
由原生动物引起,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它会深入皮肤的 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患有此病 的鱼全身布满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虫,幼虫 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最后破囊而出,游到水中, 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白点。 不耐高温,25℃以上停止繁殖,28~30℃停止发育,30℃ 以上易死亡。 15~20℃为最适温度,感染率最大,在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 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早春、 晚秋和冬季都可发生。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 上。因此,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
预防:
合理密养,维持水中溶氧量 在5MG/L左右。#加强饲养 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 酮,预防疾病
4
大家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 安静
烂鳃病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 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 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折叠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 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 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 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 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包囊,肉 眼容易看到。 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 见长形虫体蠕动。 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 有"鳃蛆病"之称。
2
皮肤发炎充血病
皮肤发炎充血病俗称赤皮病 (1)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 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 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 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 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 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 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 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 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 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 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 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 欲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