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浅谈政务公开对完善政府信用所起的作用
浅谈政务公开对完善政府信用所起的作用[摘要]政务公开是确保政府信用得以实现的主要制度安排。
而我国现阶段的政务公开,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上都尚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法律保障层面入手,探讨完善政务公开的法治化。
[关键词]行政信赖保护;政府信用;政务公开一、政府信用概述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意在保护行政相对方的信赖利益。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政府形象受损。
树立政府信用,有助于重塑政府形象、维护社会秩序。
一般认为,所谓的政府信用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取得的信任,其内容包括三层基本含义:1.国家行政机关签订并实际履行行政合同所取得对当事人的信任。
2.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而取得社会的信任。
3.国家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政策和行政合同约束的情况下仍能够执行正义,维护公众利益,正确履行职责而取得社会信任。
二、政务公开对完善政府信用所起的作用(一)政务公开的概念现代政府管理模式,依照公共管理的要求,已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由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由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
政务公开指除属于国家法律规定保密以外的党务、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等都要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它既包括行政部门的政务公开,也包括立法部门、司法部门、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各种公共组织部门的政务公开。
在现代民主政治国家,政府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工具,政府的职权来自于人民,政府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理应为人民群众所知晓,为人民群众所利用。
(二)政务公开对完善政府信用所起的作用1.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政务公开应注重保障公民充分的知情权。
现代行政法试图在寻求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的均衡,只有在坚持国家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尽力满足个人的利益。
必要时,因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可损害个人利益,但对损害的结果应给予适当补偿。
2.有利于行政主体更好地依法行政,培养服务意识,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只有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实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才能使政府更明确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行政公开的意义
行政公开的意义篇一: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高“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不仅是政府活动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向国家请求信息公开,是人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被称为“知情权”;反过来,公开信息又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行政的特点,又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意义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控制着,信息时代信息已是最重要的资源。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条例》于2007年1月17日在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构建阳光政府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努力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有效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为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而不断努力。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也就是指政府主动或者依申请将在公共事务管理领域中掌握的公共信息依照法定的程序、范围、方式、时间向社会公开,以便社会成员能够方便地获取和使用这些信息的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方面,权利主体指有权获得政府信息的人,义务主体则是负担信息公开义务的人。
从主体、客体、对象关系视角而言,这里的义务主体即为公开的主体,权利主体即为公开的对象,信息即为公开的客体。
(二)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浅谈“政务公开与信息保密”
浅谈“政务公开与信息保密”政务的公开透明,既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公民社会的政治道义。
公开信息,实现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是建设廉洁、高效、法治政府的必有之路。
公民和政府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两个最基本的法律主体,公民参与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力量。
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但是我们应看到的是因政务公开而产生泄密的风险系数也在增加。
那么我们将如何为政府信息公开安全把关,如何从源头上降低政府保密信息泄露的风险,如何协调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工作呢?一是各职能部门要摆脱各自为政现状,加强统一协调配合,对保密审查与信息公开工作要确保同步开展。
同时坚持信息公开目录与保密目录同时制定,同时执行;二是整合机构,解决智能分散、机构重叠问题,消除信息公开与保密审查脱节现象。
要规范审查程序,完整体现审查的重要性;三是规范定密,妥善解密,为信息公开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着力完善解密机制,重点建立健全定期解密公开审核制度;四是根据公务员法有关工作秘密规定,加快出台敏感信息管理规范,防止过度公开和过度保密;五是强化保密工作问责制度,严肃追究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利用典型泄密案例加强警示教育,警钟长鸣,推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责任落实。
此外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尤其是市、县级政府及其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使他们切实增强保密防范意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龙头的政务公开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是我国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实践的一个里程碑。
我国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知情权,但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人民参与权和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权。
信息公开制度正是保障公民上述权利的最好手段,信息公开是主权在民的体现,信息公开有利于公众参与,有利于公民维护自身利益。
一、政府信息公开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政府统治是经由人民民意及授权而来,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是人民权力的让渡和授予。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人是社会公仆,如果仆人知道一切而主人却这也不让知道、那也不让知道,不能有效地利用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这就颠倒了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违背了我国国家性质。
在我国,现在人民有权要求政府公开其运作过程,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行政权力的行使状况,为评价政府行为提供基本信息支持,让公众能充分发表言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直接影响政府决策,保证政府忠实执行民意。
(二)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
一个政府的民主化程度,要看其行政民主化的发展状况和公民直接参与行政的程度。
只有公民的参与才能化解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的冲突,如果没有公民参与,公共权力的运行就可能偏离社会公共目标。
由于公民行政参与和信息公开密切相关,所以政府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信息公开,才能有效提升民众对政府管理的认同程度,扩大民众的参与度,增加政府与民众行为取向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信息公开,公民的行政参与也仅是一句空话。
二、政府信息公开将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一)政府信息公开能有效消除“民怨”。
信息公开的实质是利益的共享与转移,很多地方政府把信息公开当作一种“恩赐”而非义务,把信息当成自己的“特权”,既不愿主动公开信息,又对公民申请公开信息置之不理,将自己掌握的公共信息资源视为私有财产,使信息不对称甚至不透明,如进口一桶原油能炼多少吨汽油、柴油,其中的炼油成本、运输成本及销售成本是多少,当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90美元时,相对应的国内成品油价应该是多少,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到底还有多少差距,普通民众无从对油价涨跌作出判断。
政务公开活动
政务公开活动政务公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旨在通过向公众提供政府决策、政策执行和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促进社会的参与和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将从政务公开的背景和意义、政务公开的方式和渠道、政务公开的效果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务公开的背景和意义政务公开是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相互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对公民的生活和权益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务公开可以有效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关系。
同时,政务公开还可以增加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政务公开的方式和渠道政务公开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包括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府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等等。
其中,政府网站是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之一,通过政府网站可以向公众发布政府文件、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信息。
政府公报是政府发布重要决策和政策的官方媒体,通过政府公报可以及时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策变化。
政府新闻发布会是政府与媒体的重要对话平台,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传递政府决策和政策的信息。
媒体报道是政府公开的重要补充,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向公众传递更加全面和多元的信息。
三、政务公开的效果和挑战政务公开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效果,如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公民的参与和监督等。
然而,政务公开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政务公开的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否则容易引发公众的猜疑和不信任。
其次,政务公开需要考虑公众的知识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以确保公众能够理解和利用政府公开的信息。
再次,政务公开需要解决信息的保护和隐私问题,以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最后,政务公开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以确保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务公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对于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直接联系的桥梁。
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和有效,有助于促进政府的透明、民主和法治化建设。
本文将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现状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1)促进政府透明与公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政府的透明度,让公民了解政府的权力职责、行政行为和政策决策的全过程,监督政府实施公共事务的过程,防范和纠正行政权力的滥用或不当行为。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民可以直接向政府要求信息,以此增加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2)增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能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以帮助公民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相关信息,增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能力。
公民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作出的决策,对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公民对政府决策的接受和认可度。
同时,公民也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增强了公民的参与和掌控政治的能力。
(3)促进政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助于政府机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公开程序和机制,明确了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推动政府机构依法行政,同时也可以帮助政府机构补充完善用户体验,营造出更加法治化和民主化的环境。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现状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法制化建设推进缓慢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开展十多个年头,然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规的制定并不完善。
由于有些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门槛较高,从而让公民难以获得自己所需的政府信息。
而且,由于道德水准的限制,一些政府官员对于信息公开表现出较弱的意愿,促使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效果降低。
浅谈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息不对称 , 改善 了公众 的监督条件 , 提升公众的监督 能力 , 是推动 政府官员 廉政 、 勤政 的重要措施 ; 彳 丁 效推动 了囝白上而 依法执政 , 规范了各级政府 的信息 公玎行为, 保障了政府改革的进度 , 并使得各项政策部因为仃了更为 仃效 的公开 而提升 r 执行效果, 从而也提升 了政府公信 、 促进政府 与公众 合作 ;仃效推动了社 会经济发展,明确的政策信息能够鼓励社会的长远投 资, 助 经济发展, 是构建 以人为本的社会 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保障。 此外, 政府信息公开也是建赢 民丰、 服务型政府的体现, 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也具
随着 社 会 的不 断 进 步 与 人 民 日益 增 长 的 物质 文 化 需求 ,于 2 0 0 8 年5 月1
日颁 布实施 的《 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 《 条例》 ) 无疑 是保障公民知情权 、 监督政府行为、 促进经 济发展、 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必然要求。《 条例》 第 十六条规定: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周家档案馆 、
政机关应当及 时向国家档案馆 、 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 ’ 7 1 1 这 标志着公共图书馆成为政府信息 公开一个重要的窗 口,也明确了公共 图书 馆在政府信 息公开 中的作用、 义 务与权力, 使得 图书馆不仅是公众 的书刊借 阅场所, 也是为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平 台之 一 。凶此, 公 图书馆 怎样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是 一 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1 政府信息公 开的作用与意义 1 . 1 政 府 信 息 公 歼 的概 念 政府信 息公开 可以从广义和狭 义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政府信息 公开 }要包括政务公开和信息 公开; 狭义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足指政务公开。 因 此,政府信息公开不同于政 务公开。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 务, 强凋的足行政机关要公开其 执法依据 、 执法程序和 执法结果, 属于办 事 制度层 面的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不仅要求政府事务公开, 而 且要求政府公开 其所掌握的其他信息, 属 于 种权利型的也不清楚哪些政 府信息是 已 公开了,哪 还末能公 开。因此 , 图书馆不仅要 向公众大力宣化政府公升倍息, 还应 该协助用, i 大 取政府信息 。 对 于己绎公开的政府信息, 阅览场所 的工作人员应该协助读者 查询相关文件资料,教会读者使用检索T具在【 { I 国政府 公开信息整合服务 甲台上查阅;对于末能公开的政府信 息,可 以向读者介绍 中请政府信息公 开, 或提供其他获取信息 的渠道, 尽可 能 助读者获取政府信息 。 4公 共 图 书 馆 做 好 政府 信 息 公 开 服 务 的对 策 4 . 1加 大 宣 传 力 度 , 提 高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认知 度 公共图 十 5 馆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机构 ,是社会交流系统 的仃机组成部 分, 在政府信息公开化过程中起到 了纽带和桥梁的蘑要作用, 向公众寅传政 府公开信息责无旁贷 。图十 c 馆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宣传 活动 , 举办 专题讲庸, 在社区设立流动宣传 点等方式 , 向公众宣传介绍政府公开信息, 培养 公众的 政府公开信息意识和使用能力,让 公众意识到公共 图书馆是政府公开信息 的蘑要“ 窗 口” , 为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打 F 坚实基础。 4 _ 2 加强学习培 训, 提升工作人员政府信息服务能 《 条例》_ } 】 规定了公_ 共 图书馆应 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 配桥市 廿 麻 的T 作人员 ,这就要求从事政府信息服 务工作的馆员在原仃的业 务知识 的晕础 七, 更 要 有 肚 任 此 项 工作 的能 力 。 凶此 , T 作人 员 除 了加 强 自身 学 习外 , 图 书 馆也应积极配合村 { 关部 门对工作人 员进行 专业培训;有条什的图 书馆还 呵 以组织馆际间的参观学 习, 相互交流开展政府信息服务T作 的经验和体会 , 让工作 人员更好更快的掌握政府信 息管理 的基本知 识以及 如何做好政府信 息公开服务 , 并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绎验 , 不断提升政府信 息服务能力。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加 快 了以 “ 国 河 北 ” 政 府 网站 为 重 点 三 中
方面公 开多 ,具体 内容公 开少 ;④公 众被动 接受
多 ,主 动参 与 少 ;⑤公 开政 府 “ 面 ”信 息 多 , 正 公开 政府 “ 面” 信息 少 。尤 其是 公 安 、物价 、 负
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省各级各部 门根据工作实
际 , 立完 善 了做 好政 府信 息公 开工作 的监 督考 建
核制度 、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秦皇岛 市建立了公开信息涉密性会商制度 , 对敏感信息 、
重 要 信息 的保 密审 核 由单 位保 密 组织 例会 审 查 , 把 握不 准 的及时报 上级保 密 部 门审核 ,确保 涉密
的行 政法 规 ,也是政 务公 开 的基 本法 规 ,对 于行 政机关 转变政府 职能 、依 法行政具有 里程碑 意义 。
政 府机 关 主动公 开政 府信 息 377 ,召开新 闻 98 条 发布会 10 次 。省和设 区市政府 通过 其 《 5余 政府 公 } 公开政府 信息 60 余条 。 鼢 00
( 二)建立健 全制度保 障体 系。省和设 区市成
本文结合河北省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
探讨政府 信息公 开工作 中存 在 的问题 及改进措施 。
一
、
河 北 省 实 施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工 作 的进 展
情 况
立 了政府信 息公开工作 协调小组 , 具体 负责推进 、 指 导 协 调政 府信 息 公 开工 作 ,明确 了工 作职 责 , 落实 了相关 机构 和人员 。出台 了 《 河北 省政 府信
. 。 , ●
●
。 。
浅谈信息公开与保密
浅谈信息公开与保密信息公开与保密是在现代社会中相互交织且互为关联的两个概念。
信息公开强调透明度与公正,而信息保密则强调安全与保护。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主动向公众提供信息的行为。
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维护公众和社会的合法权益,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树立公信力。
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政府决策、行政管理、活动计划、财务会计等。
信息公开的形式有新闻发布会、报告会、公告、公示等。
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政府透明度。
信息公开有助于政府建立透明的决策和管理制度,确保政府行为符合公众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2. 促进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和了解政府信息的途径,促进了公众对政府行为和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实现了民主的目标。
3. 提升社会和谐。
信息公开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消除信息的隐蔽性,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公平公正,从而加强社会的凝聚力。
4. 推动依法治国。
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基石,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和社会能够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法律执行情况,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二、信息保密信息保密是指对特定信息进行限制和保护,以防止其被未授权的人获取或使用。
信息保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
信息保密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安全、维护企业竞争力、尊重个人权益。
信息保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国家安全。
信息保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防止敌对势力获取国家机密信息,损害国家安全利益。
2. 保护商业机密。
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保密对于保护商业机密、维护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无论是研发成果还是市场策略,都需要得到适当的保密。
3. 尊重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保护个人隐私对于维护人们的尊严、自由和尊重至关重要。
信息保密可以防止个人敏感信息被滥用和泄露。
4. 保护社会稳定。
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引发各种问题和纠纷。
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对转变政府职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在找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对策一、政府信息公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政府信息公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
市场经济要求行政决策更加民主、透明。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打破信息资源垄断,降低经济活动运行成本;有助于遏制腐败,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有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在经济发展中付出巨大代价。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服务型政府是集法治、透明、高效和低成本于一体的现代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形成开放、透明的政府形象,杜绝“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行为;有利于消除官僚作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低成本、大范围传播,以简单高效的方式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
(三)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方式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求政府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过程,从而做到趋利避害。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提高,对政府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公众在深入了解、有效参与的基础上,正确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一)取得的成就1.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公开有法可依目前,中央各部委、31个省级政府均已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
一些具体制度也在不断落实中,例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公告体系、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等。
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并确立了公开、平等、服务、便民等一系列重要原则。
2.电子政务提高效率,信息公开方便快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依靠信息技术,政府门户网站不断增多,发布大量用于社会共享的信息,已成为承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流载体和窗口。
浅谈如何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浅谈如何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政府信息公开,一个以前看起来很陌生的词语,现在正日益被广大群众所熟知,也正日益渗透到各级政府的服务型建设工作中来。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的需要,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推广不仅是人民的诉求,同时也是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改善政府部门的形象,提升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质优效的服务。
但如何让政府信息公开真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在打造“阳光政府”的模式中立足呢?一、政府信息公开发挥作用的基础: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时代在进步,就要顺应时代要求,要亟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的“职能转变”还需官员的“心态转换”,少点官气,少点官文,多点民味,在“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管理不只是管制,服务型政府并非取消管制,只是这种管制是有限度的,受法律严格约束,有固定的范围、程序和明确的责任机制,是为服务而管制,而非为管制而管制。
有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顾客意识”,政府信息公开发挥作用的根基才能打的坚实。
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信息公开基本规范的培训,特别增强信息化业务人才的培训,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提高对信息公开的领导能力,建立高效灵敏的发布机制。
把握全局,掌控信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代表政府机关回应公众质疑,澄清虚假信息,阐释政府有关政策,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传播,为政府信息报道和公开打下夯实的基础。
政务公开的意义_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意义_政务公开》摘要:浅谈城管执法如何做政公开工作营口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由昌利党十六届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把政公开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制保证提出“深化政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依法公开各类事项,细化公开容,明确公开限,坚反对避实就虚,只公开政绩,回避存问题现象,要把方便群众知情,便群众监督作政公开工作出发和立足,按照面向群众、方便群众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规公开体,提高政公开质量浅谈城管执法如何做政公开工作营口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由昌利党十六届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把政公开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制保证提出“深化政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央纪委七次全会又提出“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深入推进政公开、厂公开、村公开完善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深入推行政公开是推进社会主义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重要保证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也是广人民群众迫切要和殷切希望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动行政机关对其依法行使权力从依据到策、执行、结实行全程动态公开实现阳光行政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政公开重要容也是深化政公开关键性措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行使相对集行政处罚权性质定了其处罚围较广且多社会焦、难问题涉及姓各种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理论涵和鲜明实践要做城市管理工作离开了广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就无法正常运行政公开工作是搭建城管与市民沟通桥梁把市民和愿望集上及传达社情民反映群众呼声把城市管理工作重和实施步骤及相关法律法规告诉广市民市民与执法者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这执法者与广市民面对面沟通平台直接检验政府职能部门执政能力通政公开加强舆论监督让市民了城管执法做了什么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让城管部门了市民要什么想说什么想听什么市民也可以通媒体给城管部门出主告诉城管部门应该做什么城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实现城管职能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通城市管理政公开这样途径构建政民双向动机制加强与市民沟通和交流增进市民对党和政府信赖和理拓宽反映社情民渠道有助正确反映和兼顾不方面群众利益形成科学有效利益协调机制、诉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化社会矛盾使我们工作获得广市民理、配合和支持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良社会氛围实现“科学化、法制化、规化、人性化”城管理念城管执法终极目标是创造良城市秩序和优美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政治、济、社会、化全面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热难问题坚持严格依法、积极稳妥、重实效原则变观念、变职能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把政公开工作引向深入、围绕便民抓公开要适应形势发展要和人民群众要,从群众关心、反映强烈问题入手,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政公开重容着公开、便民、高效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公开办事依据、要、程序、限和收费标准等政信息实行承诺制提高办事效率我局要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职能;相关具体城管政策、法律法规及规定;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手续、程序、承诺围、限;收费依据、标准;城市管理及审批纪律和措施等群众关心重要事项明确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如何办要目了然让姓了,让群众知情二、围绕监督重抓公开针对以往有存政公开不到位现象局党委要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热、难问题抓住容易产生腐败部位和关键环节如项目审批、干部任用、罚没收费等作公开重提高工作透明实行“阳光操作”用细化制减少行政执法由裁量权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各环节让审批权力透明运行要高重视和认真办理人建议、政协提案并坚持跟踪管理;对信访工作要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三、围绕群众愿抓公开推行政公开程要把建立依申请公开制作项重要工作抓明确要机关各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政公开申请要按照规定程序及进行登记明确受理责任人并规定期限作出是否公开答复确实不能公开要做释说明工作四、围绕实事是抓公开要坚反对形式主义,真公开上下功夫要依法公开各类事项,细化公开容,明确公开限,坚反对避实就虚,只公开政绩,回避存问题现象要加强监督检,对工作不力,甚至搞形式主义,要严肃追究责任,避免使政公开流形式,变成花架子五、围绕行风政风抓公开要把方便群众知情,便群众监督作政公开工作出发和立足,按照面向群众、方便群众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规公开体,提高政公开质量充分利用政公开栏、政府公报、公开指南等传统公开形式,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咨询、新闻发布、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公开形式,积极探上受理审批、上政民动、等方便快捷公开体,将政公开与行风建设、廉政建设和承诺结合起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政公开责任编辑飞雪人次。
2024年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
2024年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预决算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仅是法定的义务,更是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首先,公开预决算信息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透明度,让公众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来源,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其次,信息公开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最后,通过信息公开,还能够加强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促使事业单位更加规范、高效地运作。
公开内容的具体要求事业单位在公开预决算信息时,应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
首先,公开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隐瞒事实。
其次,信息应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公众。
同时,公开的内容应全面完整,不仅包括预决算的总额,还应包括各项明细,以便公众全面了解。
最后,信息公开要及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公”经费公开的细节“三公”经费公开是预决算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三公”经费的范围和标准,确保公开的内容准确无误。
其次,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包括各项支出的具体数额、用途等,以便公众了解资金的流向。
同时,还应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以及与预算的差异和原因,让公众了解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
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为了保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首先,应制定信息公开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等,为信息公开提供制度支持。
其次,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的收集、审核、发布等环节,确保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建立信息公开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推动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完善。
信息公开的挑战与对策事业单位在信息公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平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等。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的工作简报,它反映的是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政务信息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能把领导意图进行传播,实现上情下达、辅助决策、推动工作、服务基层的目的。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的今天,利用好信息手段就可以实现领导准确决策、生产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政务信息这个词汇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通常是指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政务信息应当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合法产生、采集和整合的;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德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过去政府机关掌握的政务信息主要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政府机关以胶卷、磁带、磁盘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记录的政务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务信息包括了这些形式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政务信息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的进度情况。
主要是针对某一项工作进行描述。
如《田镇工商所抓好三个重点维护节日市场秩序》、《唐坊工商所为辖区内的“双百佳”经营业户颁发证书》等。
二是反映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青城工商所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工作显成效》。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措施。
如《田镇工商所开展“周一实习课堂”活动》。
四是反映上级会议、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
如市局平台《钟攸平:贯彻实施个<体工商户条例>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
五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及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
六是反映社情民意。
七是反映出现的紧急情况和以及事件的进展情况,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浅谈政府预算公开
本上落 实在财 经工委身 上 ,从监 督的信 的分配 。也 有 的支 出部 门 ,到决算 时 , 息来源 ,信息 的深度和 广度方 面都是有 许 多原 已编 预算 的项 目丝毫未动 ,导致
限 的。现在 ,通 过部 门预算 的改 革并 向 预算 资金 的闲置 ,影 响了财政资 金作用 全社会 公开后 ,公众就 能从官方 媒体上 的有 效发挥 。而预算 一旦公开 ,对预算
部 门预算 公 开后 ,公众 自然知 晓 , 人 大也 列 入 代 表 小组 的对 应 性 审 查 监
二、政府预 算公 开中存在 的问题
预算 公开 ,就是要 将部 门预算纳入 到广 大群众 的监督 之下 。通过 公众 的监 足
( )对 预 算公 开的 重要 性认 识 不 督 。但部 门预算 的编制质量 如何 , 门 一 部
・ s
£ 工 作 研 究
枷 s
开支花 了多少钱 ,还应 明确这些 钱具体 命 。有些部 门长期 习惯于长官 意志 ,在 是如何 花 的。只有这样 ,公众监 督才能 思想 上认为 ,预算公 开是亮家 丑 ,受 约 有实 在 内容 ,监督起来 有针对性 、实效 束太 大 ,会 妨碍行政 执行力 。所 以,表
一
( )有利 于民众 的知情权 一
个花 钱告知 。我们 的部 门预算显 得简
人 民是 国家 的主人 ,人 民 当家作 主 对抗 ,用权利制 约权力等 不 同形式 的有 单 ,往 往只有寥寥 数页 ,并且将一 些公 是 宪法赋 予我 国人 民的最 高地位 ,这就 序参与 ,使部 门预算从 简单 编制 到详情 众 敏感 性的 支 出列 入 常规 性 的类 、款 、 决 定 了我 国政府所 有行为 必须接受 人 民 编制 ,从公众看 不到 ,不 能发言 到公开 项里 ,公 众 只有 “ 里看 花 ” 雾 ,也有 的 的监 督 ,作 为政府 的经济行 为 ,财 政预 可查并 可畅所欲 言 ,通过权 力机关 的极 根本不予列入。
浅谈政务公开的意义【精品范文】
浅谈政务公开的意义浅谈政务公开的意义政务公开,顾名思义,即为政府性行为、公务的公开。
目前,我国正在向建设法治政府大步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确保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至关重要。
政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
人民群众对政府政务有知情权,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遍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当然也就是政府的义务。
同时也只有在知情的基础上,民众才能更好更积极地参政议政乃至支持政府行为,才能根据政府行为或者规章制度乃至法律及时调整个人行为,保护自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政务公开可以有效的制约权力滥用和腐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和杀虫剂,政府信息公开将使整个行政系统透明公开,政府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将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民众知道哪些行为政府必须为、哪些行为不能为,并且把权力运行放在民众的眼皮下,无疑切断了权钱交易的链条,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阴暗”土壤,消除腐败赖以生存的“黑暗”环境,为治理权力滥用和腐败提供预防机制。
政务公开是消除谣言最有效的途径,谣言止于公开而并非智者。
在公众事件或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甚至大爆炸。
虽说谣言早晚会被证实不可信,造谣传谣、挑拨是非的行为早晚会被法治社会“收拾”了,但是谣言对政府形象的中伤,对人心和社会的动荡,甚至对灾害的救援与灾害地的生产生活重建的阻碍已经形成,短期内较难消除,这是一种“群体极化现象”。
政府诸如此类的传言乃至谣言时,应该第一时间把来龙去脉公之于众,而不是藏着掖着,第一时间占领舆论的主导地位,是透明的政府从保护每一个民众的角度应该做的,是缓解民众信息焦虑的最好途径,也是有效消除传言的最好方式。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的工作简报,它反映的是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政务信息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能把领导意图进行传播,实现上情下达、辅助决策、推动工作、服务基层的目的。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的今天,利用好信息手段就可以实现领导准确决策、生产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政务信息这个词汇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通常是指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政务信息应当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合法产生、采集和整合的;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德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过去政府机关掌握的政务信息主要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政府机关以胶卷、磁带、磁盘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记录的政务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务信息包括了这些形式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政务信息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的进度情况。
主要是针对某一项工作进行描述。
如《田镇工商所抓好三个重点维护节日市场秩序》、《唐坊工商所为辖区内的“双百佳”经营业户颁发证书》等。
二是反映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青城工商所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工作显成效》。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措施。
如《田镇工商所开展“周一实习课堂”活动》。
四是反映上级会议、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
如市局平台《钟攸平:贯彻实施个<体工商户条例>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
五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及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
六是反映社情民意。
七是反映出现的紧急情况和以及事件的进展情况,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开 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些部 门和单位公开停留于办事制
度、 办事规则等一般信息上 , 而政府应该公 开的有关职权 、 职权
依据及有关事权 、 财权和人事权等关键 性 、 深层 次方面 内容公 开较 少 , 事关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 的重大事项 、 重大决策 的过程
序 和办事流程更加简 明、 畅通 , 提高办事效率 。 政府信息公开拓
其含义 。 微观 意义上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向公 众或特定 的公民提供有关 信息的法 律行 为 ; 宏观意义上是指规定行政机 关 向公众或特定 的公 民提供行政管理信息 的范 围、 主体 、 程序 、
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
1 . 2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的 意 义
规范标准 , 公开随意 l 生 大, 公开 内容不全面 、 不细致等问题。三
方或部 门领导对推行政府信息公 开工作重视不够 ,要求不严 ,
措施不力 , 存 在政府信息公开避实就虚 、 避重就轻的现象 , 甚至 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 向。
2 . 2 内容 形 式方 面
一
的公 开和开发 利用程 度 , 已经 成为衡 量各 国信息化 水平 的重
要标 志。 1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概念及 其意义
第1 4期
2 0 1 4年 7月
江苏科技信息
J i a n g s u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No . 1 4
J u l y , 2 0 1 4
浅谈政府信息公 开存在 的问题 与对策
刘 一 颖
(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浅谈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
的开放 档 案 。虽 然从 个 体上 看 , 一 中消耗 殆 尽 , 可不 说这 是 对整 个 不 个 档 案 馆 的 馆 藏 量 一 般 来 说 远 大 档 案 资源 的一 种 巨大 浪 费 。 于一 个 档案 室 的室 藏 量 , 是 如果 但
转让 给 别 人参 考 利用 , 人们 就 可 以 公 众 能 够 利 用 到 的档 案 资 源 只 占 在 日益讲 究成本效 益 比的市场经 吸取 其科 技 成果 , 进 社会 生 产力 整个 社 会档 案 资 源 的一 小部 分 。 促 而 济 中立 足 。 们 必须 要 正视 自己的 我 的发 展 , 如 果 等几 十年后 这 些产 即使 这 小 部 分 能 够 为 公 众 所 利 用 缺 陷并 不断 改进 。而如何 对现 有体 但
一
2 公 民的 知情 权 要 求公 开政 息 的未完 全 公 开 , 过 欺骗 的手段 、 通
享 的环 境 , 供 具有 权 威性 和指 导 府信 息 提
公 民 对 于 政 府 的 重 要 事 务 以 分 弱 势 群 体 陷 入 了 不 必 要 的 纠 纷
及 与 社 会 上 当 前 发 生 的 与 普 通 公 中 。阳光 是 最好 的杀虫 剂 , 在信 息 件 , 了解 和熟 悉 的权 利 。知 情权 去 了滋生 违 法 、违 规 行 为 的 土壤 , 有
品 、 术 和 工艺 可 能早 已落后 了。 技
三 结 论
的档 案 一 般 也要 封 闭 3 0年 才 开 制进 行完 善将 是一 个 系统工 程 ,需
放 ,它 们 往 往 只 剩下 了史 料 价 值 , 要档 案界 方方 面面 的探 索 和努力 。
浅谈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关键 词 : 政务公 开; 知情权 ; 信息 自由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文章 编 号 :7 9 8—7— 0 1 4 2—3 2 0 ) l 0 5— 3 87 2— 0 ( 09 O 一 8 0 政 务 信 息 公 开 的 理 论 价 值
第2 第1 7卷 期
Vo . 7, . 1 2 No 1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a o ilS in e ’ n S c a c e c
20 09年 3月
Ma ., 2 0 r 0 9
浅谈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对构建 和谐社会 的意义
曹 晓 静
( 中共 西安 市委 党校 陕 西 西安 705 ) 10 4
醒 的认 识 , 指 出 :公 众要 想成 为 自己的主人 , 必 他 “ 就 须 用 可 得 的 知 识 中 隐 含 的 权 力 武 装 自 己 ; 府 如 果 政 不 能 为 公 众 提 供 充 分 的 信 息 , 者 公 众 缺 乏 畅 通 的 或 信 息渠 道 , 么所 谓 的面 向公 众 的政府 , 就 沦 为一 那 也 场 滑 稽 剧 或 悲 剧 或 悲 喜 剧 的 序 幕 。 ‘美 国 司 法 部 长 ”[] 克 拉克 也 明确指 出 : “没 有 任 何 东 西 比秘 密 更 能 损 害 民 主 。 公 众 没 有 了解 情 况 , 谓 自治 , 谓 公 民最 大 所 所 限 度 地 参 与 国家 事 务 只 是 一 句 空 话 。 ”[ 党 中央提 出 的科 学发 展 观强 调 坚 持 以人 为 本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高“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不仅是政府活动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向国家请求信息公开,是人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被称为“知情权”;反过来,公开信息又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行政的特点,又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意义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控制着,信息时代信息已是最重要的资源。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条例》于2007年1月17日在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构建阳光政府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努力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有效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为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而不断努力。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也就是指政府主动或者依申请将在公共事务管理领域中掌握的公共信息依照法定的程序、范围、方式、时间向社会公开,以便社会成员能够方便地获取和使用这些信息的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方面,权利主体指有权获得政府信息的人,义务主体则是负担信息公开义务的人。
从主体、客体、对象关系视角而言,这里的义务主体即为公开的主体,权利主体即为公开的对象,信息即为公开的客体。
(二)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务公开,二是信息公开。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必须成为一项法律制度才有意义,因此信息公开制度本质上就是通过法律确立的保障社会公众获得政府信息权利的制度。
信息公开是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公开是民主的核心理念,也是法治的必备要素。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对社会公众负责,它是人民主权这一宪法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
这一制度表明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在任何时候都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同时也有权参与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防止行政权力的不当或违法运作。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制度;是让公民更加顺畅、更加方便参与国家管理,从而直接有利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有利于政府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公民法定权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措施;更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防止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由之路。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政务的公开透明,既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公民社会的政治道义。
公开信息,实现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是建设廉洁、高效、法治政府的必有之路。
公民和政府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两个最基本的法律主体,公民参与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力量。
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权力腐败。
政府信息公开在构建阳光政府,监督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腐败等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已清晰可见。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加强权力监督,可以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的不对称;第二,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建立透明、服务和有公信力政府,使民众了解政府的行为,一旦
政府行为与所公布的信息不符,则民众便会监督政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约腐败;第三,政府信息公开给媒体监督带来了希望和可能。
信息公开与新闻自由息息相关,新闻传媒可以通过调查和核实政府公开信息的内容、程序等对政府进行监督。
(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合作。
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公信力已经成为一项宝贵的社会资源:政府与公众的相互信任可以增强彼此的合作效果;政府与企业建立共识可以提升经济活动的成效,从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使社会更为受益。
在过去,政府在公众面前有着很强的信息渠道优势,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如今,随着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普及,公众的信息渠道日益丰富,了解的事情日益增加。
社会的流言、噪声及一些政府官员违纪现象的出现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挑战。
因此,现在已经不再是政府说什么公众就相信什么,政府唯有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公众才能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政策稳定、政务公开是现代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公众越清楚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意图,对未来的预期就越有把握。
同时,明确的预期能够鼓励社会的长远投资,也能有力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政策只锁在抽屉里由官员随需而用,会增加投资者对日后效益的担心而缩减投资规模,从而导致企业与投资人追求短期效果,使经济建设的质量及效益大大下降。
事实证明,那些吸引投资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常常是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的地区,是政府最讲信用的地区。
(四)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推行以人为本政策的阶段,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智慧与创造力,这种资源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现代政府要以调动智力资源为中心,唯有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社会才能够调动智力资源。
三、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瞒报、误报、漏报情况严重。
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各项措施不到位,会导致政府权威的被质疑和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政府不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公开,瞒报、误报、漏报的情况只能造成进一步的失信。
瞒报、误报、漏报的情况,会造成公众恐慌,谣言四起,政府对局面失控。
(二)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错误引导舆论。
政府错误的信息公开,错误地引导舆论,新闻舆论以政府的思路为基调,不仅没有成为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有利载体,反而成为政府信息错误公开的帮凶。
政府不能在人们最需要了解事实真相时公开信息,反而借助媒体欺骗公众,公众自然对政府信用持怀疑、敌视态度,对政府开展行政工作加大了难度。
(三)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
大部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都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实时更新、事事更新,这本身与自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意愿相违背。
公众需要了解最新、最及时的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政府信息也必然与公众所要求保护的知情权相背离。
政府不能第一时间发布事件的信息,传言、谣言便会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更有甚者被有不法企图的破坏分子利用,造成社会局面混乱,这都是对政府信用的挑战。
四、解决对策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考评、惩戒机制。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从源头确定发布责任、明确公开内容、确定畅通渠道、规范信息公开的相对人,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进行分析考评,明确奖惩。
(二)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体系。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通过法律保障确立的,其中宪法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法律,其他法律是配套法律。
建立完善配套的政府信息法律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进程、加速政府公信力建设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三)加强社会反映评估和舆情引导工作。
一些方面的政府信息如食品安全信息、环境保护信息等,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公开前,要对公开后的社会反映进行预判,做好应对预案;公开后,要跟踪舆情,主动引导,对易于引发炒作的情形,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四)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将是加速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强大力量支持。
一方面,赋予第三方机构更大的权力,加强第三方机构对政府信息处理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政府在处理政府信息时采取听证、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制度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
(五)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转变政府职能。
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理念,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进步、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一方面,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观念,实现由“官本位”思想、“权本位”思想向“民本位”思想的转变;另一方面,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公务人员民主施政、阳光行政的执政理念。
参考文献
[1]莫于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释义[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张明杰.教开放的政府一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刘飞宇.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