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村庄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评价与优化——以北京流村镇六个村庄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评价与优化

——以北京流村镇六个村庄为例

熊志阳王珊珊

摘要: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而农村由于分布广且自然环境恶劣,是遭受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其遭受灾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视,使农村成为了防灾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城乡统筹理念的不断加深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对于农村地区防灾减灾的课题研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防灾避难场所和疏散道路为研究对象,针对北京流村镇六个典型村庄进行研究,以村庄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规划技术指标为评价标准,从避难场所的人均均摊面积、半径覆盖程度及疏散通道的有效宽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找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有针对地提出村庄防灾避难场所和疏散道路规划的可行建议及优化方案。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定量研究为村庄防灾减灾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村庄防灾避难场所疏散通道评价与优化

1 相关概念解读

1.1避难场所

人的避难行为是指从危险性高或预想危险性高的场所转移到可以躲避危险的安全场所的行为,而避难场所指的是人们灾时进行避难行为和生活的空间。人们通过疏散道路到达避难场所,在避难场所内进行灾后生活。

避难场所依据使用时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固定避难场所,指面积较大、安置人员较多,且具备临时宿住功能的场所。这类场所不仅能够为避难人员提供较长时间的避难生活场所,也便于灾后集中救援工作的开展。②临时避难场所,指灾害发生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进入避难场所,它为避难人员提供了一个转移到固定避难场所的过渡空间。

村庄的广场、健身场、绿地、学校等灾后能够提供灾民生活的室外场地;村委会可作为救援指挥中心;卫生所可为伤员提供紧急救援、降低传染病。以上提到的场所都可以作为村庄灾时的避难场所。

1.2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是指灾害发生时,人员从建筑内到达安全地带的必经路径,也是救援物资到达

表1 村庄疏散时间分类表

灾区的必经路径,是防灾体系的一部分。村庄道路在灾害发生后承担避难、疏散等重要防灾功能。救灾物质和灾后生活必需品的运输、救援人员的进入都需要村庄疏散通道在灾后具备足够的运输能力。村庄疏散通道应在满足防灾要求的基础上,挖掘现有交通的疏散能力,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络。

1.3疏散时间

疏散时间是指灾害发生时,人员从建筑内到达安全地带所需要的时间。疏散时间的长短在灾难发生时十分关键,灾民受到惊吓造成焦虑、恐慌甚至伤亡,因此疏散时间不宜过长。

1.4村庄避难场所的构成要素

村庄的避难场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村委会、卫生所、公园、广场、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由于村庄生产力较城市相对落后,且地理位置较偏僻,因此其避难场所的布局规划以及避难场所的设施并不健全。

2 村庄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评价标准与计算方法

2.1避难服务半径及服务面积的计算方法

避难疏散理论中将防灾空间的服务范围设定为圆形。用服务半径作为服务范围的指标,计算此防灾空间在村庄内的最大服务范围(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最大服务范围(S);服务半径(R);灾害发生后,人员进入避难场所的极限时间

(t);灾害发生后,人员进入避难场所的避难速度(正常人的步行速度为0.85-1.2)(V);

β村镇道路的弯曲系数(β)。

2.2人均避难面积以及人均避难面积达标率的计算方法

式中:避难场所总面积(S);村庄总人数(P);人均避难面积(s);人均避难面积达标率(f)。

2.3疏散通道有效宽度的计算方法及要求

(1)疏散通道有限宽度的计算方法

式中:防灾空间的疏散通道的总宽度(B);疏散通道二侧建筑的高度(、);建筑物倒塌和构筑物坠落以外的疏散通道宽度(D);修正系数(村庄道路二侧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修正系数约等于1)(R)。

(2)村庄道路的避难疏散要求

村庄道路出入口数量不宜少于2个,1000人以上的村庄与出入口相连的主杆道路有效宽度不宜小于7m,避难疏散场所内的避难疏散主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4m。

2.4村庄避难场所划分标准

避难场所划分指标的研究成果都以城市避难场所为主,很少涉及村庄层面。村庄避难场所的规模小、防灾能力较差,不能硬套城市避难场所的标准。本文以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划分指标为基础,将村庄避难场所按功能级别、避难规模和开放时间划分为中心避难场所、避难救助场所、避难所三个层次。

10 1 0.05

3 3 2 7 4

4

3 村庄避难场所及疏散道路现状研究与评价

3.1研究对象简介

流村镇位于昌平区西部,太行山与燕山余脉交汇处,东距昌平卫星城14公里,东北距昌平区南口镇9公里,东南距北京市区德胜门45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本文通过对流村镇村庄的初步调研,选择六个典型村庄进行研究,包括高崖口村、狼儿峪村、小水峪村、王家园村、马刨泉村、黄土洼村。

3.2村庄避难场所现状及评价 3..2.1村庄避难场所现状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以及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得到村庄中可作为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面积统计[表3]与位置分布情况[图2-7]。

从村庄避难场所面积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村庄的避难场所类型、数量和规模都有所不同。其中,高崖口村和古将村庄的避难场所类型设置较为完善,马刨泉村无绿地和学校两种类型的避难场所,王家园村无广场用地和学校二种类型的避难场所,狼儿峪村、小水峪村和王家园村的避难场所类型缺失较为严重。

图1 研究对象在流村镇中的分布情况

根据上文提到的村庄避难场所面积划分标准,可得到以面积为限定条件的村庄避难场所类型统计[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以面积为衡量标准,六个村庄都没有中心避难场所,且很多避难场所不符合最低划分标准。

从村庄避难场所分布[图2-7]中可以看出,村庄避难场所分布疏密不同、其中,高崖口村和马刨泉村分布较密、王家园村和古将村分布较疏、小水峪村和狼儿峪村分布类型单一,其中小水峪村卫生所与村委会相邻。

图2 高崖口村避难场所分布

图3狼儿峪村避难场所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