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25
41
总结: 当实际货币总供给与实际货币总需求相 等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国内利率降低, 导致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变动将使长期均衡价 格产生同方向同比利的变动。

– 这些变化不能影响长期的产出、利率或任何
相对价格。

货币供给的增加能造成汇率的短期超调 现象(超过长期汇率水平)。
–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引起未来的预期汇率
等比例增加

结果是,AA 曲线向上移动幅度大于由等量的暂 时性货币供给增加所引起的移动幅度

AA 曲线
– 它显示了国内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条件
下的汇率和产出水平的组合 – DD 曲线

2016/2/25
它给出了产品市场均衡(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 所有产出和汇率的组合
2016/2/25
M1 P
M2 P
实际货币总量
36
实际收入增加对利率的影响
利率, R
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收入增加
R2 R1
2 1 1' L(R,Y2) L(R,Y1)
MS ( = Q1) P
2016/2/25
Q2 实际货币总量
37

当价格水平和产出一定时,实际货币供 给的增加(下降)使利率下降(上升)。 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一定时,实际产 出的增加(减少)使利率上升(下降)。
– 这影响到对未来汇率的预期
2016/2/25
13
3.1.2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016/2/25
14
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需求和供 给弹性。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Dx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Dm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

假设条件:只有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没有
2016/2/25
18
贸易流量的逐步调整和 经常项目的动态分析
经常项目 (用国内 产出单位表示) 实际贬值对 经常项目的 长期影响 1 3
2
时间 实际贬值发生J曲线开始
2016/2/25
J曲线结束
19
总结
暂时性货币供给增长会使本币贬值,产出 增加 永久性货币供给变动会导致汇率大幅度波 动。因此,与暂时性变动相比永久性货币 变动会给产出带来更强烈的短期影响 如果进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调整是逐步 进行的,那么实际本币贬值后,经常项目 的变化可能是J曲线形的,即先恶化后好转
2016/2/25
3
Pd表示本国产品的价格, Pf表示外国产品的价格, e表示1单位外币折合成本币的数额即汇率, 外国产品用本国产品表示的相对价格q表示 为(实际汇率)

q=
e Pf / Pd
2016/2/25
4

实际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 q 上升会提高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改善本
2016/2/25 29
简单模型
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以及货币市场均衡的角度来 讨论国际收支失衡与恢复均衡的条件。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会恒等于货币 需求,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当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与 名义货币需求不相等时,便会出现国际收支的失衡。 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超过名义货币需求, 会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反之,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 币供给小于名义货币需求,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如果国内信贷规模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则国际收支 出现逆差,反之,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2016/2/25 32
实际收入增加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
利率, R
实际收入增加
L(R,Y2) L(R,Y1) 实际货币总需求
2016/2/25 33

货币市场均衡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s = Md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以以实际货币需求来表
示:来自百度文库
Ms/P = L(R,Y)
2016/2/25
34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
资本的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充分就业和收 入不变
2016/2/25 15
马歇尔—勒纳条件
以Dx和Dm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 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在进出口的供给弹性为无穷 大时,即Sx=Sm=∞时,当一个进出口商品的供 求弹性满足Dx+Dm>1 时,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 此时的外汇市场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 Dx+Dm>1 成为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Dx+Dm=1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没有影响 Dx+Dm﹤1时,贬值会导致贸易收支的进一步恶化
42
2016/2/25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动态变化
美国货币供给永久性增加后各经济变量变动的时间路径
(a) 美国的货币供给, MUS M2US M1US t0 (c) 美国的价格水平, PUS P2US P1US
10
永久性货币供给增加的短期影响
汇率, E
DD1
2 E2 E1 3 1 AA2 AA1
2016/2/25
Yf
Y2
产出, Y
11
对永久性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调整
汇率, E
DD2 DD1
2
E2 E3 E1 3 1 AA2
AA3 AA1
2016/2/25
Yf
Y2
产出, Y
12

一个永久性的政策变动不仅影响到政府 政策工具的当前水平,而且还影响到长 期汇率

2016/2/25
38
一国货币供给还来源于国内外两方面的 资产业务: (一)国内信贷。 (二)国外投资。

综合来看,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 货币市场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
2016/2/25
39
– 货币供给的长期变动产生对需求和成本的压
力,最终使未来的价格水平上升,
– P = Ms/L(R,Y)
出增加

货币供给的增加创造了一个额外的货币供给量, 它降低了本国的利率
– 结果就是,本币必定贬值 (也就是本国产品相对于外 国产品变得更加便宜) ,总需求扩大
2016/2/25
8
暂时性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
汇率, E
DD
2 E2 1 E1 AA2 AA1 Y1
2016/2/25
Y2
产出, Y
9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

2016/2/25 27
§3.3货币分析法

货币论( Monetary Approach ),又可译为 货币分析法。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 衡的作用。货币论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国 际收支理论。
2016/2/25
28
1、假设条件
该经济体处于长期的资源充分就业状
态,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的函数。 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着同一价格律,即 经济体的价格与利率接近于世界市场 的价格与利率。 货币供给的变化长期不影响实物生产。

四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总需求: D = C(Y – T) + I + G + CA(EP*/P, Y – T)
– 经常项目余额是国外对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
(EX)与其对国外进口商品需求(IM)的差额 – 经常项目余额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本币对外币的实际汇率 (q = EP*/P) 国内可支配收入 (Yd)
均衡利率的决定
利率, R 实际货币供给 R2 2
R1 R3
1 3
实际货币总需求, L(R,Y)
Q2
2016/2/25
MS ( = Q 1 ) P
Q3
实际货币总量
35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
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的影响
利率, R 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R1 R2
1 2
L(R,Y1)
– 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对产出和劳动的过度需求 通货膨胀的预期 原材料价格
2016/2/25
40

汇率超调
– 当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映超过了长期
反映时我们称之为汇率超调。 – 汇率超调是短期价格水平刚性和利率平衡条 件的直接后果。 --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汇率的日常波动可以有 如此之大。
国的经常项目

一单位的本国产品现在只能购买较少单位的外国 产品,因此, 国外对本国出口的需求增加
– q 上升, IM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对经常
项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IM 表示的是以本国产出来衡量的进口品的价值
5
2016/2/25

实际汇率的变化有两个效果:
– 数量效应
消费者支出变动对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影响 – 价值效应 用本国产品衡量的国外产品的价值的改变
21
2016/2/25
3.2 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又译吸收分 析法,有时也称支出分析法(Expenditure Approach),分析的是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 调整中的作用。
吸收论的分析框架: Y=C+I+G+(X-M)

B=Y-A
2016/2/25
2016/2/25
30
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息率的函数。 货币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Md = P x L(R,Y)

其中: P 是价格水平 Y 是实际GNP L(R,Y) 是实际货币总需求

关系式也可以表示为:
Md/P = L(R,Y)
2016/2/25
31
实际货币总需求与利率
利率, R
L(R,Y) 实际货币总需求
2016/2/25 23
国际收支可用以下途经来表现:

①Y不变,A 下降 ②Y增加,A 保持不变 ③Y增加的同时使A下降 ④Y增加,A也增加,Y增加大于A增加的速度 ⑤Y下降,A也下降,当Y下降小于A下降的速 度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增加净出口的方法就是 降低国内吸收A。 ①的方法 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可采用②的方法,增 加收入,增加出口X来改善贸易差额。

经常项目是恶化还是改善取决于实际汇率在哪 一方面的影响占主导作用 我们暂且假定实际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大于价 值效应

2016/2/25 6

可支配收入变动如何影响经常项目
– 可支配收入 (Yd) 的增加恶化了经常项目 – 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使国内消费者增加所有
商品的支出
2016/2/25
7
– 货币供给的增加 (也就是扩张货币政策)使产

2016/2/25 20





马吉(S. P. Magee)将贬值后的时间划分为三 个阶段来具体分析J型曲线效应的存在原因。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 Period): 价格不变,数量不变; 传导阶段(Pass-Through Period): 价格变化,数量不变; 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 Adjustment Period): 数量和价格都变化。
第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用以说明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 调节方式的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整方法: 1、自动调整机制(价格调整、收入 调整、自动货币调整) 2、调整政策(财政、货币政策))
2016/2/25 1
3.1弹性分析理论
2016/2/25
2
3.1.1开放条件下的总需求
24
2016/2/25
2、吸收法的经济含义
以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来讨论国际 收支的变化。当国民收大于总支出时,国际 收支将处于顺差状况;当国民收入小于总支 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况;当国民收入 等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况。通 过改变收入和吸收来调整失衡的国际收支, 同时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以达到内部与外 部的共同平衡,经济的均衡发展。
22
1、理论模型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出口-进口) Y = C + I + G + (X-M) X-M = Y- (C+I+G) X-M即国际收支状况,令其为B; C+I+G为总吸收,令其为A, 则有 B = Y - A 当Y>A时:B为正值,国际收支顺差; 当Y<A时:B为负值,国际收支逆差; 当Y=A时:B为零,国际收支平衡。
2016/2/25 25
3、基本评价
吸收法的基础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分 析,它将国际收支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 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克服了局部均衡分 析固有的局限性。 调整国民收入Y,是改善国际收支较好的 办法,但这隐含着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进 一步提高总体生产能力。

2016/2/25 26
国民收入本身受资源总量和资源重新配 置难度的限制,若资源已经接近充分就 业,短期内收入没有办法提高。 减少A或提高收入Y,在经济实践中都有 时滞效应的问题。 吸收法侧重了商品市场的均衡,完全忽 视了货币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如果货 币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在逆差时调整较 为困难。

2016/2/25 16
J曲线效应
2016/2/25
17
贸易流量的逐步调整和 经常项目的动态分析

J曲线
– 货币贬值后,经常项目最初出现恶化,但随着
时间发展逐步改善,那么其路径曲线的最初部 分就会类似英文字母“J”

本币贬值使最初阶段产出减少,汇率也将更大幅度 的上调
– 它描述了实际货币贬值后经常项目改善的时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