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癫狂心理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家癫狂心理美学分析

摘要:艺术家心理结构与精神病患者心理结构具有同构性,主要表现在非理性、固着性、幻觉和变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之所以产生癫狂心理,有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艺术家的癫狂不是精神性疾病所带来的病态心理,而是艺术家反抗世俗、超越世俗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因此,艺术家的癫狂对于抵御人类社会过度世俗化、理性化功利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艺术家;癫狂心理;美学分析

西方有句名言:“天才类似癫狂”,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诗人都是疯子”。这两者意思都是指艺术家的心理、言辞、行为不同于常人,比较怪异。癫狂本来是指由精神病所引起的言语或行为异常,但文艺学家在谈论艺术家的时候,常常把艺术家与癫狂联系起来。最早将艺术家与癫狂联系起来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说:“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①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后来被奥斯本、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等很多学者接受和继承,弗洛伊德甚至得出了“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贾米森通过研究,列出了一张患有躁郁性精神病的艺术家的名单,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名列其中:如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小说家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罗斯金、海明威;诗人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库柏……贾米森的研究还表明,许多为精神疾病所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理由是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作力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富于创造力。类似的见解在中国也时有所见。曹雪芹所谓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艺术家创作时的癫狂心理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说明。文学史的诸多事实表明,许多优秀的艺术家的确有癫狂行为。但艺术家的癫狂与精神病患者的病态症状是一样的吗?艺术家为什么常常表现出癫狂症状?艺术家的癫狂有没有社会意义?本文将对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艺术家心理结构与精神病患者心理结构的同构分析

艺术家心理结构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非理性

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言辞和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而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

作时的心理、言辞和行为常常也是非理性的。艺术家在创作中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举止的非理性;二是艺术描写的非理性。郭沫若曾饶有趣味地谈到他创作《地球,我的母亲》时的情景:“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的石子路上……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受她的皮肤、感受她的拥抱。……现在想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而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到迫切。”

②曹禺也曾谈到自己创作《日出》的癫狂表现:“在情绪的爆发当中,我曾经摔碎了许多可纪念的东西……我绝望地嘶嘎着,那时我愿望一切都毁灭了吧,我如一只负了伤的兽扑在地上,啮着咸丝丝的涩口的地壤。”③这些都属于行为举止的非理性。在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违反传统社会规范的、非理性的情节、情景、言辞、行为、思想以及模糊朦胧的潜意识。所以,别林斯基说:“对于艺术的天性来说,理智是消失在才能、创作幻想里面的,因此,在作品里,作为诗人看,他们是非常智慧的,然而作为人看,狭隘的,几乎是愚蠢的。”④

(二)固着性

精神病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言语和行为一般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拗和固着,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固着与精神病患者相似。弗洛伊德在研究了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以后认为,艺术家追寻压抑的宣泄或力比多的转移具有强烈的固着性(fixation)。荣格在分析梵·高的时候说,梵·高把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献给了艺术,他就像被某种东西支配着,牺牲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健康以至生命。荣格把艺术家的这种固着性称作“对于艺术的残酷的激情”,艺术家这种对于艺术创作的“残酷的激情”使“他命定要牺牲幸福和一切普通人生活中的乐趣”⑤。这种分析可用于一切优秀的艺术家。路遥在谈到自己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情景时说:“在接近六年的时光中,我一直处在漫长而无期的苦役中。”“在日复一日的激烈工作中,我曾有过的最大渴望就是能到外面的院子里晒晒太阳。”“几年来久居室内,很少接触阳光,看到阳光就抑制不住激动,经常想象沐浴在它温暖光芒中的快乐。”“但是,这简直是一种奢望。阳光最好的时候,也常常是工作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候,根本不敢去实现这个梦想。”⑥作家对艺术是如此固着与痴情,以至于连到外面的院子里看看太阳都成了不敢去实现的梦想。艺术家这种对艺术的执拗、痴情与固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三)幻觉

精神病患者总是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生活在摆不脱的幻觉中。艺术家何尝不是生活在自己所建构的幻影与梦幻世界中?莎士比亚曾这样写道:“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想象,疯子看见的鬼比广大的地狱里所能容纳的还多。……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⑦弗洛伊德曾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认为“一

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⑧。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发生幻觉和错觉,正像有的学者所描述的那样:“艺术家当他们熟悉了自己的创作对象,进入艺术构思时,往往如醉如痴,萌生幻觉,陷入变态,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但觉得现实生活和幻觉世界一起流失,两者又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交融、交错,由此创造出美的世界。”可以这样说,一个缺乏幻想、幻觉能力的人,是成不了优秀的艺术家的。

(四)变态

一些艺术家在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其心理、言辞、行为常常表现出与精神病患者相似的某些怪异和变态,这主要表现在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我行我素、鼓吹所谓的“异端邪说”等。在常人看来,这些就是变态。因此,“在十九世纪中叶,当那些有教养的人发现,像济慈和彭斯这样的痞子竟然是伟大的诗人时,他们感到十分惊奇”⑨。的确,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屈原、阮籍、嵇康、李白、苏轼、曹雪芹、鲁迅、郭沫若……哪个艺术家身上没有怪异之处和变态行为呢?正因为艺术家身上存在着某种怪异和变态,人们才常常用“奇人”、“怪人”、“疯子”、“奇书”、“怪书”等来评判艺术家和艺术家作品。还有一种情况,由于种种原因,艺术家确已患上某种精神性疾病,但患病并没有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这也加深了人们对艺术家怪异和变态心理、行为的认识和印象。但绝大多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癫狂并不是真正的病态癫狂,而是一时的如痴如狂。

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癫狂心理与精神病患者的病态心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艺术家还能从癫狂中再次回到常态、回到现实,而精神病患者则完全失去了再次返回现实的能力;艺术家的癫狂往往是艺术家对抗世俗、超越世俗的一种方式,因而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病态心理则是无意义、无价值的。“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时,虽然进入了高度的专注状态,如痴如狂,像患了精神病似的,但他始终有一种理智在控制着自己的神经系统,不至于堕入精神病的深渊。”⑩

二、艺术家癫狂心理产生的心理机制

艺术家作为一个正常的、有益于社会的、智商较高的社会群体,为什么会常常出现癫狂心理和癫狂行为?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与普通人的心理结构是否存在着某种不同?

从生理、心理结构来看,艺术家的生理、心理结构与普通人确有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使艺术家在生活和创作中常常产生心理、行为的变态和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