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
卢晓勇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内容摘要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同时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许多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

基于此情况,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封闭而单一的情况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性局面。

意识形态上的开放性发展造就人们信仰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也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就要求我国加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引导。

本文通过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几种主要的社会意识,在当代中国背景下,以意识形态的产生视角分析当今社会多样思潮的发展趋势,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关键词:多样化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引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化的号角响彻每个角落,尤其是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尤为迅速,同时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它们之间的联系有着更深的促进作用,这也同样促进了“国际社会中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大量的涌入中国社会,并与中国本土的各种思想进行融合、变更,最终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

其中比较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有今天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非理性主义、女权主义和其他一些西方社会的思想在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体现,甚至部分人还产生出一种明显西方社会思潮,如激进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和其他意识形态也有其拥护者。

同时,国内本土社会思潮受到国内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以及外来社会思潮的冲击,逐步的形成各种新思潮。

正是受到这样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使
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开放化的形式,国内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主要是通过各大报纸和杂志、大众媒体、网络电视等手段影响整个社会,呈现其独特的影响力。

一、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
随着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当代社会思潮以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在当今社会思潮大流中,包括一些被国家和执政党派承认的主流社会思想,也包括不被国家和执政党认可的非主流社会思想。

下面,本文就如何理解以及评价当前的几种主要的社会思潮进行梳理并做简要的分析。

(一)主流社会思潮
本文研究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指的是能够反映主流意识中基本价值观,能够获得国家和当前执政党的支持和认可的社会思潮。

这样的社会思潮对于保持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制度的顺利实现,能够积极解决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所面临的疑惑与不解,也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提供坚实保证,同时对于构建和谐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目前主流思潮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早在19世纪40年代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一直流传至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依据其理论的先进性,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在国内科学社会主义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提供相应解决措施,同时也通过与反动思想斗争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与拥蹙。

科学社会主义对于社会的发展演变中的各种现象与原理也能够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并为人类指出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使命以及发展道路,提出只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引领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遵循实践出真知的原理,使得其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最直接和最亲密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2.爱国主义思潮
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人民对其所属国的一种强烈的感情,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
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心,它同时也是个人对于祖先的故土家园、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意义上的归属与认同,尊严和荣誉的结合体。

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的历史上非常悠久,而且其意义深远,它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手足同胞、大好河山、文化底蕴的认同和社会主义国家火热的情感。

一个民族若要保证其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这一规律在中国更是得到很好的体现,爱国主义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推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儿女就已经将爱国主义作为其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柱;在中国遭受侵略的时代,爱国主义是中国儿女勇敢反抗侵略势力的精神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当代,爱国主义仍是人们力争实现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精神动力。

3.集体主义思潮
集体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思想的,它既是国内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准则的体现,也是当代人们所认同与推崇价值观的体现,同时它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照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的主要原则。

集体主义是个人价值观的升华,是在确保集体主义不被损坏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并坚持必要的时候,应该以维护集体利益为重,其次才是个人利益的维护。

集体主义作为广泛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它的产生与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保证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必须坚持的思想准则。

首先,集体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度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广大群体的利益体现,其次,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一旦发生冲突,必须有相应准则进行调和,此外,集体主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体系的力量源泉。

因此,集体主义不仅仅是体现社会主义体系的本质要求,还是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体承认并必须坚持的价值观。

(二)非主流社会思潮
本文研究中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与上文主流思潮涵义相对,主要指没有被执政党和国家所承认并推崇的价值观,其核心思想和理论内容及其意识形态在社会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往往是带有一定的民间或对抗性特点的意识形态。

1.新自由主义思潮
中国社科院相关课题学者指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前提下,以反对凯恩斯主义为特点,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
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理论思想或者是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著称于世,它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范式和政治议程的主要标志。

”主要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包括很多学术性的理论思想中都能够体现这一思想。

其中,狭义新自由主义指哈耶克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主的伦敦经济学院,也包括卢卡斯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德曼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和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其中对现代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现代货币学派、理性预期的学校和伦敦学派。

2.实用主义思潮
实用主义思想是从希腊语“行动”中衍生而来。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知,到了20世纪,曾经在美国非常受推崇,并在政治、法律、社会、艺术和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皮尔斯首先提出实用主义思想,詹姆斯和杜威继承实用主义精神并将其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进行推广。

实用主义较西方哲学流派相比更加注重实践作用,这一特点也比较符合资产阶级重利的特点,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极大的推崇。

3.新儒学思潮
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新儒家思想,是以延续正统儒家思想、复兴儒学学派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儒学为主体,吸收并融合西方学派思想,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寻求中国文化发展出路的儒学思潮。

所谓的“新儒学”,其发展的时期与传统儒学发展时期相对来说的,也就是对于先秦儒家和宋明新儒学来说的,所以现代新儒学与儒学意识被认为是“新儒学。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
社会思潮的发展必然要遵循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不断演变,社会思潮呈现出一种随着波动的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只要有社会存在,就有它的存在。

”社会思潮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结构中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中介
社会意识依赖社会而产生,但是社会意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一定的独立性,这一点在社会意识的结构中有能够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

自社会意义被
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发现以来,人们对于社会意识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普列汉诺夫通过研究按照二分法划分社会意识的结构。

他认为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心理和思想的两部分。

对于社会心理他是这样解释的,在一定的意识形态中存在的日常思想认知,主要包括欲望、信仰、情绪、情感、习惯、需求、审美情趣和道德等内容;思想也就是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法律权利的概念、政治理论、艺术、科学、宗教、哲学、道德等。

随着人们对社会意识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社会意识结构中居于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之中,还存在一种社会思潮的层次。

社会思潮在联系社会心理和思想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二)社会思潮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植根于国内的经济基础中。

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生活、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的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思潮的演变阶段中,对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变化对社会意识的发展有绝对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其发展和演变自然也是逃不开社会发展的制约。

当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洋务思想、维新思潮、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就是受到当时的经济关系巨大变化而产生这一发展规律的体现。

同样,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就可以清楚的理解当代的主流社会思潮以及非主流的社会思潮等不断变化的原因了。

(三)社会思潮随着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思潮产生同时也会受到思想文化环境。

任何社会思潮的产生条件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也就是社会思潮的产生有着其理论渊源,不仅是会受到当下的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过去的思想熏陶;会深受国内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不缺少外国文化的侵蚀”。

社会思潮的发展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变化,一成不变的文化环境不会促进社会思潮的发展。

影响社会思潮发展的文化环境主要表现为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信息的传播以及学术理论研究的繁荣等三个方面。

首先,自由的文化发展环境背景下使得文化交流成为常态,这就为社会思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的社会文化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促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际文化相互
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接触,从而促进国内不同社会思潮的发展和演变。

同时,现代社会人类社会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空前迅速,并推动信息知识的爆炸,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空前繁荣,为不同社会群体了解整个社会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最后,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一方面复苏了传统理论,再加上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学术理论,使整个社会的思想理论研究都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并发展社会理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总结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一个正确而科学且被人们所认可精神支柱和以及思想为基础的意识上的认同就必然会减弱其凝聚力,更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

对于当代的多元化社会思潮以及其发展规律,应该主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目前,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社会思潮潜在的威胁而否认其在一个区域的合理性,同时也不能因为社会思潮的阶段合理性,而忽略其危害性,应该在知道和理解的基础上,客观的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其客观性质和危险。

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实践中,对于各种社会思潮中进步的成分,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吸收、消化,对于其不合理的部分,必须进行旗帜鲜明地批评、反抗和斗争。

参考文献
[1]崔月琴.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流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2]陈书静.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J].社会科学,2009(3).
[3]陈锡喜.当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J].毛
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5).
[4]陈锡喜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构[J].理论探
讨,2007(1).
[5]程伟礼.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目标[J].解放日报,2009年2
月26日.
[6]丁俊萍、熊启珍.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7]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8]刚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保障功能[J].河南社会科学,2009
(6).
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9]高瑞泉. 激情与土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背景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3期.
[10]顾海良主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11]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何怀远.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杰出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
研究,2009(7).
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公共领域与社会矛盾解决机制》(13YJA7100 5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