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凝血因子的作用
-
-
凝血过程的启动 1、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 部来自血液,带负电荷的血管内皮下胶原 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2、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 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
-
凝血的过程: 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 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
FIB---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1、FIB增高: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导致血 沉增快的最主要的血浆蛋白。FIB超过正常值 上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发 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2、FIB减低:肝功能受损的疾病、DIC、药物 如雄激素等、遗传性异常FIB血症。 3、溶栓治疗监测
-
抗血液凝固系统
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荷 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
的胶原暴露,激活Ⅻ→Ⅺ→Ⅸ, 激活Ⅶ,最终形成
最终形成Ⅸa-Ⅷa-PL-Ca2+
Ⅶa-TF- 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检验科凝血功能报告单解读
-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PT :凝血酶原时间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TT :凝血酶时间
AT-III:抗凝血酶-III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D:D-二聚体
-
理血 论栓
与 止 血 的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凝血因子的作用 抗血液凝固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PT的检测依赖于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的质量, 不同来源、不同制备方法,使每批试剂之间 PT测定结果差异大,可比性差,因此WTO将 人脑凝血活酶标准品作为参考物,要求计算和 提供每批组织凝血活酶的ISI。 ISI表示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每批组织凝血 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
-
-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体外模拟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 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 子是否异常。
-
APTT检测原理: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荷 的胶原暴露,激活Ⅻ→Ⅺ→Ⅸ, 最终形成Ⅸa-Ⅷa-PL-Ca2+
-
在抗凝血浆中,加 入足量的活化接触 因子激活剂(如白 陶土)和部分凝血 活酶(代替血小板 磷脂),再加入适 量的钙离子即可满 足内源性凝血的全 部条件。从加入钙 离子到血浆开始凝 固所需的时间即为 APTT。
-
TT测定原理: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酶 溶液,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转变 为纤维蛋白,测定血浆开始凝 固所需的时间。
-
TT测定的临床意义 TT值超过3秒即为延长。测定主要用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检测有无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否发生纤 溶、是否存在抗凝物质。
APTT的临床意义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荷 的胶原暴露,激活Ⅻ→Ⅺ→Ⅸ, 最终形成Ⅸa-Ⅷa-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APTT的临床意义
1、AP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 ①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及纤维蛋白原缺 乏(﹤500mg/L),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 维蛋白原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症、阻塞性黄疸和维生K缺乏、血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等。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
PT的测定原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 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 酶(含TF)和适量的 钙离子,满足外源性 凝血的全部条件。从 加钙离子到血浆凝固 开始所需的时间即血 浆凝血酶原时间。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ISI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 PT结果的报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 疗监护的指标。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可以检出FⅧ活性 低于15%的甲型血友病。
2、 APTT缩短:DIC早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 疾病。 3、检测肝素治疗: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敏 感,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 照的1.5 ~3.0倍为宜。
-
TT---凝血酶时间 TT主要反应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 的抗凝现象。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2、PT缩短: ①DIC早期(高凝状态); ②先天 性FⅤ增多; ③口服避孕药; ④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增多。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3、口服抗凝药的监测INR: 口服抗凝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INR。一 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 适用范围。
-
细胞抗凝
抗 凝 系 统
体液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C(P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血浆中含有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中最 重要的是抗凝血酶III,即AT- Ⅲ 。
AT- Ⅲ由肝脏和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因子 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 可增强2000倍。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几乎无肝 素, AT- Ⅲ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 合而增强血管内皮的抗凝功能。
凝血因子的作用
-
-
凝血过程的启动 1、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 部来自血液,带负电荷的血管内皮下胶原 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2、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 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
-
凝血的过程: 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 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
FIB---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1、FIB增高: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导致血 沉增快的最主要的血浆蛋白。FIB超过正常值 上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发 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2、FIB减低:肝功能受损的疾病、DIC、药物 如雄激素等、遗传性异常FIB血症。 3、溶栓治疗监测
-
抗血液凝固系统
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荷 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
的胶原暴露,激活Ⅻ→Ⅺ→Ⅸ, 激活Ⅶ,最终形成
最终形成Ⅸa-Ⅷa-PL-Ca2+
Ⅶa-TF- 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检验科凝血功能报告单解读
-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PT :凝血酶原时间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TT :凝血酶时间
AT-III:抗凝血酶-III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D:D-二聚体
-
理血 论栓
与 止 血 的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凝血因子的作用 抗血液凝固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PT的检测依赖于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的质量, 不同来源、不同制备方法,使每批试剂之间 PT测定结果差异大,可比性差,因此WTO将 人脑凝血活酶标准品作为参考物,要求计算和 提供每批组织凝血活酶的ISI。 ISI表示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每批组织凝血 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
-
-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体外模拟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 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 子是否异常。
-
APTT检测原理: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荷 的胶原暴露,激活Ⅻ→Ⅺ→Ⅸ, 最终形成Ⅸa-Ⅷa-PL-Ca2+
-
在抗凝血浆中,加 入足量的活化接触 因子激活剂(如白 陶土)和部分凝血 活酶(代替血小板 磷脂),再加入适 量的钙离子即可满 足内源性凝血的全 部条件。从加入钙 离子到血浆开始凝 固所需的时间即为 APTT。
-
TT测定原理: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酶 溶液,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转变 为纤维蛋白,测定血浆开始凝 固所需的时间。
-
TT测定的临床意义 TT值超过3秒即为延长。测定主要用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检测有无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否发生纤 溶、是否存在抗凝物质。
APTT的临床意义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 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荷 的胶原暴露,激活Ⅻ→Ⅺ→Ⅸ, 最终形成Ⅸa-Ⅷa-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APTT的临床意义
1、AP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 ①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及纤维蛋白原缺 乏(﹤500mg/L),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 维蛋白原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症、阻塞性黄疸和维生K缺乏、血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等。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
PT的测定原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 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 酶(含TF)和适量的 钙离子,满足外源性 凝血的全部条件。从 加钙离子到血浆凝固 开始所需的时间即血 浆凝血酶原时间。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ISI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 PT结果的报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 疗监护的指标。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可以检出FⅧ活性 低于15%的甲型血友病。
2、 APTT缩短:DIC早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 疾病。 3、检测肝素治疗: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敏 感,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 照的1.5 ~3.0倍为宜。
-
TT---凝血酶时间 TT主要反应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 的抗凝现象。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2、PT缩短: ①DIC早期(高凝状态); ②先天 性FⅤ增多; ③口服避孕药; ④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增多。
-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3、口服抗凝药的监测INR: 口服抗凝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INR。一 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 适用范围。
-
细胞抗凝
抗 凝 系 统
体液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C(P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血浆中含有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中最 重要的是抗凝血酶III,即AT- Ⅲ 。
AT- Ⅲ由肝脏和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因子 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 可增强2000倍。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几乎无肝 素, AT- Ⅲ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 合而增强血管内皮的抗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