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说江南好——唐宋以来旅游诗词中的江南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07

人人尽说江南好

○金白梧

摘 要:唐宋以降,我国诗歌达到巅峰,在众多的唐宋诗词中,既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写,也有个人离愁别绪的抒怀,更有借古论今的感慨。尤其是其中对于自然山水描写的诗词,更在千年之后成为人们向往某地活生生的旅游广告。文章从现代学科分类的角度做个归类,把这些看作是旅游文学中的旅游诗词。这里将以唐宋以来旅游诗词中描写的江南为出发点,来把握、感受诗人、词人笔下自然和人文的江南印象。关键词:唐宋以来旅游诗词江南印象

唐宋以降,我国诗歌到达巅峰,以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和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诗人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而又绚烂的一笔。在众多的唐宋诗词中,既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写,也有个人离愁别绪的抒怀,更有借古论今的感慨。可以说,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对于自然山水描写的诗词,更是在千年之后成为某地活生生的旅游广告。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展现泰山巍峨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笔下西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千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名句。假如从现代学科分类的角度给它们做个归类,是不是可以算作是旅游文学中的旅游诗词呢?其实早在我国南北朝的时候,东晋的谢灵运就被冠以山水诗人的雅称,而到了唐朝,更有王维、孟浩然被称为田园诗人。而在众多的描写山水、田园的诗词中,尤以一地最甚,这就是江南。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一般认为自然意义上的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不包含两广和福建等地,从地域上讲可谓面积非常大,但是由于我国山川地貌的复杂性,其实仅仅就上面所指的地区,文化的差异也是非常之大,楚湘的彪悍,徽赣的淳朴,以及江浙的精致,可以说各有千秋。这是广义上的江南,而在大江南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引人注目的小江南,这就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江浙一带的苏杭之地,为什么这么理解?其实狭义的江南指的就是这个区域,它可以追溯到我国唐宋时代,白居易

——唐宋以来旅游诗词中的江南印象

三首《忆江南》就是描述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中写道“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这句话大概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最早版本了。到了有清一代,满族皇帝康熙和乾隆多次下江南,其中或有安抚汉人的政治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包含了对江南主要是苏杭的美好向往,据历史上记载,乾隆下江南选择的时间均为春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恐怕是给这位皇帝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除了可以从康乾两帝亲自下江南得到印证外,为什么今天在北京的皇家园林中有着那么多江南尤其苏州、杭州美景的影子就不难解释了。

其实在众多描写江南诗词的句子中,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江南精致典雅的景色,更在景色的背后感受到诗人们浓浓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诗人内心世界高度的提升,也就是人文意义上的江南。时至今日常为人们所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谁也没见过天堂,在诗人的眼中,美丽的江南就是心中的天堂。基于此,现在我们常听到把一些地方称为塞上江南、陕北江南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如果要做个统计,写江南的诗词实在太多,耳熟能详,传诵千年。词牌中专门有个“忆江南”的,如果说其他的词牌仅仅是个名称,那么这个《忆江南》的词牌多少还有点实际意思。白居易就写过三首《忆江南》,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尤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更是高度概括了江南春

苏杭二地——江南的绝佳代表:“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以及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

蓉。早晚复相逢”。这里吴宫指的就是苏州。白居易先

后担任过杭州和苏州的刺史,为官之余对这两个地方都

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在杭州,为人所熟知的西湖白堤据

说就是白居易任上之所为。在苏州,如要通往吴中胜壤

的虎丘,古代必走七里山塘,而这山塘街就是白居易带

领苏州百姓建造的。当代学者莫砺锋认为,一流的诗

人,必有一流的人品,方能写出一流的诗作。白居易正

是验证了此话,今天不论行走在杭州西湖的白堤,还是

苏州的七里山塘,如果口中吟诵这样的佳句,岂不是仿

佛又穿越到千年之前的唐宋时代?

历史的确有些意思,江南尤其是苏杭之地的兴盛主

要是在隋唐之后。东晋南迁之后,大批北方士人百姓随朝

廷来到了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随之南移长江

流域,到了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

苏州、杭州在当时政治版图上的格局发生变化,成为雄州

(唐代特指人口众庶之州),从而登上中国历史的前台。

以苏州为例,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前后分别担任苏州

的刺史(白居易还担任过杭州的刺史)。据历史记载,白

居易在年少之时随家人来过江南,心中默许将来能在此地

为官,结果梦想成真。他们三人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为

官清廉,造福百姓,深得苏州百姓的景仰,韦应物后被

称为“韦苏州”,而白居易更是在苏州留下了七里山塘的

政绩,刘禹锡则被朝廷三年考评为优。他们的社会良知、

人格力量和文化魅力,为人文的江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此外宋朝的王禹偁和苏东坡更是被后人请进了苏州虎

丘的五贤祠。

韦应物初到苏州,曾赋有《登重玄寺阁》一首:“始

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明

丽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精致的意思。白居易离开苏州任上后

也写过“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以至于离

别十三年之后依旧不忘,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

客》中写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

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

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

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13

年。”从写作背景来看,其实距离他去苏州刺史一职已有

13年之久,在北方洛阳酷热难耐的夏至天里,他怀念起

13年前做苏州刺史的日子。前八句写尽苏州夏至前后的水

国吴风,“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好似一场永不散

场的筵席,让人恨不得马上直接奔赴苏州去。这就是回忆

的美妙,尽管他在苏州任上只有17个月的时间,却足够他

现了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哪怕是梅雨天也让人怀念。

在白居易离任苏州五年后,他的好友刘禹锡也到苏州做刺

史,所以说“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刘禹锡在《别

苏州》中有过这样的描写:“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

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销魂。”后来两人又都在东都

洛阳任职,一起过着半退休的生活,常常诗酒往还,对

于苏州无疑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所以说“此乡俱老

矣,东望共依然”。

其实透过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作,我们更多

的感受到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怀,把握的是诗人心灵深处的

东西,江南的美丽景色年年有,唯有在有心人的眼中才能

体味它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当我们读到“正是江南好风

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江南的美景,更多的是

千载之下与诗人深深的灵魂共鸣。有评论认为,唐宋诗词

的教育意义以及人文关怀可谓是登峰造极(莫砺锋语)。

除了前面提到白居易的《忆江南》外,还有两首宋朝词

人的词作更值得细细玩味。一首是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

景,归去凤池夸。”另一首是贺铸的《青玉案》:“凌波

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

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

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柳永写的钱塘即杭州,而贺铸写的是苏州横

塘。柳词极写杭州的繁华,试想,如此景色美丽而又地势

平坦的地方,怎能不吸引着来自四方的人们,如果用现代

经济学的术语,就是人口的红利带动这一方水土的兴盛,

难怪乎要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杭州在南宋

更成为偏安一隅的朝廷之所在,而苏州到了明清成为全国

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清曹雪芹在名著《红楼梦》开篇即

说,地陷东南,有姑苏城,“乃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

之地”。如果说柳词侧重从外在让人感受一个灵动、繁华

的江南,而贺词则让人看到了江南的另外一面:朦胧而又

诗意。这里面的一句“梅子黄时雨”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

墨客到苏州郊外的横塘驿来感受一番的想法。黄梅是江南

一带特有的气候特征,每年基本在六月中下旬梅子黄时出

现,连日的阴雨潮湿未免让人心绪烦躁,故此贺铸笔下的

苏州,经过黄梅天的洗礼之后,就呈现了词作中描写的那

般景象了。

既然江南如此诱人,岂可仅仅在诗中表达情感?唐

代另一位词人韦庄在《菩萨蛮》中写道:“人人尽说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