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

《机械制图》(第六版)习题集答案第3页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

第4页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①求作水平半径ON的中点M;②以M为圆心,MA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

③AH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0mm、45mm)。

●参教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

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3.5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各点坐标为:A(25,15,20)B(20,10,15)C(35,30,32)D(42,12,12)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

(由不为0的坐标差决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

第2章 正投影基础

第2章 正投影基础

第2章正投影基础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作图原理和方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解决求直线的实长和平面的实形的问题,还介绍了点、线、面的变换投影面的方法。

2.1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2.1.1投影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注意到,当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墙壁上或地面上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投影法就源自这种自然现象。

如图2-1所示,平面P为投影面,不属于投影面的定点S为投影中心。

过空间点A由投影中心可引直线SA,SA为投射线。

投射线SA与投影面P的交点a,称作空间点A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同理,点b是空间点B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注:空间点以大写字母表示,其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由此可知,投影法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预定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得到图形的方法。

图2-1投影法图图2-2中心投影法2.1.2投影法的分类投影法一般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如图2-2所示,通过投影中心S作出△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投射线SA、SB、SC分别与投影面P交于点a、b、c,而△abc就是△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在中心投影法中,△ABC的投影△abc的大小随投影中心S距离△ABC的远近或者△ABC 距离投影面P的远近而变化。

因此它不适合绘制机械图样。

但是,根据中心投影法绘制的直观图立体感较强,适用于绘制建筑物的外观图。

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时称为斜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斜投影,如图2-3所示。

(2)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时称为正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如图2-4所示。

绘制工程图样主要用正投影,今后如不作特别说明,“投影”即指“正投影”。

求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倾角方法的比较分析

求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倾角方法的比较分析

求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倾角方法的比较分析作者:刘英平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直角三角形法与换面法是求解一般位置直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倾角的两种常用方法,文章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指出直角三角形法是换面法的简化形式,换面法是直角三角形法的推广及一般形式。

通过比较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方法。

【关键词】直角三角形法;换面法;一般位置直线;实长;倾角【中图分类号】 O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177-02机械制图中,有时需要由投影求出直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

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垂直线属于特殊位置直线,其投影能直接反映出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一般位置直线的三个投影均呈类似性,既不能反映该线段的實长,也不能反映该线段对投影面的倾角。

对于一般位置直线,可以采用直角三角形法或换面法求其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1~2]。

在求解时,采用这两种方法的任意一种都可以求出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即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是独立使用的。

通常,机械制图教材[3~4]都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求解一般位置直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求解一般位置直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时,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即:直角三角形法可以看作是换面法的简化形式,换面法可以看作是直角三角形法的推广及一般形式,这为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直角三角形法二、换面法保持空间几何元素的位置不动,建立新的直角投影面体系,使几何元素在新投影面体系中处于有利于解题的位置,然后用正投影法得到几何元素的新投影,这种方法叫做变换投影面法,简称换面法。

三、直角三角形法与换面法的比较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是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的两种常用方法。

换面法-直角三角形法

换面法-直角三角形法

二、换面法
1.点的一次换面
以H1 面替代H 面
V
ax1 a’ aX a
a1 Z
作图步骤: 投影规律: 1)画OX1 轴; 1)新投影与旧投影: a1 aX1 = aaX。 2)过a’ 作OX1 轴的垂线; 2)新投影与不变投影: a‘ a1 ⊥OX1 ; 3)在垂线上截取 a1aX1 = aaX 。
线段对不变投影面的倾角。
b'
V X H
实长
a’1
α
A
a’
X
B
α
பைடு நூலகம்
a b
b’ a O a'1
实长 α
b’1
X1
b
b'1
解题完毕
§3-3 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
二、换面法
例2 求AB 线段的实长及β。 作图要点:X1 ∥a’b’ 分析:
a1
β
实长
b1
V 面应为不 变投影面, X1
轴平行不变投 影a’b’ ,求得线 段对V 投影面的 倾角β 。
O
R30 EF
e
解题完毕
§3-3 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
一、直角三角形法
小结
1)实长、坐标差、投影长、倾角为直角三角形的四要素。
注意:
直线的坐标差、投影长、倾角是对同一投影面而言。
TL
(实长)
α
水平投影
坐 标 差
Z
TL
(实长)
β
正面投影
坐 标 差
Y
TL
(实长)
γ
侧面投影
坐 标 差
X
§3-3 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
§3-3 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
一、直角三角形法

3.3.2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_机械制图_[共2页]

3.3.2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_机械制图_[共2页]
1.直角三角形法的作图原理
如图 3-23 所示,在四边形 ABba 中,过 A 点作 AC//ab,交 Bb 于 C,得直角三角形△ABC。 此时,AC = ab;BC = Bb − Aa,即两端点的 Z 坐标差;斜边 AB 即为实长;AB 与 AC 的夹角,就 是 AB 对 H 面的倾角α。
如图 3-24 中,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 AB 的实长及直线 AB 与 V 面的倾角。 同样道理,也可以通过直角三角形法求出直线相对于 W 面的倾角。
(2)另外两个投影都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线段的实长,即 ab 垂直于 YH 轴,a′b′ 垂直于 OZ 轴,ab = a′b′ = AB
3.3.2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可直接找出实长和与投影面的倾角;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不能反映线段 的真实长度,但是,可根据线段的两面投影求出线段的实长及对各投影面的倾角。下面介绍一种 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和倾角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法。
机械制图 直线的位置
直观图
投影图
续表


线 投影特性

(1)水平投影积聚为一点,即 b(a)

(2)另外两个投影都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线段实长,即 a′b′ 垂直于 X 轴,a′′b′′ 垂

直于 YW 轴, a′b′ = a′′b′′ = AB


线
侧Hale Waihona Puke 垂线投影特性
(1)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点,即 a′′(b′′)
3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2-1-复习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2-1-复习
②以b为圆心作斜
边,半径为33mm作 弧,可截得正面投影
长③;以投影b'为圆心, 以ea0长为半径作弧, 得到a',连接a'b'及
完成正面投影
一般位置直线段的实长及倾角
[补充题] 如图所示,已知ab、a 且知 =30 º 试求直线AB的正面
投影ab。
b
a
x
a
O a'b' 30 º 60 º
b
垂直两直线
平面立体截交线
s'
s"
2'
2"
例 求出立体被截切
后的三面投影。
1'
3'
4'
4"
1" 3"
S
a'
好镜b'cc' c"
a"
b"
4
1
a
2
s
注意:
3 b
截平面之
间的交线
A
B
〔例〕完成圆柱体左边被切凹槽,右边被切凸台后的水平投影
a'
b'
a"( b" )
a
b
AB
平面与圆锥相交
截交线的形状有几种?

三角形
椭圆
φ18
54
φ10
27

Φ30
10 24 Φ54


105

12
70

812 30




100



65
47
R18 2-Φ18 64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1)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1)

第3页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

第4页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①求作水平半径ON的中点M;②以M为圆心,MA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

③AH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0mm、45mm)。

●参教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

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各点坐标为:A(25,15,20)B(20,10,15)C(35,30,32)D(42,12,12)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

(由不为0的坐标差决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

)6、已知点A距离W面20;点B距离点A为25;点C与点A是对正面投影的重影点,y 坐标为30;点D在A的正下方20。

工程制图习题及答案

工程制图习题及答案
1.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3.多面正投影图。
4.①正面投影与点的水平投影。
②正面投影与点的侧面投影 。
③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
5.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_投影面垂直线。
1平行、相交、交叉三种。
2.同面投影也一定平行。
3.同面投影也一定相交,同面投影。
第四章
4、画组合体时,主视图选择一般将组合体按自然位置安放,选择较多地反映组合体形状特征和各组成部分相对位置鲜明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同时兼顾其他视图中尽可能少出现虚线,使绘图简便,读图方便。
5、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是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找出特征视图、注意视图中反映形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图线、明确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投影的类似性,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5、相贯线的性质: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两立体表面的分界线;一般为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可能是平面曲线或直线。选择辅助平面的一般为投影面平行面或投影面垂直面。
6、根据曲面立体的转向轮廓线可见性判别相贯线的可见性。
7、在自行车上的车架子、车座子等
第四章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叠加、切割、综合。
2、形体分析法是通常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由若干个基本形体组成,并弄清各个基本形体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以达到了解整体的目的。线面分析法是根据视图中的封闭线框和图线的意义,对线、面进行投影分析,从而读懂物体表面的局部形状和相当位置,进一步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3、组合体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有相交、相切、共面、不共面。
2、零件图视图选择的原则是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是表达零件最主要的一个视图,因此在表达零件时,应首先确定主视图,然后确定其它视图。在选择主视图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投影方向,选择最能反应零件形状和结构特征以及形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安放位置,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确定后,还必须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主视图确定以后,其它视图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或形体分析,首先考虑需要那些视图与主视图配合,然后再考虑其它视图之间的配合,使每一个视图有一个表达的重点。但是,要注意采用的视图不宜过多,以免重复,导致主次不分。(2)要考虑合理地布置视图的位置,做到既使图样清晰美观又有利于图幅的充分利用,便于读图。(3)应优先考虑采用基本视图及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图。采用局部视图或斜视图时应尽可能按投影关系配置。

机械制图第2章

机械制图第2章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1.2 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1) 真实性。平面图形(或直线)与投影面平行时, 其投影 反映实形(或实长)的性质称为真实性, 如图2-6所示。源自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6 正投影法的真实性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 积聚性。平面图形(或直线)与投影面垂直时, 其投影 积聚为一条直线(或一个点)的性质称为积聚性, 如图2-7所示。 (3) 类似性。平面图形(或直线)与投影面倾斜时, 其投影 变小(或变短), 但投影的形状与原来形状相类似的性质称为类 似性, 如图2-8所示。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 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对应投影面的 距离, 即:
a′ax=a″ay=A点到H面的距离Aa;
aax=a″az =A点到V面的距离Aa′; aay=a′az =A点到W面的距离Aa″。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2.2 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点的空间位置可用直角坐标来表示,即把投影面当作坐标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3 中心投影法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4 采用中心投影法绘制的图样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 平行投影法 若将图2-3中的投射中心 S移至无限远处,则投射线都相互
平行,如图2-5所示。这种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
影法。 平行投影法按投射线是否垂直于投影面, 又可分为斜投影 法和正投影法。 (1) 斜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16 点的直角坐标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可见, 空间点的位置可由点的坐标(x,y,z)确定,点的空间位 置、点的投影与其坐标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我们可以直接 从点的三面投影图中量得该点的坐标值。反之,根据所给定的 点的坐标值, 可按点的投影规律画出其三面投影图。

工程制图 第三章 知识点

工程制图 第三章 知识点

第三章一、点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X坐标值大的点在左;Y坐标值大的点在前;Z坐标值大的点在上。

二、直线的投影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1)投影面平行直线:在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直线与另两个投影面的真实倾角;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缩短。

(2)投影面垂直直线:在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反映实长。

(3)一般位置直线: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不反映实长(缩短)。

2、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及定比关系(1)从属性: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直线的各同面投影上。

(2)定比性:属于线段上的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

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投影特性(1)平行:三对同面投影分别互相平行。

(2)相交:三对同面投影都分别相交,且投影的交点符合一点的三面投影特性。

(3)交叉:既不符合平行特性也不复合相交特性。

判断两直线相交还是交叉的方法:(1)交点投影法:判断三个投影面的交点是否满足点的投影规则。

(通常需要做出第三投影面的两直线投影来判断)(2)定比关系法:由投影面的一条直线的交点投影,根据定比关系作出该交点在另一个投影面在该直线上的点的位置,如果两个投影面上的交点是同一点,则可判断两直线相交,反之则交叉。

4、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直角三角形法的作图要领:用线段在某投影面上的投影长作为一条直角边,以线段的两端点相对于该投影面的坐标差作为另一条直角边,所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为线段的实长,斜边与投影长间的夹角即为线段与该投影面的倾角。

直角边与倾角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解题原则:求直线与哪个投影面的倾角,就用哪个投影面上的投影长作为一条直角边。

5、直角的投影定理相互垂直的两直线,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则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反映直角。

画法几何( 2.2 )直线的投影

画法几何( 2.2 )直线的投影
a’
c’ b’ c’
m’
n’
X m c b
0

ZA-ZB c n a C
a
b
判断下面形体的轮廓线的位置关系
(6) 6 4 (1)
3 (2)
5(7)
1
4 2 3 5
1(2)
6(7)
4 (3)
(5)
1A与4D 平行 AD与BC 平行 1A与CD 交叉 AB与57 交叉垂直 43与67 平行
AB与CE
交叉
两直线相交 两直线交叉(交错)—异面
相对位置
(1)两直线平行
b ´ a x´
c B´
d ´
C

D



A a
o
b
x
b c d
o
b
c
a
两直线平行的投影特性:
(1)两直线平行,则两直线的同面投影相互平行。
即AB∥CD,则:ab∥cd ;a′b′∥c′d′;a″b″∥c″d ″。 (2)平行两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 AB:CD=ab:cd= a′b′:c′d′= a″b″∥c″d″
b′
60° Δ zAB
直线AB真长
a′
30°
b1
直线的H投影长
a
b2
以直线的H投影长 为半径,作圆弧
2.2.3.2
已知直线的真长和倾角求解有关的定位 和度量问题
【例题】如图所示:已知直线CD的两面投影,求CD对投影面 V、W的倾角,并在CD上取点T,T与C的真实距离为10mm , 作点T的两面投影。
1’ 4’(3’) 2’
b′
a′ X
d′ 0
a′ a
3

第2章 投影理论1(点线、一般直线的实长与倾角)

第2章  投影理论1(点线、一般直线的实长与倾角)
例2-10:如图2-26(a)所示,试判别直线AB和CD 的相对位置。(P48) 方法1:用第三面投影来判断 方法2:用定比定理来判断
轴测图(3D Pictorials )与三视图(Three-View Drawing):
第5章 轴测投影图 3D Pictorials 5.1 轴测图的概念
P159~168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 坐标体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 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正轴测图: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正等测); 斜轴测图: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斜二测)。
b) 轴测投影图 a) 正投影图 图5.1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相交:若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 投影必符合空间一点的投影规律。反之亦然。
交叉:若两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则它们是交叉直线。
两种特殊情况: 1)当两直线有两个投影均互相平行,且又同 时平行于第三个投影面时,一般应观察该两 直线所平行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来判断两 直线是否平行。
a) 斜投影法
图3.3 平行投影法
b) 正投影法
2.1.2 (正)投影的特性
P29 表2-1
平行
垂直
倾斜
黑板、练习本、投影屏幕就是投影面
实形性(真实性)
积 聚 性
类 似 性 ( 收 缩 性 )
投影法的应用
1. 2. 中心投影法的应用—透视图 斜投影法的应用---斜轴测图
王成刚制作
透视图(two view points)

P38
图2-11 直线的投影及直线与投影图倾角
直角三角形法求实长、倾角:ab+Δz(求α), a'b'+Δy(求β) 讨论:a"b" +Δ?(求γ) 记住:搭配关系!!!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机械制图》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3.5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各点坐标为:A(25,15,20)B(20,10,15)CD5625;点C 与点A直角坐标影点判断C(1、判断下列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填写名称。

●该题主要应用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进行判断。

(具体参见教P73~77)AB是一般位置直线;EF是侧垂线;CD是侧平线;KL是铅垂线。

2、作下列直线的三面投影:(1)水平线AB,从点A向左、向前,β=30°,长18。

(2)正垂线CD,从点C向后,长15。

●该题主要应用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进行做题。

(具体参见教P73~77)3、判断并填写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该题主要利用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进行判断。

(具体参见教P77)AB、CD是相交线;PQ、MN是相交线;AB、EF是平行线;PQ、ST是平行线;CD、EF是交叉线;MN、ST是交叉线;4、在AB、CD上作对正面投影的重影点E、F和对侧面投影的重影点M、N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交叉直线的重影点的判断,可利用重影点的概念、重影点的可见性判断进行做题。

中国大学mooc《工程制图基础(华东交通大学) 》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中国大学mooc《工程制图基础(华东交通大学) 》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title工程制图基础(华东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最新版content第1章绪论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1章测试1、点到投影面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 点到H面的距离等于点的Z坐标,点到V面的距离等于点的Y坐标,点到W面的距离等于点的X 坐标2、判别A、B、C三点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答案是()答案: A点在B点的左、前、下方,C点在B点的右、前、下方3、用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答案: 真实性、类似性、积聚性、平行性、从属性、等比性4、下列关于直线位置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答案: AB是水平线,CD是侧垂线,EF是一般位置直线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 投影法有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二种,其中平行投影法又分斜投影法、正投影法二种6、求直线AB对投影面V、H的倾角,正确的是()答案: (C)7、判别交叉两直线AB、CD上重影点的可见性,正确的是()答案: (D)8、如图所示,判别直线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答案: AB与CD交叉,CD与EF交叉9、空间前后方位用哪个坐标轴表示?答案: 坐标轴Y10、以下哪种投影图的度量性最好?答案: 多面正投影图11、以下哪种投影图的直观性最好?答案: 透视投影图12、完成五边形平面ABCDE的水平投影,正确的是( )答案: (C)13、已知正方形ABCD的一个顶点D在V面上,完成正方形ABCD的两投影,求作过程正确的是()答案: (B)14、空间A点的正面投影记为:( )答案: a¢15、图中a¢ax =Aa表示的含义为:( )答案: 空间A点的正面投影到X轴的距离等于A点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16、空间A点的侧面投影记为:( )答案: a²17、关于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a¢a⊥OX轴、a¢a²⊥OZ轴、aax=a²az,简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8、关于直线AB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AB是水平线19、关于直线AB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AB是正垂线20、在一般位置平面P内取一直线AB,已知ab∥OX轴,直线AB是:( )答案: 正平线21、关于C点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答案: C点不在直线AB上22、关于直线AB与CD位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答案: AB与CD交叉23、关于直线AB与CD位置关系描述最正确的是:( )答案: AB与CD交叉垂直24、一条正平线与一条一般位置直线在空间垂直,投影图中互相垂直的是:( )答案: 正面投影25、求A点到BC直线的距离实长时,能从投影图中直接量取距离实长的已知条件是:答案: BC直线为铅垂线26、下图中?号所表示的角为:答案: 直线AB对水平投影面的倾角27、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AB对正投影面的倾角β,下图中正确的是:答案: (C)28、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AB对H面的倾角α,描述正确的是:答案: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直线的水平投影,另一条直角边是直线两端点的Z坐标差29、下图中关于△ABC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BC是铅垂面30、下图中关于△ABC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BC是正平面31、平面的正面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并与OX轴平行,该平面是:答案: 水平面32、下图中关于AN与与△ABC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N是△ABC面上的水平线33、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有()答案: 多面正投影图;标高投影图;轴测图投影;透视投影图34、下面的投影图中哪些采用了正投影法()答案: 正等轴测投影图;标高投影图;三视图35、采用第一角投影法的国家有()答案: 俄罗斯;中国36、投影面W可反映空间哪几个方位()答案: 上下;前后37、下图中关于K点与△ABC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K在△ABC平面上答案: 正确38、空间A点的正面投影记为:( )答案: a¢39、空间A点的侧面投影记为:( )答案: a²40、下图中关于△ABC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BC是正平面41、下图中关于△ABC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BC是铅垂面42、下图中关于△ABC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BC是正平面43、平面的正面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并与OX轴平行,该平面是:答案: 侧平面44、下图中关于AN与与△ABC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AN是△ABC面上的水平线45、下图中关于K点与△ABC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K在△ABC平面上答案: 正确作业第1章绪论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1章作业1、评分规则:2、评分规则:3、评分规则:作业第2章直线、平面相对位置第2章作业1、评分规则:2、评分规则:3、评分规则:4、评分规则:第2章直线、平面相对位置第2章测试1、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求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倾角方法的比较分析

求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倾角方法的比较分析
系与 区 剐 , 出直 角三 角形 法是 换 面 法 的 简化 形 式 , 面 法是 直 2 其 中 ,a是 在水平投影上作直角三角形 , ) 指 换 , () ( 是在正 面投影 上作 b
角三 角形法的推 广及一般 形式。通过 比较分析 。 有助 于学生深入 直角三角形。由于 () b 的作图本质是一样的 , a 和( ) 因此 作出的直
即直角边 A C等于线段 A B的水平投影 , 直角边 B C等于线段 A B
两端点的 Z坐标差 , 斜边 A B等于空间直线段 A B的实长 , B C ZA 等于线段 A B对 面 H的倾角 。

用换 面法求直线段实长和倾 角的空间几何关系如 图 3所示 。 在投影 面体系 f/ H中, 直线 A B为一般位置直线 , 正面投影a ’ 其 ' b 和水平 投影 a 均不反映实长。为求直线段 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 b H的倾 角 , 建立一个新投影 面 , 使 面平行 于直线 A , B 同时
理 解 这 两种 方 法 。
角三角形是相同的。
【 关键词 】 直角三角形 法; 面法; 换 一般位置直 线; 实长; 倾角 【 中图分 类号 】 2 02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4 14 (0 8 0— 17 0 17 — 52 0 )2 0 7 — 2 1

与 H面垂直。显然 , 在新的投影面体系 / 中, H 直线 A B成为投 影面 的平行线 ,其在 面上的投影 口 6反映直线段 A B的实



长, 角 为该直线对 H面的倾角。 在 投影图 中, 新投影 轴 OX. 作 i 平行 于 a , b 按点 的换面规 律 ,
二 、 面法 换
保持空问几何元素 的位置不 动 ,建立新 的直角投影 面体 系, 有对其进行深入 分析 。通过 比较分析 , 发现在求解一般位置直线 使几何元素在新投影 面体系 中处于有 利于解题 的位置 , 然后用 正 段 的实长及其对投影 面的倾角时 , 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并不是 投影法得到几何元 素的新投影 ,这种方法 叫做变换 投影 面法 , 直 简 孤立 的, 而是存在一定的关系 , 直 角三角形法可 以看作是换面 称 换 面 法 。 即: 法的简化形式 , 换面法可 以看作是直 角三角形法的推广及一般形 式。 这为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方 法提供 了一种新的模式。

§34 直线的实长和倾角

§34 直线的实长和倾角

(a)立体图
(b) 二直相交线垂直 (c) 二直相交线垂直
(d) 二直相交线垂直
定理一 垂直的两直线,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则两直线在该投 影面上的投影仍反映直角。
定理二 两直线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直角,且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 影面,则空间两直线的夹角必是直角。
2. 例题
[例题12] 求一点到水平线的距离 [例题13] 过一点作两线段的公垂线
c
b
|yA-yB|
3. 求直线的实长及对侧面投影面的夹角 角
|xA-xB|
§3-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一、两相交直线 二、两平行直线 三、两交叉直线 四、两相互垂直直线
一、两相交直线
1. 相交直线的投影 2. 例题
1. 相交直线的投影
[例题8] 给出平面四边形ABCD的V投影及其两条边的H投影, 试完成四边形的H投影。
[例题14] 作三角形ABC,ABC为直角,使BC在MN上, 且BCAB=23
[例题12] 求一点A到水平线BC的距离
AD
2
d'
y
d
[例题13] 过点E 作线段AB、CD 的公垂线EF。
f
f
[例题14] 作三角形ABC,ABC为直角,使BC在MN上,且
BCAB =23。
bc=BC
ab
b'
c'
AB
§3.4 直线的实长和倾角 求解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倾角是求解画法几何综合题时经常遇到的基 本问题之一,也是工程上经常遇到的问题。而用直角三角形法求解实长、 倾角又最为方便.简捷。
一、直角三角形法的作图要领 用线段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长作为一 条直角边,再以线段的两端点相对于该投影面的坐标差作为另一条直角边 ,所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为线段的实长,斜边与投影长间的夹角即为线 段与该投影面的夹角。

直线段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直线段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直线段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用度数 表示。
计算方法
通过测量直线段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长 度和实际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得 出倾角。
不同投影面对倾角影响
水平投影面对倾角的影响
当直线段与水平投影面平行时,倾角为0度;当直线段与水平投影面垂直时,倾角为90度 ;其他情况下,倾角介于0度和90度之间。
正立投影面对倾角的影响
投影性质
投影保持了直线段的某些性质,如直线性、连续性等。
投影长度
直线段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一般小于或等于原直线段的 长度,当且仅当直线段与投影面垂直时,投影长度等于原 长度。
倾角定义
直线段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其取值范围为[0°, 90°]。当倾角为0°时,表示直线段与投影面平行;当倾角为 90°时,表示直线段与投影面垂直。
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加强
直线段实长和投影面倾角的研究涉及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有望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拓展应用领域的探索
除了在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外,未来还可以探索直线段实长和投影面倾角在建筑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拓展其应用范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由于观测者的感官鉴别能力、 技术水平或工作态度等因素引 起的误差。
环境误差
由于测量时的温度、湿度、气 压等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误差 。
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本身不完善或采 用近似公式等引起的误差。
误差传播规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误差传播定律
阐述了测量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传播规律,即误差会随着测 量数据的处理而逐级传递。
解析几何法
建立坐标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在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垂直线的三个投影中,至少有一个投影能反映线段的真实长度及其对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而一般位置直线的三个投影,既不反映线段的真实长度,也不反映其对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下面介绍根据投影图求作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倾角的直角三角形法。

如图1,AB为一般位置直线,过点A作AB0∥ab,则得一直角三角形ABB0,线段AB是它的斜边,即为实长;直角边AB0=ab,BB0=Z B-Z A为线段AB两端点的 Z坐标差,也是a’、b’到X轴的距离差;∠BAB0为线段AB对H面的倾角α。

从图中可见,已知AB的两个投影,就相当于给定了直角三角形ABB0的两个直角边,因而可以求出AB的实长及对H面的倾角。

图1 AB的投影与其实长及α角的关系图2 AB的投影与其实长及β角的关系在图2中,若过A点作 AB1∥a’b’,则得直角三角形ABB1,用类似前面的分析方法,已知AB的两个投影,可以求出AB的实长及对V面的倾角。

例1:如图3a所示,根据线段AB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求线段AB的实长及其对H面的倾角α。

图3 例1
解: 解题步骤如下(见图3b):
(1)以水平投影ab为一直角边,过b点(或过 a点)作bB0⊥ab,且 bB0=Z B-Z A。

Z B
-Z A,可直接在正面投影上量取。

(2) 连接aB0,aB0即为所求线段AB的实长。

(3) 实长aB0与水平投影ab的夹角即为线段AB对H面的倾角α。

实际作题时,也可以采用图3c所示的方法,即作a’B0∥X轴,延长a’B0至A0,使B0A0=ab,连接b’A0 ,b’A0即为所求线段AB的实长, b’A0与B0A0的夹角即为α。

例2:如图4a所示,根据线段CD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求作线段AB的实长及对V面的倾角β。

图4 例2
仿例1,做法如图4b和图4c所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已知一般位置直线的两个投影,求其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可以通过作直角三角形得到,因此将这种方法称为直角三角形法。

其作图方法是:以空间线段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直角边,以空间线段的两端点对该投影面的坐标差为另一直角边,由此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为该线段的实长,斜边与线段投影的夹角即为线段对该投影面的倾角。

在应用直角三角形法中,三角形包含四个因素:投影、坐标差、实长及倾角,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因素,就可以把其它两个求出来。

例3: 如图5a所示,已知直线EF对V面的倾角β=30°、e’f’及 e, 求 ef。

图5 例3
解: 作图步骤如下(见图5b):
(1) 过f’点作f’P⊥e’f’,且使∠f’e’P = 3O°,组成一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e’f’P 中,f’P = Y F-Y E。

(2) 过f’作X轴的垂线,与过e平行于X轴的直线相交于Q;在f’Q的延长线上截取Qf=Y F-Y E确定f点的位置。

(3) 连接ef,ef即为所求。

实际作题时,也可采用图5c所示的方法,即作eQ∥X轴,延长eQ至T, 且使QT= e’f’,∠QTf = 3O°, 组成直角三角形TQf,连接ef,ef即为所求。

例4: 如图6a所示,已知直线GK=30、gk及 g’, 求 g’k’。

图6 例4
仿例3,做法如图6b和c所示。

由以上讨论可归纳如下:
①已知直线的两面投影,用直角三角形法,可求其实长及其对投影面倾角;
②已知直线的一面投影,一个端点的另一面的投影及实长或与投影面夹角,可求直线的另一面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