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的朗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古诗教学的朗读方法
摘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歌,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教学它们时配合讲解应要求学生诵读以自然达到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
诗歌的诵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而古诗因讲究格律字数整齐音韵和谐等特点朗读的技巧又和新诗有一定差别,本文试从重音节奏、读音停顿方面予以分析。
关键词:古诗朗读;重音;节奏;读音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古诗教学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尤其如此。
七分诗三分读,这个读就是指朗读。
可见在古诗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小学生理解古诗的重要渠道。
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充分品味古诗的语言,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为古诗中的情感感染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很好发挥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功能。
所以应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探索和实践朗读的好方法。
而古诗歌由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的最好材料。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歌,大都是脍炙人口且通俗易懂的名篇佳作。
对它们的学习,课堂讲解分析只是一方面,如果单纯依靠这一点,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单调,难以激发他们对古诗歌的热爱,进而无法沉浸古人精心营造的情境。
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并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课前课后认真诵读古诗歌,由熟读达到背诵。
在读和背的过程中,自然达到对诗歌蕴含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这也符合古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经验。
古人学诗喜欢吟诵。
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指的就是吟诵。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那位老先生,读书时将头仰起,摇着,从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就是吟诵时的一种状态。
古人在写诗过程中,都要通过吟诵来酝酿诗情斟酌字句和对诗作进行玩味品赏,如唐代诗人贾岛便是在吟诵诗作中,严格锤炼诗歌语言,留下推敲的千古趣话。
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学习古诗要求学生诵读,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它的朗读要求和新诗差不多,不过由于古诗的讲究格律字数整齐音韵和谐,阅读的技巧方法又和新诗有一定差别。
下面对此加以简述:
一、有感情地朗读
指的是能在朗读时分辨重音,合理停顿,以适当的音调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它的目的在于将诗歌的艺术形象生动再现,使朗读者对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有深刻体会。
以下从重音、节奏两方面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重音
所谓重音,是指一个句子中,有某一个表明主要意思的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对它的声调予以强调,也叫逻辑重音。
虽名重音,却并非要我们在朗读时遇到这个词或短语就突然大声地重读,或是用很突兀尖锐的声音读出。
朗读时要注意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音节间的顺畅过渡达到和谐,既能让人听出所强调的词语,又予人悦耳动听的美感。
对于古诗歌在理解意思之后,便可确定出每一句诗歌意义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古诗歌中的律诗,其句式整齐讲究对仗的特点,使得它两两对应的句子,重音的位置应在相同地方,很容易判断[6]。
确定了要强调的词语,把它们看做重点,阅读时提醒自己注意,很自然就可做到。
具体说来,要想把逻辑重音辨别得准确,就要辨明某个句子表达了哪些重要的意思,表达那些重要意思的词语都是哪些,如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我们朗读时,很自然地把重音落在了蓑笠翁和独钓等词语上了因为它们突出了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他对风雪无所畏惧,敢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又如王维的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这两句诗,我们读时,自然会把重音落在一、两、千、无等词语上,因为它们突出了少年勇士膂力过人,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又如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读这两句诗时,我们会把重音落在异、倍等词语上,因为它们流露出诗人羁旅他乡思念家人的惆怅情绪。
诗歌朗读中,除了逻辑重音外,还有心理重音,也称情感重音,即把诗中对读者的情绪和想象有影响的描写成分,如形容语譬喻语夸张语叠词等适当加以重读[6]。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可怜、珍珠、弓;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千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疏疏等等。
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辨别古诗重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范读诗歌,学习古诗歌时,教师要给学生范读,如有条件,可播放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文让学生反复听,使他们在情感受到感染陶冶的同时,明确诗中的那些逻辑重音,同时也纠正方音,规范普通话教师可向学生略加解释某个词语为什么是这句诗中的逻辑重音这样,学生弄清楚了该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所起作用,更易于对诗歌的蕴涵进行理解消化。
(2)教法要灵活,对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区别逻辑重音,应有不同要求让低年级学生了解诗中逻辑重音,多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找出相关的逻辑重音如,可以问学生: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应该怎么读?诗里哪个词最重要?你觉得它为什么重要等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一首诗的主要意思已易于领会,且他们对诗中的描写手段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判断一首诗中哪些词在意义上要特别强调,有哪些情感重音,让他们把两种重音分辨开来或者,教师在朗读时读出一些重音,让学生讨论这样读的理由抓住重点分析一首诗当中,属于情感重音的词句也许很多,朗读时不可能将它们毫无区别地一一重读要根据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确定各句内容的重点,进而明确相应的情感重音关于这一点,不必花费过多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要耐心指导他们反复诵读诗歌,自己揣摩确定诗句的情感重音,举一反三,锻炼朗读古诗歌以及所有文学作品的能力。
2、节奏
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古诗,可根据诗歌内容设计辅助动作如打拍子踏步子,表示节奏的变化而对于高年级,可以在指导朗读时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古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五字句三顿,七字句四顿。
但就节奏之间的疏密关系来看,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后三字和前面几个字的关系疏一点,即后面三字与前面的几个字必须严格分开,这就是所谓的三字脚[5]。
因此,下面这首五言绝句也可这样来划分节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下面的这首七言绝句,也可以这样划分节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节奏,五言绝句由一句三顿变成了一句两顿;七言绝句由一句四顿变成了一句三顿,这样朗读起来比较顺口,学生觉得简单又很喜欢。
二、读音要准确
所谓字音准确就是以现代字典的普通话注音为准,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是通假字,甲字通假为乙字要读乙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要通“悦”。
二是有些名词仍保留古音的按古音读,如“可汗大点兵”,“可汗”的读音为kèhán
三是注意破音异读即前人所说的读破,同一字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时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音来读叫读破,这种情况通常以改变声调者居多,如“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在这里作名词用应读ji(四声),而不读qi。
四是遇有读不准的字一定要查阅字词典不要想当然含糊过去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将字读qiāng音是愿请的意思,若不查字典误读为jiang意思就理解错了。
三、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尽可能读出作品的原意和感情是诵读的基本要求。
所谓“读破句”就是断句错误,韩愈在《师说》中讲“句读之不知”说的就是不会断句,在古代文章没有标点读错是难免的,现在古诗文都加上了标点断句没有问题了。
现在讲“读破句”主要指没有处理好句子的停顿。
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读时要在“也”字后面略停一下,如果读成“其出人||也远矣”就错了。
古典诗文的诵读中句式整齐的诗文停顿比较容易掌握,而句式参差的诗文停顿就不易把握,需根据诗的节奏与诗句的意思来停顿[1]。
列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诵读诗文时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停顿:
1、文言中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且词义己变化的,中间要加以停顿。
例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和“方”是两个词,中间要停顿,如果连读就错了。
再如:“鼎足之形|成矣。
”
2、句首的语气词或领起全段的虚词处要加以停顿。
例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一些特殊句式诵读要注意停顿。
例如,倒装句,可在颠倒了语序的成分之间适当停顿,例“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又如固定格式的句子,
在两个相关的词之间插入的成分相对多一些也可以作适当停顿。
例“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诗是中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熠熠闪耀又像一坛陈年醇美的佳酿令人沉醉。
我们不能让它湮没应该珍藏它汲取它的芳泽菁华,让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古诗就是最好的珍藏,小学教师责无旁贷。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有效方式,朗读训练在小学古诗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本上说这是由古诗的性质决定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更好的朗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中杰.浅谈古诗文诵读方法和技巧[J].科技信息,2013(13).
[2] 谢建华.革新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方法[J].学术探讨,2013(2).
[3] 张青芬.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J].文学教育,2011(5).
[4] 刘正芹.四重并举,让诵读指导更有效[J].语文教学通讯,2013(4).
[5] 王良兴.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诵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6] 欧正海.古诗朗读略谈[J].文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