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以宜春旅游资料翻译为例
王逼之甘肃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外宣翻译的质量影响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
旅游文化外宣是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而且推动了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旅游外宣翻译资料承担起了宣传旅游文化和资源的重担。
做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顺应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现实要求。
本文结合宜春旅游资料翻译个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分析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并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提出文化视角下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关联翻译论;文化补偿策略;
Abstract: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a's publicity materials will serve as a showcase of city and country image.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culture which complied with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enhanced it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to publicize natural attractions and culture to the outside world. Taking Yichun city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 in C-E translation tourist culture, tries to bring out some sol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to Cultural Default and Compensation in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culture.
Keywords: tourist cultural;C-E translation ;Relevance Theory;cultural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通过翻译旅游文本向海外游客介绍绚丽的自然风光,展示①城市浓厚的历史及其地方文化。
旅游文本翻译是外国游客的向导,原则上要体现中国特有文化,促进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习俗、人文景观、自然美景的了解和喜爱,促进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然而当前大多数城市旅游文本英译质量不高,错误随处可见,有待改善提高。
一、宜春旅游文化英译的现状
近几年,宜春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正在为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养生度假胜地不懈努力。
为了向外国游客做好宣传和旅游文化向导工作,宜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外宣英译资料,比如政府旅游网英文版、《锦绣宜春》、《宜春多胜游》等旅游宣传册以及景点标示牌的翻译。
为了解宜春旅游文化英译资料的外宣实际效果,笔者对曾在宜春工作学习或访问过的外籍人士做过问卷调查。
本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在宜或曾在宜工作学习的外籍教师、留学生以及部分到访外籍友人,包括英美、菲律宾、印度等国家。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10个选择题,内容包括访谈对象的国别,语言能力、旅游方式、宜春旅游景点文化信息、标志性人文景观,旅游副产品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对宜春旅游景点自然景观比较熟悉,旅游景点的一些服务标示英译对他们
①作者简介:甘文(1985.6)女,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的旅游行程有帮助;95%对问卷中提及的宜春旅游文化理解有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旅游文化外宣失效应该引起翻译同行的研究重视,如何有效地通过旅游外宣翻译传播中华文化是翻译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宜春中文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高质量的外宣翻译材料不仅能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景点信息,满足文化心理期待,城市和国家的对外形象还得到提升。
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旅游文化翻译文本仍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语言错误、措辞不当、文化误译等,严重影响了外国游客对我国人文自然景观以及博大浓厚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1. 语言错误
在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存在语法表达错误、中式英语、语言不通、单词拼写错误、遗漏或多写、排版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诸多问题,给外国游客留下的文化印象大打折扣。
例1:洞外翠竹掩映,怪石崚峋;洞内曲径通幽、变换莫测,各种钟乳千姿百②态。
洞长3000余米,一水逶迤穿洞而行。
洞中冬暖夏凉,令人恍若至身仙境。
With green bamboos and grotesque rockeries outside, winding paths, changeable scene, stalactites in different colors and poses inside, the Cave is 3000m long,cut through by winding water. You’ll feel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in the this fairy-like cave. —《锦绣宜春》①
这个对于万载县竹山洞的介绍,空格过多,或没有,甚至in the this 多了不定冠词,这样的排版和语言错误给外国游客留下不规范严谨的印象,甚至损害城市形象。
又如“生态名城”的翻译“Zoology City”,“Zoology”在牛津英汉双解字典上的解释是:“the scientific study of animals and their behavior”即“动物学”,从词性上看是名词。
笔者认为译为“Ecological City”更受外国人接受,并符合英语国家表达习惯。
再有标志性名词或景观译名不统一,比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时翻译为province tourism attraction, 有时翻译为province scenery spot, 贸易广场有时翻译为Trade Plaza , 有时译为Trading Sqare 虽然两者意义相近,但是这样的介绍总会让读者感到模糊不清。
旅游文化资料翻译上的语言错误需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端正态度,重视对外宣传材料的规范,确保不因人为外在因素影响旅游外宣的实际效果,影响城市甚至国家的国际形象。
2. 文化缺省
旅游即是文化的游览,包括自然景观下的人文情怀、历史典故、民间文化、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等文化信息。
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以及对受众文化知识的预测不足,现有旅游英译文本翻译文化缺省现象比比皆是,包括动植物和空间地理方面的生态文化缺省(如“龙”、“两江”)、本土独有存在的物质文化缺省(如“宗祠”)、历史和民俗方面的社会文化缺省(如“刺史”等文人官员身份,“摊舞”等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缺省(如“弥勒佛”等宗教名词)以及语言文化缺省(典故和行文表达的中英差异缺省),不提高到文化层面上的翻译会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文化印象和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例2:位于万载县城中心,原名城隍庙。
明洪武三年,县丞冯原礼以红巾刘仁旧居改建。
The temple is located at the downtown of wanzai County, and its former name is Chengwang Temple. In AD 1370, the County Deputy Governor Feng Yuanli
organized to rebuild based on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u Ren. —《宜春多胜游》②此文翻译中对于红巾刘仁没有做文化扩展,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在看到此翻译是就会想到Liu Ren 是什么人的疑问。
三、文化语境补偿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Gutt将关联理论和翻译相结合,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关联翻译观。
相比以往的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翻译观而言,关联翻译理论突出呈现交际的语境效果和认知本质。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内交际活动,其中包含了源语作者、译者以及译文受众者的参与,因此翻译实际上通过译者在原文本语境中对源语进行推理,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在源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寻找最佳关联性,进而通过自身的认知理解和推理将源语作者的意图和原文本信息以最佳关联的方式加以翻译,从而传达给目标语受众者,帮助受众感受并建立起与源语的最佳关联性,使原文本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一致,保证翻译活动顺利完成。
关联翻译理论即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人们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达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古特(Gutt) 认为“译者要提供充足的语境效果,译文要让受众者在无需付出不必要的加工努力的前提下,就能正确推理出原文作者的信息传达意图”【4】。
笔者试图将关联翻译理论运用到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中,从“构建足够的语境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加工努力”两个层面提出旅游外宣文化翻译策略。
(一)、建构足够的语境效果—文内增译和文外加释
1. 文内增译
增译指译出源语读者理所当然而译语读者却不甚了解的意义。
换句话说,增译将原文表层上省略的成分再现出来,译出它的弦外之音,也补充了丧失的文化信息。
例3别班门弄斧。
译:Don’t try to share off your proficiency with the ax before Luban, the master carpenter.“鲁班”是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是我国众所周知的技术高超的象征。
但英语读者却不见得知晓,译文中the master carpenter是增译成分,使原语信息充分再现。
2. 文外加释
文外加释,即文内直译,同时以注释或释义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
能保留源语语言风格和形式,而语法上又能通顺的翻译,它为译出源语独特民族文化色彩,让译文读者体会到一种异域文化真貌。
例4:位于上高县九峰林场,始建于唐昭宗年间,因尼了然而文明禅史,同时,也是杨歧宗的始创人方会禅师的出家之地。
The temple, located at Jiufeng Forest Farm of Shanggao County, was build in Zhaozo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which is famous for the Master Ni Liaoran and also is the place where the Master Fang Hui became a monk( Master Fang Hui is the first master of Yangqi Sect)—《宜春多胜游》
此句对于方会禅师做了注释,使得译文读者对于信息了解更加准确。
补充了丧失的文化因素,使得译文含义明确,便于读者理解。
(二)、减少不必要的加工努力
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体,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文体类别丰富多彩。
英语旅游文本传达信息比较具体,行文简洁明了,多使用简单词汇和短句,突出重点,重在写实;汉语旅游宣传文本注重语言优美,行文委婉含蓄,文字讲究工整对仗,辞藻华丽,使用较多四字结构和修饰性词语,常引用史事、佳句、
典故传递浓郁的人文色彩。
由于中西方民族在上思维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汉英旅游宣传文本各具特点。
译者要采取恰当的调整策略,使译文对受众起到最佳关联。
笔者提出“类比补偿”、“重构补偿”和“弱化补偿”的方法来降低译文受众者在解读译文付出的加工努力,以求译文对受众读者起到最佳关联的作用。
1. 类比补偿
例5:卢肇,...官集贤院学士,历任歙、宣、池、吉州刺史,.
He was appointed the scholar of Jixianyuan and had served successively as the governor of She, Xuan, Chi and Ji prefecture. —《锦绣宜春》
中国历史上的官名在英美国家都属于文化缺省内容,举例中提及的刺史职位,古代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译者采用类比补偿法将刺史一职用“governor”,来形容,笔者觉得甚为恰当。
无形中就减少了译文读者在推理加工信息上的努力,创建了“刺史”与“governor”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传播官职文化的目的。
2. 重构补偿
例6:傩舞者身着古装,头戴面具,手持各种兵器,手舞足蹈,表现形式既严肃又诙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祭神娱乐活动,被称为“舞蹈史上活化石”。
It is a quite popular local dance for it combined solemnity and amusement very well. The dancers wear ancient costume and masks and hold in hands ancient weapons. It is also known as “a living fossi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ance. —《锦绣宜春》在此译文中并没有依照中文横向表达句式,逐句翻译,可以看到使用了英文文本表达习惯,适当改变句式,先提出主句,再进行描述,更改后的语言干脆利落,更接近译语语风,易被译语读者接受。
笔者认为翻译时因根据语境需要删除原文形象,从受众读者的角度出发,将译文重构成可接受的句式。
3. 弱化补偿
如例1中的句子,虽然有在排版和语言的错误,但是在中文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字成语和修饰语构成的典型笼统型的中文旅游文本样板,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而是按照英文表达习惯使用了简洁明了的句式,对一些冗长的英语翻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采用弱化补偿策略,淡化这些形容词的描写,注重客观信息的传递。
注释:
①《锦绣宜春》由宜春市旅游局/宜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编印
②《宜春多胜游》宜春市人民政府编印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1964b):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Dell Hymes, Allied Publishers pvt.ltd
[2] Nida Eugene A.(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3]Gutt, Ernst-August. 2004.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Gutt} Ersnst一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 . Oxford:Basil
Blackwell } 1991
[5]Newmark, Peter. 2002. A text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6]杜福兴.2011.评关联理论的主要贡献【J}.外语学刊,(6):55-58.
[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8]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9] 尹华光.旅游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